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综合研究 >> 正文

2013年中国经济将走向正常化

http://www.newdu.com 2018/3/15 社科院经济研究所 佚名 参加讨论

                      经济走势跟踪
                   Macroeconomic  trend  monitor
         中国社会科学院宏观经济运行与政策模拟实验室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宏观经济与政策跟踪》课题组
         2013年第2期(总第1322期)              2013年1月4日(星期五)
    [本期要点]:  2013年中国经济将走向正常化    欧元区危机远未结束    把脉美国经济    日本下财年增长预估或调高逾2%    全球银行债券发行规模创10年最低    中国制造业连续三个月增长    台湾“以房养老”元月底启动    经济热点
    2013年中国经济将走向正常化
     据媒体报道,新年伊始,国内外诸多专家、机构在展望2013年中国经济时普遍乐观,认为中国经济将在2013年加速增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12年秋季报告预计,2013年中国经济将实现平稳增长,GDP增长率为8.2%左右。汇丰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和宏观经济分析师孙珺玮12月12日发布的研报指出,尽管2013年全球需求水平仍然疲软,但2012年四季度中国经济反弹,预计2013年GDP同比增速将恢复至8.6%。中国银行发布的国内外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展望报告预计,2013年中国经济温和回升,GDP增速为8%左右,但回升动力依然较弱,属于长期放缓趋势下的短期波动。世界银行《东亚与太平洋地区经济半年报》预计2013年在财政刺激和大型投资项目加快实施速度的推动下,中国经济增速可达8.4%。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和经济研究所发布《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报告》更是预计,2013年经济将重返9时代,GDP增速达到9.3%,而CPI则会反弹,涨幅达到4.1%。
     接受《华尔街日报》调查的12位经济学家的预期中值为,2013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将增长8%,高于2012年的约7.7%。但这种乐观看法可能并不符合实际。首先,外部需求可能会令人失望,事实上,目前美国国会在预算问题上的争执正在使这一风险变得越来越大。
     出口占中国GDP的比重约为25%。欧洲经济的萎缩让美国成为中国产品最大的消费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如果美国坠入财政悬崖,中国2013年经济增长率将降低1.2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占GDP比重约为35%的国内居民消费也可能不像经济学家预期的那样强劲。
     2012年第三季度,中国工资年增长率从2011年第二季度15.8%的峰值回落到9.8%。这意味着消费增长可能不及预期。最后,中国决策者可能不会采取大规模的刺激行动。经济学家曾预计中国会在2012年通过财政手段提振增长。但中国财政部将2012年财政赤字占GDP比例的目标定为1.5%,低于2011年的2%。这正是2012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不及预期的原因之一。中国政府研究人士贾康表示,他预计2013年中国财政赤字占GDP的比例还将下降。
     在货币政策方面,通货膨胀上升和信贷扩张意味着采取促增长政策的空间有限。中国11月份消费者价格较上年同期上升2%,预计升幅在2013年将加大。中国央行副行长易纲此前表示,他预计2013年中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升幅将低于4%。而目前已突破GDP  200%的中国债务规模也需要削减。这两方面原因均预示2013年中国信贷状况可能较预期收紧。
     2012年年初,针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普遍预期后来被证明过于乐观了。2013年初,又一轮过于乐观的预期可能再次接受现实的考验。
     而《华尔街日报》认为,中国改革举措短期内将拖累经济增长。报道说,中国新领导层必须进行的改革包括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利率市场化以及增加针对国有企业的税收。这些举措将提高家庭收入和消费,但却将挤压企业利润和投资。
     实施上述举措有利于中国的中期经济增长。目前投资几乎占到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一半,过高的投资占比导致资源浪费并且已经达到不可持续的水平。让私人部门消费在推动经济增长中发挥主要作用的前提是提高家庭收入,目前中国私人消费仅占GDP的35%,而在美国这一比例大约为70%。
     但重新调整经济结构需要付出代价。投资减少意味着对钢铁、水泥和其他建筑材料的需求下降,并且将对经济增长产生乘数效应。据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CICC)估计,政府每支出人民币一元将产生一至两元的产出。
     但提高家庭收入不会产生相同的作用。苏格兰皇家银行(RBS)援引中国家庭调查数据估计,中国家庭的储蓄率约为30%。这意味着家庭收入每增加人民币一元,需求仅会增长0.7元,而另外0.3元被储存下来。简而言之,促进投资对增加产出的效果比提高家庭收入更为明显。将相当于GDP  1%的企业或政府投资转移用作提高家庭收入,将把2013年GDP拉低0.3个百分点。对于投资者而言,这意味着投资利润增速下降。
     受房地产调控措施影响,房地产开发商的利润占GDP的比例已经从2010年的1.5%降至2011年的1.2%。银行业利润占GDP的比例从2003年的0.2%升至2011年的2.6%,但随着政府推动利率市场化,银行业利润增速将放缓。
     由于金融股在恒生中国企业指数中的权重占到59.3%,而材料和建筑类股又占了7.3%,因此追踪中国经济表现的股指也可能表现不佳。改革是实现中国中期经济增长的必经之路,但短期内要为此付出代价。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黄育川认为,2013年将被铭记为中国“经济走向正常化之年”。对于中国而言,经济正常化的含义是什么?即将离任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指出,中国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这句被频繁引用的讲话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过去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并不正常。中国选取的国家主导型资本主义道路在数十年间带来了高达两位数的年经济增长率,期间没有发生重大金融危机,并实现了每年高达12%的平均工资增幅。但对中国的新一届领导集体而言,推动实现这一令人印象深刻的经济转型的主要力量将难以继续发挥作用。中国政府不能再像过去遭遇经济下行周期时那样,单纯依靠打开货币闸门来刺激经济增长。
     7%-8%的增长速度将成为中国经济的新常态。问题的关键在于,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是否会有所提高——变得更加平衡、更可持续、更加协调?
     事实上中国目前已在着手平衡经济结构——包括国内经济领域、对外环节以及区域经济结构。在国内经济领域,如果消费保持9%的年均增速,而投资增速从超过15%降到6%至7%的水平,则消费和投资在整体经济中所占比重将更加“正常”。在对外领域,随着城镇化进程推动内需上升以及投资者把更多资金投向海外,中国的经常账户盈余料将持续下降。中国在区域经济结构上也将更趋平衡,主要原因在于城镇化进程加速,以及内陆地区的经济增速将远超沿海地区。
     通过采取进一步的改革措施,也将有助于增强中国经济增长的金融和环境可持续性。旨在强化银行体系的政策措施已在实施当中,但中国的财政系统亟待转型,以在资源分配领域发挥起更大的作用。中国的“五年规划”则显著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目标并着眼于控制污染排放,从而为实现环境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一个政策平台。
     在一个正常的市场驱动型经济中,经济协调性发展的含义不在于由政府掌控所有重要的经济活动,而在于强化政府的监管职能,给私营经济部门留出更大的发展空间,以促进创新并提高经济运行效率。
     但中国如果实现了经济发展模式正常化,也将变得更容易受到经济周期波动影响。中国无法再仅靠控制利率、汇率等经济领域中的关键价格以及限制资本流动来维持经济形势稳定。如果没有政府主导型投资发挥带头作用,中国经济很容易产生凯恩斯式的需求不足风险。企业利润将受利率上升和工资上涨因素的挤压。未来企业的经营效率将比单纯的产能规模更加重要。
     经济正常化也将减弱过去在中国被证明为是行之有效的旧经济发展模式的权威性。在旧有模式下,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是促进形成尽可能多的基础设施投资,并确保提供基建所需的必要资源。而当下中国所需的则是一个较为宽松的、能够促进企业家精神的经济管理体系。所有这些都将使人们对现行的治理体系产生质疑,并可能成为影响深远的政治改革的催化剂。
    (综合信息)
    国际经济
    欧元区危机远未结束  
     据澳洲《每日电讯报》报道,德国总理默克尔于新年致辞中表示,作为欧洲最大经济体,德国2013年的经济形势可能比2012年更艰难。她警告称,欧元区债务危机远没有结束。
     报道称,默克尔在新年致辞中表示:“欧洲旨在解决根本问题的改革措施正开始显现出效果。但是我们还需要更有耐心一点,因为危机还远没有结束。”默克尔还表示,2013年,德国的失业率很可能降至历史最低,而就业率将可能升至1990年东西德合并后最高。默克尔强调,2013年要对国际金融市场实施更严格的监管。她说:“世界还没有完全认识到2008年那场金融危机的教训。我们不能让那些不负责任的事情再度发生。在一个社会市场经济中,国家是秩序的守护者,它应该是人们能够依靠的。”
     德国前财长、德国社会民主党(SPD)总理候选人斯泰因布吕克当地时间在接受《法兰克福周日新闻》采访时表示,欧元区要求处于困境之中的国家实行的紧缩措施过于严厉。
     据悉,斯泰因布吕克将在德国2012年举行的大选中与默克尔竞争。斯泰因布吕克表示,紧缩措施使得欧元区部分国家行动“过快过猛”,如果也在德国推行如此快速、力度如此强大的紧缩措施,那么将会引起大规模的抗议活动。斯泰因布吕克表示,“紧缩措施过于严厉,这可能导致经济陷入衰退。部分社会民主党人士被迫屈服。在某种程度上讲,预算整合像是一种药物,量适当便可救命,而量太大则会产生致命伤害。”
     德意志联邦银行行长魏德曼当地时间12月30日在接受当地媒体《法兰克福汇报》采访时,驳斥了有关市场投机行为引发欧债危机的言论,他认为,欧元区国债的投资者多来自风险偏好趋于保守的保险或退休基金等,欧债危机的真正原因是重债国私人和国家负债迅速膨胀等,因此解决危机的方法仍是推进改革。
     不过,魏德曼对危机国家推动改革的意愿表示担忧。他说,政治家们如果对治理危机感到疲倦而指望中央银行解决问题,那将是真正的危险所在;另一方面,或将参加意大利总理竞选的意大利前总理贝卢斯科尼的执政方案也可能危及意大利乃至欧元区走出危机的进程。魏德曼还批评了欧洲央行提出的直接货币交易计划,根据该计划,欧洲央行可在市场直接买入问题国家的国债。他说,这不仅可能削弱危机国家改革的动力,同时也会使人们怀疑“中央银行在中长期保持价格稳定的能力与意愿”,令欧元系统更加不稳定。
     另据香港《商报》报道,数据编撰机构Markit  1月2日公布的调查显示,欧元区12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终值下修至46.1,为3个月低位。随着新订单骤降,2012年12月欧元区制造业萎缩程度加深,暗示2012年最后一季欧元区经济衰退幅度或加大。从各国来看,爱尔兰制造业活动处于扩张状态,德国、西班牙、奥地利和希腊收缩加剧,法国、意大利和荷兰缓解。
     数据显示,欧元区12月制造业PMI终值下修至46.1,预期46.3,初值46.3。分项数据显示,欧元区12月制造业PMI产出指数终值下修至46.0,初值46.1,11月终值46.1。欧元区12月制造业PMI新订单指数终值下修至43.5,初值44.1,11月终值44.2。Markit首席分析师Chris  Williamson指出,欧元区制造业年底时依然陷于深度滑坡之中,该地区的衰退看起来似乎已在第四季加深,程度可能相当严重。他还表示,2013年制造业看起来将经历又一个艰难的年份,不过前景似乎略有好转,因制造商应会受益于美国和中国等主要出口市场所出现的需求转好迹象。
     据了解,欧元区经济已连续两个季度衰退,欧洲央行预计,欧元区2012年和2013年分别收缩0.5%和0.3%。彭博社对22名经济学家的调查显示,欧元区第四季度GDP料收缩0.3%。欧元区失业率已创下纪录高位。
     据悉,德国12月制造业活动连续第10个月萎缩,受累于产出下降以及新订单下滑。数据显示,德国12月制造业PMI终值下修至46.0,不及预期和初值的46.3,11月终值为46.8。该指数仍远低于50的荣枯分水岭。Markit资深分析师Tim  Moore称:“德国制造业发现,把生产维持在复苏最快时的水平难度越来越大。”他表示,12月的数据说明情势在冬季达到最关键的时刻。
     另外,希腊12月制造业活动连续第40个月萎缩,受累于内需不振以及出口订单下滑,导致企业削减更多工作岗位。数据显示,希腊12月制造业PMI自11月的41.8下降至41.4。该指数自从2009年9月以来便一直低于荣枯分水岭50。
     数据编撰机构Markit和皇家采购与供应学会1月2日公布的调查显示,英国12月制造业活动意外增长,且创下2011年9月以来最快增速,从而增强该国经济2012年底勉强维持增长的可能性。数据显示,英国12月制造业PMI升至51.4,为15个月高位,优于预期的49.1,前值修正为49.2,初值为49.1。Markit分析师Rob  Dobson说:“英国制造业以积极的注脚结束了2012年的旅程,12月PMI数据表明制造业令人欣慰地回到了增长区域。”
    (综合消息)
    把脉美国经济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2012年12月份就业增长步伐放慢,显示在美国国会就增税和减支问题进行谈判之际,国内经济步履维艰。美国劳工部1月4日公布,经季节性因素调整后,美国12月份非农就业人数增加155000人。当月失业率为7.8%,与11月份经向上修正后的失业率持平。
     上述两项数据均略逊于预期。此前接受道琼斯通讯社调查的经济学家们预计,美国12月份非农就业人数增加160000人,失业率为7.7%。报告是依据12月份中旬进行的调查编制的,当时围绕财政悬崖问题进行的谈判还没有结果。12月份私营部门增加的就业人数最多,为168000人,但较11月份有所减少。建筑业就业人数增加30000人;制造业就业人数增加25,000人;医疗行业就业人数增加45000人。12月份政府部门就业人数减少13000人。联邦机构就业人数减少3000人,地方政府减少14000人。州政府就业人数有所增加。11月份就业人数被向上修正至增加161000人,初值为增加146000人。
     当月平均小时工资增加7美分,至23.73美元;平均每周工作时长增加0.1个小时,至34.5个小时。当月包括求职者以及兼职工作者在内的失业率为14.4%,与11月份持平。有1220万人口无法找到工作,小幅高于11月份水平。
     《华尔街日报》专栏“Capital”的专栏作家David  Wessel认为,虽然美国的经济状况正在改善,但是经济危机的影响目前还很难估计。美国经济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遭到重创,目前正在缓慢恢复。2009年中期以来美国经济一直在增长,而欧元区、英国或日本则不能这么说。但美国仍然任重而道远。经济医生不敢肯定它会在什么时候恢复以前的活力──如果还能够恢复的话。但恐怕不会是在2012年。
     商品和服务的人均产值还没有回到衰退前的水平,这个目标恐怕在2013年年底之前都不会实现。政府最新统计发现工作岗位比四年前少了420万个。接受《华尔街日报》调查的经济学家说,目前7.7%的失业率要到2016年才能回到5.5%的水平。这种短期预测的背后隐藏着更大的疑问:金融危机有没有对经济元气造成长期伤害?有没有减缓生产率的增速?(生产率指每小时工作的产值,是提高生活水平的灵丹妙药。)
     一些迹象让人心忧。其中之一是美联储在判断经济增长潜力(在不产生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安全增长的速度)时密切关注的一个指标。根据经验,经济增长每超过长期趋势一个百分点,失业率通常就会下降半个百分点。
     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2012年11月份讲话说,近几年失业率在经济增长处于2%左右之际依然下降,说明近期潜在产值增长速度肯定是低于衰退之前的2.5%左右的水平。一个百分点听起来可能算不了什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会积少成多。按一年2%的增速计算,5万美元的家庭收入在25年之后将变成8.2万美元;但如果按2.5%的增速计算,就会变成9.3万美元。伯南克列出了几条理由,来论证过去的几个坏年头可能产生了持续影响:那么多的劳动者因为长期待业,可能再也不回去工作了;衰退期间企业信心大幅下降,于是公司和劳动者都没有那么多活干;个人、企业和投资者因为受到了很大的惊扰,可能会降低风险承受意愿,从而导致提高效率、开创新公司、采用新方法的行动减少。他的话听起来相当悲观。毕竟,美联储对美国经济增长加速的预期一次次地落空。也许这并非只是暂时的。
     但是,伯南克突然转过身来,抬起了头,充满信心地预测说,随着经济的恢复,金融危机的影响会慢慢消失。增长的步伐将会随着商业周期的起伏而变化,当然,也会随着人口数据的变化而不同,但是他认为,没有理由认为,危机会使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的步伐相对衰退发生前的趋势出现大幅、永久性的下降。
     伯南克并不是一位只凭自己的好奇心发言的学者。在决定实施何种货币政策整顿经济时,美联储会把实际经济产出和潜在经济产出进行比较。高估了经济增长潜力可能导致联邦的货币政策过于激进,引发通货膨胀,就像上世纪70年代一样。
     伯南克和有类似想法的经济学家从经济史学家菲尔德(Alexander  Field)有关大萧条的研究中得到了安慰,菲尔德把大萧条称作上世纪技术进步最快的10年。他说,尽管人们承受了许多痛苦,但是产品、生产工艺和交通工具都有了影响深远的创新,有些创新是在困境的压力下被逼出来的。目前在加州圣克拉拉大学(Santa  Clara  University)任教的菲尔德写道,大多数人都没有意识到大萧条期间潜在经济成果的增加,因为当时的失业率已经达到了两位数,但是正是这些潜在的成果为战争爆发后的成功动员和后来的黄金时代打下了基础。当我们回首21世纪第二个10年的时候,我们是否会发现一些相似的东西?菲尔德称自己是不可知论者。
     更悲观的观点也有。有人认为,经济的信贷动脉仍然淤塞,政府用意良好但是适得其反的政策使得房地产和其他领域的痛苦更加漫长。经济因此持续以极其缓慢的速度增长,这个过程似乎永远没有尽头。还有人认为,增长放缓在金融危机之前就已经发生,但是经济学家当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很大程度上因为这个原因,联邦官员下调了长期增长预期。2012年初,他们把美国长期经济增长预期设定在2.5%到2.8%。现在他们的预期是2.3%到2.5%。
     不过,还有人提出了这样一些问题,个人电脑、手机和互联网是否会像电力、空调和飞机那样对美国人的生活、购物和工作产生重要的经济层面的影响?贝宝(PayPal)的联合创始人蒂尔(Peter  Thiel)问到,未来到底怎么了?我们想要的是会飞的汽车,但我们得到的只是能发140个字符的微博。
    (WSJ,2013.1.3)
    日本下财年增长预估或调高逾2%  
     据香港《商报》报道,日本政府可能将调高下一财政年度(2013年4月-2014年3月)经济增长率预估值至2%以上,寄希望于财政刺激计划发挥作用。
     据《读卖新闻》1月2日报道,新首相安倍晋三在12月众议院选举时曾承诺,要实施大规模经济刺激方案。安倍所在自民党官员暗示,该计划总规模可能达10万亿日圆左右。报道称,政府预计刺激性财政支出将从4-6月季度起支撑经济,加上海外经济回暖,将帮助日本下财年经济增幅超过原先预估。目前日本政府预计下财年经济增长1.7%,本财年预计增长2.2%。
     据了解,安倍重申压低日圆汇率意向后,日圆兑欧元2日走贬至18个月低点。安倍已呼吁日本央行启动无限制货币宽松,以刺激增长和达成2%通货膨胀目标。澳盛银行集团驻悉尼货币策略师萨尔特表示:“就目前而言,日圆可能维持弱势,日圆走势将真的取决于政府对央行关注事项的达成。”
     香港时间1月2日7时27分,日圆兑欧元报114.33日圆兑1欧元,盘中触及114.78日圆,为2011年7月11日以来最低。日圆兑美元升值0.1%报86.64日圆兑1美元。美元兑欧元报1.3195美元兑1欧元,上个交易日收在1.3193美元。
     日本民营调查公司近日对下一财政年度日本经济进行的预测显示,在海外经济转好推动日本出口增加等利好因素的作用下,日本经济下财年度将实现正增长。
     截至3月末的本年度日本经济受全球经济下滑的拖累,全年4个季度的GDP的增长率扣除物价变动要素,实际上连续两个季度呈现负增长,据认为,景气陷入进一步状态的可能性很高。
     但另一方面,日本10家民营调查公司对4月起的下财年日本GDP的增长率进行了预测。其中,最高的预测增长值为实际增长2.3%,而最低的预测增长值为实际增长0.8%,这10家民营调查公司均预测下财年日本经济将实现正增长。
    (香港商报,2012.1.3)
    全球银行债券发行规模创10年最低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银行债券发行规模处于10年最低水平,突显出新的监管规定和欧元区债务危机对金融机构经营方式的影响。根据Dealogic的数据,全球银行债券发行规模为1.26万亿美元,为2002年以来最低。
     银行融资的主要来源——高级无担保债券的发行规模为2003年以来最低。担保债券(以贷款池为抵押、得到银行额外担保的债务)的发行规模也出现下滑,而通过资产支持证券筹集的资金规模仍只是次贷危机前水平的一个零头。拖累银行债券发行的主要因素来自欧洲,欧洲各银行在债券资本市场筹资6390亿美元,为10年最低。相比之下,美国各银行的债券发行规模超过2011年,亚洲各银行筹资3070亿美元,为Dealogic  1995年开始追踪这一数据以来的最高年度水平。
     2012年大部分时间内,欧洲北部国家的银行一直可以进入公开债市,但随着对于欧元区未来的担忧影响投资者需求,很多银行在年初就满足了2012年的融资需求。央行采取的措施也严重影响了发行规模。2012年头几个月,西班牙和意大利的银行可以断断续续地进入公开债市。它们的命运与两国主权信用密切相关,因此它们是欧洲央行(ECB)3年较长期再融资操作的最大使用者。
     法国巴黎银行债券资本市场全球主管克里斯托弗?马科斯(Christopher  Marks)预测,随着去杠杆化进程的继续,欧洲各银行的债券发行总量将在2013年进一步下滑。他补充称,欧洲银行的发债活动可能会来自欧元区核心国家,而外围国家的少数国家冠军企业将偶尔发债,形成“点缀”。
    (FT,2012.21.31)
    国内与港台经济
    中国制造业连续三个月增长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1月1日发布的一项衡量中国庞大制造业的重要指标显示,该产业到12月已连续增长3个月,佐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已经开始温和反弹,反弹势头可能会持续到2013年。
     新年第一天,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一项关于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的调查,调查显示12月的PMI指数为50.6%。PMI超过50%意味着产业增长,低于50%则表示产业萎缩。
     2012年12月31日,汇丰银行(HSBC)公布了一项类似调查,同样显示该产业的反弹势头日趋稳固。跟官方指数相比,汇丰的指数更专注于小型的私有企业。12月的数值是51.5%,比11月足足高了一个百分点,达到了19个月以来的最高值。
     2012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国经济都处于显著放缓状态。这一年的最后几个月,中国经济开始重现增长势头。出口的小幅增长,加上政府引导的基础设施支出等经济支持措施,驱散了2012年最后一个季度出现“硬着陆”的担忧。分析人士普遍估计,中国经济2012年的增幅约为8%,并将在2013年实现同等乃至略强的增长。
     然而,分析人士同时警告,中国经济需要应对一系列重大挑战,未来十年之内,中国的经济增长可能放缓几个百分点。元旦,澳新银行(ANZ)的经济学家刘利刚(Li-Gang  Liu)和路易斯?兰姆(Louis  Lam)在一份研究报告中评论说,“将来,中国的周期性反弹还是会遇到很强的阻力。美国及欧盟的经济和政策存在不确定性,意味着外界对于中国出口产品的需求仍将处于疲软状态。”
     在国内,政府正忙于处理腐败猖獗、环境恶化、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等问题,忙于应对削弱国有企业主导地位的需求。分析人士认为,如果要实现持续增长,推动经济发展的更应该是国内需求,而非政府引导的投资及出口。
     中国迅速改变的人口结构也带来了相当大的时间压力,因为老龄化将导致无收入人口在未来几年激增。上月的一次媒体通气会上,法国兴业银行(Société  Générale)驻香港经济学家姚炜称,“主要问题不在于保持短期增长势头,而在于如何让中国做好准备,应对将来的人口挑战。”她补充道,“10年之内,中国的人口结构就会比韩国和日本还要糟糕。决策者们的机会之窗正在迅速关闭。”
    (WSJ,2013.1.4)
    台湾“以房养老”元月底启动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台湾版“以房养老”试办计划迈入最后筹备阶段,1月底可望启动。香港研究房屋政策的学者昨天表示,原本这类计划在华人社会较难推行,但香港版本成效好过预期。
     台湾“以房养老”试办计划即将推行,符合资格的65岁以上长者,只要登记年龄、性别及名下不动产市价行情,即可得知每月可领取的给付金额;根据初步试算,终身月领的金额约1.6万元新台币(667新元)起跳,这次试办计划开放全台共100个名额。
     台湾迈入老龄化社会,根据台湾“内政部”统计,老年人口现达258万,已超过总人口11%,老年“经济安全”越受重视,加上台湾自有住宅比率高,当局“以房养老”计划在2009年催生。台“内政部”社会司副司长陈素春表示,台湾目前规划的“以房养老”走社会福利模式,由当局负最后责任,不管计划参加者活得多长,当局都会继续照顾直到终老,与“商品”模式有很大的不同。陈素春说,因计划为求单纯化,设定是“无继承人”的65岁以上长者,若参加者有第二春后,已有法定继承人,契约必须终止。
     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助理教授钟剑华表示,台湾的“以房养老”政策类似香港的“安老按揭”计划,由于华人传统观念希望将资产留给后代,现在要将资产抵押给政府或银行,这类计划在华人社会较难推行,暂时难以评估台湾版的可行性。钟剑华表示,香港推行计划的进展却较预期理想,暂时已收到逾300个个案,反映传统思想已在转变。
    (联合早报,2013.1.3)
    ×××××××××××××××××××数据速报××××××××××××××××××
    全球主要股市2013年1月4日收盘点:
    道琼斯工业平均:13435.21↑;纳斯达克:3101.66↑;标普五百:1466.47↑;英国FTSE100:6089.84↑;法国CAC40:3730.02↑;德国DAX:7776.37↑;日经225:10688.11↑;上证综合:2276.99↑;香港恒生:23331.09↑;台湾加权:7805.99↑;新加坡海指:3223.59↑;越南指数:426.06↑;南非金融时报40指数:35775.90↑;巴西BVSP:62523.06↑;印度BSE30指数:19742.24↑
    全球汇价及主要商品期货价2013年1月4日收盘价(伦敦铜期货价为1月3日数据):
    欧元/美元:1.3069↓;英镑/美元:1.6069↓;美元/日圆:88.1500↑;美元/人民币:6.2306↓;美元/港币:7.7513↓;纽约交易所(COMEX)黄金期货(2013年3月):1649.90美元/盎司↑;WTI轻原油(2013年3月):93.51美元/桶↑;伦敦金属交易所(LME)期铜(3月期):8165.50美元/吨↑;CBOT小麦期货(2013年3月)7.755美元/蒲式耳↓;波罗的海干散货货运指数:706.00↑
    (注:绿色下箭头表示收盘价低于上周五收盘价,红色上箭头表示收盘价高于上周五收盘价)
    (整理:李彦松;责任编辑:王砚峰)  
    2013年第2期(总第1322期)                2013年1月4日(星期五)
    地  址: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E-mail:tsg-jjs@cass.org.cn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kingwyf@263.net  
    邮  编:100836
    电  话:(010)68034160              传  真:(010)68032473
     下载或查看文档附件

Tags:2013年中国经济将走向正常化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