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综合研究 >> 正文

中国“钢铁泡沫”的结局

http://www.newdu.com 2018/3/15 社科院经济研究所 佚名 参加讨论

                 Macroeconomic  trend  monitor
           中国社会科学院宏观经济运行与政策模拟实验室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决策科学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宏观经济与政策跟踪》课题组
           2014年第95期(总第1512期)2014年12月13日(星期六)
    [本期要点]    稳增长将是明年经济工作重点    国际原油价格跌破60    中国“钢铁泡沫”的结局
                           经济热点
    稳增长将是明年经济工作重点
     [摘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于12月9-11日举行,稳增长仍将是明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而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所以引人注目,并不是因为会议宣布了多么重大的政策变化,而是在持续的经济下行压力之下,市场期望中央能够出台一些刺激政策,以提振经济和资本市场。]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透露出什么信息?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9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中国安邦集团研究总部(ANBOUND)第一时间就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透露出来的信息进行了分析:
     首先,中央对于今年经济的判断仍然比较乐观。会议指出,今年全年主要目标和任务可望较好完成,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经济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深化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要指出的是,这样的判断意味着很难指望政策出现显著放松。
     其次,明年的宏观政策基调保持不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明年要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过,宏观政策不变并不是刚性的,“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有力度,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松紧适度”。这意味着,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2015年的执行都是有弹性的,实际上延续了过去的政策执行逻辑,根据实际经济形势相机抉择。
     第三,最值得关注的是对“新常态”的解释。对于中国经济新常态,从习主席此前阐述的“降速度、调结构、换动力”三大宏观描述,具体到了各个产业和要素领域。会议提出了九点:1、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2、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3、我国低成本比较优势发生了转化,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4、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作用更凸显,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产业组织新特征;5、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农业富余人口减少,要素规模驱动力减弱,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6、市场竞争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7、环境承载能力已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8、经济风险总体可控,但化解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将持续一段时间;9、既要全面化解产能过剩,也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未来产业发展方向。要指出的是,中央强调的这些新常态特征代表了一系列重要的变化,不是以传统的方式去刺激经济增长,而更多体现了转变——观念转变、政策转变、发展方式转变,对于地方政府官员来说,如此具体的新常态变化可能对他们形成挑战,因为未来的形势不再要求官员们以企业家方式去推动地方发展,而是要像真正的政治家一样去管理城市和治理社会。因此,新常态的转型首先要求政府官员们转型。
     第四,中央对明年外部经济环境的判断整体中性。会议认为,明年世界经济增速可能会略有回升,但总体复苏疲弱态势难有明显改观,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大,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地缘政治等非经济因素影响加大。要趋利避害、顺势而为,防范各类风险。可以认为,中央对外部环境的判断是中性的。
    第五,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稳增长。会议对明年经济工作给出了五个目标:1、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2、积极发现培育新增长点;3、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4、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5、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值得注意是,这五大年度目标中并没有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会议还强调,要精心谋划用好我国经济的巨大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依靠促改革调结构,坚持不懈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升级,努力做到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
     整体来看,中央对于中国经济形势的判断是中性的,谨慎与警惕兼有,稳增长仍然是明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考虑到2015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明年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在执行中将会趋于积极,充分发挥政策弹性。而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具体化,将对地方政府官员们的未来行为形成挑战。
     解读“积极”财政和“稳健”货币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报沿用了去年的定调——“积极”财政和“稳健”货币,但也明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有力度,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松紧适度”。官方经济学家第一时间对此进行了解读。
     中国央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稳健从经济学意义上说是中性的意思,既不大铺张也不大紧缩,现在没有必要、也没有太大的空间去搞大的刺激,宏观政策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就是最优选择。马骏解释,稳健的货币政策是:1、总量保持合理的货币增速;2、灵活使用货币政策工具,把流动性保持在合理水平;3、继续支持结构调整,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支持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尤其要满足三农、小微企业、和一些民生领域的融资需求。
     与马骏同时接受采访的前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认为,“新常态”的核心意思是结构改善,中国经济现在增速下降是在为今后恢复到比今天更快的增速做准备。他预计,明年GDP增长目标可能下调到7.0%左右;明年上半年稳增长压力比较大,下行压力还会持续;下半年在房地产行业基本稳定甚至略回升的推动下,经济增长可能有所上升。
     马骏认为,明年的中国经济会同时面临上行、下行两方面的压力,比如出口和房地产开发投资等领域的压力。因此我认为当前宏观政策要保持稳定性和连续性,我想至少有三个理由:1、中国经济正在从制造业主导向服务业为主转型,服务业比制造业能吸纳更多就业,加之劳动年龄人口开始下降,所以就业不成大的问题,就不需要大的刺激;2、过去几年,尤其是2009年以来,我们杠杆率的上升比较快,房地产、部分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杠杆率已经过高,金融风险加大,因此继续靠加杠杆来刺激经济的空间已经不大。3、过度刺激短期内可以把经济增速拉得很高,但是很可能引导更多的资金进入到高污染、高能耗和低端制造业,但是从中长期来看,会加剧产能过剩,不利于结构调整。综合来讲,我觉得核心的一个想法就是,我们现在没有必要也没有太大的空间去搞大的刺激,宏观政策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就是一个最优的选择。
     李稻葵说,现在的重点任务是结构调整、体制改革、保民生、增加效益等等,这些的重要性超过短期内增长的重要性。他认为,2015年经济预期增长目标可能会比2014年要来的低一点,有可能从2014年的7.5%左右调到7.0%左右。具体来看,2015年的经济走势我趋向于前低后高。因为在2015年的上半年,宏观经济会延续2014年下半年,稳增长压力比较大,下行压力还会持续。到了2015年的下半年,整个经济运行的节奏可能会适当地加快。特别是房地产行业总体上讲可能基本稳定甚至略有上升,这是支撑2015年下半年经济有所上升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新常态”我个人理解,第一句话,增长速度有所放缓;第二句话,经济结构在持续地扎实地在改进;第三句话就是新旧增长点在交替。核心的意思就是结构改善。中国经济现在的增速下降,我个人认为是在为今后能够恢复到一个相对比今天更快的增长速度做准备。换句话来讲,我认为我们并不是处在一个增长速度一路下行的过程,而是一个U型的,先慢一点,明年可能还会再慢一点。先慢一点,做好功课,做好结构调整,做好体制改革,培育好新增长点。如果这些工作做到家了,增长速度在未来还能够往上走一点。毕竟中国经济人均的发展水平还是相当低的,毕竟中国经济还有大量的处于相对比较落后发展的地区,很多需求并没有满足,很多的增长点还存在。
     曹远征认为,今年中国经济增长能达到7.4%左右,和年初定的7.5的目标几乎是一致的,通货膨胀也是比较低的,所以今年大概是一个低通胀,增长率也不是很高的一年。我们预计明年全年经济增长在7.2%左右,通货膨胀大概在2.4%左右,所以这个态势将延续到明年。在这个过程中间,中国经济依然存在的下行压力,宏观经济的关键还是稳增长。
     马骏在谈对于稳健的货币政策的理解时说,从经济学的意义上来讲,稳健就是中性的意思。不要搞大的铺张,也不要搞大的紧缩。当然稳健货币政策还有些具体内容,我的理解是这么几条:一个从总量上来讲,保持合理的货币增速。另外一个根据经济和金融情况的变化,灵活使用货币政策工具,把流动性保持在合理水平。第三个,货币政策还要继续支持结构调整。讲得具体一点,就是要使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对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加以支持。尤其是要满足三农、小微企业、和一些民生领域的融资需求。最近降了贷款的基准利率,我想银行的存贷款的利率还没有完全进入到一个均衡状态,很多银行还在继续调整的过程当中。所以即使存款利率还没有明显地下降的话,我估计有些银行的利差会收窄,如果利差收窄的话,对降低融资成本,还是有意义的。融资难融资贵,这里面涉及到流动性的问题,我们会用各种各样的政策工具,来保持流动性的合理。另外,还有很多结构性的因素,包括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不畅,这些问题恐怕需要更长期地,结构性的改革加以解决。
     曹远征则认为,货币政策可以稳增长,但并不能更好地提升经济增长。越是靠放水来刺激经济增长越是不可取。从这个意义上讲,货币政策应该是稳健的。最重要的是要靠企业,靠创新,靠积极进步,这是经济增长的源泉。财政政策的作用在这方面可能会比货币政策更为有效。从历史上来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的核心,我个人认为并不是发生在金融端,而是发生在我们的企业,因为产能过剩,产能过剩就有销售困难,销售困难就没有还款来源,融资当然就难了,当然融资就贵了。所以需要大家的配合,一方面是稳定的货币政策,使它不出现太大的困难,但是另一方面,更需要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来消耗过剩产能,这才能降低风险,真正缓解融资难,融资贵。
     给“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定向
     以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国领导层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会议确定了2015年将时隔3年将目前“7.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进行下调的方针。《日本经济新闻》大越匡洋预计,在2015年3月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发布的新的增长目标将被定在“7%左右”。
     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努力做到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的方针,暗示将下调经济增长目标。其目的是不再盲目追求可能造成环境破坏和金融风险等副作用的高增长率,使经济实现软着陆。为了强化基础,中国领导层将转向不再盲目追求高增长的现实路线,力争通过推进货币等改革来提高经济效率。中国领导层既要确保经济稳定增长又要推进结构改革,走钢丝般的经济运营可能成为全球经济的不稳定因素。
     此次会议提出2015年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决定沿袭“稳中求进”的一贯路线。会议尤其强调了要准确把握“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指出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以及“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提出中国经济正在从过度依赖投资转向以消费和服务业为中心的增长模式,中国经济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
     中国领导层希望在“新常态”下,基于中国的实际情况下调增长目标,保持稳定增长,推进淘汰过剩设备和利率自由化等提质增效改革。
     不过,在中国住宅行情持续表现疲软,经济的减速趋势出现增强。中国人民银行(央行)11月时隔2年零4个月决定实施降息,不过当前中国正陷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增速低于2%的低通胀。由于预计央行将出台追加货币宽松,在上海股市股价大幅波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也出现下跌趋势。
     对此,中国领导层在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表示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松紧适度。计划继续通过财政、货币政策的微调来支撑经济发展,不打算出台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政策。
     提高经济质量、实现稳定可持续增长的关键在于结构改革。会议指出将“加速经济体制改革”,将加快行政审批、价格、垄断行业、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资本市场、民营银行准入、对外投资等领域改革。此外还显示出重视国企改革、以提高国企经营效率的姿态。
     作为新的增长点,将促进技术创新,并推动实现海上和路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将以亚洲为中心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预计,中国今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GDP)大约为10亿美元以上,如果增长率降低0.5%,意味着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牵引力将减少约500亿美元规模。
     为了同时实现结构改革和经济稳定增长,中国领导层将继续展开走钢丝般的政策运营。
     “稳增长”为首要任务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前天落幕,知名投资银行首席分析员等12月12日解码,认为中国政府明年将设定相对较低的经济增长目标,货币与房地产政策也将从此前的偏紧状态,逐步走向宽松和正常化。
     据报道,瑞银中国首席分析员汪涛认为,中国领导人详细阐述新常态在劳动力、外部需求,以及资源环境约束等方面的特征,这些论述或预示政府明年设定相对较低的经济增长目标,并避免诉诸全面刺激政策。汪涛分析,由于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稳增长”被放在明年经济工作五大主要任务的第一个,此举可为改革和降低系统性风险创造平静的环境,而公告宣布加快行政审批、投资、价格等九大领域的改革,有望培育出新的增长点。中金公司首席分析员梁红表示,维持中高速增长不仅有必要,而且能够实现,从保持就业角度看,中国保持7%至7.5%增长仍有必要。
     针对会议公告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要求,汪涛认为,会议要求“财政政策要有力度”,表明政府将用更多的财政支出支撑经济增长。至于“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松紧适度”,意味着出台更多的流动性措施,避免货币政策被动式从紧。他预见政府将降低融资成本,可能有必要进一步降息。汇丰大中华区首席分析员屈宏斌也表示,细读公告的遣词造句,明年财政货币政策均有可能倾向宽松。尤其是“积极的”“有力度”的财政政策,意味来年预算赤字将有限制放宽(汇丰预计明年赤字目标约为国内生产总值的2.5%),货币政策也有可能进一步出台新举措。梁红也认为,中国的银根实质上已开始放松,预计2015年宏观政策尤其是货币政策、房地产政策,将从此前的偏紧状态,逐步走向宽松和正常化。财政政策保持积极,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提高。中金公司的预计是2.3%。梁红判断,预计中国明年经济增长7.3%。屈宏斌则认为,中国可能把明年经济增长目标设定在7%至7.5%之间。
                                               (综合消息)
                           国际经济
    国际原油价格跌破每桶60       [摘要:12月11日,在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OPEC)将原油需求预测降至10年来最低水平后,油价下跌至60美元以下,这是5年来的首次。欧佩克发布的报告突显出,随着美国页岩油气产量大幅飙升和全球需求疲弱,石油市场即将面临供应过剩问题。油价下跌将如何影响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是一个我们不得不关注的问题。]
     国际油价跌破60美元
     在经历一波短暂反弹后,油价12月11日重拾下跌走势,美国原油价格5年来首次跌破每桶60美元。市场参与者消化了最新的供求预测,并继续消化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最近决定不减产所引发的冲击波。
     11日,原油市场交易的尾盘时段,美国油价基准——纽约商品交易所(NYMEX)1月交货的西得克萨斯中质原油(West  Texas  Intermediate)价格抹去早先涨幅,下跌1.27美元,至每桶59.64美元,全球原油价格基准——伦敦洲际交易所(ICE)布伦特(Brent)原油价格下跌0.69美元,至每桶63.55美元。布伦特原油价格上一日已下跌近2.50美元,西得克萨斯中质原油价格下跌近2.90美元,此前欧佩克表示,2015年全球对该组织的原油需求将为10年来最低,而且低于目前的水平。来自美国能源情报署(EIA)的数据对油价构成更大压力,数据显示,尽管炼油厂产量达到创纪录水平,但原油库存依然增加。沙特阿拉伯石油部长宣告该国无意为了支撑较高油价而改变不减产的立场,此言也压低了油价。
     油价暴跌对世界经济利大于弊       英国《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认为,国际油价暴跌对于世界经济利大于弊。油价下跌对世界经济意味着什么?答案取决于油价为何下跌,以及下跌可能持续多久。但总的来说,它应该是有益的,尽管也有一些不利之处。特别重要的或许是它对石油净出口国的影响。从6月末到12月初,原油价格下跌了38%。这个跌幅很大。但从1985年春季到1986年夏季,油价的跌幅更大。上世纪80年代初期到中期油价的剧烈下跌——并非巧合的是,这发生在苏联解体之前——是两件事造成的:上世纪70年代两场“石油危机”引起消费和生产的能源密集度下降,以及墨西哥和英国等非欧佩克(OPEC)国家石油产量大幅增加。
     这次的故事没有太大不同,尤其是在供应方面。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最新《世界能源展望》(World  Energy  Outlook)显示,到2020年,非欧佩克国家的石油和天然气液供应可能从2013年的5050万桶/日增至5610万桶/日。这将让非欧佩克石油生产国在全球产量中的份额从58%提高至60%。预计这一增长中有64%来自北美。支撑北美产量增长的是美国的非常规石油(所谓的“致密油”)以及加拿大的油砂。与此同时,欧佩克国家的石油产量预计基本保持稳定。
     非常规石油生产的革命性发展已经对石油产量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美国石油产量在过去4年增长了400万桶/日。汇丰(HSBC)的数据显示,美国产量今年有望增长140万桶/日。利比亚的产量也在复苏。最后,欧元区、日本和中国经济的意外疲弱估计导致今年的全球需求下降50万桶/日。为了维持油价,欧佩克需要减产大约100万桶/日。但欧佩克(或者更准确地说是沙特阿拉伯)拒绝这么做。这引发了最近的油价下跌。
     低油价将会持续,甚至会进一步下跌吗?石油的价格弹性非常低,而且供需差很小,因此很容易预测错。认为油价是暂时下跌的理由是,沙特阿拉伯将会很快实现打压非常规石油产量的愿望——非常规石油需要巨大的资本支出。而且,油价下跌、预期的经济复苏和新兴经济体持续快速增长全都可能提升石油需求。此外,汇丰指出:“按历史标准衡量,全球闲置产能仍非常紧张,而且基本上集中于沙特阿拉伯。”虽然沙特阿拉伯已经说了不减产,但他们仍然有可能减产。
     马丁?沃尔夫说,在目前,我们是否正在见证油价长期结构性下跌似乎仍不明确,但假设下跌会持续相当长时间,那么将会产生6种影响:
     第一,油价下跌40美元代表着生产者每年向消费者转移约1.3万亿美元(接近全球GDP的2%)。这是巨大的数字。总的来说,由于消费者快速支出的可能性也高于生产者,这应该对全球需求产生温和的推动。第二,能源价格下跌将降低业已很低的总体通胀水平。这产生了两个彼此抵消的风险。一个是它可能加固超低通胀的预期。另一个相反的风险是,它可能鼓励央行忽视基本通胀率日益上升的威胁。总的来说,眼下前者的风险比后者要大。第三,能源价格下跌将提升能源密集型企业的盈利能力。与此同时,它会削减石油生产商的利润和资本支出。它可能让能源领域(尤其是在杠杆较高的石油生产商当中)出现巨大的破产风险。它还将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信贷机构目前仍不清楚。第四,油价下跌将把石油净出口国的收入再分配至石油净进口国。后者包括欧元区、日本、中国和印度。美国现在是石油净出口国。但重要的石油净出口国是那些严重依赖这些石油收入的国家。这些国家包括伊朗、俄罗斯和委内瑞拉。更优秀的政体不会发生这种情况。但是当独裁者走投无路时也有风险。第五,能源价格下跌将导致资产价格发生变化。能源生产国的汇率将承受下行压力,俄罗斯卢布大幅贬值已经体现出这一点。无论直接还是间接受益于油价下跌的公司的股价都将上涨。这可能创造新的股市泡沫。
     最后,油价下跌有可能让各经济体的碳密集度升高、能效下降。但它也为提高石油税,或者至少永久性削减浪费性的消费补贴提供了机会。这是一个任何明智的政府都会抓住的机遇。不用说,这样的政府相当少。低油价未来走势以及将持续多久依然存在太多的不确定性。但从其反映出供应强劲而非需求下降这个方面来说,低油价对世界经济提供了受欢迎的推动。低油价也代表收入从讨厌的石油专制政体向外作喜闻乐见的转移。很难不为此欢呼,即便降低补贴和增税的机会将会再次被抛弃。
     油价暴跌让中国喜忧参半       在欧佩克(OPEC)决定维持原油产量不变后,油价已下跌至5年来的最低点。有分析指出,这本应该受到渴求能源的中国的欢迎,表面看来,原油价格不断下跌会让这个全球最大的石油进口国受益。中国原油进口增速超过了炼油厂产出,这意味着其增加了商业和战略储备。北京近日首次正式公布了战略石油储备一期工程部分储备原油的估计规模,4个储备基地中有9100万桶,而二期工程早已启动。石化信息提供商隆众石化网(Oil  Chem)石油分析师李彦表示:“油价暴跌让中国受益。它有助于中国降低进口成本,增加石油储备,从而提高能源安全性。”
     然而,情况比这更为复杂,因为中国同时也是全球第四大石油生产国。因此,中国和其他所有石油生产国一样容易受到油价下跌的影响。中国去年原油产量达到445万桶/日,仅次于沙特阿拉伯、俄罗斯和美国。中国的原油产量也超过了除沙特以外的其他所有欧佩克成员国。中国在过去十年的石油产量增长了近75万桶/日,但在同一时期,石油消费增长了370万桶/日。
     对中国来说,即便沿海地区的制造商乐见成本下降,但原油价格下跌让人更加担心,依赖资源的内陆地区可能出现区域性通缩。油价下跌可能让中国一些地方政府难以实现当地预算。更令人担忧的是,它也让通常可以提振当地经济的信贷链条出现薄弱环节。
     北京龙洲经讯(Dragonomics)的负责人葛艺豪(Arthur  Kroeber)表示:“尤其是(偏远的东北省份)黑龙江正遭受资源价格下跌的打击。”在黑龙江省,债台高筑的地方政府无法提高工资或福利。该省位于中国东北部,与西伯利亚接壤,是中国最大油田——大庆油田的所在地。该省经济今年前三个季度增长5.2%,远低于中国7.4%的整体增速。
     中国内陆煤炭产区的问题更大。煤炭,而非石油,才是中国快速经济增长的推动力;中国是遥遥领先的全球最大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国际煤价11月跌至5年来的最低点,给为中国沿海制造业基地供应煤炭的内陆地区带来重创。在煤炭产量占到中国四分之一的山西省,负债累累的私人煤矿集团和钢厂纷纷破产。
     尽管有这些困难,但大宗商品价格下跌至少为调整资源税征收方式提供了机会——多年来中国一直回避这种调整。在价格处于低位时调整资源税,可以让这种调整不会立即对大型能源生产商产生影响。例如,多年来由各省征收的煤炭资源税是从量计征,税率很低,而从12月开始,它将改为从价计征。对石油和天然气的类似改革开始于2010年,今年秋季还上调了税率。
     多民族的新疆地区拥有中国40%的煤炭储量,以及大型石油和天然气田。最近新疆取得了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NPC)——上市公司中石油的母公司——在当地零售产品的征税权。这应该会帮助新疆实现其庞大的基础设施支出承诺,并在大宗商品价格处于多年低点的情况下,帮助保持国内能源的流动。
                                                   (综合消息)
                             国内与港台经济
    中国“钢铁泡沫”的结局
    [摘要:中国的钢铁产能持续过剩,出口量正迅猛增长。在中国经济减速的背景下,“钢铁泡沫”的结局是导致保护主义抬头。]
     1-10月的中国钢铁出口量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几乎逼近全球第二大粗钢生产国日本的整体产量。为了在国内外避税,中国企业扩大了所谓“高档钢”的出口量,而亚洲各国则通过限制进口等加以应对。
     对不上的中日双方的通关数据令日本钢铁联盟的负责人十分苦恼。比如被加工成薄钢板等的热轧线圈。中国的统计数据显示,从2年前开始被视为“高档钢”的合金的出口量迅速增长,去年占对日钢铁总出口量的99%。相反,日本的统计数据则显示仅占5%,其余均为普通钢材。日本一家贸易公司表示“和过去一样从中国采购普通钢材”。为什么在中国却被申报成合金呢?日本一家商社的负责人表示:“可能是因为向钢材中加入了微量的硼”。其中的缘由要从2010年7月说起。当时中国取消了普通钢材的出口返税政策,不再返还对普通钢材征收的增值税。其目的是促进合金等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结果造成的是名不符实的“高档钢”的大量增加。由于钢材中只要含有0.0008%的硼就可以被认定为合金,因此中国各钢铁企业开始向本来没必要添加硼的钢材中加入硼。认识到事态严重性的中国政府从2013年开始调查详细的出口量,发现硼钢已占到钢材主要品目出口量的80-90%。专门从事钢铁贸易的日本美达王指出,占价格9-13%的返税额“很可能成为(中国钢铁企业)实施降价的资金”。另外,大部分亚洲国家都对合金征收较低的进口关税。马来西亚对普通钢材热轧钢板征收20%的关税,对合金则免税。这样算来,中国钢材企业在进行出口时就能将钢材价格比原来压低30%。
     中国的钢铁业正面临困境,且情况越来越面临“失控”。在粗钢年产量约为8亿吨的中国,过剩产能高达3亿吨,相当于日本粗钢产量的3倍左右。随着全球需求的放缓,上海产的热轧线圈的价格2年时间下降了20%,降至每吨3000元。除了宝山钢铁等部分大型钢铁企业外,中国大部分钢铁厂商都持续亏损。日本从事建筑及建材的阪和兴业表示:“为了获得周转资金,(中国钢铁企业的)抛售出现增多”。中国的钢铁出口量1-10月达7389万吨,和上年同期相比大幅增长了42%。创历史新高。廉价的中国钢材对亚洲的钢铁产业构成挤压。韩国7月对中国钢筋启动了反倾销调查。由于中国钢材的大量流入,韩国钢材反而被挤出本国并充斥亚洲。马来西亚也从8月开始针对中韩的钢筋开展反倾销调查。今年1-10月类似调查案件多达19起,其中有11起针对中国钢材。
     各国着眼实施紧急进口限制的调查也出现增多。1-10月为8起,高于去年全年的7起,为有统计数据的1999年以来最多的一次。日本的钢铁业比中国更早地经历了高速增长。不过自1970年起的40年里,日本钢铁业的从业者从原本的55万人以上减少了一半。中国今后将在多大程度上着手可能伴随“阵痛”的结构改革?亚洲的钢铁行业可能迎来漫长的寒冬。
                                           (日经中文网,2014.12.8)
    ×××××××××××××××××××数据速报××××××××××××××××××
    全球主要股市2014年12月12日收盘点(括号内为12月5日收盘点):
    道琼斯工业平均:17280.83(17958.79)↓;纳斯达克:4653.60(4780.76)↓;标普五百:2002.33(2075.37)↓;英国FTSE100:6300.63(6742.84)↓;法国CAC40:4108.93(4419.48)↓;德国DAX:9594.73(10087.12)↓;日经225:17371.58(17920.45)↓;上证综合:2938.17(2937.65)↑;香港恒生:23249.20(24002.64)↓;台湾加权:9027.33(9206.57)↑;新加坡海指:3324.13(3324.39)↓;越南指数:553.93(578.76)↓;印度BSE30指数:27350.68(28458.10)↓;南非金融时报40指数:42400.00(43876.25)↓;巴西BVSP:48001.98(51992.89)↓
    全球汇价及主要商品期货价2014年12月12日收盘价(括号内为12月5日收盘价):
    欧元/美元:1.2462(1.2283)↑;英镑/美元:1.5716(1.5580)↑;美元/日圆:118.7500(121.4600)↓;美元/人民币:6.1884(6.1523)↑;CRB指数:243.75(252.33)↓;纽约交易所(COMEX)黄金期货(2015年1月):1222.40(1190.70)美元/盎司↑;WTI轻原油(2015年1月):57.49(65.63)美元/桶↓;伦敦金属交易所(LME)期铜(3月期):6479.00(6478.00)美元/吨↑;CBOT小麦期货(2015年3月):5.9400(5.7850)美元/蒲式耳↑;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863.00(982.00)↓
    (注:绿色下箭头表示收盘价低于上周五收盘价,红色上箭头表示收盘价高于上周五收盘价)
    (编译、整理:李彦松;责任编辑:王砚峰)
    2014年第95期(总第1512期)  2014年12月13日(星期六)
    地  址: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E-mail:tsg-jjs@cass.org.cn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kingwyf@263.net
    邮  编:100836
    电  话:(010)68034160    传  真:(010)68032473
     下载或查看文档附件

Tags:中国“钢铁泡沫”的结局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