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归来的思考
发表于08.7.22《院报》学苑版头条
一,神 秘 的 欧 洲
欧洲之行,在完成计预期的行程之后,带着许多未尽的思绪回到北京。
早在读大学时,就知道欧文说过:“在传奇和诗意的联想上,欧洲别具魅力。”欧洲的魅力究竟在哪里呢?此行告诉我,欧洲的魅力主要就在于它在古老和现代之间交融和结合,并在交融和结合中创新,即那些被认为最古老、最传统的东西,也正是今天最时髦、最前卫的精品。
人在旅途,每人都以自己独特的文化素质和各自的方式和视角,在欧洲这块古文明堆积的土地上,走过一个又一个陌生的国家,从一座又一座的古代城堡里,在苍茫的废墟上,去寻找那些令人神往的古代文明,聆听那些令人惊心动魄的如烟往事,理解和不理解的,似懂而非懂的,都感到新鲜和稀奇!我经常在一些石雕和图像前发出遐想,流连忘返,我仿佛觉得这些历史的喜剧或悲剧似乎刚刚过去,有的还在重演。
到了北京,美丽的塞纳河,雄伟的阿尔卑斯山,驰名的滑铁卢……仍一幕幕地呈现在梦幻之中。更重要的是我一直在想,这个神秘的欧洲,是如何演化而来的?为此,我只好粗略地检索一下欧洲的历史。
欧洲发源于古希腊,扩展于古罗马,形成于中世纪。沿古埃及、爱琴海的文明诞生了辉煌的古希腊文明。希腊人向西和向北移民,在地中海北岸(那不勒斯、马赛)及黑海沿岸(如伊斯坦布尔),先后出现了像古希腊一样一些城市。尽管各个城市政治上取得了独立,但却是在大一统的“希腊”文化圈和经济圈之内。古罗马时代,经过凯撒、奥古斯丁大帝的武力征服,建立起欧洲历史上最大的大一统帝国——以莱茵河与多瑙河为界,西部为罗马帝国(罗曼民族),北部与东部分别为日耳曼与斯拉夫民族所控制的疆域。罗马帝国所到之处,按照罗马的政治形式,建立起一座座古罗马城,如伦敦、巴黎,特利尔,科隆,美茵茨。日耳曼大移民后的欧洲又分裂成零星的诸侯式的小国。不久日耳曼民族中的法兰克部落(国王查理大帝)以军事和基督精神的双重手段重新统一了欧洲,建立起法兰克帝国,即日尔曼第一帝国。接着查理大帝的三个儿子又三分帝国:长子得中法兰克帝国,即现在意大利、荷兰、比利时,继罗马帝国王位;二子得西法兰克帝国(法语区);三子得东法兰克帝国(德语区),到奥托大帝时扩展到东欧,从而确定了今日的德(奥、瑞、卢原属德国)、法、意、荷(比利时原属荷兰)的基本版图。东欧属斯拉夫民族区,中世纪也被东罗马帝国基督教化,后来大都成为德国内各诸侯国的属国。由此可见,欧洲本来是一体的,因为儿孙“分家”,或武力割据,而形成不同的国家。正因为如此,才给后来追求欧洲重新统一埋下了“伏笔”。拿破仑要建立以法国(罗曼民族)为中心的欧洲统一,希特勒要建立以德国(日耳曼民族)为中心的欧洲统一等.但自9世纪查理大帝之后,再也没有一个成功的范例。
两千多年来,欧洲曾在战火中统一,又在战火中分裂。直到二次大战后的北欧、中欧、南欧和西欧,又在新的历史时期,以欧盟的形式逐步向统一的方向走近。试想一下,没有十多年前的柏林墙的崩溃,即使一个德国都无法统一,更谈不上欧洲的统一。
2000年5月1日,东欧10国正式加入欧盟。一夜之内,欧盟发展到25个国家,面积近乎400万平方公里,人口4.5亿,经济总量10万亿美元,真正成为世界上强大的经济实体。欧洲两千年的统一之梦如今得到一定程度的“圆满”,当然还不是最后的完成,甚至离完成很远。还要看到即使在眼前的统一中,矛盾重重,纷争不断,仍存在再分裂的危险。
欧洲的历史告诉我们,人类社会都是在“分”与“合”中演进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从外因上看,今天欧盟的扩大和团结也是在傲慢十足的美国逼迫下形成的。为了对抗美国对欧洲的蚕食,欧洲只有团结起来,集中力量,与之抗衡。例如欧元的问世,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付美元。我们此行我特别注意到,在欧洲的市场上,已经看不到曾独霸天下的美元的踪影。
在欧洲的发展史上,从近几百年的过程来看,起决定作用的是两场了不起的革命:一是从12世纪到14世纪在意大利由十字军东征引发的文艺复兴运动;二是从18世纪到19世纪首先在英、法等国发生的产业革命。这两场革命,先后从文化、经济奠定了欧洲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及其大发展的基础,创造了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辉煌文化。这些文化遗产,成为今天欧洲人享受不尽的“传家之宝”。
欧洲不仅经济发达,环境也十分优美。例如瑞典,领土一半以上被森林覆盖,将近10%的面积是湖泊和河流,草坪植被如地毯一样覆盖大地,环境清新,风景秀丽。在欧洲无论男女老少,人人都十分注意保护周围的环境,即使在没有旁人的情况下也会自觉地将垃圾扔进垃圾箱。欧洲人十分讲究文明、公德、互谅互让。欧洲人经常挂在嘴边的有三个词:“Excuse me”、“Sorry”、“Thank you”.别小看这三个字,它化解了多少矛盾,促进了多少融合,成全了多少好事!我记得一位哲人曾说过:“一个没有社会公德的民族是个危险的民族,而一个拥有良好社会公德的民族,肯定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民族。”文明,不仅仅是乘车让座、不随地吐痰等具体行为,文明是一种观念,一种氛围,一种素质,一种生活态度。
欧洲之行,到处都可以看到散布在街头巷尾的咖啡馆。欧洲的许多咖啡馆都有漫长的历史。欧洲的咖啡馆几乎能从中派生出一切,如经济、政治、哲学、革命、文学、艺术、爱情等。
欧洲之行也使我看到许多教堂,因而使我也发现欧洲文化艺术的精髓,无论是绘画、雕刻、建筑、文学都与宗教密切相关。天主教或基督教都相信上帝,其实上帝是不存在的,上帝只是一种要人为善的精神。
在欧洲不仅看到它的统一性即共性,而也看到它的个性,即特性 。如英国人的绅士派头,法国人的浪漫色彩,德国人的严谨态度,意大利深邃风格,西班牙的奔放情趣等。在几百年的资本主义生涯中,也形成了各自驰名世界的商品品牌,如意大利的皮鞋, 法国的香水捷克的水晶,荷兰的郁金香,瑞士的钟表等。 二,“三 高” 的 利 和 弊
就欧洲的现状上看,欧洲的一些国家,在二战后,为了缓解阶级矛盾,大都采取了“三高政策”:高税收、高福利、高消费.即在高税收的基础上,扩大公共财政,建立多种形式的社会福利和保障制度,实现有差别的社会公平和公正的分配,提倡和促进高消费。.
这种制度好不好呢? 在一定国度里,在一定的发展阶段上,或从一定的层面看,的确很好。事实也说明,在欧洲特别是北欧一些国家中,都程度不同或在一定时期实施或实现了这种制度,并取得较大的成效。例如,被视为所谓“福利型”国家楷模的瑞典,由于它的特殊的经济、政治、文化、地缘等条件,导致社会民主工党上台执政几十年(从1932到1976年,后又从1982年到现在)。瑞典政府为了实施这种制度,公共财政开支,包括转移支付,在1986年,就高达国民生产总值的65%。在瑞典的确建立了“从摇篮到坟墓”的各种各样的社会福利和保障制度。从这些制度看,令人难以在瑞典找到任何贫困的迹象。瑞典的任何一个公民,都不存在上不起学、看不起病、买不起房等问题,人民从中得到许多实惠。
看待任何事物切忌片面性. “三高政策” 经过几十年的社会实践,也暴露出一些在这个制度内难以克服的缺点和弱点.
因为 这种制度在经济上带来的不完全是生产力的解放,财富的极大丰富,和社会的快速、稳步的增长和进步,而是经济社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的放慢或停滞, 有时甚至倒退. 欧洲多年来,经济增长率一直落在许多非欧洲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后面. 原因是,高税收和转移支付政策(税高的惊人,有的行业征收50-70%所得税),将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和收益的相当大的部分,被迫地转化为公共财政,以社会福利和保障形式供养那些不劳而获或少劳多获的人,这样造成两个结果:一方面,既然不劳动或少劳动人,也可活得很萧洒,很痛快,那还会有多少人能自觉、自愿地为社会而积极劳动呢? 另一方面,纳税人的负担过重,当然对劳动、投资和发展生产也不那么积极了。社会民主党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林德贝克,从1980年以来,一直连续撰文批判这些国家福利政策的弊端。他说,瑞典的福利政策使经济患上了“动脉硬化症”,“对劳动缺乏刺激作用”。又说:福利“无论就其范围还是内容来讲,都是有限度的,超高限度就要步入危险境地。”他还说:“家庭消费由于统一计划而缺乏选择,市场的作用在减弱。”如果不限于瑞典,放眼欧洲的其它一些国家,几乎都存在这样一些问题,只是程度不同罢了.
除此之外,在欧洲,我明显地看到,生活似乎很幸福了,到处都是啤酒馆,咖啡店,不论白天或黑夜,席无虚缺,花天酒地,享乐无度,好象工作、劳动和学习已经不成为他们的必需,难道这是社会发展和进步所需要的吗?
在欧洲,有人告知我,每届总统竞选,为了获得选票,都把提高居民收入及其福利放在对居民承诺的首位,可是居民收入是个硬指标,只能上不能下.年年提,届届提,越来越高,而公共财政收入因整体财政收入由于生产上不去或不能同步增长而相对下滑,所以财政赤字越滚越大,国家负担越来越重.我也曾到过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原先都是英国的殖民地,其福利和社会保障制度同英国差不多, 澳大利亚朋友对我说, 澳大利亚每年都要被迫把原国有土地或海面、海滩以及其它公有资产相当大的部分卖掉,以补救财政亏空或赤字。如果从发展趋势上看,一高一低,动态发展,剪刀差越拉越大,这种局面究竟能维持多久!?
更值得关注意的,欧洲一些国家福利政策大都是在资本主义较为发达或很发达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资本主义已经为它们创造了较高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他们有雄厚的“家底”,可供他们在一定时期的享乐;他们还拥有极为丰盛的古文化(像意大利)资源,在当代旅游业非常发达的情况下,钱来得极为方便。我到过威尼斯,了解到威尼斯有35万人口,每天到这里的游人平均有10万,如人均丢下200欧元,日进共2000万欧元,人均57万欧元。这对威尼斯的城市来讲,是多大的一笔财富呀!据说,当今,意大利人最最害怕的有两件事:一是比萨斜塔的倒塌;二是威尼斯沉入海底。这是意大利最大的两株“摇钱树”,一旦消失了,意大利就会陷入严重的困境。正因为如此,相应地也产生了不小的负面效应。他们吃祖宗的饭,花祖宗的钱,那么容易,还有制度保证,谁还愿意自觉地去劳动和创造呢?因而,贪图享乐、不思进取的懒汉思想在社会成员中油然而生,并蔚然成风,这很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
如今的欧洲社会,也存在并相继增多的“垃圾”,例如,抢劫、偷盗、枪击事件也不时发生。特别在罗马、巴黎,街道两旁,地上、墙上,乱涂乱画十分严重。我问响导,这是不是和北京街头的“小广告”一样?她说不是,而是一些不明身份的人或团伙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外人看不懂,是一种特殊文字。在欧洲任何一个城市都有“红灯区”,“红灯区”受法律保护,并当作旅游亮点,并毫无顾忌地招揽顾客。欧洲的文化,笑贫不笑娼。在欧洲的某些国家,吸毒也成了国家所允许的社会风气,用他们的话说,这是“人性解放”。
从这些现象上看, 又似乎使我感到,如今的欧洲,不是在进步,而是在逐步沉沦和衰退.
欧洲是西方世界, 西方世界不是什么都好,也不是什么都不好,对它的看法,应当两点论.为了建设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应借鉴其所长,而弃其所短.
Tags:欧洲归来的思考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