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综合研究 >> 正文

香港IPO市场人气不景

http://www.newdu.com 2018/3/15 社科院经济研究所 佚名 参加讨论

                            经济走势跟踪
                     The  Pursuit  of  Economic  Trends
           2008年第23期(总第847期)2008年3月28日(星期五)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走势跟踪》课题组
                               经济热点
    美元进入大弱势时期  
     香港资深经济研究员赵令彬博士撰文表示,美元贬值及通胀乃赖债之道,相当于迫放贷者削债。如美国不改政策,其它央行能否有效压止美元贬值亦有疑问。当然,美元大贬也不会下跌不止,调整到一定水平后便会开始横行而进入低沉期。
     文章说,近期美元贬值之势有增无已,对多种货币都创出历史或多年新低,令人担心出现美元危机,并导致美国及全球更大的金融震荡。显然,当欧美的金融危机不断恶化,而经济持续转弱下,再来一个货币震荡,后果将不堪设想。
     美元其实早已出现长期跌势。按相对欧元、英镑及日元等主要货币的美元指数,于2001年在120点见顶后便一直下滑,到2003年跌至90之下。于2004 年因加息而维持平稳,但由2005年起又再下滑至今。去年九月时指数已跌破80并首次创出历史新低,最近还有加快下跌之势而直逼70关口,累计跌去约四成。今年来到三月末,美元对欧元已下跌约8%且迭创新低,对日元亦下跌约12%而见13年来低位。反映美元大贬的还有各种商品价暴涨,如石油曾破110美元一桶,和黄金曾破1000美元一盎司等。展望未来,美元走向将主要受几个因素影响:
     (一)美国金融经济综合危机的发展。危机形势日益严峻,而且这次与一般周期不同,是个历史性转折点,正如格老所说情况乃二战后最恶劣的,索罗斯也说是60年超级景气的完结,有人还指这是上世纪大萧条后最深的一次危机。在金融经济大弱势下,调整会较长较深,美元理应继续2001后的弱势,并在较长时间低沉。
     (二)国际环境。过去美元独大,但现时在货币上有了欧元的强劲对手,而在经济上则有新兴经济的“脱鈎”(decoupling)不随美国下滑,均可分流国际资金,并促成国际经济、金融及货币格局的重组。这样自必令美元独尊地位走向结束,和美元币值出现结构性调整,如是则美元弱势将难以逆转。将来回顾历史,很可能显示2001年乃美元独尊时代结束的开始。(三)美国政策,特别是救亡政策。2001年后美元不断滑落,实有重要的政策因素,就是长期采用财政及货币扩张,令经常账赤字长期高企,近年已达到7000亿美元以上,相当于GDP的6至7%,属超高水平,美元自然偏弱。为了维持开支,美国必须大量吸入外资,每日达20亿美元之巨。因此当局在宏观扩张外,又采取了微观放任策略,放开金融监管任由金融创新自由发展,通过五花八门的新产品扭曲风险溢价来引资,但这泡沫终在去年爆破。
     因此美国又要进入救亡时代,将又再加大宏观扩张力度,包括:(一)以财政资金支持经济,和收购各种不良资产。(二)通过联储局大减息补贴金融机构,和接收不良金融资产。美国已在以上两方面开始行动,包括推出1600余亿美元的刺激经济方案,吸纳“不流动”资产(illiquid  assets)的联储局新贴现机制,和最近在贝尔斯登事件中的300亿联储局“包底”贷款等。然而救亡方案都对美元汇价不利:减息注资可直接推低美元;加强财政扩张必扩大财赤,引致经常账赤字再升;联储局接收不良资产,或将要承受损失,等于印钞还债。救亡令美元更弱时,又会引致资金更紧,利率上升和通胀加剧,令滞胀更趋恶化。如此救亡愈救愈亡,一如美国反恐愈反愈恐。
     美国近年的经济繁荣,是建筑在资产泡沫及借贷上的沙上高楼,其关键是以大借外债支撑,而美国也早已因此成为净负债国。故若美元确认弱势,将难再吸引资金流入。现时投资美元资产者正面对双重损失:一是资产本身以美元计正在贬值,二是美元相对其它货币贬值。有研究指美国股市的道指,由2000年至今年初虽有上升,但若扣除美元贬值及金价急升等因素,实在已跌了2/3,投资者损失惨重。
     如果投资者退缩甚至减持美元资产,将造成美元下跌,由此形成的恶性循环可引发货币危机,对美国及全球金融、经济的冲击将难以估计。统计显示金融危机似已开始影响资金流入:去年投入证券的外资净增5960亿美元,比前年的7220亿大降17.5%。最近在3月13日的10年国债招售上,外资兴趣已明显减小。这些都是危机的讯号,但要想美国改变政策,特别是救亡政策,实不可能。首先是政治考虑:在大选年政府不能见死不救。其次是私利驱使:美元贬值及通胀乃赖债之道,相当于迫放贷者削债。另一个可防止美元暴跌的可能,是各国央行联手行动。有估计若美元对欧元破1.6及兑日元破90水平时,G7便会出手干预。之前 G7亦曾试过,如在1995年干预防美元大贬(当时曾破80日元),和在2000年防欧元大跌。但如美国不改政策,其它央行能否有效压止美元贬值亦有疑问。看来,美元将难免进入长期的低沉。
     当然,美元大贬也不会下跌不止,调整到一定水平后,便会开始横行而进入低沉期。有人认为当美元偏离购买力平价计算的汇率25至30%时便可见底:按此标准现时欧洲货币已是超值15至30%,而澳、加、纽元等亦超值约30%,因此不应再大升。又有人认为目前油、金的实际美元价格仍未及过去历史高位,故还可再升。又有人认为美元还要再贬,才能达致经常账平衡。又如欧洲、日本经济受美国影响而严重转弱,则美元亦会回稳。由上述可见,美元的“底”确很难定。此外,即使在低沉期美元汇率仍会有波动,各种特殊因素可令美元有较大的短暂反弹,令人误以为出现转势。有估计在下半年或年末时,便会出现此类情况:因到时政府必要为大选营造良好气氛。但大弱势时期的反弹,正是抛售美元资产的良机。
                                           (大公报,2008.03.25)
                           国际经济
    美国07年四季度经济增速大幅放缓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商务部周四(3月27日)公布的第三次、也是最终数据报告显示,2007年10-12月国内生产总值(GDP)折合成年率增长0.6%,数据未作修正。
     最新的估计值与前两次一致,均表明经济增长率较第三季度的4.9%大幅下滑。华尔街此前预计,第四季度GDP数据不会修正。
     尽管GDP未作修正,但其构成要素却均有调整。例如,第四季度库存较之前预期有大幅下降,这是经济前景向好的积极信号。库存下降可能会使企业在预计未来需求会上升的情况下增加产量,并决定增加库存。只要库存一直保持在低位水平,企业在随后几个季度减产的可能性就会下降。
     周四公布的数据显示,第四季度消费者支出和出口数据均被向上修正,企业支出数据则被向下修正。另外,衡量第四季度通货膨胀的指标均被向下修正。
     据商务部公布的第四季度公司业绩数据显示,公司税后利润加速增长。报告显示,第四季度公司税后利润较第三季度增长1.1%,至1.426万亿美元。第三季度公司税后利润下降2.2%。第四季度公司税后利润较上年同期增长6.6%。
     包括住房支出在内的住宅固定投资第四季度下滑25.2%,与之前预期一致。第三季度支出下降20.5%。第四季度住房支出的大幅下滑导致GDP增幅减少1.25个百分点。
     第四季度消费者支出增长2.3%,增幅高于此前公布的1.9%,但低于第三季度的2.8%。消费者支出在美国GDP中的比重约为70%。第四季度消费者支出为GDP增长率贡献了1.58个百分点。第四季度服务业支出增长2.8%,商务部此前公布的数据为增长2.1%。10-12月耐用品支出增长2.0%,增幅低于此前估计的2.3%,同时也低于第三季度的4.5%。第四季度非耐用品支出增长1.2%。
     第四季度商业库存减少183亿美元,商务部此前公布的数据为减少101亿美元。第三季度商业库存增加306亿美元。商业库存下降导致第四季度GDP增幅减少1.79个百分点,此前预期为减少 0.89个百分点。第四季度国内产品实际最终销售额(即GDP减去私人库存变动)增长2.4%,此前公布的数据为增长2.1%,第三季度为增长4.0%。
     根据修正后的数据,第四季度国际贸易对GDP增长的贡献大于初步数据。第四季度出口增长6.5%,此前公布的数据为增长4.8%;当季进口下降1.4%,此前预期为下降1.9%。因此,贸易对GDP增幅的贡献是1.02个百分点,此前估计为贡献0.90个百分点。第三季度出口增长19.1%,进口增长 4.4%。
     第四季度的企业支出增长6.0%,此前公布的数据为增长6.9%。建筑投资增长12.4%。设备与软件支出增长3.1%。第三季度总体企业支出增长9.3%。联邦政府支出增长0.5%。第三季度支出增长7.1%。州和地方政府支出增加2.8%。个人消费支出价格指数第四季度上升 3.9%,此前预期为上升4.1%,第三季度升1.8%。
     不包括食品和能源的个人消费支出价格指数上升2.5%,此前估计为上升 2.7%。第三季度升幅为2.0%。第四季度衡量美国居民支付价格的国内采购总值价格指数上升3.7%,此前预期为上升3.9%。第三季度升幅为 1.8%。连锁加权GDP价格指数第四季度上升2.4%,此前预期为上升2.7%,第三季度上升1.0%。
                                             (WSJ,2008.3.28)
    印度经济可能降温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经济可能陷入衰退、通胀节节上升、加上利率居高不下,这一切都有可能给高速发展的印度经济降温。
     2007年,印度是增长速度仅次于中国的主要经济体,而2008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却肯定会明显降低,不过就算这样,其经济增速也会让其他许多国家难以望其项背。
     与此同时,虽然利率很高,通胀还是已经超出了印度央行设定的上限。而最近的工业产值低于预期也让许多经济学家大为吃惊,他们现在也不得不考虑全球经济状况恶化和美国经济低迷的因素。印度政府预计今年的GDP将增长8.7%。摩根大通公司的经济学家们以美国经济前景恶化为由,将印度截止2009年3月31日财政年度的GDP增长预期从7.5%下调至7%。
     另据德国《金融时报》报道,摩根公司孟买办事处估计,更加黯淡的世界经济前景和印度政府对基础设施现代化的耽搁将导致印度经济在2009年仅增长7.5%。
     德国《金融时报》的报道说,2007年,印度经济增长了8.9%。英国经济学家情报社(EIU)的专家预计,2008年的增长速度只会达到7.8%。虽然印度或许能避免经济增长的急剧放缓(印度经济过热的迹象早已明显),但同时,这个亚洲地区重要的增长助推器正在明显失去活力。
     “人们对印度经济增长前景的看法将渐渐变得更加实际。”位于孟买的阿瑟斯通研究所负责人古鲁纳特·穆德拉普尔说。数月来,出口企业对日趋坚挺的印度卢比怨声载道。 2007年卢比对美元大约升值12%,达到自1974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此外,美国需求的减少也对印度出口产生不良影响,毕竟印度14.7%的出曰是面向美国。
     同时,印度人还要与高通胀作斗争。3月份,印度的物价上涨了将近6%,达到近10个月来的最高水平。比如,食用油价格在1年的时间里就上涨了30%。不断增大的价格压力打破了有可能刺激消费的降息的希望。在过去将近1年的时间中,印度央行始终维持着7.75%的基准利率。这使贷款成本保持在极高的水平,并使很多人对消费的态度更加谨慎。
                                                 (综合信息)
    联合国:2008年亚太经济增长放缓、通胀降低
     据联合国新闻2008年3月27日消息,联合国亚太经社委员会星期四(3月27日)发布的《2008年亚太经济和社会状况调查》报告指出,2008年亚太地区的经济增长率将保持在7.7%左右,较去年的8.2%有所下降;同时,今年的通货膨胀率也将降低。报告指出,尽管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但在目前亚太区域之外困难的经济条件下,这样的增长率仍相当强劲。
     同时,尽管食品和石油价格居高不下影响通货膨胀率,亚太地区2008年的通胀将从2007年的5%下降到4.6%。缓冲通胀的一个主要因素是美元贬值导致亚太各国货币升值,此外,全球经济增长放缓总体导致了通胀减轻。
     报告还着重指出了亚太国家长期忽略农村和农业发展导致减贫工作进展缓慢的问题。报告指出,过去十年中,亚太地区的经济增长率平均达到7%,经济总量增长了一倍,然而与七、八十年代相比,亚太地区的减贫速度却明显放缓,贫富差距扩大,赤贫人口占全球总数的三分之二。
     报告指出,亚太地区60%的工作年龄人口从事农业,而各国政策制定者却长期忽视农业和农村地区的发展,与70年代亚太地区农业发展受到强力支持的“绿色革命”时期截然不同;这是减贫工作进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报告指出,亚太还有巨大的减贫潜力,提高农业生产力将帮助2.18亿亚太贫困人口脱贫,实现全球农业贸易自由化将能够使另外4800万人脱贫。报告提出了一系列振兴亚太农业的建议,这些建议以市场为导向,重点放在提高农业生产力上,包括改革土地政策、增加对农村和农业的投入、改善农村贫困人口进入城市与市场的渠道、使农民更容易获得贷款和收成保险,并提高农村人口、尤其是妇女的技能,增强他们进入就业市场的能力等。
     另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报告称:“如果大型国际金融机构的损失上升到非常高的水平,对亚太地区的投资可能会取消,以平衡投资组合,减轻交易利润所受的影响。”
     迄今为止,亚洲经济体旺盛的国内需求缓和了出口下降的影响,但各国帮助出口商的措施并没有产生多少效果。只有在货币升值只是暂时现象的情况下,那些对出口商的直接援助措施才会有帮助。“面对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不断上升,出口商必须保持竞争力。”
     该报告建议亚洲发展中经济体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从欧美转向其它发展中地区。这种趋势在非洲已经相当明显:2000年至2006年间,亚洲发展中国家对非洲的出口平均每年增长23%。
                                                       (综合信息)
    日本2月份核心CPI升幅创十年新高
     据道琼斯报道,日本总务省3月28日公布,2月份核心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较上年同期上升1.0%,创下1998年3月份上升1.8%以来的最高升幅。
     该数据高于此前接受道琼斯通讯社(Dow  Jones  Newswires)和日本经济新闻(Nikkei)调查的经济学家预期的0.9%。这已是核心消费者价格指数连续第五个月出现上升。该数据表明,进口石油及商品价格的上涨已开始对日本国内生活成本带来上行压力。数据显示,东京地区3月份核心CPI 较上年同期上升0.6%。这一结果高于经济学家预期的0.5%,为连续第五个月上升。
     此外日本政府3月28日公布,2月份失业率意外上升,由上月的3.8%升至3.9%,显示本地和海外经济增长放慢已开始导致企业招聘员工的意愿下降。接受道琼斯调查的经济学家此前预计,2月份失业率为 3.8%,自去年11月份以来日本失业率一直持稳于这一水平。日本总务厅还表示,2月份失业总人数连续第27个月下降,较上年同期减少4万人,至266万人。
                                               (DJ,2008.3.28)
                               国内与港台经济
    内地6成学者指全面通胀来临
     和讯网一项面向内地经济学者的调查显示,认为目前的通胀是全面通货膨胀的学者占到了63.6%。这与官方的观点有所不同。
     中国官方强调,今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是“双防”,即防止经济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由此表述及多个经济部门的官员公开发言可看出,尽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不断创出新高,一些生活必需品价格持续上涨,但官方并不认为现在已经出现全面通胀,一再强调只是出现结构性通胀。经济学家李明亮、何诚颖也持有这样的观点。但他们在和讯网的这次调查中只占少数。调查中,认为目前的通胀是全面通货膨胀的学者主要包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丁建臣、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高辉清、安信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高善文、经济学家金岩石等。
     至于通胀走势,学者与大行的观点也不如官方乐观。中国银行在最新研究报告中称,3月份CPI同比料增8%-8.4%,包括加息在内的抑制通胀预期的政策应尽快出台。报告还预计,一、二季度 CPI平均同比将增8.1%和8.5%;报告在根据央行发布的未来物价预期指数,使用2001年至2008年一季度数据按乘法模型对数据序列进行季节性调整后发现,物价预期指数趋势不但没有大幅回落,反而明显增长,显示通胀预期正增长,故抑制通胀预期的政策应尽快出台。中行报告并预计一季度GDP增 10.2%-10.5%。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则认为,着眼于长期反通胀,政策应从以利率政策为主转向财政补贴政策为主,由此所需的财政资金可通过繁荣股市的办法筹措。王建3月27日在一个论坛上表示,由于国内耕地不足、全球化、工业化和大宗期货走高等导致中国通胀日趋严重的原因均为长期性因素,中国在未来20年内的长期年通胀水平会在8%-10%左右。未来三到五年中国面临的通胀形势最严峻,物价年均水平可能会在10%上下。
     王建指出,由于这些因素都呈加强趋势,因此治理通胀的政策必须着眼于长期,建议政策应从以利率政策为主转向财政补贴政策为主,反通胀重点应从抑制平均物价上涨转移到重点保护中低收入阶层,以及在进口环节采取减税和财政补贴,以割断输入通胀的外部传导通道。他预计,政府为反通胀所拿出的财政资金可能高达 4000亿-5000亿元人民币,可能超出政府中期内的财政负担能,因此建议政府可把繁荣中国股市作为中期内反通胀筹措财政资金的主要渠道。
                                       (香港商报,2008.03.28)
    贝尔斯登事件可能加剧中国热钱窘境  
     彭博专栏作家白赛克(William  Pesek)撰文称,“你如何让这件事出现转机?”这个问题是由北京博客、北京大学金融学教授迈克尔·佩蒂斯(Michael  Pettis)在本月21日提出的。他所指的是中国不断创新高的外汇储备,这也是中美之间同时都感兴趣的少数话题之一。
     佩蒂斯说,报章报道和分析员估计,中国2月份的外汇储备接近1.7万亿美元,反而引发更多疑问,不清楚估计新增的570亿美元中,高达300亿美元来自何方。佩蒂斯说:“这些当然不可能全是热钱,但所有旁证似乎都说明热钱正在增多。
     亚洲决策者除了“热钱”外,少有其他的担忧。投机性资本流动10年前曾造成该地区的大劫难,因经济快速增长时流入的资金,在出现问题时立马逃逸。目前由美国联储局降息产生的越来越多流动资金正流向中国。
     就在美国第五大券商贝尔斯登获联储局纡困前,联储局就一直在积极降息。贝尔斯登垮台后,联储局又降息0.75个百分点,释放了数十亿美元。鉴于大量热钱追逐比美国收益率更高的资产,亚洲显然就是一个目的地。中国常常成为全球过多美元的最大受益者。但这些天,中国官员没有把这一状态看成是个好处。
     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正努力对付2月份攀升到11年来高位8.7%的通胀率。太多的钱等同于太高的通胀。没有人认可中国突然陷入热钱窘境。渣打银行资深经济学家王志浩(Stephen  Green)称,中资银行的外汇贷款2月份“极大”。他怀疑多数已被兑换,并作为外汇储备呆在央行的账户上。也许最令人吃惊的是,对中国近期外汇储备增加,经济学家却一点也不吃惊。他们几乎已对该亚洲第二大经济体流动性大增程度不敏感。美国联储局主席伯南克在摩根大通并购贝尔斯登前,插手让贝尔斯登不倒,这一举措影响最大的除了美国就是中国。贝尔斯登的麻烦是金融体制混乱时特有的。担心华尔街等地出现恐慌,联储局显然想表明,它愿意采取非常规手段来恢复(金融市场的)平静,这引发预期,美国将持续向市场注入流动资金,而这些流动资金多数可能流向中国。
     所有这一切都使中国央行进退两难。中国仍然担心经济过热,但不准备让人民币自由兑换或大幅升值,因此积累了如此多的外汇储备。没有发达的债券市场,升息也难以抑制经济过热。此外,升息只会提升中国资产的吸引力,这些措施可能会吸引更多热钱流入中国。中国的官员决定在8月8日至24日举办北京奥运会前维持货币稳定,但随着联储局持续打开货币闸门,这一任务更为艰巨。因此对佩蒂斯说如何让中国出现转机的问题,其答案可能就是“不能”。中国尚未失去对经济的掌控,只是联储局在贝尔斯登事件后的政策,会使中国坚持自己做法的难度加大。
                                       (联合早报,2008.3.27)
    香港IPO市场人气不景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随着多家公司陆续撤回上市计划,深受股价暴跌影响的香港首次公开发行(IPO)市场已经“濒危”。上周,中国的恒大地产(Evergrande)与永发印务有限公司(Wing  Fat  Printing)成了近期股市大跌的最新受害者。它们已经撤回了在香港上市的计划,而它们原计划的融资总额高达30亿美元。
     目前,已有创纪录数量的企业撤销或推迟了它们的香港上市计划,而这两家企业撤回IPO的决定可能为市场投下新的阴影。“(香港IPO市场)还没有死亡,但肯定离死不远,”香港当地券商——凯基证券亚洲公司(KGI  Asia)首席运营官邝民彬(Ben  Kwong)称,“我看不到任何因素会在短期之内改善市场人气。”在美国传出一系列坏消息之后(包括贝尔斯登(Bear  Stearns)崩溃的消息),香港市场过去几周出现暴跌。基准的恒生指数(HSI)自年初以来已经下跌24.1%。鉴于投资者人气低迷,很多企业推迟了上市计划,以寻找更好的售股机会。
     Dealogic数据显示,今年迄今为止,已有8家公司取消或推迟了在香港上市的计划,使得废弃的IPO数量达到有史以来最高水平。在此前的5年中,总共只有14家企业撤回了上市计划。作为恒大地产IPO的联合簿记行,瑞信、高盛及美林均拒绝置评。中国包装纸制造商永发印务原本期望通过IPO融资至多8900万美元。其原定承销商是瑞银(UBS)与巴黎银行(BNP  Paribas)。这两家银行也拒绝置评。
                                           (FT,2008.3.24)
    (摘编:李彦松、王砚峰;责任编辑:王砚峰)
    2008年第23期(总第847期)  2008年3月28日(星期五)
    地  址: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E-mail:tsg-jjs@cass.org.cn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kingwyf@263.net  
    邮  编:100836                                                电  话:(010)68034160,68034412    传  真:(010)68032473
     下载或查看文档附件

Tags:香港IPO市场人气不景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