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综合研究 >> 正文

《资本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http://www.newdu.com 2018/3/15 社科院经济研究所 佚名 参加讨论

    2014年1月24日的《中国社会科学报》第A04版发表裴小革的文章《资本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文如下:
    【核心提示】在当代,切实可行地维护社会公平,必须冲破西方经济学的束缚,把《资本论》作为维护社会公平的科学指南,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收入分配理论。
    1867年9月14日,《资本论》第一卷在德国汉堡正式出版。这一巨著不仅极大地影响着当时西欧各国的历史进程,而且作为最发人深省的理论体系,对当今全球化的时代演进影响深远,尤其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阔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学理前提。
    促进改革开放成果共享的学理前提
    改革开放是为中国的长远发展服务的,经济发展意味着财富增多。如何实现改革开放并推动科学发展,首先必须以《资本论》为思想支撑,确立适合科学发展的财富概念。《资本论》要研究的问题是,如何在经济运行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并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使最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劳动成果,实现共同富裕和全面发展。
    遵循《资本论》的理论逻辑深化改革开放,我们需要做到:第一,把广义的财富定义为一切对人类现在和将来具有客观使用价值的东西,而不是以某个人主观评价为转移的效用;第二,把商品财富和非商品财富区别开来,承认对人具有使用价值的非商品,如公共产品和空气等,虽然没有价格、不进入市场,一定时期也不稀缺,但也是财富;第三,为了说明财富的来源,把劳动产品财富和非劳动产品财富区分开来,把狭义的财富定义为劳动产品财富,说明劳动产品财富增加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决定性意义;第四,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不能只把物质使用价值称为财富,也要把人力使用价值称为财富,做出物质财富和人力财富的区分;第五,制度也是人类创造的一种重要财富,所以需要研究它对改善人类生产生活的特殊重要作用。
    现在,随着人力以及作为其附属物的健康、知识、科学、技术、信息、经验等越来越成为财富增长的关键要素,《资本论》作为改革开放思想支撑的理论意义越发重要。在《资本论》创立可变资本理论一个世纪后,西方经济学家舒尔茨等人提出了与可变资本理论具有类似作用的人力资本理论,但是,因为抛弃了《资本论》的劳动价值论,他们就无法说明劳动在人力取得和发挥中的特殊作用,也不能指出资本主义生产只把人力作为创造物质财富工具的局限性,进而把对人力的投资与人力本身混为一谈,因此,在揭示社会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方面,远没有《资本论》财富观那样科学和深刻。
    实现科学发展的理论基础
    当代中国面临的一个重大现实经济问题,就是如何实现科学发展。要科学有效地解答它,必须研究利润和经济增长来源。一种观点认为,《资本论》的各种理论都与科学发展无关,有的过时了,有的已经包含在西方经济学里了,所以《资本论》已经失去了理论有效性。这是根本错误的。事实上,西方经济学出于政治原因,抛弃了用以揭示科学发展动力根源的劳动价值论,将劳动等同于物质生产要素,撇开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历史与实践主体性,它对于科学发展研究而言存在着根本性的理论局限。相反,《资本论》科学地揭示了利润和经济增长都是来源于劳动者生产剩余价值的事实。
    那么,是不是《资本论》把一切科学发展的来源都只归结为劳动了呢?其实没有。与西方经济学各种理论不同,《资本论》并不认为劳动只是和物的力一样的一种体力,而在于认为劳动是指与物的力既有共性又有区别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统一、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统一,承认劳动者才是能够主动按照人类需要改造自然、创造人类财富、扩大利润和经济增长来源的主体力量。科学发展赖以存在的人类财富增加,不能只靠自然的恩赐,更重要的是靠人具备更多改造自然的能力,用人类特有的劳动改造自然。
    《资本论》的上述观点符合当代利润和经济增长来源的现实和发展趋势。从目前世界银行划分的四种财富来看,人所创造的资产、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本三种都是人用劳动改造自然形成的,自然资源中也将有越来越大的部分受到人类劳动的改造。在当今世界,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同其自然资源的丰富程度并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各国财富的差异,主要是由劳动者素质和劳动的解放、保护状况的差异决定的。西方经济学家不是不清楚利润和经济增长来源于劳动者的剩余价值和剩余劳动的事实,而是出于为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少数资本家独占剩余价值做辩护的需要,故意回避了这个客观事实。《资本论》站在最广大劳动人民发展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的立场上,为研究科学发展问题提供了一种远比西方经济学全面彻底的经济理论基础。
    维护社会公平的科学指南
    维护社会公平关系到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全局,非常需要有可以作为科学指南的收入分配理论支持。现代西方经济学教科书中收入分配理论的主要缺点之一,就是不承认劳动在生产分配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只研究交易关系,不研究生产关系,硬把所有资源都说成无须生产就可以存在的收入,论证说这些现成的收入只要按需分配或按生产要素分配,或者平均主义地让人人都同等满意,或者让已有非劳动生产要素的人仅凭财产所有权白得更多收入,社会公平就可以实现最大限度的维护了。但是,他们忽视了其中的核心论域:没有劳动产品财富的极大丰富,是根本无法实行按需分配的;富有程度不是衡量人们贡献和能力的必不可少信号,穷人中蕴藏大量有能力和勤劳的人。
    在当代,切实可行地维护社会公平,必须冲破西方经济学的束缚,把《资本论》作为维护社会公平的科学指南,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收入分配理论。在《资本论》的理论向度中,劳动者是财富的生产者,相应地必然应该是财富的享有者,劳动贡献是否得到有效奖励,是收入分配是否合理的重要依据。为了维护社会公平,应使人的地位和富裕程度尽可能取决于人的贡献。为维护社会公平制定的各种社会规章制度,不应忽略每个人的劳动贡献差异,要保护劳动贡献大的人得到更多财富。只有把《资本论》作为维护社会公平的科学指南,让财富的涌流尽可能与劳动贡献相对等,才能在维护社会公平的过程中逐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原文刊载于《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1月24日第553期A04版)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  资本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收入分配理论
    

Tags:《资本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