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综合研究 >> 正文

港大预测香港通胀将达4%

http://www.newdu.com 2018/3/15 社科院经济研究所 佚名 参加讨论

                            经济走势跟踪
                   The  Pursuit  of  Economic  Trends
         2008年第1期(总第828期)  2008年1月4日(星期五)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走势跟踪》课题组
                             经济热点
    中国财税体制改革有待深化
     马建波在《香港商报》撰文称,“财税体系”是调节与分配社会资源的重要杠杆,如何发挥财税体制在改善和调整经济结构中的作用,以适应和谐社会发展的需求,已成为内地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当前应从以下三大方面入手加以改革。
     首先,应加快税务体制改革,拓阔税基、公平税负,彻底改变税收流失的状况。内地现时税收流失严重,根本原因是税改滞后,征管不力,漏洞较多,税负失衡。而当前税务改革最大的障碍就是法制不健全,没有建立完善一套强有力的‘自主申报、监督征缴、强制执行与服务到位’的法律体系和运作系统。
     参考香港的经验,香港有功能强大、效率极高的税务申报处理机构(香港税务总局),并具备先进的e化管理平台。这些机构的运作和强大的个人自助税务申报系统,均受到法律的保护、制约和监控管理。如果个人企图盲报、漏报或逃税,都将受到法律严惩,影响个人声誉,给子女将来海外求学签证带来严重的诚信危机和信用危机。所以,人们在填报一年一度的个人税务申报表时,必须格外认真仔细,这已成为一种公民的自觉行为。
     同时,政府也给予充分的纠错时间和机会,如果收到税务机关计算确认的报税表后,存有分歧和疑义,可于纳税通知发出日起一个月内向税务机关提出书面申请更正或反对理由。除非税务总局批准覆议结论,否则必须于缴税期限前足额缴纳税款,不然将影响今后年度的报税效果(报税资料进入公司或个人税务档案,具有连续性)。
     为体现公平和正义,政府在个人报税收入总额内,会视个人负担情况(如:个人置业供款、再教育培训、配偶就业及经济状况、养育子女、赡养父母等因素)给予年约50万港元以内纳税额的合理抵扣。而且,税务机关服务态度优良,运作效率高,让人感受到纳税人的尊严。
     内地现时由于没有健全的税务法律保障,税务机构臃肿,效率较低,尤其基层税务机构服务意识淡薄,衙门作风严重,态度较差。因此,人们从法律层面既有可钻的空子,又毋须承担逃税、避税的法律风险,也不愿意主动跟税务部门打交道,以免低声下气,受人脸色。所以,除正常渠道留有避税空间外,仅非正规渠道的“教育培训收益(私营教育训练机构、家教、补习等)和另类三产服务收益(保母、家佣费和夜总会小费等),及灰色收入等领域”,都大量逃避了税网的监管,成为税收征管的灰色地带,也无法纳入GDP的统计,不能真实反映消费领域的流通货币量,造成经济数据失准。因此,应尽快加强税网和相关法律体系的建设,确保税收的全面征管和税负的公平。同时应加强对一些重点领域的税务跟踪监控与优质服务,以减少税收流失,促进税负公平。
     第二,要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建立科学的财政分配机制。财政体制改革的关键在于加强预算的全局性、分配的科学性和执行的严肃性。其核心就是必须加强财政立法,严格执行财政预算法。对属于国家财政分配和转移支付的领域,以及资金划拨的渠道和系统,都必须建立清晰严谨的法律规范和指引,并在法律系统的监督下严格执行,以避免财政资源配置的不公和执行的随意性。
     在财政预算的安排中,除以高效勤政为原则,安排好维持政府机构运转所需的常备开支外,更重要的是要发挥财政在构建国家绿色经济结构和保持社会公平正义中的调节作用,着重解决三个关键问题:一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投入,应同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战略与布局相匹配,应具有全局性、前瞻性和科学性,杜绝资源错配、重置和浪费。二是对于专属于国家土地、能源等特种资源的开发利用,应建立完善税种与税负的结构配置,从基础转让开发到最终利用的各资产增值环节,都应建立科学的税负平衡,以加强国家特种资源税的征缴,避免国家特种税收和国民财富的转移、流失,以及腐败现象的孳生。三是应构建科学的财政分配体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对于关乎国计民生和社会矛盾尖锐,且资讯完全不对称的领域,如基础教育、公共医疗卫生、社会基本福利保障、社会弱势群体服务等领域,则不应完全进入市场化资源配置系统,而应发挥财政转移支付的强大功能,通过税收集中再分配加以建设和发展。第三,要全面加强国民素质和公民责任的教育。
     以上三个方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小康社会不可或缺的三个重要环节,有关方面应予重视,全面加强立法、健全法制、加速财税体制改革。
                                           (香港商报,2007.12.29)
                           国际经济
    全球经济低迷将至  
     沃尔夫冈?明肖(Wolfgang  Munchau)为英国《金融时报》撰文称,北美洲仍是全球经济的中枢。任何对2008年全球经济的评估,都取决于美国经济低迷的可能性、深度、持续时间及其对全球的影响程度。因此,任何预测都决定于我们如何回答以下三个问题:金融危机在2008年会不会继续·通胀预期会不会进一步上升·最后,会不会出现一个全球再平衡的无序调整过程·如果我们对所有三个问题的回答都是“会”,那就应该准备面对全球性经济衰退。如果回答是“不会”,那么全球经济就还有一年的好日子。在这两者之间,还有许多不同的情况。
     对于第一个问题,我会斩钉截铁地回答:“会”。今年的大多数时间,金融危机可能继续存在,而且可能会在变得更糟糕后再出现好转。这并不真的是一场人们常说的“次贷”或“信贷”危机。这是一场银行危机。经济历史反复教导过我们,银行危机并不是那么简单地就可以消除。
     事实已经证明,这场银行危机旷日持久,因为它与实体经济及金融市场其他领域相互作用。这些领域包括抵押贷款市场、货币市场以及各类债券市场。此外,这场危机的核心不是流动性危机,尽管在它的许多表象中,缺乏市场流动性看似其中之一。这场危机变得如此严重,就连货币政策也无济于事,其中的原因在于金融业者不再盲目相信对手的偿付能力。
     这场危机也不会在所有次贷垃圾都得到彻底解决的那一刻就宣告终结。信贷市场里还有许多其他领域受到与次贷业务相似的浮夸的影响。杠杆贷款即是一例。如果美国陷入衰退,蔓延的风险将会格外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公司破产案将急剧上升,而这会立即冲击信用违约互换市场。信用违约互换是一种为债券无法偿付提供保险的复杂金融工具。在这块市场,敞口风险可能同样遭到严重低估。
     如此大规模的金融和银行危机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不可小觑。经济预言师们常常低估信贷和金融渠道的重要性。在2001年的衰退期间,挽救了美国经济的,是房产市场的繁荣和廉价的消费信贷。但这一次,许多这些机制起到了反向作用。美国和其他几个经济体的房产市场正在步入严重的低迷期。事实上,这说明了美国经济的内在力量。直到最近,美国经济一直保持着正增长。
     第二个风险是通胀,其原因有二:第一,持续的高通胀会影响全球政府债券市场的稳定,而在充满不确定性的金融环境里,政府债券是一个罕有的中流砥柱。第二,高通胀会制约货币政策,从而使得低迷更为严重和持久,同时加重银行危机。各国央行的问题不是总体通胀率的上升,而是通胀预期的上升。由于经济急速滑坡会造成油价和食品价格下跌,因此几乎会不可避免地降低总体通胀率,但这却不见得能降低对未来通胀的预期。
     2007 年,通胀预期在全球范围内普遍上扬,其中部分原因在于总体通胀率不断上升,但这可能也是因为,面对价格稳定和金融稳定这两个互相冲突的目标,各央行无所适从,因而可能已失去了部分可信度。举例说来,欧元区的5年期通胀期货显示,金融市场预计欧元区的中期通胀目标在2.5%左右。显然,市场并不相信欧洲央行接近2%的中期通胀目标。在美国,市场对美联储(Fed)设定的核心通胀水平适宜范围也同样没有多少信心。不过这也意味着各央行会谨慎从事。美国的一些市场参与者可能会失望地发现,除非美国经济急剧萎缩,否则美联储可能并不准备将联邦基金利率削减至远低于4%的水平。让短期名义利率像2003年那样降到 1%,是一件极不可能的事情。
     第三项风险是全球失衡现象的无序调整,尤其是美元兑欧元及日元汇率的暴跌。如果亚洲、俄罗斯和中东地区的央行准备大规模将储备资产从美元转化为其它货币,这就有可能发生。在这方面,我要更为乐观一些。
     中国投资公司购买摩根士丹利50亿美元股份的决定,就是一个迹象,表明中国还没有打算将投资从美元资产转变为欧元。同样,美国财政部国际资本系统数据显示,国际资本在10月份开始流回美国,而此前几个月,美国的资本账户盈余似乎正在逐渐消失。
     我的预计是:信贷危机会先恶化再好转,持续的高通胀预期会对各国央行形成制约,不会出现美元危机。这种假设的情景,几乎必定会让美国经济增长严重减速,并且很有可能会造成衰退。
     那么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和地区会怎样·它们会不会不受影响·答案是“不会”。亚洲和欧洲应该也都会出现经济增长的明显减速。鉴于亚洲把美国作为最终可指望的消费国加以依赖,因此亚洲受到的影响将主要通过贸易渠道。欧洲最大的危机传输机制是金融市场。但亚洲和欧洲处于相对有利的位置,有可能避免衰退。亚洲经济健康的关键在于持续的金融稳定。例如,对中国而言,当前最大的风险莫过于估值过高的股价出现内爆。欧元区目前已经出现一些经济低迷的迹象,但这一次,财政政策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反周期稳定器。欧洲最脆弱的经济体之一是英国,它的经济表现严重依赖于房产和信贷业,而财政政策的作用范围也更为有限。
     归根结底,今年将标志着一轮非对称全球经济低迷的开始。这轮经济低迷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而且可能会让人极其难受,但它还远不至于造成灾难。                                                       (FT,2008.1.4)
    美联储1月可能继续减息  
     据香港《大公报》报道,美联储再向市场发出警报,会议记录显示,美联储对经济前景深表忧虑,期货利率走势显示,美国一月份减息的机会率高达百分之一百。另外,著名预言家韦恩(Byron  Wien)则预言,美国经济将在今年陷入衰退。
     1 月2日公布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会议记录透露,美美联储官员曾预测,受消费支出疲弱和房市下滑程度加剧拖累,美国经济增长较先前预期差。美美联储官员表示,今年经济增长将会逊于去年十月作出的预测,经济增幅的平均预期则介于1.8%至2.5%之间。会议记录表明,消费支出较预期更为疲软,可能是受房市调整所致。而房市调整可能比去年十月的预期更为严重和长久。去年十月的会议记录曾显示,没有足够证据表明房市下滑波及其他经济部门。
     美美联储当下采取的策略,则旨在防范信贷危机扩散至其他经济领域。与前两次FOMC声明有所不同,去年12月11日的声明中,没有提及减息目地在于提前预防金融市场动荡冲击整体经济。
     会议记录表明,美美联储持续减息的动机增强。有报告指出,上月美国制造业出现收缩,去年十一月的新屋销情更是十二年来最差。
     美美联储亦表示,虽然有美联储官员猜测,消费价格指数上升,在未来几年有减速趋势,但是该局仍会密切注视由能源和商品价格加价造成的通胀风险增长。但是有分析师指出,经济增长放缓制造的风险更大。
     National  City  Corp. 首席经济师Richard  Dekaser表示,会议记录显示美国经济面临的风险已升级。美美联储官员放宽货币政策的倾向更为明显。东京三菱UFJ银行资深金融经济师Chris  Rupkey认为,美美联储越发倾向于减息。
     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期货显示,减息至3.75厘的机率从零升至两成六,而减息四分之一厘的机会则达到百分之百。另外,Pequot  Capital首席投资策略师韦恩称,今年美国经济将会陷入衰退,股价则会下挫一成。韦恩在其第二十三年度十大“年度惊奇”中透露,在经过一段市场调整之后,标准普尔500指数将会在今年下半年大涨。韦恩在过去两年中,均看错股市走向。
     韦恩在接受彭博社电视访问时表示,今年赚钱的难度较大,市场低估了房市和信贷市场的杀伤力。韦恩预期,失业率会自2005年来,首度升穿5%,迫使美美联储将息口调至三厘以下。美美联储为了重振经济,将会采取措施降低借贷成本,但是他并不确定美美联储会达到目的。韦恩因其新年预测闻名,他对投资者的影响力长达四分之一世纪。他还表示,他的预测正确率至少有五成,而舆论的正确率仅为三分之一。
                                             (大公报,2008.1.4)
    大宗商品循环涨价或将带来长期通胀时代
     安妮·戴维斯在《华尔街日报》发表的年终大宗市场评论文章“Oil,  Gold,  Grains  Make  Heady  Climb”中指出,2007年,石油、农产品和贵金属价格在全球性的连锁反应中彼此借力不断被推高,由此人们担心,价格居高不下的大宗商品将引发长期的通货膨胀。
     巴克莱集团(Barclays  PLC)旗下的巴克莱资本(Barclays  Capital)对这个循环链进行了如下的描述:金属价格上涨推高了能源项目的建设成本;高油价刺激企业以农作物生产替代能源;农作物需求激增导致价格上涨,进而推高了以农作物为饲料的牲畜的价格。
     发展中国家食品价格的上涨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进而增加了原材料的生产成本。除此之外,投资者纷纷投资于黄金等大宗商品,导致价格持续上涨。投资黄金更是一种颇受欢迎的规避通货膨胀和美元走软风险的方法。
     巴克莱资本的分析师凯文·诺里斯表示,上个月(2007年12月)油价涨到每桶近100美元,金价超过每盎司800美元,小麦价格涨到每蒲式耳10美元左右,之后虽有小幅回落,但人们极度担心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将使通货膨胀加剧。
     在主要大宗商品中,除镍、铝等一些工业金属价格下跌外,其他金属价格均有上涨。2007年第四季度,因住房市场下滑导致铜价下跌了17%,但有些人认为这只是暂时性的。而去年全年铜价上涨了6%。
     尽管美国经济增长放缓,但正如一些经济学家所说的那样,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工业化以及无法遏制的高生产成本使很多大宗商品的价格底线“被永久性地抬高了”。
     据诺里斯估计,去年年底每盎司黄金的开采、冶炼和生产成本涨到了400到500美元,几乎占了金价(每盎司834.90美元)的一半。巴克莱的迈克尔·岑克尔指出,北美一些天然气开采项目的成本已涨到每百万英制热量单位6到7美元,几乎与美国市场上的售价持平,这严重打击了企业开采天然气的积极性。
     雷曼兄弟能源分析师在2008年展望报告中指出,目前的油价还远没有达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能源危机时期的水平。他们指出,1980年沙特轻质原油的平均价格为每桶36.83美元,经通货膨胀调整后为92.40美元。当年最高油价经通货膨胀调整后为102.50美元。去年沙特轻质原油的平均价格不足每桶70美元,油价曾一度上涨到最高90.12美元。
     雷曼兄弟的报告指出,虽然2007年经通货膨胀调整的最高油价与1980年的历史最高水平只差12美元,但年平均价格与1980年的平均水平相差超过了25美元,仍有一定差距。该报告还指出,去年美元的走软意味着以其他货币计价的油价涨幅较小,同时,全球的石油消耗量在减少。1980年创造1000美元实际GDP需要消耗0.9桶原油,而现在只需不到三分之二桶。
     近几个月来,交易商对原油期货价格的预期大幅上涨。尽管原油现货价格出现波动,但原油期货价格却居高不下。去年12月份,虽然石油现货价格有所回落,但纽约商品交易所五年内交割的原油期货合同价格保持在接近历史最高水平。五年内交割的原油期货合同价格反映了对价格的预期以及储存原油用于远期交割的不方便程度。
     2007年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货价格上涨了57%,反映出投资者对未来石油供应日益悲观的情绪、产油国政治局势紧张以及投资者因美国经济的不确定性而纷纷转投原油期货。
     独立能源经济学家菲利普·费勒格表示,去年11月份,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价格上涨到每桶近100美元还有另外一个因素:美国能源部决定大幅缩减轻质低硫原油的供应,以扩大美国战略石油储备的规模,这也刺激了原油价格于11月21日上涨到每桶99.29美元。此外,巴基斯坦前总理贝·布托遇刺引发局势动荡也是促使年底原油价格逼近每桶100美元大关的又一因素。费勒格认为,如果能源部将增加轻质低硫原油储备的计划付诸实施,原油价格将很快突破每桶100美元大关。
     很多交易商和经济学家预测,继2007年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后,2008年农产品价格涨幅将带给人们更多震撼。他们预计全球日益增长的人口对燃料作物和食品的需求将加剧对农田的争夺。2007年,全球农作物储量较低再加上气候因素造成的减产刺激了农作物价格上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小麦价格上涨到每蒲式耳8.85美元,涨幅77%,大豆价格涨了75%。去年12月28日稻米收盘价再创历史新高。
     因玉米乙醇生产规模急剧扩大,2006年玉米价格同比上涨了81%,2007年同比上涨了近17%。美国国际集团旗下的金融产品公司(AIG  Financial  Products  Corp.)董事总经理丹·拉布表示,2001年时,美国用于生产乙醇的玉米种植面积占玉米总种植面积的5%,而目前已达到25%,并且预计还会继续增加。
     对大宗商品这种不随股市和债市的投资回报率而波动的资产,投资者的参与兴趣未显示出任何消退的迹象。拉布表示,即使去年有些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了50%到100%,农产品在非传统领域的应用增加得非常明显。他指出,商品价格指数综合考虑了一篮子商品的价格,市场对其中的农产品期货的投资额约为460亿美元,高于2006年时的310亿美元。投资额的增加一方面是商品价格上涨所致,同时,还有60亿美元的新增投资。巴克莱资本在年终举行的商品投资大会上对客户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45%的投资者认为,在所有商品中,农产品今年的回报率将最高,而只有18%和19%的投资者认为能源和贵金属将成为投资回报率较高的商品。
     因美国经济隐现颓势,对工业金属的预测好坏参半。主要矿业和金属企业中间的一波并购热潮显示出随着企业的不断壮大,该行业将进一步整合。去年11月份,必和必拓(BHP  Billiton  Ltd.)宣布计划收购力拓(Rio  Tinto  Plc)。它表示,这将有助于提高公司对铁矿石、铜、煤炭以及其他金属的供应效率。不过,在将现金用于收购后,各大公司可能会减少采矿项目上的投资,进而造成价格进一步走高。
                                                     (WSJ,2008.01.02)
                           国内与港台经济
    高油价将吃掉中国“人口红利”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经济事务评论员陈旭敏撰文称,让我们忘掉十年牛市的幻觉吧!让我们抛掉拍脑袋拍出来的所谓“估值”吧。也许这些预言在理论上并没有错,但是改变历史的往往是突然发生的重大事件,而不是实验室里面推算出来的模型。就象上世纪七十年代的通货膨胀源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倒塌,现在淹没全球的流动动归咎于2001年9.11。正在飚升的油价很有可能会改变中国传说中的“人口红利”。
     从目前看,国际油价还远远不能言顶,百元的历史高位,或许只是其长征中的一个小战役,至少从目前美国经济看,美国次债危机越陷越深,美联储降息尚未见底,毫无疑问,美元的命运还得自求多福。
     作为美元的“跷跷板”,油价自然会揭竿而起。很显然,如果油价继续飚升,将使中国的“人口红利”成为泡影。什么叫“人口红利”,从宏观上看,就是一个国家国民储蓄多于投资,从而产生经常项目顺差,致使大量的国外资金流入境内,从而推动存量资产的重估。目前中国的宏观经济领域正在重现这一切,虽然有点过犹不及。
     很显然,出口不变,进口增加,随着油价的继续走升,中国居高不下的贸易顺差很有可能日趋平衡,从而使国际收支失衡造成的股市和楼市泡沫反向重估,另一方面,高油价还会吞蚀中国企业的利润,从而给目前高估的市值釡底抽薪。
     当然,中国的投资者也没有必要认为中国A股牛市会在迭创新高的高油价面前戛然而止,可以肯定的是,在中国的国际收支未完全逆转的情况下,中国A股的牛市还会奋蹄直奔。
     至少,目前中国牛市的根基还未破坏,GDP继续高位增长,企业利润仍盆满钵满,庞大的居民储蓄无处藏身,中国证券市场制度也日渐完善,加上去年以来牛市的“财富效应”,仍在投资者心里蠢蠢欲动,毫无疑问,中国的A股的牛步,绝不会就此歇足。
     对于中国来说,资产“牛市”的暂时喘息未必就是件坏事,尤其是在目前资产价格已呈泡沫化、经济增长良好,银行系统健康的情况下,即使目前资产泡沫的提前被刺破,即使中国的银行系统也将受累,但以目前中国经济的承受力,至少能置于可控局面,而不至于诱发1998年印尼的危机。
                                     (FT,2008.1.4)
    港大预测香港通胀将达4%
     据香港《文汇报美洲版》报道,受到美国经济放缓影响,香港大学亚太经济合作研究中心预料,今年全年本港经济增长为5.6%,低于07年的6.1%,并料今年首季经济增长仅5.1%,失业率则由去年第4季的3.7%轻微下跌至3.6%。出口方面,预料去年第3季出口总值增长6.4%,较同年第2季的10.1% 为低,料去年第4季出口总值增长为6.4%,07全年为7.3%,2008年第一季为8%,而港产品出口则增长0.5%。
     香港大学经济学教授王于渐指出,私人消费开支为07年的主要上升动力,占年总增长的4.1个百分点。由于信贷市场危机拖累全球经济增长的步伐,在较弱的外部经济环境下,预期08年首季经济增长将放缓至5.1%。该中心主任邵启发表示,尽管预期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但由于本港就业市场继续改善,预料本地需求仍可持续增长。他估计,今年首季失业率进一步下降至3.6%。
     邵启发强调,通胀是现时本港经济最大的隐忧,人民币升值和美元弱势,令入口通胀升温,加上内部需求强劲,预料未来1-2年,本港通胀仍会持续高企,若缺乏财政宽减措施,预测今年通胀将达4%,而今年首季通胀则料为2.4%,如果撇除宽免差饷的因素,通胀将达3.5%。由于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及持续有油田投产,他估计,今年油价不断攀升的机会较小,料每桶油价在90至100美元徘徊。他说,香港市民用油情况较为有效及较少,因此油价对香港的通胀情况影响不大。但他承认,油价会令到电费及交通费等上调,亦会带动通胀升温。
     另外,美国的次按问题仍挥之不去,可能令到美国下半年出现衰退的现象,邵启发预期,美国于本月议息将会减息25点子,但认为美联储考虑减息时,有一定的:“痛苦”,因为会影响物价,可能会刺激通胀;至于香港则没有能力不减息,除联汇制度外,银行体系“水浸”,刺激银行减息,及负利率情况会令香港的投资情况更加炽热。
                                     (文汇报美洲版,2008.1.4)
    (摘编:李彦松、王砚峰;责任编辑:王砚峰)
    2008年第1期(总第825期)  2008年1月4日(星期五)
    地  址: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E-mail:tsg-jjs@cass.org.cn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kingwyf@263.net  
    邮  编:100836                                                电  话:(010)68034160,68034412  传  真:(010)68032473
     下载或查看文档附件

Tags:港大预测香港通胀将达4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