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综合研究 >> 正文

台湾对大陆与香港贸易依赖程度与日俱增

http://www.newdu.com 2018/3/15 社科院经济研究所 佚名 参加讨论

                             经济走势跟踪
                   The  Pursuit  of  Economic  Trends
         2008年第3期(总第827期)2007年1月11日(星期五)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走势跟踪》课题组
                           经济热点
    中央15年来首颁控价令
     1 月10日香港《文汇报》报道,国务院总理温家宝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作出修改《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的决定,宣布实行临时价格管制和干预措施,限制社会公共产品及人民生活必需品涨价,同时加大处罚力度,并将惩处行业协会经营者互相串通、操纵市场价格等违法行为。此间专家分析,新措施主要是为了缓解今年上半年,特别是春节前后的物价上涨压力,遏制通货膨胀进一步蔓延。
     会议决定,近期内地各地方政府不得调整成品油、天然气、电力价格,供气、供水、供暖、城市公交等公用事业价格,学校学费、住宿费亦不能提高,而重要生活必需品提价则需企业申报备案。
     据悉,这是中国政府自1993年以来首次实行价格干预措施。尽管在《价格法》和《非常时期落实价格干预措施和紧急措施暂行办法》中都有规定:在突发公共事件、严重自然灾害、战争、通货膨胀等非常时期,当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显著上涨或有可能显著上涨,以至影响经济发展和国民经济正常运行的时候,国务院或地方价格主管部门有权利采取干预措施。但除了“萨斯”时期外,近年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高增长、低通胀”的稳定发展态势,因此从没有出台过如此高规格、大范围的价格干预政策。
     中国社科院工经所副研究员罗仲伟认为,此次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临时价格管制和干预,显示中央对当前及未来一定时期通货膨胀形势的担忧。内地去年11月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为6.9%,创11年来新高.而2008年单月CPI涨幅可能在一段时间内都会保持在5-6%的较高水平上。尤其近期迫于成本压力,一些地方的公共事业产品和生活必需品涨价消息频传,使得物价上涨压力增大。在此背景下,出台临时价格干预措施,主要是限制公共产品和生活必需品提价,缓解第一季度特别是春节前后的涨价压力,也有利于经济和社会的稳定。
     英国《金融时报》评论指出,中国宣布将“临时干预”市场,这增强了人们的一种预感:即作为抑制通胀努力的一部分,政府将在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金融时报》的评论称,自3个月前俄罗斯施行食品价格管控措施以来,中国采取的行动力度最大。其它一些国家也采取了防范措施,其中包括阿根廷,该国已上调出口销售的关税,以保障国内市场供应充足。评论称,中国政府的声明并未明确指出,新政策将涉及哪些“生活必需品”,但几乎可以肯定,这些措施重点针对的是肉蛋等主要食品。尽管通胀主要集中在食品领域,但中国政府越来越担心涨价对贫困居民的影响,以及它可能蔓延到经济其它领域的威胁。
     中央政府将继续控制关键经济投入品的价格,其中包括电力、石油、天然气和水。粮食批发价格也受到管制。但大约20年来,中国政府一直没有对食品和消费品价格进行管制,而对于在此期间发展起来的市场,政府将难以维持价格管制体系。同时,涨价还促使普通居民从银行提款,投资于房地产和股市。而中国政府担心,房地产市场和股市存在泡沫。
                                       (综合信息)
                           国际经济
    美国有望避免经济衰退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一个代表许多全球大型金融机构的游说集团日前预测,随着经济增长在今年下半年复苏,美国有望避免经济衰退,同时各国央行的重点将再度转向防止通胀。
     国际金融研究所(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预测,全球经济增速今年将放缓至3.2%,其中发达经济体将增长2.1%,新兴市场将增长6.9%。国际金融研究所表示,今年流向新兴市场的私人资本,仅会略低于去年约6810亿美元的创纪录水平。该机构称,美国将会经历一个“相对短暂的经济增长疲弱时期”,主要原因是信贷紧缩带来的金融压力,而非住宅市场暴跌的直接影响,但随后经济增速会出现回升。该机构对美国经济今年的总体预测为同比增长2.3%。
     另据报道,美联储(Fed)主席本·伯南克的措辞出现明显变化,他在1月10日于华盛顿发表的一次公开演讲中表示,美联储准备大力降息,以避免美国经济出现衰退的风险。伯南克表示:“我们已做好准备,在必要时采取大量附加行动,以支持经济增长,并提供额外保障,以防范下行风险。”  《金融时报》认为,此番言论代表了来自美联储最新讯息,就在去年12月份,美联储强调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
     伯南克表示,住宅需求“似乎已进一步走软”。油价高企、股价下跌及房价不断缩水也可能“压制消费支出。”他警告,金融形势“仍较为疲弱,许多融资市场仍未恢复”。金融状况“继续对经济增长前景形成一种下行风险。”投资者表示,伯南克讲话将增强市场有关美联储将在本月的货币政策会议上降息50个基点的预期。
     另外,美联储理事米什金  (Frederic  Mishkin)也于1月11日在纽约联储会议上讲话,其措词与伯南克几乎一致,认为美联储有必要在1月会议上大幅降息。米什金声称,美联储需要以“及时、果断和灵活”的态度应对金融冲击,并称当经济风险变得严重时,美联储可能需要进行多次降息。米什金提出,当经济面临严峻风险的时候,而非经济和通胀风险相当的时候,美联储可能将放松货币政策来确保经济增长。
     另外,据《大公报》报道,美国经济备受次按问题及房地产下滑困扰,市场人士大都认为今年美国出现经济衰退的机会将逾五成。不过,景顺集团首席经济师祈连活却认为,美国将能避免卷入经济衰退的漩涡,并预测今年其经济增长率能有2.7%的微弱升幅。
     景顺对美国07年的预测经济增长为2.1%,祈连活认为,美国次按问题及房地产下滑,确对美国的经济造成冲击。惟美国经济体系庞大,其它板块的增长,如出口及非住宅业务相关的商业资本开支增长,将可抵销次按问题及房地产下滑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他指,自次按问题爆发后,美国当局的反应迅速及积极,大大降低问题恶化,同时亦维持国内的购买能力,因此推测美国很大机会能避免出现经济衰退。
     去年美国虽受次按困扰,惟其第三季的出口却按年增长达 15%。祈连活指,美元弱势有利美国出口,同时其它国家的经济增长则能带动美国的出口量上升。他补充说,受次按问题影响,外来资金将持续减少,同时由于市场亦预期美国联储局将会进一步减息,将减弱市场对美元信心,所以美元弱势将会在未来进一步刺激美国的出口增长。
     对于美国消费市场前景,他认为美国的消费信心将视就业情况而定,惟由于次按及房地产问题仍未解决,相信美国人的消费力将会持续放缓一段时间。同时,美市上市公司的盈利增长亦会放缓。
     问及内地与另一新兴市场印度今年的经济增长,祈连活预期二者将分别取得10%及8.5%的增幅。他指出,美国经济虽拖累环球经济增长,惟亚洲市场(日本除外)所受影响轻微,故亚洲国家的经济增长,今年仍望能保持较高升幅。
     景顺首席投资总监陈柏巨亦表示,全球经济虽放缓,惟预期亚洲出口在短期内将不会受影响,原因是亚洲的出口近年已趋多元化,主要城市的出口市场,亦已不再局限于美国,而是伸延至欧洲大陆及中东。陈柏巨认为,美联储降息,势将使美国与亚洲的息差扩大,导致更多资金流入亚洲市场,从而进一步刺激亚洲地区的经济。
                                           (综合信息)  
    欧洲央行利率决策可能走折中路线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随着消费者信心继续回落,欧元区经济增长放缓似乎已是无可避免,不过1月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由于工厂忙于应对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欧元区的通货膨胀压力仍是阴云不散。
     当前复杂的局面给欧洲央行带来了挑战,该行必须设法牵制由高油价引发的通货膨胀率短期加速上行之势,并在不至于使经济失控的情况下预防通货膨胀的第二轮效应。
     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1月7日大致描述了欧元区所面临的问题,他指出,能源、食品及商品价格的上扬再加上次债危机的持续影响都加大了全球经济增长面临的风险。特里谢在瑞士巴塞尔指出,现在不能掉以轻心,目前确有第二轮效应推高总体通货膨胀率的危险。
     大多数经济学家都认为欧洲央行短期内可能仍将把基准利率维持于4%的水平,但该行会密切关注经济动向,并不断提醒金融市场任何决策均有可能,加息的可能性也不能排除。
     欧盟统计局1月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欧元区去年11月份生产者价格指数(PPI)较10月份上升了0.8%,较上年同期上升了4.1%。在能源价格上扬的推动下,11月份PPI较上月和上年同期的升幅均创出了6个多月以来的最高水平。这组数据表明,虽然欧元区12月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已经处于 3.1%的高位,但该指数仍可能继续攀升。
     不过目前也有迹象表明,中期内欧元区的通货膨胀压力应会有所缓和,这是因为欧元坚挺、信贷市场继续收紧、油价持续攀升以及美国经济放缓等因素将拖累欧元区今年的经济增长。
     欧盟统计局1月7日发布的另一份数据显示,欧元区11月失业率与上月持平,仍处于7.2%的历史低位。虽然有人对欧元区的就业前景保持乐观,但欧盟委员会发布的欧元区12月消费者信心指数继上月之后再一次出现下滑,而且当月的制造业、零售业以及建筑业信心指数均表现欠佳。
     虽然总体服务业信心指数有所上升,但这主要是得益于意大利当地数据的强劲拉动,而德国、法国的服务业信心指数都出现了下滑。在意大利服务业信心数据的支撑下,欧元区经济景气指数从104.8微幅降至104.7,这已好于大多数经济学家此前的预期。但是该指数还是创下了21个月的低点,并预示出未来几个月欧元区的经济增长将有所放缓。
     在这些指向不一的信号面前,欧洲央行在管理委员会(Governing  Council)1月6日举行会议时的选择很多。如果上调基准利率,该行则可能迅速控制通货膨胀,但这会冒经济“刹车”过狠的风险。如果下调利率,那么有可能在今年全球经济或面临困难的情况下给欧元区经济带来提振,不过通货膨胀率随之激增、进一步突破欧洲央行目标(中期内将CPI控制在2%以下)的风险也不能不予考虑。
     大多数经济学家都认为此次欧洲央行有可能走一条折中道路,将利率维持不变,至少待经济信号更为清晰时再做定夺。Capital  Economics的经济学家詹妮弗?麦克考温(Jennifer  McKeown)表示,1月7日的数据为欧洲央行在本周的决策会议上保持强硬立场进一步提供了理由,但如果有更多迹象显示欧元区的经济活动出现放缓,而且通货膨胀压力也有所下降,那么则意味着欧洲央行有可能在年内较早的时候就下调利率。
                                         (WSJ,2008.1.8)
    日本经济出现警兆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日本政府发布的数据显示,在美国经济可能出现衰退且油价高涨的大背景下,日本经济基础不稳,前景日渐暗淡。内阁府称,11月份的领先经济指标为10.0,连续第四个月低于50.0的兴衰分界线,从而表明在未来几个月中日本经济增速可能放缓。这一结果符合经济学家的平均预期。修正后的 10月份领先经济指标为18.2。领先经济指标高于50表明经济短期内将扩张,低于50则表明经济将出现紧缩。衡量经济现状的同步指标11月份为 33.3,低于10月份修正后的70.0,这是该指标8个月来首次降至50以下。日本政府表示,这是3月份以来领先指标与同步指标首次同时低于50。
     1 月10日的数据表明,日本历时六年的经济扩张或许很快就会陷入停顿。分析师们认为,高涨的原油价格和对美国经济状况的担忧已经开始对日本的企业活动造成压力,从而对总体经济造成损害。瑞穗综合研究所的资深经济学家大田知行说:“现在日本经济面临下行风险。如果油价继续上涨,美国经济陷入停顿,就很可能会破坏日本的商业人气,或许会阻碍资本支出的增长和就业状况的改善。”第一生命经济研究所资深经济学家新家义贵的看法与大田知行不谋而合,也认为最近的数据表明日本经济已在丧失增长动力。
     日本政府上月称,2007年7月至9月,日本企业的利润比上年同期减少了0.7%,这是自2002年4月至6月以来首次下跌。日本央行12月发布的企业人气短观调查表明,大公司的管理人员对经营状况的看法比两年前更为悲观。
     疲弱的数据令决策者们对经济前景更为谨慎。经济大臣大田弘子1月8日称,日本经济面临的风险在加大。大田弘子在她2008年第一场新闻发布会上说:“我们有必要观察美国经济下滑和原油价格上涨会不会妨碍日本出口和企业利润的增长。同时,我们还要注意美国的经济状况将会对亚洲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以及进而会如何影响日本经济。”
     上个月,日本政府将本财年的年度经济增长预期从2%下调至扣除物价因素后的1.3%。不过,日本央行副行长武藤敏郎1月10日表示,虽然经济增长减缓,但还不足以让央行改变其对经济和物价的基本看法。
     在札幌的一个新闻发布会上,武藤敏郎说:“按照我们对未来经济和物价的标准衡量,全球经济存在一些风险,比如说下行风险。但我觉得现在还不用改变我们对经济的看法。”与此同时,日本财务省称,由于黄金价格走高,日本的外汇储备连续第七个月实现增长,再创历史新高。包括可兑换外汇、黄金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特别提款权在内的外汇储备12月较上月增长了31.8亿美元,达到9733.6亿美元。
                                                 (WSJ,2008.1.11)
                         国内与港台经济
    中国经济难独善其身
     据路透社报道,对追求经济增长“好与快”,同时兼顾环保、节能减排,还要保持物价稳定的中国政府而言,2008年确定的目标中最难实现的恐怕是抑制通货膨胀,因为在抑制国内结构型通胀的同时,亦须防范输入型通胀的挤压。
     因为当国际油价达到100美元一桶,当国际市场原材料及粮食等价格一路上扬,当全球都出现流动性过剩,当美国次贷危机未完全过去,当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速度远超预期时,...诸多外围因素亦难使中国独善其身,相应宏观调控的难度也在加大。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属研究院一位不愿具名的官员称,“控制经济过热相对较容易,只要控制投资和收紧信贷,但要对付通货膨胀难度显然大的多,因为诱发通货膨胀的成因太多,尤其受外部因素影响,调控起来更难。”中国人民银行在2007年已加息六次,目前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为4.14%,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为7.47%.央行称加息旨在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物价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双防)。国家统计局此前公布的11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6.9%,创下1996年12月(当时涨幅为7.0%)以来的新高,更是传递着中国面临的通货膨胀压力不容小觑。
     无论是官方机构的研究报告,还是民间机构的预测分析,都对200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保持两位数的增幅充满信心;而节能减排的约束性指标在政府军令状式的层层分解及强制管理下也有望完成,唯有成因复杂的通货膨胀,仅靠对内调控政策恐难奏效。中国政府2007年初设定的CPI全年增幅目标为3%.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12月中旬曾预计,2007年CPI增幅将达4.7%,并希望2008年将CPI控制在该水平以下,但会高于2007年的预定目标。全国人大财经委一位官员称,“经济过热的结果必然导致通货膨胀,而通货膨胀却不完全是经济过热引起的,诱发因素有很多,尤其当外围因素向内传导时,很容易导致调控走样。”
     中国200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2008年宏观调控重在“双防”,即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防止价格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货币政策基调亦由稳中适度从紧转变为从紧,财政政策则继续维持稳健.然从国家发改委去年接二连三发布物价上涨的成因分析及对策,并三令五申地劝诫及禁止企业涨价,显见政府对物价上涨的不安。
     国家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祁京梅表示,以往都是CPI涨幅较多,而PPI涨幅较慢,但从目前看这种同步上涨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物价上涨的势头很猛,“已经很难说是单纯的结构性上涨。”
     事实上,尽管中国政府明令禁止企业或行业协会组织串谋涨价,由猪肉价格上涨诱发的食品链全面上涨已若隐若显。此外,中国政府加强经济结构调整,推进资源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等多重因素,也使得中国2008年物价上涨成为必然。
     尽管中国政府对本轮物价上涨的成因已有深刻了解,提出包括增加供给等应对策略,并将防止物价由结构型上涨转向全面上涨作为2008年重要工作之一,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外围因素对中国经济影响正越来越大,对输入型通胀亦须有未雨绸缪的考量。
     祁京梅认为,政府劝诫企业不许涨价的商品毕竟有限。尤其是原材料等国际市场价格上涨时,对国内有传导作用,而这并不是政府下令就能禁止的。
     中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李荣融在去年岁末的央企负责人会议上表示,“从国际上看,明年世界经济形势对我国发展总体有利,但各种不确定因素和潜在风险也在增加,金融市场风险增大,石油和粮食价格持续走高.目前全球的消费品都在上涨,(物价上涨)有些是挡得住的,但有些是挡不住的。”
     而这些挡不住的涨价因素显然意味着中国2008年输入通胀的压力在增大.发改委一位不愿具名的官员亦认为,目前政策的重心都在防范结构性物价上涨上,对输入性通胀的关注不够.而资产价格的上涨已经成为全球都面临的问题,中国有必要对此高度关注。
     中国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也提醒,由于美元贬值,导致全球原料价格大幅上涨,中国不仅要面对结构性通货膨胀,输入性通胀压力也在加大.他建议中国应通过加快人民币升值,来消化进口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同时鼓励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及扩大规模效应,来应对输入通货膨胀的压力。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亦在公开场合提到,中国要充分注意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速度之快,目前所有的政策框架和理论基础都会受影响,要深刻认识国情,中国不能寄望于全球经济环境向有利于中国自身发展的方向改变。
                                           (Reuters,2008.1.10)
    英《金融时报》:中国新劳动法将加剧全球通胀
     英国《金融时报》Lex专栏文章指出,本世纪初以来的大部分时间,中国劳动大军较低的工资水平,对全球通胀起到了抑制作用。而今年,他们将从一系列新劳动法中获益——这加大了全球各地消费者对于商品涨价的担忧。
     新劳动法将加大雇主解雇工人或者雇用临时工的难度。加之工会的地位将有所上升,这将直接打击雇主的惯用伎俩:律师事务所麦坚时(Baker  &  Mackenzie)估计,在制造业领域,临时工占员工总数的80%,即使在一些IT公司,这一比例也超过了50%。这些员工并非都需要替换:新劳动法中有一些免责条款,同时执行力度可能也不会那么严格。即便如此,更多的永久合同将以更为优厚的条款签订,其中包括支付福利保险和提高酌情发放的福利。工资上涨已成必然;即便没有这些法律上的变化,预计今年工资水平也将上升10%至15%。
     雇主的负担将因所处地点和行业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沿海地区已在应付紧俏的劳动力市场,它们的情况将更加糟糕。从理论上讲,雇主将必须为民工代缴保险福利,他们为上海的产出做出了重大贡献。与此同时,通过安排劳资谈判来实现“社会和谐”的另一项措施也可能提高员工的薪酬。将于今年5月生效的劳动纠纷法将降低工人表达不满的难度,并使他们能够为一年前的事件索赔。据报道,中国的律师事务所已开始为索赔造势,这也是在所难免。
     长期以来,中国工人分享中国经济成功奇迹的比例不断下降,上述变化可能是对他们迟来的肯定。但另一方面,假设工厂主能够在当前美元疲弱之际侥幸逃脱,这很可能意味着海外市场的商品价格将会上涨。
                                             (FT,2008.01.11)
    台湾对大陆与香港贸易依赖程度与日俱增
     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台湾2007年进出口数据以及贸易盈余纷纷创下新高。统计数据更显示,台湾对大陆和香港的贸易依赖程度与日俱增。
     两岸贸易去年持续扩张,大陆地区作为台湾最大出口市场的地位依旧稳固。台湾财政部前天(1月7日)公布2007年进出口贸易数字,其中显示台湾去年对香港和大陆出口依赖度首度超越四成,达1004亿美元,增长12.6%。大陆地区占出口总额40.7%,继续稳居台湾第一大贸易出口市场。另一方面,台湾从大陆地区的进口总值则为298.4亿美元,仅次于日本的459.4亿美元,也使它成为台湾第二大进口地。累计全年,台湾在两岸贸易顺差高达706亿美元,扩增 80.7亿美元。
     去年对台湾进出口贸易来说是个好年头,去年出口总值达2467亿美元、进口总值则有2193亿美元,顺差274亿美元。此外全年出口及顺差分别大幅增长10.1%及28.4%,双双创下历年最高纪录。然而,次贷风暴让美国经济可能陷入困境,经济分析师对台湾能否这股弥漫全球的低气压中维持强劲的出口表现,多持保留态度。一般认为,台湾出口增长动能很可能在今年首两季降至单位数增长率。
     统计也反映,亚洲市场对台湾出口越来越重要:台湾去年全年对亚洲出口的比重,已从前年的65.5%提高为66.6%,主要贸易伙伴也在去年出现板块移动现象。除了对大陆地区出口值破千亿美元,东盟六国(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与越南)也取代美国,跃升为台湾第二大贸易市场。全年对包括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与越南等东盟六国出口总值357.8亿美元,年增长16%。
     在其他经济指标方面,根据主计处公布的数据,台湾去年物价指数(CPI)全年平均涨幅1.8%,并未超过官方目标范围。不过,核心物价1.35%的升幅刷新11年以来的纪录,预示通胀的阴影尚未完全消除。
                                           (联合早报,2008.01.09)
    (摘编:李彦松、王砚峰;责任编辑:王砚峰)
    2008年第3期(总第827期)  2008年1月11日(星期五)
    地  址: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E-mail:tsg-jjs@cass.org.cn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kingwyf@263.net  
    邮  编:100836                                                电  话:(010)68034160,68034412  传  真:(010)68032473
     下载或查看文档附件

Tags:台湾对大陆与香港贸易依赖程度与日俱增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