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综合研究 >> 正文

中国资金的诱惑

http://www.newdu.com 2018/3/15 社科院经济研究所 佚名 参加讨论

                            经济走势跟踪
                   The  Pursuit  of  Economic  Trends
         2008年第34期(总第858期)  2008年5月9日(星期五)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走势跟踪》课题组
                             经济热点
    人民币应一次性贬值?
     据香港雅虎财经转载香港经济通通讯社记者蔡苑筠5月7日报道,人民币汇率从05年进行汇率改革以来,升值幅度已达18%。在以要求人民币继续升值甚至一次性大幅升值的主流声中,中国银行全球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师谭雅玲提出了人民币可能贬值的看法,并指出人民币升值导致中国双重损失,建议考虑采取人民币一次性贬值对策,打消过分的升值预期。(注:谭雅玲文章发表于2008年4月21日的《中国经济周刊》)
     经济通指出,如果配合中银香港前日(5月5日)将人民币买卖差价,由10点子扩阔至75点子,变相令港人将港元兑换至人民币金额“缩水”的新措施来看,是否暗示人民币升值在达一定水平后将会放缓?甚至已到了有必要改变“只升不贬”的单边预期的阶段?
     谭雅玲认为,“人民币升值目前已经不是中国经济环境和政策调整意愿和需求的反应,更大程度上来自外资预期人民币升值幅度的作用。如果从发达国家来看,作为成熟的市场经济,他们并没有对汇率水平的指标预测,只有区间上下水平的估计,但他们的在华机构却不断提出人民币升值高涨的指标预期,甚至从年初人民币升值 10%变为升值15%。这表明这些发达国家金融机构偏离了市场责任与义务,而超出现实和实际状况的预期目的何在,则值得我们深思。”人民币升值不能简单随从甚至“崇拜”而导致自我牺牲、蒙受损失。
     谭雅玲认为,人民币外部价格上升与内部价格下降已经导致中国外部资产价值的外汇储备资产缩水、内部货币价格的下降两种并行的双面损失局面。外汇储备美元购买外部产品价高,国内购买商品也价高,货币升值难以抑制、通货膨胀上涨难以控制。
     谭雅玲提出,目前成熟的发达国家以及相对发达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都在用货币贬值或政策干预控制自身货币升值,中国尚处在不成熟、不健全以及不发达的市场经济过程,人民币单边升值是否不适宜或不妥当?她建议,是否可以考虑主动贬值的干预对策,以打消人民币升值预期,但时间和条件对于中国货币决策层相当重要。而这种做法并没有超出国际惯例与趋势,不必过于担忧国际舆论的谴责或压力,因为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就是这样应对美元贬值的,美元也是这样应对自己内部和外部的。
     经济通指出,提出人民币可能贬值的声音并不只是谭雅玲,兴业银行首席宏观经济分析师鲁政委撰写报告指出,今年第二季度人民币仍可能总体保持升值态势,但升值速度可能会有所放缓,双向波动或增强。第二季度或第三季度,政府可能再度宣布人民币对主要币种汇率波幅扩大的政策。年内,人民币存在贬值风险,市场极需改变此前一贯的“只升不贬”的单边升值预期。
     巴克莱投资银行也认为,中国资本流入过多,当局将采取行动抑制资本流入,可能会提高QDII限额,放慢人民币升值速度。过去人民币惊人的升值速度其实大多源自于美元在国际市场上普遍疲软,实际的升值幅度很小。
     事实上,围绕人民币是升还是贬的讨论已经开始,中央政府将如何选择也到了敏感时刻。央行行长周小川早前表示,市场不应相信人民币重估的传言。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樊纲亦直言,人民币汇率大幅波动或一次性大幅重估的言论不受欢迎。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任志刚更表示,人民币的升值绝对并非一面倒的,也就是说人民币可能会升,也有可能会跌。
     《联合早报》2008年5月8日对经济通的报道进行了评析,评析指出,多家在香港的金融机构均认为,有关建议不合时宜。
     人民币汇率自从2005年进行汇率改革以来,至今升值幅度已达18%。在一片要求人民币继续升值甚至一次性大幅升值的主流声中,谭雅玲这次对人民币升值的看法显然异于主流意见。
     对此,花旗银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表示,谭雅玲的建议过于简单,没有提出充分的支持理据,不具可行性。沈明高指出,从长短期来看,支持人民币升值的原因非常多,如中国首季外贸顺差增幅虽然下降,但是实际数额仍然非常高;以及降低入口产品的价格,减缓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的压力等。因此,他不赞成人民币一次性贬值的做法。
     但他同意,由于目前国内和国际经济的不确定性大,例如美国经济的可能衰退,外需减弱导致出口下降,国内企业成本上升导致利润空间减少等,在这种环境下,人民币如果继续快速升值的确会产生较多问题,故他认为人民币需要做的应该是放慢升值步伐。
     雷曼兄弟亚洲经济学家孙明春也表示,目前中国不存在谭雅玲所说的基础,现在探讨其实质影响也不现实。孙明春指出,这种观点的出现,可能是因为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导致部分外贸企业开始难以承受压力。他认为,这种观点虽然在目前还不是主流,但显示当人民币累积一定升幅后,市场的观点开始出现分歧,而不是以前一面倒的升值预期。所以,他认为人民币继续升值的空间已经不大,并重申今年全年升值8%的预期。
     星展香港高级经济师梁兆基也表示,人民币一次性贬值的做法对改善中国贸易顺差或通货膨胀都不能起作用。他说,由于美元反弹等因素,预计第二季度人民币升值将会减慢,全年人民币兑一美元将升至6.6至6.7的水平上。
     不过,瑞银集团预期,人民币未来将微幅贬值,但贬值将不利出口以及CPI,故其下调幅度预将不会过大。
     花旗集团高级经济顾问罗念祖也表示,环球经济前景转弱,或影响中国出口增长放慢,未来人民币升值速度可能会放缓,估计今年全年升幅为8.5%。
     另据据路透社报道,高盛(亚洲)董事总经理胡祖六周五(5月9日)表示,人民币升值有利于缓解成本输入型通胀压力,对于热钱流入的推动作用并不明显,他不赞成近期出现的呼吁人民币停止升值甚至贬值的言论。  
     胡祖六在上海参加首届“陆家嘴论坛”间隙对路透表示,“人民币汇率走向更多的还是看经济基本面...中国的资本流入大部分都是长期资本,比如说FDI(外商直接投资)。”他指出,中国的贸易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高达70%,在目前国际原材料价格持续攀升的情况下,中国面临的输入型通胀压力很大,人民币升值可有效缓解这一压力。胡祖六并表示,中国的资本市场并未开放,境外资金投资只能通过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等有限渠道,规模较小,人民币升值引起的热钱流入效应并不大。他并认为,尽管海外无本金交割市场(NDF)人民币兑美元报价近日大幅下挫,但该市场本身流动性较小,交易规模有限,并不能作为人民币未来汇价走向的可靠指南。NDF人民币兑美元报价近期大挫,一年期合约报价于本周一度创出自2003年10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但今日己见回稳。近期人民币兑美元境内/外远期报价大幅波动,现货市场人民币汇价则停滞不前,引起市场高度关注,国内有不少专家纷纷指出人民币也存在贬值的风险,人民币单方面走升的市场预期有所动摇。
     路透社的报道也注意到,中国商务部研究院梅新育近日撰文指出,尽管在长期内人民币兑美元无疑进一步出现较大幅度升值,但在中期内,决不可无视人民币汇率走势逆转的风险,而且这种风险正在加快积累。
     此外,5月8日的香港《大公报》报道,对于NDF(注:Non-deliverable  Forwards,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交易,金融衍生工具的一种)回落,富邦银行执行董事兼金融市场主管叶强华认为,美元年初兑各主要货币偏软,推动人民币兑美元录得较大的升值幅度。但随着美元跌势有喘定迹象,相对令人民币升值步伐减慢。另外,分析员称,人民币兑美元在今年首季升值4.2%,到四月份单月仅升0.3%,这或表明内地有意减慢人民币升值速度。叶强华称,今年首几个月,美元兑一篮子主要货币持续下跌,推动人民币兑美元录得较大的升值幅度。由于市场憧憬人民币仍会高速升值,推动一年期不交收(注:即无本金交割)人民币兑美元急升,3月中旬不交收汇价相当于人民币升值15%。叶强华续称,由于市场预期美元跌势已喘定,相对令人民币升值步伐减慢,故人民币兑美元一年远期出现下跌属自然现象。现水平仍反映市场憧憬人民币未来一年仍会升值约7至8%,属于较合理的预测。分析员指出,过去一个月人民币升值明显放慢,令到NDF市场出现变化,预料短期会在6.5间水平徘徊。事实上,人民币兑美元在今年首季升值4.2%,是2005年以来升值最快的季度。到四月份单月仅升0.3%,这或表明内地有意减慢人民币升值速度。
                                                     (综合信息)
                             国际经济
    下半年美国经济有望复苏  
     据《香港商报》报道,美国财政部副部长麦考密克5月8日接受了中国经济网及和讯网的联合访谈,并就中美经济热点问题与网友进行了交流。麦考密克本次到访中国正值由王岐山副总理和美国财长保尔森在美国进行中美经济对话之前。麦考密克在美国财政部主要负责国际金融、金融服务贸易、投资、经济发展和国际债务政策,并与G7协调金融市场政策。
     麦考密克在当天的访谈中表示,美国经济现正处于一个非常严重的挑战时期,在这段时期内需要注意3种力量,因为这3种力量对美国经济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一种力量是住房市场。美国住房市场大幅下降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差不多过去一年来美国的住房市场下降了 10%。与此同时美国的代售住房及贮备住房的数量还在急剧增加。
     第二种力量是次按问题。美国的次按问题目前还未解决,今明两年的住房市场依然不太乐观,同时美国的信贷市场也面临着巨大挑战。但总的来讲,信贷市场已出现了一些转机,因为美国的许多银行把那些不良贷款先行注销,同时又加入了新的资本。另外,FED也采取了一系列行动,目的是为了给信贷市场注入活力,同时增强投资者在该方面的信心。
     第三种力量是商品价格。石油价格的上涨不仅对美国经济,对中国经济都会带来巨大冲击。
     麦考密克说,以上3种力量结合在一起对美国经济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导致美国经济现在仍处于下滑阶段。不过,今年下半年美国整体经济仍有望复苏,到明年上半年将可看到比较好的形势。
     麦考密克在回答相关提问时还对美国政府的出手救市进行了解读。他说,随着美国资本市场金融工具的演变和发展,美国的监管也在做着相应的调整和变化。但这次次按危机的爆发表明,美国对该领域的监管没有跟上,所以美国目前正在努力解决这个问题。麦考密克说,FED这次出手拯救贝尔斯登也是有目的的,此举是希望稳定美国的股本市场和金融市场,并不是为了保护它的投资者。麦考密克强调,美国政府的出手的确令投资者出现了一些损失,但它救的是市,而不是这个公司。迄今为止这种保护市场的决定已经产生了效果,美国政府对此还是深深引以为豪的。
     针对全球农产品价格暴涨问题,麦考密克强调,美国政府对此采取了非常认真和积极的态度。他说,现在看到全世界粮食50%的款项都来自美国,而仅仅在上周,美国总统布殊刚刚宣布了一个新的100亿美元的计划。该计划不仅将在短期内对一些缺少粮食的国家提供援助,而且长期内还要力图改变整个世界的粮食生产状况,包括改善耕作方式等。麦考密克并称,美国一直是在大豆、小麦和玉米方面最大的出口国,而且今后对这些粮食的出口还会增加。
    将力保资本市场竞争优势
     对于一些人担心的未来一段时间美国股市将面临一个IPO淡季,以及美国市场将不是一个上市优选地的问题,麦考密克指出,不论使用何种测量方式,美国这个资本市场依然是世界上最生机勃勃和最充满活力和吸引力的市场。
     美国亦会做出更多努力来保持现在所拥有的竞争优势,并将积极努力避免保护主义的出现。
     在回答一个国家应该拥有几个金融中心的问题,麦考密克说,世界上几个知名金融中心都在不断地发展壮大,同时也在不断的创新。美国政府希望能够帮助中国的朋友来进一步发展自己的金融中心,因为这符合大家的共同利益。
                                           (香港商报,2008.5.9)
    IMF警告:通胀是全球经济主要威胁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5月8日表示,全球通胀已再度出现,成为全球经济的主要威胁。这一严厉警告标志着IMF强调增长面临风险的论调出现急剧转变。IMF副总干事约翰?利普斯基(John  Lipsky)表示,由于能源及食品价格不断飙升,“在平静数年后,通胀担忧再度浮现”。利普斯基表示,全球增长正在放缓,但整体通胀正在“加速”。IMF发出警告之际,原油价格已创下每桶近124美元的新高,过去12个月内累计涨幅达 99%,而客户争相寻求保障,对冲油价涨至每桶200美元以上的风险。利普斯基表示,推动油价上涨的“似乎本质上是基本面因素”,而美国降息和美元走软正放大这些因素的影响,此言明确指出,大宗商品繁荣或许并非人们先前想象的纯属泡沫。利普斯基“乐观”地认为,上世纪70年代早期的情况不会重演。当时,能源价格不断上涨,导致一段时间内通胀预期日益上升,通胀速度不断加快。但他表示,“不能排除”这种风险。利普斯基表示,决策者必须坚决应对通胀预期上升的迹象,“以免牺牲近年来全球稳定方面获得的令人瞩目的成果”。IMF关于通胀的警告得到了欧洲各央行行长的支持。尽管经济疲弱的迹象日益明显,但欧洲央行和英国央行仍维持利率不变。IMF特别警告称,在可预见的将来,食品价格仍将处于高位,从而加剧了人们对于食品危机可能引发进一步动荡的担忧。
                                             (FT中文网,2008.5.9)
                         国内与港台经济
    中国通货膨胀形势日趋复杂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中国的通货膨胀问题正变得日趋复杂。食品价格上涨速度减缓,但是其它方面的价格开始攀升。总体通货膨胀率水平已经从今年2月的较上年同期上升8.7%这一近期高点略有回落。而且,随着猪肉等一些关键商品的价格企稳,总体通货膨胀率在未来几个月将进一步下降。3月份通货膨胀率小幅降至 8.3%,不过经济学家们表示,将于下周公布的4月份通货膨胀数据可能仍将维持在8%以上。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5月4日曾表示,预计未来几个月通货膨胀的上升幅度将更加温和。但是,中国尚未脱离通货膨胀高企的境地。
     以中国近年来的通货膨胀水平衡量,目前的通胀率依然偏高,并且,和其它国家一样,中国还面临着粮食和其它大宗必需商品全球市场供应紧张的局面。近来,大米主要生产国之一缅甸遭受热带风暴袭击,这使今年以来已经上涨了一倍多的大米价格更加走势难料。因此,不能排除食品价格进一步上涨的可能性。
     在中国国内,也有迹象表明目前为止集中在食品领域的价格上涨正在蔓延至其它商品和服务领域。对于政策制定者来说,这是令人担忧的信号,他们反复强调,其主要目标是防止单纯的食品价格上涨演变成更加广泛的通货膨胀。后者可能带来诸多风险,其中之一便是:通货膨胀可能会削弱促进经济增长的消费支出。
     雷曼兄弟驻香港经济学家孙明春说,非食品类商品的通货膨胀肯定会上升,而且已经在悄悄蔓延了。他认为,如果食品价格降低,而非食品类商品价格上涨,从经济的角度来看这就成大问题了。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不包括食品价格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3月份的涨幅为1.8%,而2006年和2007年大多数时间它都维持在1%或更低的水平。这一指标的加速上升可能反映出,工资和原材料成本的上升正在反映到更多种类的商品中,考虑到中国作为全球很多产品供应商的重要地位,这一现象将对全球市场产生影响。
     另一个推动通货膨胀上升的因素是:由大多数城市的房价持续上升引发的房租上涨。JP摩根的经济学家预计,非食品类商品的通货膨胀将继续加速增长,2008年全年的平均涨幅将达到2.5%。
     总体通货膨胀下降可能会减缓政府采取加息等紧缩措施的压力。中国政府其实并没有大幅抑制总体需求,因此上,作为全球经济增长主要推动力之一的中国,今年第一季度的经济增速仍高达10.6%。
     但是不断上升的核心通货膨胀率却有可能挑战政府一直以来相对温和的宏观经济政策。中国央行自去年12月以来没有再加过息,显然它断定由食品价格上涨推动的通货膨胀将是暂时的。今年,中国政府官员的工作重点主要放在了两个方面,一是安抚消费者,以使通货膨胀预期不会失控;二是允许人民币兑美元继续升值,进而降低进口商品的价格。不过,中国政府为减缓总体通货膨胀增速而采取的措施可能使通胀形势进一步复杂化。为了降低通货膨胀,政府对一些食品类产品实施了临时的价格管制。官方还将电价和汽油等燃油价格维持在原有水平,中国这些商品的价格长期以来都由政府制定,即使是在煤炭和原油价格飙升推高生产成本的情况下也是如此。这导致了电厂和炼油厂的生产材料短缺以及亏损等问题。
     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价格管制措施不可能无限期使用下去。一些官员也表示,他们确实计划提高国内的能源价格,但是在通胀压力减缓之前,他们仍不愿这样作。
     中国或许正在临近总体通货膨胀开始下降的拐点。猪肉短缺一直是整体通货膨胀飙升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最近几周,国内食品价格一直处于稳定或下降的状态,减缓了人们对供应不足的担忧。
     比如,中国商务部每周的调查显示,截至2月,鲜猪肉的批发价格稳步上涨至每公斤近23元(合3.29美元)。从那之后,该价格基本上保持稳定,上周回落至22.21元。
     即使猪肉等商品的价格不出现下降,通货膨胀率也可能降低。中国的CPI去年7月一举突破了5%,因此从今年7月份起,物价的上年比较基数会大幅提高。如果届时不出现物价加速上涨的局面,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物价的同比增幅将会下降。
     食品价格飙升确实给贫困人口造成了不少负担,但是目前为止中国的总体消费支出似乎并没有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第一季度经通胀因素调整的零售额增长了13.2%,与去年第四季度相差无几。
     虽然销售额数字并不是衡量实际支出的最佳指标,一些调查的确表明消费支出出现了疲软。但是考虑到很多指标表现强劲,如第一季度消费类商品进口增加以及整体经济强劲增长等,因此眼下来看,年通胀率超过8%的状况并没有对消费支出产生负面影响。
     Capital  Economics 驻伦敦经济学家马克?威廉姆斯说,我认为消费支出还会快速增长,中国家庭会利用一部分储蓄来提高他们真正的支出能力。他说,这也就意味着大多数家庭认为通货膨胀是暂时的。但是如果通胀持续时间长于预期,那么他们可能就不愿意或者无力动用储蓄了,并且不得不削减开支。
                                                   (WSJ,2008.5.9)
    中国资金的诱惑  
     英国《金融时报》汉妮?桑德尔(Henny  Sender)撰文称,过去几十年,大部分主权财富(尤其是来自大宗商品热潮的财富)不是被浪费掉了,就是投资于低收益率债券,主要是美国国债。现在,有巨额盈余的政府纷纷成立基金,以确保这些财富以盈利及专业的方式得到投资。如今,对于那些需要它的人来说,这些主权基金已被视为全世界最受欢迎的资金来源。
     首先,它们的要求没有全球另一大资产来源——私人股本公司和对冲基金——那么苛刻。私人股本公司及对冲基金有时是主权财富基金的合作伙伴,偶尔也会成为它们的对手。这些机构大多为西方集团,它们要求较高的回报率,还要在管理问题上有一定的发言权。
     以科威特投资局(Kuwait  Investment  Authority)为例,虽然该机构寻求每10年能让资金翻一番,但私人股本公司会将此视为一个相对谨慎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这就是为什么在需要资金的华尔街投行和潜在私人股本投资者之间,只有德克萨斯太平洋集团(TPG)与美林(Merrill  Lynch)展开了正式对话。
     作为投资20亿到30亿美元的交换条件,TPG想要获得至少比主权财富基金高出一倍的回报率,并有权任命至少一名董事会成员。这些条件比任何一家主权基金可能要求的都要严苛,因而TPG与美林之间的谈判没能走得太远。
     于是,美林转向了新加坡两大国有投资机构之一的淡马锡(Temasek),寻求其资本重组所需的大部分资金。美林首席运营官格雷格?弗莱明表示:“我们想让他们成为战略伙伴,而不仅仅是投资者。”
     然而,在寻求最具吸引力的投资时,主权基金也发现,彼此之间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去年11月,花旗从科威特投资局的主要竞争对手——阿布扎比投资局(Abu  Dhabi  Investment  Authority)手中获得了75亿美元的第一笔注资。阿布扎比投资局仅用了几天时间就答应了这笔交易。科威特投资局负责人阿萨德(Al-Sa'ad)说,当时他羡慕地问自己:“我该如何改变科威特投资局,让我们的行动也能如此快捷?”
     作为反应敏捷和成熟的投资者,科威特投资局与阿布扎比投资局等基金可谓历史悠久。但中国资金可能最受欢迎,这主要应归功于关于中国市场由来已久的迷人神话。受资银行的高管表示,他们喜欢中国资金,因为他们可以将与中国达成的交易,包装成伟大的战略举措,而不是单单获得救援资金。
                                                     (FT,2008.5.7)
    2008年第34期(总第858期)  2008年5月9日(星期五)
    地  址: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E-mail:tsg-jjs@cass.org.cn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kingwyf@263.net  
    邮  编:100836                                                电  话:(010)68034160,68034412    传  真:(010)68032473
     下载或查看文档附件

Tags:中国资金的诱惑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