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综合研究 >> 正文

次按按揭:从天使到魔鬼的蜕变

http://www.newdu.com 2018/3/15 社科院经济研究所 佚名 参加讨论

     美国人脑袋灵光,没有想不到的事,尤其是寅吃卯粮之类。不仅如此,他们在寅吃卯粮的时候,照样可以装扮得流光溢彩,美其名曰“金融创新”。引发全球金融动荡的“次按”(Subprime  Mortgage)及债务抵押债券(CDO),就是美国人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独领风骚的“金融创新”的结果。
     “次按”及CDO一出现,就披着迷人的外衣,姣好容貌宛如天使。确实,穷人能够拥有自己的住房,贷款公司或商业银行不必承担坏账的风险,对称基金或投资银行获得高收益的投资工具,政府尽享房地产繁荣带来的高税收和高增长,人人皆大欢喜,市民、金融机构、政府部门,无不深感相见恨晚。
     然而,次按危机爆发,人们忽然发现,华丽的外衣之下,竟是一片狰狞,黑魆魆深不可测。全球金融市场,一时风声鹤唳,要不是各国货币当局及时出手,兼仍处升势的全球经济为之提供长远信心支撑,还不知“次按”要搞出多大的事情来。
         “完美无缺”的金融创新
     事情还得从居民按揭贷款说起。根据风险收益对称原则,美国的按揭贷款大致分为三类:最优(Prime)按揭贷款、超A(Alt-A)按揭贷款、次优或次级(Subprime)按揭贷款,相应贷款人的信用依次降低、需支付的利率依次提高。其中,次级按揭贷款,主要提供给那些信用分数低、并缺失收入证明的购房者。
     在这种情况下,低收入或工作不稳定的人,由于信用较低,若想拥有自己的住房,只能以较高的按揭利率,为贷款支付更大的代价,这进一步限制了他们的支付能力与购房需求。同时,对于银行来说,存款的期限一般较短,按揭贷款的期限一般较长,只有较高贷款利率才能与资金的期限结构相匹配,但这又面临着其它金融机构(如住房贷款协会等)的竞争压力。也就是说,这种金融制度安排,虽然符合经济学原理和商业经营原则,但借贷双方都不是很爽。
     这时候,脑袋灵光的美国人,具体地说是华尔街那些精英们,玩起了称之为“金融创新”的游戏,开始了制造“天使”的过程。为了让低收入者贷得起款,他们推出了各类新的贷款产品,如无本金按揭、浮动利率按揭、甚至负本金按揭(开始时的还款额低于利息本身)等;其共同特点是:最初的还款额很低,一段时间之后,还款额陡增,所谓“总是要还的”。这类寅吃卯粮式的创新,尤其集中在次级按揭上:据估计,浮动利率贷款在最优按揭贷款中的比例不足20%,但在超A和次级按揭贷款中,则分别占到60%和85%。
     贷不起款的人,现在贷得起款了,但商业银行或贷款公司却有点麻烦:信用低、无收入证明的人,违约风险本来就大,寅吃卯粮与还款额陡增,无疑进一步加大了未来的违约风险。不用担心,新贷款产品只是华尔街精美们“金融创新”的起点,他们早就为银行或贷款公司想好了出路,此即“资产证券化”,即以这些次级按揭贷款收益作为资产和抵押品,以之生成标准化的、具有高度流动性的可交易债券,然后将它们卖给投资银行。这样,商业银行或贷款公司的风险,就转化为投资银行持有的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品种。具体来说,卖出这些抵押债券后的贷款公司或银行,已经变成了不必承担任何风险的“二道贩子”:它们仅负责从按揭者手里收集本金和利息,然后“公事公办”,把它们传递给抵押债券的购买者,至于购房者还不起欠款的违约风险,那也是购房者和投资银行之间的事情,同贷款公司或商业银行无关。
     作为“金融创新”的高手,投资银行自然有规避风险之道。它们首先将这些抵押债券分类、切割,然后同其它债券或金融衍生品混合,以形成风险收益程度不同的、形形色色的债务抵押债券(CDO),再经过穆迪、标准普尔等评级公司的评级和一系列包装后,将这些CDO分门别类地出售。高级别、低风险的CDO,成了保险基金、养老基金等的抢手货;至于风险最高、收益亦最高的那部分,它们想到了酷爱“刀口嗜血”的对冲基金。这些高风险的CDO,可以直接卖给对冲基金,但更多的时候,投资银行们会亲自成立一些对冲基金,把这些高风险CDO剥离给这些对冲基金。至此,投资银行从商业银行或贷款公司那里继承的风险,亦基本转化完毕。
         “皆大欢喜”的神话
     华尔街精英们的“金融创新”,可以说是皆大欢喜:低收入者可以一圆自己的住房梦;商业银行或贷款公司在扩大顾客群的同时,可以坐收高利息的按揭贷款,而不必承担任何风险;投资银行不仅扩大了资产管理规模、尽享各类费用收入,而且将风险摆脱得干干净净;对冲基金虽然承担了最后的风险,但通过复杂的技术处理、衍生后的衍生、合成后的合成,其持有的金融产品已经同“次按”十万八千里了,而高收益却是实实在在、近在眼前的。
     同时,CDO的交易与投资,一般在机构投资者之间进行,外界难以了解其内幕细节。不过,这些金融创新的现实成果却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尽管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以来,美国的房价节节攀升,但美国居民的住房自有率,却由一九九五年的64%,快速升至二〇〇六年的69%,其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自有率升幅更快,约超出高收入家庭2个百分点。
     尤其是二〇〇〇年美国科网泡沫爆破和二〇〇一年九·一一事件之后,为了防止经济出现衰退,美国步入减息周期,美联储连续10余次大幅减息,联邦基金利率降至半个世纪来的低水平,令美国的房地产市场迅速升温,并成为带动美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发动机。在这个过程中,美国在次按及CDO等方面的金融创新功不可没。二〇〇三年,次级与超A按揭贷款仅占当年按揭贷款总量的15%,二〇〇六年已猛增至46%,接近按揭总量的一半。
     显然,华尔街精英们在次按与CDO方面的创新,确实创造了一个满足各方需要、人人皆大欢喜的神话,金融界、学术界及政府部门无不欢欣鼓舞。就连一向谨慎的原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二〇〇四年亦对那些在金融创新面前仍有些谨慎的贷款机构,发出了抱怨之声“如果贷款机构能提供比传统固定利率贷款产品更为灵活的选择,那么美国民众将受益匪浅”。
     面对这种诱惑,各类投资者开始涌入CDO市场,推动了该市场的急剧扩张。国际清算银行的数据显示,新发行的CDO在二〇〇四年是1,570亿美元,二〇〇五年为2,490亿美元,而二〇〇七年第一季度就达到了2,500亿美元。目前,美国住宅按揭抵押债券的规模已高达5.5万亿美元。而美国证券业及金融市场协会的数据显示,美国CDO市场上流通的证券总价值,已超过9万亿美元。当然,在这些CDO中,次按所占的比例有限,但经过多次的证券化过程和切割包装,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不仅如此,在美国、尤其是最近几年,次按证券化所形成的债券,在CDO中的比例并不低;如穆迪和摩根士丹利估计,在二〇〇六年美国销售的3,750亿美元的CDO中,次按债券约为1,000亿美元。
         神话的破灭
     在楼价上升时期,次按不会出现任何问题。由于美国二手房市场发达,即使有购房者无力还款,他也可以轻松地出售房产,套现离场。不过,近两年的情况发生了许多变化,尤其是美国进入加息周期,美联储连续17次加息,令联邦基金利率已由1%升至5.25%水平,按揭利率亦随之水涨船高,导致次按业主的供款能力大大降低,楼价亦掉头向下。楼价转向,令次按所隐藏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天使”露出了狰狞的“魔鬼”面目。
     具体而言,随着美联储多次加息,美国楼市开始向下调整,楼价下跌、楼市萎缩。全美住宅建造商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Home  Builders)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的房屋市场指数(HMI),由二〇〇五年的七月的70,降至二〇〇六年七月的39和二〇〇七年七月的24。楼市的急剧恶化,令房屋遭受银行查封的案件迅速增加,今年上半年达到92.6万件,较去年同期上升58%,预计全年很可能超过200万件。美国住房抵押贷款协会的数据亦显示,二〇〇七年第一季度,美国90天及以上次级按揭的严重违约率平均达到8.3%,丧失抵押品赎回权的比例也超过了2%。
     如果说楼市为“体”,那么次按就是“皮”,次按证券化形成的债务抵押债券就是“毛”,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楼市和次按出现了问题,早晚会引发CDO乃至整个金融市场的动荡,但有关方面并没有做出及时有效的反应。包括美联储在内,它们在开始时都估计不足,认为次按债券所占比例不大、影响有限,但它忽略了这样的事实:一颗老鼠屎很小,但它足以坏掉一锅粥。
     商业银行或贷款公司,由于能够将次按的违约风险转嫁给投资银行和对冲基金,对次按缺乏监管和风险控制。殊不知,在现代经济体系中,所有金融机构和整个金融市场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投资银行和对冲基金的资金来源,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商业银行。一旦投资银行和对冲基金出现问题,必然会波及商业银行。事实上,近来各主要经济体央行纷纷向商业银行大规模注资,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次按危机引发的对冲基金清盘,已经威胁到了商业银行和信贷市场上的流动性。
     另外,复杂的技术操作,令次按债券深深隐藏在庞大的CDO中,保险基金、养老基金等稳健型机构投资者,在购买CDO时很可能已经在不知不觉之间陷入次按陷阱。就是投资银行和对冲基金本身,它们亦往往难以在第一时间将次按带来的损失计算得清清楚楚,并采取相应的风险化解措施。同时,由于CDO交易多在机构投资者之间进行,缺乏公开性和透明性,外界更是难以估量影响究竟有多大。事实上,正是由于次按、CDO交易及对冲基金本身缺乏透明性,造成了市场的恐慌心理,令除国债外的整个债券市场需求枯竭、有价无市,投资者挤兑基金、对冲基金沽售套现,形成了证券市场中的恶性循环和投资者间的悲观情绪。一旦市场悲观情绪弥漫,在现代金融体系下,这将是很可怕的事情:市场信心崩溃,导致债券有价无市;若A无法卖出次按债券,也就没有钱来还其欠B的债务,B也就没钱还D机构的账;E乃至X可能真的有钱,但却紧紧攥在手里,因为他们不相信其它人会还钱,于是形成恶性循环。
         次按风暴冲击全球金融市场
     如果次按仅仅对美国的对冲基金、投资银行、商业银行、以及区域性证券市场造成冲击,问题也还不大。事实上,现代国际金融体系的特征,决定了次按的影响绝非到此为止。现代国际金融体系,以资金跨国界的高度流动性为特征,尤其是低息的日元资产,一度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上的重要资金来源。美国次按危机会诱发日元的套息交易活动,进而影响整个国际金融市场的资金流动、甚至主要货币的汇率。八月中旬,受对冲基金平仓、日元套息交易冲击,日元创下了一九九八年以来的单周最大升幅,对美元汇价十七日一度摸高112。
     次按及其引发的债市、股市、汇市恶性循环,令八月的国际金融市场血雨腥风。尽管八月九日至十七日之间,各国央行投入的救市资金合计达3.3万亿港元,但全球股市仍呈大幅震荡下挫之势,欧美、亚洲等地的股市几乎无一幸免。七月三十一日至八月十七日之间,环球主要股市共蒸发2.08万亿美元市值。
     可以说,如果缺乏足够的应对措施,次按有能力击垮包括债市、股市、汇市在内的整个金融体系。次按危机初期,美联储明显估计不足。确实,次按本身的规模不大,但它对金融市场的影响程度绝非仅仅限于自身规模。如果市场信心出现问题,那么,次按的高杠杆性、及其同CDO乃至整个金融市场的关系,决定了它有足够的能力,将市场整个搞坏。
     八月九日以来,为了舒缓信贷市场的流动性压力,各主要经济体货币当局向货币市场注资数千亿美元,金融市场渐趋稳定。尤其是美联储十七日下调贴现率后,主要资本市场出现了明显的反弹。
     尽管如此,断言次按危机已经过去,仍然为时尚早。不论是央行注资还是降低贴现率,其主要作用均在于舒缓信贷市场流动性压力、稳定市场信心,它影响的是次按危机对金融市场产生影响的中间传导机制,而不是次按本身。未来一段时间,次按及其对投资银行、对冲基金的影响依旧,而它们对证券市场、信贷市场的影响,则取决于央行的货币措施和市场信心,这是一个动态互动的过程。
     长期而言,次按从“天使”到“魔鬼”的堕落,反映了任何创新都伴有相应的风险,反映了对冲基金缺乏透明性及监管缺位。加强对冲基金、金融衍生产品交易、证券评级等领域的透明性,强化风险管理和监管机制,是人们从此次“次按”危机中应该学到的教训。
    

Tags:次按按揭,从天使到魔鬼的蜕变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