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综合研究 >> 正文

刘霞辉 楠玉:经济周期景气回升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初见成效

http://www.newdu.com 2018/3/15 社科院经济研究所 佚名 参加讨论

    2017年2月13日,《中国经济时报》刊登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刘霞辉、楠玉的文章——经济周期景气回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初见成效,文章指出:目前经济周期处于上升态势,中国经济出现了潜在向好的增长迹象。全文如下:
    刘霞辉 楠玉:经济周期景气回升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初见成效
    2017年2月13日  作者:刘霞辉 楠玉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受外部环境的制约,进入了一个比较明显的下降通道,国内外很多经济学家认为,目前中国经济正处在一个寻底的过程。2016年中国经济的增长率达6.7%,超出了年前大多数人的预期,从周期角度看,我们认为,该水平是正常的。我们通过滤波方法发现,虽然当前中国GDP受潜在增长率下降的制约而处于一个下降通道,但从周期的角度看,处于上行的波动区间。以此推算,2017年的经济增长也应在6.6%左右的水平,经济周期回升景气按过去6—8年的上升期算,大概会延续到2020年前后。我们认为,可以利用这一契机加大改革力度,通过宏观政策配合,力争使经济增长趋势能利用周期上行的带动力,走向平稳可持续的增长。
    当前经济周期处于上升期
    
    GDP增长率水平变动与周期波动情况对比
    中国经济并不是处在不回头的下降通道之中,而是受到上下两种力的同时作用。所以,怎样加大上升力,抵消经济趋势的下降力,是我们宏观经济政策未来应注意的一个重点。
    经济波动是经济运行的一个重要现象,分析波动一般将宏观经济分离出长期趋势和波动部分,我们采用的滤波法是分析宏观经济趋势和周期波动的常用方法。
    根据滤波分析方法,我们以季度数据为基础,分析出近20多年中国GDP增长率周期趋势变化如上图所示。图中点线表示各年对应GDP实际增长率水平的变化,实线为滤波后的增长周期波动情况。
    从图中我们发现,GDP增长率水平变动趋势与周期波动从长时段看大致相同,但具体的波动周期却有比较明显的差异。自1992年以来中国GDP增长率的变动,1993年第一季度增速达到15.1%的较高水平后,开始出现下滑,一直持续至1998年第二季度,此时增长率仅为7.2%;而后,经济增速出现回升,至2007年第二季度,达到14.5%的高点;随后,GDP增长整体表现出下滑趋势,至2016年第一季度,GDP增长仅为6.66%。由滤波得到的GDP周期趋势变动情况可知,1994年第三季度和2006年第四季度处于增长周期的波峰位置,而1999年第四季度和2012年第一季度处于增长周期的波谷位置。我们注意到,1999年第四季度经济处于周期上行阶段,一直持续到2006年第四季度,半波长达7年时间,而在之后进入周期下降区间。
    由图可知,GDP增长率水平值变动与增长周期变动差异主要体现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经济在2008年遭遇全球金融危机的外部冲击,使得GDP增速直线下滑。然而,GDP增长率水平值变动从2009年第一季度后突然出现回升,增速上升过程一直持续至2010年第一季度,而后又转变为下降过程。这一变动特征与国家的宏观政策调控紧密关联,由此,我们将2008年以来的GDP增长率与增长周期趋势差异变动情况归结为以下三个结论。
    结论一:2009年第一季度至2010年第一季度期间,GDP增长率呈现短暂的上扬态势,主要源于期间“四万亿”财政刺激政策和货币的高速增长。
    结论二:2010年第一季度至2012年第一季度,正处在周期下行波动区间,由于货币和财政政策的突然收紧,明显缩短了周期下行持续时间,使经济显现急速下滑态势。
    结论三:2012年第一季度至2016年第一季度,经济周期处于上行趋势,由于增长总体趋势向下,使得经济下滑继续,但在周期力量的作用下下滑趋于平稳。
    由上面的观察,我们还可以得到以下结论。因为内外部经济环境的共同作用,中国经济现在整体处于一个中长期的下降趋势通道中,但因为受到周期向上力量的牵引,经济下降态势不断趋于平稳。从整体上看,下降力要大于上升力。我们认为,中国经济并不是处在不回头的下降通道之中,而是受到上下两种力的同时作用。所以,怎样加大上升力度,抵消经济趋势的下降力,是我们宏观经济政策未来应注意的一个重点。
    为验证上述结论的可靠性,再看看中国经济是否在其他方面也显现出潜在向好的增长迹象。从区域角度看,我们选取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东部沿海中外向型程度较高的省份,如浙江、福建和广东等作为分析样本。经过滤波分析发现,这些地区在2002年前后均进入增长周期上行的波动区间。究其原因,可能是这些省份已经历过显著的增速下滑过程,同时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及时调整产业结构,较好地实现了结构转型升级,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均相对较高,多数已成为“三二一”结构模式,即形成了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实现了新旧动能的转换。2015年,这些省份的经济增速均维持在8%以上,高于国家平均增速。另外,从增长影响因素的角度看,我们选取工业增加值、贷款余额和居民消费等指标,分别对其变化周期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工业增加值指标在2012年9月份之后进入周期上行波动区间;贷款余额指标水平值变动与周期波动趋势基本一致,在2013年6月份之后,周期波动特征变为向上;居民消费水平自2003年后也进入周期上行波动区间。所以,我们认为中国经济不断向好的因素正在积累,如果有相应的宏观政策做支撑,走出增长低谷是完全有可能的。
    对策建议
    不论从整体经济周期波动特征,还是典型区域或其他影响增长指标的周期变动特征来看,中国经济均处于周期上行波动区间,显现出向好的增长迹象。在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可以通过宏观政策配合,争取扭转潜在增长的下行态势。
    在中国经济遭遇全球金融危机冲击,同时处于增长周期下行波动区间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在2009年第一季度至2010年第一季度出现了持续1年的增速回升过程,这与国家这段时间的宏观政策调控密切相关。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是在经济遭遇外部冲击和内部强刺激之后,怎样转入一个平稳而可持续的增长进程。如何使宏观政策与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过程相匹配,通过宏观政策实施助力结构调整顺利实现,这才有利于优化整体经济结构,产生持续增长动力。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政策已不适合于当前中国的经济,而国家放任不管,寄希望于市场自动恢复增长也过于理想化。当前,不论从整体经济周期波动特征,还是典型区域或其他影响增长指标的周期变动特征来看,中国经济均处于周期上行波动区间,显现出向好的增长迹象。在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可以通过宏观政策配合,争取扭转潜在增长的下行态势。我们建议:
    适度的宏观刺激政策,并发挥货币和财政政策的协同作用。为应对经济增速的放缓,政策采取适度的宏观刺激政策是有必要的。财政政策要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进行,要区别于2008年中央政府的“四万亿”投资计划,应结合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出台相应的支持和控制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特别是在降低企业税负方面要做更大的文章,将稳增长和调结构结合在一起。货币政策是总量政策,主要作用在于总需求管理,但也要优化资金投向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使货币政策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更好地配合财政刺激政策发挥效果,如增加对消费领域、高科技产业、现代服务业、薄弱环节和民生环节等贷款支持力度;通过金融体系改革,更好地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等。同时,可重点关注东部地区消费贷款增长情况,促进私人消费增加,使东部地区优先实现消费拉动经济的增长模式。
    使市场对未来形成良好的预期,拉长周期上行波动区间的长度。预期是政府宏观管理的核心,而政府行为是市场预期形成的重要来源。当中国经济面临外部经济环境急剧恶化时,最需要中央政府能释放出某种积极的信号,稳定和鼓舞市场低迷的信心,使公众对未来能形成乐观预期。只有公众相信付出的努力能得到好的回报,才能更好地激励市场参与者付出努力,使得个体增加消费、企业增加投资等,才能使宏观政策更好地发挥效果。通过政府政策释放出某种信号,使公众对未来形成良好预期,会激励市场投资行为,这样也更有利于在当前经济处于周期上行区间能更好地推动经济增长,同时也能在某种程度上尽力延长周期上行的波动长度,为经济结构转型争取更多的时间。
    加快推进市场化改革。应借助市场化改革,优化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从而提高各种资源的使用效率。首先,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打破垄断,推行政企分开;推动国内统一市场的建设,打破各种资源流动尤其高层次人力资本流动的制度障碍,解决资本市场、要素流动、基础设施、信息等领域的割裂问题;打破行政干预所导致的横向、纵向经济分割,切实发挥经济网络的集聚、关联效应,增强城市化的空间配置效率,疏通知识部门和知识过程的分工深化、创新外溢渠道。其次,推进科教文卫等各类事业单位的转型和改革,形成高端服务业市场,提高服务业质量。中国现代服务业一部分存在于管制较大的科教文卫等事业单位;另一部分存在于电信、金融、铁路、航运以及水电气等垄断部门。这些部门因缺少市场激励,竞争不充分,效率低下,劳动生产率水平很难得到提高。应通过将上述部门的改革和放松管制相结合,争取尽快形成一个高质量的服务业体系,提升服务业的效率及其正外部性,推动中国的经济转型。
    深化财税制度改革。可持续增长的引擎在企业,主要源于企业效率的提高和企业创新,而当前的财税制度抑制了企业的创新活力,应通过税制改革使税制由工业化阶段的间接税制逐步调整为城市化阶段所需要的直接税制。中国目前的税制是以间接税为主,征税重点是工业部门,而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工业化已进入中后期,城市化日趋成熟,城市服务业已成为经济主体,以间接税为主的税制已不能很好满足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一方面,间接税制加重了工业部门的税负,使工业部门转型升级难度加大;另一方面,也弱化了地方政府的税基,增加了地方财政征税的难度。而发达经济体的经验表明,当人均GDP超过7000美元时,税收体制可以由原来的间接税为主调整为直接税为主的体制。因此,应适应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十三五”时期应通过从间接税制逐步过渡到直接税制的改革,激发企业创新活力,降低间接税占比,提高消费等直接税比例,以促进经济转型。这项改革措施可以先在东部比较发达的省市进行试点,然后向全国推广。
    (原文见《中国经济时报》2017年2月13日第A05版)
    关键词:经济周期  供给侧改革  市场化改革
    原文链接: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7-02-13/doc-ifyamkqa5858336.shtml

Tags:刘霞辉,楠玉,经济周期景气回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初见成效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