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家勇: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智库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论坛第十八届年会综述
作者:胡家勇(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来源:《经济学动态》,2016年10期,第155-156页
摘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智库揭牌仪式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论坛第十八届年会于2016年8月19-20日在北京成功举办。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王伟光出席揭牌仪式并作重要讲话,副院长蔡昉出席揭牌仪式并致辞,著名经济学家张卓元、顾海良、洪银兴、刘伟、刘树成、逄锦聚等出席,中国人民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吉林财经大学、河北经贸大学的校长或副校长以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党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四川大学、国家行政学院等研究机构和高校的25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揭牌仪式或论坛活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求是》杂志社、《紫光阁》杂志社、新华网、光明网、中国网、中国社会科学网等26家主流媒体对活动进行了报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智库揭牌仪式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论坛第十八届年会隆重而热烈,在学术界产生了强烈反响,引起了广泛关注。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 创新智库 年会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智库揭牌仪式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论坛第十八届年会于2016年8月19-20日在北京成功举办。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王伟光出席揭牌仪式并作重要讲话,副院长蔡昉出席揭牌仪式并致辞,著名经济学家张卓元、顾海良、洪银兴、刘伟、刘树成、逄锦聚等出席,中国人民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吉林财经大学、河北经贸大学的校长或副校长以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党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四川大学、国家行政学院等研究机构和高校的25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揭牌仪式或论坛活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求是》杂志社、《紫光阁》杂志社、新华网、光明网、中国网、中国社会科学网等26家主流媒体对活动进行了报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智库揭牌仪式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论坛第十八届年会隆重而热烈,在学术界产生了强烈反响,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次会议共收到92篇应征论文,入选会议交流65篇,共有19位专家学者大会发言,四个小组专题讨论,一场大会总结。专家学者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经济发展新常态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和共同富裕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提出了新观点。
1.关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许多学者认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应该与时俱进,以适应实践发展的需要。有学者认为,需要对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进行深刻反思,毛泽东主席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谈话中有关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思想值得重视,那就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生产关系,但是要研究清楚生产关系,就必须一方面联系研究生产力,另一方面联系研究上层建筑对生产关系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有学者认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应该界定为社会生产方式和同一定生产方式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有学者认为,政治经济学应该是研究利益关系的科学;有学者认为,广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经济运行所包含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主观与客观这三个方面的关系及其相互关系。从讨论的总体情况看,有关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仍存在争议,但正在逐步取得共识并有可能实现理论进展。今后需要继续推进这方面的研究,因为研究对象的明晰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前提。着力的方向是,深入研究生产方式并研究如何把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纳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2.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线和基本理论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内容丰富,有没有一条主线贯穿其中呢?有专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线和理论支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突破就是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可以有机结合起来,其他命题都可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下展开,如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混合所有制经济等等。有学者认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二者之间的配置方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公有制与市场经济如何结合是理论难题,也是理论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应聚焦于如何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市场机制统一起来。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在中国已经成为现实,但与会专家普遍认为,在理论上系统说明二者结合的内在逻辑和基本方式,仍是需要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它将是今后一段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研究的一个重点领域。
3.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立足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实践,揭示新特点新规律,提炼和总结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规律性成果,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对于如何形成系统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专家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专家认为,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成熟、定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系统化提供了现实土壤,可以有所作为。有专家认为,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就是要用中国的话语来阐释中国的理论,用中国的话语体系来解释中国的经济实践。为此,需要做的工作包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进行元思考、对现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进行批判性梳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进行历史根基分析和文明基因的梳理,对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现实问题进行抽象研究。有专家认为,可以从旗帜、道路、理论体系、制度四方面归纳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框架。有专家认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需要破解“六个结合”之谜,即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的有机结合,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有机结合,“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的有机结合,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的有机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导与“强政府”的有机结合。有学者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首先解决为什么人的问题,以人民为中心,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有学者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清晰阐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以问题为导向,回答中国进入中高收入阶段以后所面临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难题,要当建设者,不要当完全的批判家,要为建设新社会提供理论武器。有学者认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坚持“四条基本原则”,即坚持和继承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品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系统总结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伟大实践中提出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深刻揭露和批判西方经济学为资产阶级利益辩护的庸俗性,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体地位;有学者认为,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进行历史构建,深入研究中国历史,特别是近现代以来的历史,要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寻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文化基因”。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论。许多学者认为,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要从当下的经济事实出发,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出发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有学者认为,我国3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实践经验表明,要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社会主义和政治经济学三者统一中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方法。对这个基本方法的判断标准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同时还应研究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所带来的成果由谁来享受的问题。有学者认为,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在政治经济学研究上的运用,具体体现为:科学抽象法、矛盾分析法、中介分析法、一般特殊个别辩证法、逻辑批判与逻辑一致性原则等。
5.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学者们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国家治理、所有制、计划与市场关系、市场经济的伦理道德基础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关于国家治理,有学者认为,可以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对国家治理问题进行分析。那就是,国家治理的本质要求是对生产关系的治理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体现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国家治理走向现代化就是要形成政府、市场和社会的良性互动,以适应国家治理的本质要求和内在逻辑。有学者分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所有制基础,认为财产权经历了绝对财产权的解体到现代产权的形成过程,现代产权观念要求资本权利的平等和企业产权结构的相对平衡。我国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现代产权发展及其道德基础奠基的结果。对于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有学者认为,一个能促使资源充分流动、各生产要素竞相迸发的、具有正向激励机制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经济体制,既不能是纯而又纯的计划经济,也不能是完全放任的市场经济,而是二者有机的、有效的结合。有学者认为,按比例发展规律是一切社会共有的经济规律,计划机制和价值规律都是实现按比例发展的手段。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当把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结合起来,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市场要受计划调控,政府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计划规律。有学者认为,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除了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之外,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它是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重要保障。新一届政府转变政府职能的关键词有三个,即放、管、服。有学者探讨了市场经济的伦理道德基础,认为儒家伦理与市场经济道德基础是一致的,“忠恕”之道是可行的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道德准则。
6.关于经济发展新常态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国开始迈向经济发展新常态,需要通过结构性改革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与会学者对此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多数学者认为,现阶段中国经济出现了增长动力不足、投资效率下降和潜在风险显现等问题。有学者指出,中国经济下行的根源在于供给侧,需要通过纠正资源错配、优化投资结构,提升投资效率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扭转经济下行压力,实现中国经济由总量追赶型向质量和效益型转变,提升经济增长的潜在空间。有学者指出,面对中国经济下行,需要进行“制度换挡”,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投资和产业发展上,从政府主导到市场主导,二是在研发投资和创新上,要由自上而下的创新为主转变为自下而上的创新为主,三是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上,要把地方政府之间的寻租竞争转变为地方政府之间创新的竞争。有学者认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需要推进国企改革、放松管制以纠正投资的所有制扭曲,引导投资主体由政府向民间资本切换。投资对象由房地产向实体切换。同时,结构性改革既要考虑当下,更要着眼长远。有学者认为,企业债市场已开始出现违约,违约企业跨越了央企、地方国企和民企,债务沉疴是难以消化的过剩产能在金融层面的积淀。有学者认为“中国式”产能过剩的形成、恶化与中国的经济体制、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博弈、地方政府与当地企业的利益关系相互关联。因此,化解产能过剩需要从重建政府与市场关系以及政府与地方关系两方面入手,要点是不断推进市场化改革和政府转型。
7.关于社会主义公平正义与共同富裕。公平正义和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与会代表就此进行了广泛讨论。有学者系统研究了习近平的精准扶贫思想,认为习近平的精准扶贫思想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这一体系包括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退出、精准管理和精准扶贫体制机制等,对于推进中国扶贫开发意义重大。有学者对我国教育致贫为何不降反升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贫困家庭的子女过早辍学和加入劳动大军,是对生命周期前期低教育层次的收益率较高做出的短视反应。解决的途径是加大贫困地区基础教育投入,缓解贫困家庭承担高中和高等教育成本的压力,提高个体对教育投资回报的预期。有学者研究了公共服务对于提升居民幸福感的影响,认为公共服务对居民幸福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公共服务水平的上升能显著提高低收入人群的幸福感。因此,提高公共服务建设过程的公众参与度,构建更加符合区域和人群实际需求的公共服务体系是有效增进民生幸福的可行之策。有学者认为,应该在“共享”理念下调整初次分配和劳动者、企业出资人和政府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为此,需要完善政府对企业与个人的税收政策,加强对劳动力市场交易的管理与规范,落实“体面劳动”理念与切实保障弱势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Tags:胡家勇,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智库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论坛第十八届年会综述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