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综合研究 >> 正文

裴长洪:中国潜在增长率仍处于中高端水平

http://www.newdu.com 2018/3/15 社科院经济研究所 佚名 参加讨论

    2016年3月14日,《中国经济时报》刊登了该报记者对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裴长洪的专访报道--“中国潜在增长率仍处于中高端水平”,裴长洪在专访中就我国2016年经济增长率及经济形势,进行了深入的解析。全文如下:
    裴长洪:中国潜在增长率仍处于中高端水平
    2016年3月14日  作者:裴长洪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今年保持6.8%的增速应该没问题
    中国经济时报:去年我国经济增长率是6.9%,今年的经济预期目标是6.5%-7%,您对今年的经济形势怎么判断?
    裴长洪:6.9%这个经济指标是判断未来我国经济形势的重要依据。从经济学意义上分析,判断这个速度是高还是低,并不是看它的数学意义上的绝对值,而主要是看它是否偏离价值以及偏离程度与市场供需的关系。经济中的实际增长率高低,也主要是看它是否偏离经济的潜在增长率以及偏离程度与宏观调控的关系。
    那么,什么是潜在的经济增长率呢?我认为,就是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资源要素的利用强度及其效率。过去增长速度高主要是因为潜在增长率高,现在,资源要素利用的强度不可能那么高了,利用效率也弱化了,新的要素正在培育,还没有完全形成新的增长动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从过去的8%以上降低到6%-7%左右,这就是说增长速度换挡了,这是经济的客观规律。2015年我国经济增长达到6.9%,不仅与潜在增长率相适应,而且依然处于高端。
    对于今年我国的经济指标,《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是6.5%-7%。中国社科院的预测是6.6%-6.8%,我估计达到6.7%或者6.8%应该没什么问题。而“十三五”时期的目标任务要求年均增速在6.5%以上,我们计算,年均实际增长率需要6.55%,需要潜在增长率6%-7%实现这个区间的中高端,应当说是一个积极的预期。
    有人误解,既然搞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怎么增长速度还是上不去呢?我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不可能违背客观经济规律,也不是搞供给刺激,不是盲目地增加产能,而是为了使供给体系更加适应需求的变化并降低供给成本。
    “三去一降一补”至少需要两三年
    中国经济时报:您认为今年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裴长洪:今年要解决最急迫的问题,也是最大的挑战就是“三去一降一补”。这几个任务并非2016年一年就能解决的,至少需要两三年。
    中国经济时报:稳增长依然是今年的头等工作。对此,《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大力度。拟安排财政赤字2.18万亿元,赤字率提高到3%。为什么要提高赤字率?
    裴长洪:主要是考虑到今年要减一些税和费,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比如营改增、取消违规设立的政府性基金、免征18项行政事业收费,采取这些政策会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5000多亿元。这等于税费少收了5000多亿元,而现在政府财政收入本来是下降的。因此,只好扩大预算赤字来支持这些措施。
    中国经济时报:此外,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这怎么理解?
    裴长洪:灵活适度,不要理解成宽松,因为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速度跟去年是一样的,都是增长13%。所谓灵活,就是说要使流动性能够保持正常,需要钱的时候能够释放出来,而又不造成流动性泛滥。
    需要注意的是,货币供应量和信贷是两码事,不要搞混了。货币供应量不紧张,但信贷不见得不紧张。从国家来讲,货币供应量可以通过很多渠道放出去,但是到了银行是不是能够拿去放贷呢?实际上,银行需要找到可靠的放贷对象和可以投资的才能放贷。现在由于种种原因,银行可能不敢贷款给你,所以说出现了宽货币紧信贷。
    平衡好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关系
    中国经济时报:如何平衡好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关系?
    裴长洪:稳增长是短期的问题,调结构是长期的问题。这是长与短之间的平衡。从稳增长的角度来讲,一方面当然还要适度扩大社会需求,现在提高财政赤字和实行灵活适度的货币政策都跟稳增长有关系。但是稳增长不能只考虑当前,还要考虑调结构。当前突出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措施,一部分对当前可能有用,但大部分可能不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需要看长远。这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有所体现,比如全员劳动生产率从人均8.7万元提高到12万元以上,这意味着这个速度要高于GDP增速和居民收入增速,反映了我国“十三五”经济发展更加重视经济质量和经济效益,是经济发展理念转变的具体化要求。此外,我国要素禀赋的优势已经并继续从低成本的劳动力充分供给转向成本相对低廉的人力资本优势,这种优势需要继续并加强培育,其重要的基础性措施就是使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提高。过去我国在生产第一线工作的工人和技术工人,大多是初中生,这指出了我国发展最基础的短板,对此我们继续作出多大的努力都不过分。
    (原文见《中国经济时报》  2016年3月14日第5版)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挑战  调结构  裴长洪
    原文链接: http://jjsb.cet.com.cn/show_472595.html

Tags:裴长洪,中国潜在增长率仍处于中高端水平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