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综合研究 >> 正文

经济导报:宏观调控政策“保增长”

http://www.newdu.com 2018/3/15 社科院经济研究所 佚名 参加讨论

                            经济走势跟踪
                   The  Pursuit  of  Economic  Trends
         2008年第63期(总第887期)2008年8月19日(星期二)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走势跟踪》课题组
                           经济热点分析
    后奥运的中国经济如何运行?
     北京奥运会已经顺利完成了约三分之二的赛程,人们在欣赏精彩的奥运赛事的同时,也在关注着奥运后的中国经济将如何运行的问题。在此,我们整理了相关的论述和分析供参考。
    中国经济走向全面疲软?
     雷曼中国经济学家孙明春8月6日为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撰稿时分析道,2006年4月份以来,中国政府逐步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来遏制过热经济。具体措施包括上调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允许人民币升值、降低出口商的增值退税、以及重新采取银行贷款额度制等。这些政策最终在2007年下半年发挥出作用,同时全球经济开始减速——由此对中国经济造成了双重打击。一个可见的结果是,2008年6月份的出口量增长从2007年7月份的28.5%降至年同比5.9%,实际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在第二季度下跌至接近5年来的最低点。
     尽管消费目前仍然表现不错,收入增长却已经放缓。今年6月份名义零售增长率创了 12年新高,实际增长率也创下十年最高。然而,在CPI通胀从3.2%涨至年同比7.9%的同时,2008年上半年名义工资增幅却从一年前的18.5%降至年同比18.0%。这令实际工资增长的回落幅度更大,从而削弱了未来几个季度的消费购买力。事实上,作为中国最大的出口省份,广东省已经显现了对消费的第二轮影响:在多年领先之后,广东的零售增长自2007年中开始追随全国的平均增速这或许导致了广东第一季度GDP增长的显著下滑。
     广东并非孤例。事实上,在出口的影响下,中国各个出口大省在第一季度出现了明显的经济减速。2008年第一季度,中国的GDP增长从2007年第四季度的 11.3%放缓至年同比10.6%。表面上,中国GDP增长仅仅出现了0.7个百分点的跌幅——但根据出口占全省GDP的比例来衡量,中国10个出口大省 GDP增长大部分出现更显著的回落。
     广东是中国最大的出口省份。2007年全国出口有31%来自广东,其出口/GDP的比例高达92%。就在今年第一季段,广东的GDP增长比去年第四季度下降了4个百分点。
     总体上,2007年10个出口大省占中国GDP的比例达到55%,占总出口的比例为90%。由于这些省份与全球经济的联系更加密切,因此更容易受到自 2007年下半年以来全球经济逐步减速的影响。此外,由于出口价格近期大幅上涨,出口量增速的回落幅度甚至更大,进一步拉低了这些省份的实际GDP增长。
     这些出口大省正在承受出口增长减速及其对消费的第二轮效应的影响——中国的其它地区也将经历类似的痛苦历程。
     经济增长放缓影响到企业利润和信心。5月份工业企业的利润增长从一年前的42.1%骤跌至年同比20.9%,利润率(根据利润/销售比衡量)也显著下滑。企业信心下挫——第二季度企业家预期指数下降至2006年第三季度以来的最低水平,不动产行业指数更是跌至9年最低。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在7月份下挫至48.4,为2005年开始调查以来首次跌破50——这表明制造业正在萎缩而不是扩张。
     经济增长前景黯淡和利润增长放缓同样损害到投资者信心。自2007年10月份以来股市已经下跌60%,市盈率从10个月前的60-70下降至20-  30。虽然相对低的市盈率让市场看起来颇为“便宜”,但阴云密布的未来收入前景让投资者不愿意逢低吸纳,因此延长了熊市盘踞的时间。持续的熊市可能会进一步降低企业收入——  因为部分上市公司也投资股市。这可能会对投资造成负面影响,因为企业在熊市很难筹到资金,在经济和股市之间形成恶性循环。
     消费者、企业和投资者信心下挫、更紧的信贷控制和更高的抵押贷款利率还影响到过去一年来各地高涨的房价。虽然5月份36个主要城市的平均房价年同比上涨了14.8%,但有21个城市的房价较近期峰值都有下跌。例如,广州5月份的房价较近期峰值时跌了多达18.0%,北京的跌幅达到9.5%,而深圳达到9.4%。如果房价继续下跌并蔓延至全国其它地区,可能会导致建筑活动减少并对消费造成负的财富效应,从而进一步拉低GDP增长。这也可能侵蚀中国银行业的资产质量——包括房屋抵押贷款和开发商贷款在内的房产相关贷款目前占到总贷款量的18%。很多房地产开发商目前都面临流动性紧张的问题,一旦他们的现金头寸枯竭,便可能难以偿还贷款。假如这样的情况出现,不良贷款可能会继多年下降之后开始反弹,迫使银行进一步紧缩贷款标准,转而伤害投资和GDP增长。
     经济普遍疲软已经引起决策者忧虑。7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后,政府表示政策焦点将从通胀略微偏向增长。根据这一方针,中国将改变  2006年中以来下调出口退税的做法,从 2008年8月1日开始正式上调纺织品和服装出口的增值退税。此外,近期人民币升值的速度也有所放缓,从上半年的平均1.0%/月放缓至7月份的仅 0.4%。
     上述政策基调的微妙变化降低了过度紧缩的风险,但不太可能扭转疲软趋势。鉴于增长减速的风险大于通胀反弹的风险,中国GDP增长将从2007年的11.9%降至2008年的9.5%,2009年进一步降至8.0%。
    后奥运经济:大局维持不变
     《中国经济季刊》主编葛艺豪(Arthur  Kroeber)8月12日为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撰稿时指出,目前在宏观政策层面的确已能看到一些调整,但是我认为这些不过是细枝末节——是小的调整而非大的变动。目前所能见到的,是银行贷款额度的微幅提高,以及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的小幅提高。从银行贷款额度的变化来看,去年的贷款增长率是16%;而今年上半年人民银行的贷款增长率目标为14%,由于目前配额的调整,已经上升到14.5%——仍低于去年的水平,更大大低于去年十月接近18%的峰值。所以这只是微调。我预期当前的水平会保持不变,这主要因为政府依旧希望看到更多的行业整合,对制造业而言,政府希望看到更多小制造商、低效率制造商被淘汰出局,从而提高产业效率。如果货币政策过于宽松,就无助于实现这一目标。未来的七个月里,将有更多类似上述小的调整出现。对于遭遇困境的个别部门,政策会有改进;但在宏观经济政策的整体布局上,从现在到明年年初不会有什么变化。
     对股市而言,A股的运转和奥运时点几乎没有关联。根本问题在于,中国股市的基础建设过于薄弱,缺乏足够多机构投资者的参与——这意味着股价主要随着股民的心理大幅波动。而今,这样的状况并没有改变。对市场具有实质性负面影响的因素包括:一方面,从现在到2009年底,大量股份将在解禁后流通,股票供应过盛,而需求依然很弱,这对于股价是很不利的。另一个负面因素在于,随着大多数公司披露利润增长情况,由于经济放缓,今年的利润增长率应该比去年要低。公司的盈利增长在放缓,而股票供应在增长——很难想见市场会出现较大的上升空间。政府可能会试图阻止股市在目前的点位大幅下跌,但是股价大幅上升的可能性不大。
     考虑到中国的股价和真实经济并无联系,所以问股价会如何走向,其实是在讨论赌博和投机。我的基本观点是明年上证综指可能仍在目前的范围:在2500点到3500点之间浮动。有时会上升一点,有时会下跌一点,但都不会成为趋势。
     对地产市场来说,主要问题在于去年底政府对于房地产市场干预得过于严重。决策者的主要考虑是,首先,房价上升太快。其次,高档住宅过多,而普通住宅太少。所以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来鼓励开发商开发普通住房,同时令那些开发高档住宅的小开发商陷入财务困境。这些政策确实收到了一定的成效,房地产价格的上涨速度已经减慢,经济适用房的数量也在上升。我认为,这些政策在未来四到五个月内仍会维持,直至政府确信房地产市场已得到足够的重组,无需再进行严格的控制。奥运对去年第四季度实施的房产政策并无影响——这些政策会持续到今年的第四季度,直至政府认为政策目标实现。
     对于受到奥运主要和直接影响的北京房地产市场,前景比较复杂。首先,我不认为基础设施的改进在短期内会对房产价值有大的影响。其次,高档住宅和普通住宅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市场。现在难于掌握的是,奥运是不是导致北京建设了过剩的楼盘?比如,一些开发商相信奥运会带来对北京房地产需求持久性的增长,所以开发了太多的楼盘。
     从已有数据来看,由于价格上涨很快,并没有显示中国的普通住宅过剩,因为价格上涨恰恰说明供应不足。我倾向于认为奥运结束对北京房市影响不大,因为大多数本地住房的建设并不取决于奥运的需求,它取决于第一,有多少新进入北京的普通人需要新的住房。第二,在高档住宅市场,房价水平取决于外国投资的水平和来北京的外国人人数——他们是这一市场上大买主和主要租房客。尽管今年增速已经放缓而且这一趋势可能继续,北京的房价很难下跌。
     对能源来说,问题仍然很多。现在已经出台了很多政策,它们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还不够。政策本身的改进需要很长时间。环境污染的例子很明显——实施了车辆限行之后,仍有较大的烟雾。从中,政府也许明白了控制污染远比想象的要复杂困难得多。然而能源短缺,特别是现在煤炭短缺是由于许多危险的小煤窑已经关闭。我认为这是件好事。中国的煤炭资源仍然很丰富,一旦大型企业能够开发新的煤矿,提高煤的纯度,情况便会得到改善。所以在能源短缺的问题上,市场会重新恢复平衡。其次,随着经济放缓,大多数企业会提高能源利用率,这也意味着能源的总需求在未来若干年会有比较显著的放慢。此外,目前的煤价仍然与国际价格有大约15%-20% 的差距,如果继续上涨,其中一部分就需要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因此,电价很可能在今年下半年到明年会有一定上涨。
     总体而言,奥运只是一个比较方便的时间刻度,奥运本身不会对整个经济有很大的影响。奥运结束之后,整个国家的经济蓝图不会有大变化。毫无疑问,现在政策侧重已有所转变。今年上半年,政府更多地强调抑制通胀,而现在更多地关注经济增长放缓。实际上,今年第二季度GDP增长超过了10%。政府愿意让经济增长在明年第一季度进一步放缓到9%左右,政府希望保持经济增长,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将经济增长保持在目前的超过10%的水平上。决策者想让经济增速再降一点。
    奥运不会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分水岭
     据新华网8月17日报道,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认为,奥运会促进中国深化开放和走向世界,推动中国经济在更广更深层次上融入世界。他同时还表示,奥运会带来的经济和投资增量在中国经济和投资总量中的比重很小,奥运会不会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分水岭。
     王一鸣表示,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是中国对世界的郑重承诺,也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机遇。从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后,中国经济增长经历了在高位上持续7年的上升,经济上升的持续时间之长,运行之平稳,都是改革开放以来前所未有的。2001-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10.5%。
     此轮中国经济的持续繁荣,有全球经济处于黄金发展期、我国入世后外需扩大拉动国内经济增长,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带动国内经济发展等多方面因素。承办奥运会带来的基础设施投资增长,以及投资者看好中国经济的心理预期,对中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008年,是北京奥运会的举办之年,也是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一轮周期性调整之年。进入后奥运时期,前奥运时期体育场馆和关联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的大规模投资需求,以及奥运举办期国内外游客带来的巨大消费需求会减弱甚至在短期内消失,但过去30年支撑中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基本动力不会发生变化,奥运会带来的经济和投资增量在中国经济和投资总量中的比重很小,奥运会不会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分水岭,不会改变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大势,不会影响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和经济发展的基本面。
     过去7年推动中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储蓄率较高,城市化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巨大,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市场潜力巨大,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以及积极主动地参与经济全球化。这些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不会因为奥运会结束而发生变化。
     经过改革开放后30年的发展,中国发展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虽然奥运经济对北京经济增长贡献明显,但北京市经济仅占全国经济总量的3.6%。北京的奥运会场馆建设和基础设施投资约3000亿元,按奥运投入期4年分摊,平均每年750亿元,仅占中国过去四年当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0.55%-1.06%。 “后奥运效应”不会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
     中国正处在工业化中期,城市化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007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500美元左右,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从基础设施到制造业、服务业,都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潜力。中国正在积极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提高交通网络化水平,加大节能减排投入,奥运会结束不会影响到中国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的投资规模,不会出现“后奥运衰退”。
     “十一五”发展规划和正在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措施已为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创造了条件中国政府明确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采取措施努力扩大国内需求,在优化结构的前提下保持合理的投资规模,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促进房地产稳定健康发展。这些措施将有效避免经济大的起落,促进中国经济持续稳定较快发展。
     另据8月19日的《东方早报》报道,四年一届的夏季奥运会早已不仅是重要的体育盛事,对于举办国而言,奥运会足以衍化为重要的经济现象。由于举办奥运会需要新建大量基础设施与体育设施,以及各项赛事将吸引大量游客,投资与消费的明显放大将会推动举办国的经济增速。
     不过,随着奥运会的结束,这些相关经济利益也会随之消失。而奥运前的投资过热可能会导致奥运后投资及增长的大幅回落,甚至引发经济衰退。从历史数据来看,不少国家在奥运会后也确实遭遇了经济滑坡。该现象被人称为“奥运陷阱”。
     摩根大通在此前发布的报告中曾将近年来举办奥运会的国家分为三个类别:一是正处于快速工业化阶段的韩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韩国在举办奥运会后的第一年出现了经济回落,但第二年即迅速恢复;第二类是西班牙、澳大利亚和希腊等规模相对较小的发达国家,由于投资的回落,这三个国家在奥运后经济增速出现了放缓;第三类是作为全球最大经济体的美国,奥运会对其几乎没有影响。
     北京大学校长助理、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伟认为,“英美的工业化过程在50年左右,而日本的工业化进程也持续了29年。从时间节点来看,中国当前正处于工业化进程的‘中间点’,因此几乎可以肯定,中国经济在未来30年仍将维持较快的年平均增速。”
     另一全球知名投行高盛中国经济学家梁红和宋宇则分析指出,北京的经济规模仅占全国经济规模的4%,更为关键的是,在“奥运投资期”,北京的投资增长持续落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投资规模和主办城市的经济规模都不足以使全国的实体经济受到根本影响。”
    李稻葵:奥运后中国经济将会恢复性反弹
     凤凰卫视《经济制高点》8月17日播出节目“李稻葵:奥运后中国经济将会恢复性反弹”。李稻葵在访谈中指出,奥运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从短期来看,恐怕还是负面的,当然这个话可能说起来有点耸人听闻了,我的意思是说奥运会这个筹办的过程,至少这最后这一两年或者是两三年,对于正常的经济的运行,事实上是起到了一个负面的冲击,也就是说在奥运会举办完之后,很可能中国经济会有一个恢复性的反弹,至少是北京、上海、沈阳、青岛、秦皇岛等等城市。
     李稻葵认为,必须要从筹办奥运会的机制来分析,筹办奥运会,它的根本的目的,最终的目的是办一个具有长远的社会政治历史影响的一个盛会,它的目的并不是说我要刺激经济增长,那么这是它的目的,那么它的运作机制,恐怕是以群众运动,行政动员这种为主的,以这种机制为主的这么一个筹办的过程。当然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完全赞同这么一个做法,但是作为一个经济学的一个分析者,我们必须正视,必须正视如下的事实,就这么一个举办奥运会的目的以及它的这么一个运作机制,它在短期内,在筹办的过程中,它不可避免地对于正常的经济运作,经济运行,是有一定的阻碍或者说妨碍的。
     为满足此次奥运会赛事需要,奥运城市加速基础设施建设,李稻葵表示,许多行业停止运作,其中包括除奥运建设之外的建筑业、装修业、以及一些国际服务项目等商业活动。从给GDP带来的负面影响来看,至少北京今年上半年,头两个季度,GDP增长率在10.5%、10.6%左右,正常的,过去五年,北京市的GDP增长率平均在15%、 16%,所以至少这半年,恐怕有5个百分点的下降。
     李稻葵认为,奥运后的中国经济,要区分两个概念,一个是由奥运事件所带来的中国经济的影响,另一个是时间概念,就是在奥运会开完了以后,中国经济自身它有什么样子的运行的周期的因素,国外有什么因素影响,事实上在奥运之后,中国经济这个经济受到两个重要的周期性的影响,周期性因素的影响,一个是中国经济本身,中国经济本身的运行的周期在奥运之后,它有一定的调整,再一个是国际经济的影响,在奥运之后也会凸现出来。
     凤凰记者问道,也就是说国际的经济环境和中国的周期所出现的这个拐点,恰恰与奥运的时间是非常吻合的?
     李稻葵表示同意,他分析说,从中国经济本身而言,奥运后中国经济周期自身的影响来自于两方面,一个是总需求,整个经济总需求,可能有一定的萎缩的压力,还一个是总供给,就是我们的整体的企业的生产的愿望之和,总供给也受到一个负面的冲击,因为整个的生产成本在上升,劳动用工成本上升,原材料,能源价格在上升,还有我们的环保,节能减排等等的成本上升,这个使得企业的成本上升,企业(成本)上升之后,就使得企业生产的愿望在下降,所以总供给、总需求都受到冲击,因此中国经济在奥运会之后,不可避免地增长率会有一定的下滑,当然这个并不是不可避免地,并不是完全不能够由政策的运作来抵消的,相反,宏观经济政策在这方面可以大做文章,可以有运作的余地,可以减缓这种经济增长率下降的趋势。
     记者问到,回顾一些主办奥运会城市的历史,比如说有人也会说,像悉尼,还有像巴塞罗那,可能在奥运会之后,经济都出现了下滑,特别是房地产市场和股市,都出现了明显的下跌,这种情况会在中国出现吗?
     李稻葵认为,完全没有可比性,因为中国本来就需要发展,北京本来就需要修一些路,但是因为有了奥运会,为了我们的长远,为了经济发展,为了人民生活的一些路、一些设施,暂时放缓一点,暂时搁置一下,先把公路设施、体育设施,先建起来,这个东西短期来看,可能是一个一个负面,但千万别误解,这个负面呢开完了奥运会就正面了,开完了奥运会就反弹了,这是辩证的,开之前是个负面的,开之后是个正面的,长远来看,它是一个正面的。
    奥运之后,中国经济的下一个重点是什么?
     美林证券亚太区经济学家陆挺为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撰稿指出,奥运后最先值得关注的政策包括外汇和信贷两个方面。首先是人民币汇率的走向。今年三月以来央行在人民币升值政策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从紧盯美元到逐渐盯准一篮子货币。最近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出现连续下跌,个中原由在于,政府希望照顾出口商,保障国内就业。但由于美元对其他主要货币的强势反弹,人民币相对一篮子货币还在快速升值。当然,如果央行最近还是实施对美元的渐进升值政策,人民币相对一篮子货币升值会快得多。
     从中国出口总量来看,增速减少幅度其实有限——今年1-7月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2.3%,同去年全年25.7%的出口增速相比,不算太慢,更何况今年我国有意大幅削减有些方面的出口,如粮食,煤炭和钢铁等。所以我觉得问题的核心并不在于中国出口增速大幅放缓,而是有些行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和低附加值的纺织业,生存状态非常恶劣。纺织业既要面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又要面对国内各种各样成本上升的压力,整个行业处于濒临亏损的状态,有可能导致大量企业关闭和失业,不利于经济的软着落。另外,政府也变得越来越有前瞻性,意识到下半年由于全球经济疲软,有些主要出口地甚至陷入经济衰退,中国下半年的出口形势非常严峻。因此政府近来开始调整人民币升值的幅度和出口退税政策。汇率政策对所有出口行业一视同仁,而出口退税政策则是有保有压。这其中有调整的因素,并非一味注重出口与增长。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是信贷政策动静。奥运会前,信贷政策已经有些松动了——奥运之后会不会有更多的松动呢?也许还有更具体、更实在的政策出台,以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
     与信贷政策变化密切相关的,是对地产的调控思路。现在这个方面存在着相当大的不确定性。一些关键问题还有待深入了解:比如全国房价的实际走势如何,房贷断供现象有多严重,断供会对银行资产质量带来怎样的影响。现在奥运仍在进行中,很多工作组的调研也正在展开。我认为中国的地产方面政策还是会比较从紧,因为美国的坏例子就在摆眼前——现在轻易放松政策,只会为将来埋下更多的隐患。适当出台一些对房地产比较有利的政策也不是绝无可能,但未必是在信贷方面。
     奥运以后,政府面临的问题是怎么推动中国经济改革。过去一两年,中国经济改革在某些方面出现了退步。比如,价格控制的死灰复燃——本来设计好的煤电联动或者油价调整方案,后来都不再运行了。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中国在市场制度方面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由此导致了巨大的资源浪费。
     今年是奥运年,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第30个年头。奥运之后,应该引起广泛讨论的一个大主题是:中央的政策不能总是被短期因素拖着走,而应该有中长期改革的方案和目标。因此,接下来价格改革理应是一个重中之重。比如,中国国内油价和国际油价仍有20%-30%的差距,存在继续上调的空间。具体何时上调无从得知,但政策的取向应该是让价格回归到由市场决定的状态。此外,在财政政策方面,也应当继续推进改革。比如,企业购买了机械设备后就应该予以相应的增值税抵扣。向市场化或现代化的经济管理迈进一步,应是后奥运时代中国经济的一个重点。
    经济导报:宏观调控政策“保增长”
     建东在 8月11日岀版的2008年第32期《经济导报》上撰文分析道,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宣布,自2008年8月1日起,部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将由 11%提高到13%,这是中国自2006年推出下调企业出口退税率外贸政策以来的首次回调。此举可视为管理层针对具体经济情况实行“微调”的一个重要信号,标志着针对未来经济发展,管理层开始有了实质行动。
     纺织业出口退税政策调整背后的深意在“保增长”。今年以来,全球经济放缓和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严格控制信贷规模,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已经使得中国经济发展面临内外双重压力,导致了中国企业经营环境恶化,尤其是对出口企业造成了较大冲击。而出口依存度一向比较高的纺织服装业首当其冲,遭遇十年未有的困境。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首六月中国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838.51 亿美元,同比增长11.11%,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  6.44%。而如果换算成人民币,首六月的纺服出口增长率只有1.6%,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高达 11.6%。出口退税率的调高,等于直接“送”给相关企业2%的利润。对于诸多纺织服装类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碳,为大量濒于倒闭的出口型纺织服装企业提供了喘息的机会。
     在出口行业和整体经济增长面临着下行风险与通货膨胀压力较大的双重背景下,中国政府7月下旬已经将下半年宏观调控的主基调由年初“双防”(防经济过热、防通货膨胀)调整为“一保一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此次提高部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是新宏观调控政策的实质性出牌。但同时,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还宣布,取消部份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并称这是为了区别对待、有保有压,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实际上,中国政府近期在改变宏观调控主基调的同时,不断强调要“稳定政策”、“适时微调”,这是大有深意的。 “稳定政策”至少包括三方面取向:其一,就中国经济现实表现看,宏观调控政策力度已基本到位,没必要再加大调控力度,而应保持各项宏观政策的稳定,从而创造一个良好、透明的外部环境,使企业按照市场信号主动调整;其二,稳定预期,使全社会预见到环境的特点,使微观主体从容一些,确保“平稳较快增长”大势;其三,外部变化如此之大,需要冷静观察,中国应审慎应对,而不是轻易出手。
     “适时微调”则更有必要。在这一轮宏观调控中,不同利益主体感受各异,特定的地区、产业、企业和群体面临不同压力,特别是中小企业压力巨大,应当区别对待,有保有压。微调一是注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通过信贷政策引导,使资金流向有竞争力、充分吸纳就业的中小企业。客观地说,中国信贷政策收紧,被紧掉的往往是中小企业,这反映了国内金融体制相对僵化、融资结构不合理。二是对经营困难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出口退税应适当调整,保持外贸平稳增长;三是宏观矛盾往往源于微观机制改革不到位,这使宏观政策难以传导,最主要的是价格扭曲。因此要适时理顺价格,根据实际情况择机微调,改变价格扭曲现象,增加供给,抑制需求,保证市场平稳运行。
     目前,中国企业面临的困难不是某个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外部环境变化与内部调整压力迭加的结果。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过程中,外部风险出现后,对于高度依赖外部经济的中国是一个新的边际增量。劳动力成本上升、环保社保等支出增加、人民币升值,使企业首先感觉到“内压”。长远看,“内压”是大势所趋,不可避免,内压带来的困难决不仅仅只出现在今年。因此,中国以往的粗放增长格局难以为继,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有迹象表明,随着财政政策的出手,中国信贷紧缩政策也在悄然松动。央行人士透露,已经向下属分行发布内部文件,要求各分行尽快落实信贷增加部份的授信,重点满足对中小企业和三农的信贷需求,8、9、 10这三个月的信贷规模总量增加10%。此前,央行在7月27日公布的货币政策委员会第二季度例会和年中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的部份内容也已经显现出货币政策松动的迹象,在下一步货币政策取向和措施上,上述两个会议都未提出“继续从紧货币政策”,只是表示“将在下一阶段保持货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这意味着下半年宏观调控政策将灵活多变。
     事实上,今年以来中国央行在货币政策上十分谨慎,虽然五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但未有一次加息,与去年连续六次加息、十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相比,实则“松”了不少。这次信贷规模的临时增加虽然有些出乎意料,但其出发点确实是为了“保增长”。        (完)
    2008年第63期(总第887期)    2008年8月19日(星期二)
    地址: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E-mail:tsg-jjs@cass·org·cn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kingwyf@263·net
    邮编:100836
    电话:(010)68034160,68034412    传真:(010)68032473
     下载或查看文档附件

Tags:经济导报,宏观调控政策“保增长”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