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综合研究 >> 正文

中国经济年中回顾与展望

http://www.newdu.com 2018/8/6 社科院经济研究所 佚名 参加讨论

    
    2018年第52期(总第1849期)    2018年7月30日(星期一)
    [本期要点] 中国经济年中回顾与展望 日本工业机器人订单额2年来首次减少 IMF料委内瑞拉通胀将达1000000% 中国:玩具制造大国背后的艰辛 10年后中国研发实力超日本? 中国转向支撑经济的刺激政策
    
    中国经济年中回顾与展望
    [摘要: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速6.8%,学界观点普遍认为,消费是夯实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根基,下半年中国的宏观政策出现更为积极的趋向,宏观经济生产热投资冷或将有限收窄,需求对GDP增速推动将保持稳定。]
    2018年年中宏观经济回顾
    杨飞在对中国经济进行年中回顾时认为,投资、出口和消费,仍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上半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4%;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8.5%,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4.2个百分点。由此可见,上半年的消费,一如既往地扮演了经济发展第一驱动力的角色;中国经济发展韧性强、潜力大、后劲足,也将继续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传统消费不断升级。近年来,从“买得到”到“买得好”,从买商品到买体验,居民消费正加速从注重量的满足转向追求质的提升转变。商务部数据显示,1至6月,全国限额以上单位化妆品、日用品、家电类和通讯器材销售额分别较上年同期分别加快2.9、3.6、0.2和0.5个百分点。可以说,在消费升级的带动下,与消费者直接相关的通信、文化体育娱乐和教育等领域投资也增长较快,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新兴消费增长较快。一系列新兴消费的发展不断为消费升级打开新的空间,也推动着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率稳步提升。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体育健身活动支出同比增长39.3%,医疗服务支出同比增长24.6%,旅馆住宿支出同比增长37.8%,交通费支出同比增长22.8%,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30.1%。新兴消费增长带动着汽车、医药、计算机等行业增加值都保持较快增长,明显高于同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消费增长潜力巨大。中国有着13亿多人口,消费增长潜力巨大。未来较长一段时间,中国的传统消费都会趋于提质升级,新兴消费也将蓬勃兴起。与此同时,国家也在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刺激消费,比如今年11月就将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随着扩大进口措施的不断实施,以及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国家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增加消费领域特别是服务领域有效供给,将促进整个消费市场的活跃。
    年中回望,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已成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稳定器”和“压舱石”。巨大的内需增长潜力、完善的宏观调控政策工具手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释放的红利,也将有效对冲经济运行中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世界银行日前发布的《中国经济简报》就明确指出,中国经济仍旧保持强韧发展态势。可以肯定,通过深化改革、持续创新、改善供给,消费将对中国经济增长发挥更加重要的拉动作用。
    下半年宏观政策展望
    财新智库莫尼塔研究董事长兼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和财新智库莫尼塔研究张璐撰文认为,随着宏观政策展现出更为积极的取向,下半年中国经济失速风险将有所下降。2018上半年,政策上对监管无疑着墨更多。财政与金融领域的全面整改,导致中国经济受到“紧信用”的负面影响。下半年,伴随着中美贸易冲突的硝烟,宏观政策有望有更积极的动作,以缓解过于严峻的信用紧缩形势。7月2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财政金融政策要协同发力,以及保证城投平台合理的融资需求等,以“应对好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这让市场对中国宏观政策全面转向的预期不断增强;不过,会议同时也强调,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由此可见,严监管、稳杠杆、促改革的基调并未发生变化,目前的政策应对只在预调和微调层面。但是,在这一适应性和预防性政策调整过程中,适度的经济增速的损耗仍然不可避免。我们预计,下半年GDP同比将进一步降至6.6%。其中,出口对GDP的拖累会进一步加重,消费对GDP的支撑保持力度,固定资产投资低位企稳,“生产热、投资冷”的状况会有限收窄。
    2018年上半年,宏观政策的重心主要偏向监管,导致中国经济受到了“紧信用”的负面影响:在财政与金融领域的全面整改下,社融增速从去年的12%下滑至9.8%,基建投资增速从去年的19%跌落至7.3%;二季度信用债违约量达到162.9亿元的近年来最高水平,违约恐慌之下,低资质主体的融资能力严重受限。在中美贸易冲突不断升温、出口对GDP已形成明显拖累的情况下,市场对下半年中国经济失速下滑的担忧与日俱增。
    2018年下半年,宏观政策有望“结构性地”更加积极。7月以来,央行与财政部人士上演了几轮关于“该谁发力”的公开辩论。在彰显出目前宏观调控复杂性和艰巨性的同时,也反映了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重和外围环境的恶化,政策上已经开始积极寻求缓解信用紧缩问题的方式。这从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二季度例会重新启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说法;7月17日银保监会提出,大中型银行要充分发挥“头雁”效应,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带动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实际贷款利率下降;近期传闻央行将对一级交易商额外给予MLF资金,用于支持贷款投放和信用债投资等,均可见一斑。后续也可以期待财政方面从减税、中央财政的更积极发力,以及在帮助充实国有金融机构资本金等方面,更积极地行动。
    需要明晰的一点是,今年以来信用紧缩的根源不在于货币政策偏紧,而主要是金融和财政整改过程中,银行信贷投向受限、融资难以回表造成的。据此,今后需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中小企业的信用资质。《关于规范金融企业对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投融资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限制了信贷投向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之后,银行转向支持民营企业的意愿并不强。除了民企缺乏抵押担保的一贯劣势之外,也与目前民企投资回报率偏低有一定关联。这对银行支持民企的意愿是一个根本约束。近期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加快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出资到位”和“鼓励商业银行发行小微企业金融债券,豁免发行人连续盈利要求”,则是力图从根本上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劣势的举措。二是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资管新规之前,融资之所以转移到表外,进而衍生出层层嵌套的复杂生态,除了信贷额度的限制外,很大程度上是因这部分资产的资本占用过高。相应地,要让融资回表,当然需要在资本金约束或补足上做出合理安排。三是整体金融业态的重塑。资管新规过渡期后,表外融资均需严格纳入监管,在期限匹配、杠杆率、净值化、公私募划分等多方面的要求下,投资者和金融机构都需要有一个适应接受的过程。而在当前“青黄不接”的过程中,势必会导致信用环境收紧。
    日前,资管新规配套细则陆续发布,这将显著缓解细则出炉前,上半年表外融资近乎“停摆”的状况,让金融机构至少有矩可循(当然某种程度上也“有空可钻”)。但要从根本上避免下半年紧信用状况延续,还需要从上述三个方面看到实质性变化。
    此外,对于政策定力依然不容低估。目前的经济形势并不支持政策回头“走老路”。首先,二季度增长数据中不乏亮点。基建投资快速下滑并未明显影响GDP中的固定资本形成增长;消费对GDP的贡献维持高位;失业率较年初进一步下降;制造业投资显著回升;房地产也保持了一定热度。其次,十九大寻求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转变,政府对于“三大攻坚战”造成的增长阵痛,应有更高的容忍。再次,中美贸易冲突使得中国在面临全球流动性紧缩的威胁之上,又叠加了贸易与政策方面的阻挠,留给中国处置风险、加速改革、推进转型的时间窗口正在收窄,也将倒逼中国在上述方面迈开步子。在此情况下,金融监管、财政整肃、对外开放等政策,不会轻易走回头路。随着宏观政策展现出更为积极的取向,下半年中国经济失速风险将有所下降。
    下半年宏观经济展望
    消费对GDP的贡献有望保持稳定。消费是2018年上半年中国经济表现超预期的重要因素,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经济结构的积极变化。其一,二季度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中位数”增速低位回升,而“平均数”增速则有所回落,体现居民收入分配状况有所改观。其与良好的就业状况相互叠加,或将对下半年消费增长起到积极作用。其二,不同于GDP中消费的超预期表现,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却创下新低。这意味着服务消费或正加速增长,消费升级的影响或将在下半年得到延续。其三,7月1日国务院降低部分进口日用消费品最惠国税率的政策落地,其中涉及1449个税目、70%以上的日用消费品,也可能对消费增长形成更多刺激。
    出口对GDP的拖累或将进一步加重。出口是上半年中国经济减速压力的主要来源。2018上半年净出口对GDP形成了-0.7%的拖累,而2017年净出口对GDP的贡献是0.6%。净出口对GDP的拉动由正转负,经济增长对内需依赖显著增强。下半年,中国出口形势依然不容乐观:一方面,全球经济景气滑坡,仅靠美国独木难支。今年以来,全球制造业增长结束了去年强势上扬的势头,开始掉头回落。上半年与中国出口结构相似的韩国、越南、中国台湾等出口增速均较去年明显下降,反映外需已有明显放缓。另一方面,中美贸易冲突交锋除了对中国贸易顺差产生直接冲击外,还可能加剧中国出口竞争力的流失、遏制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步伐,对出口增长产生深远影响。全球贸易盘子的缩小以及中国出口份额的受限,都将令中国出口增长承压。
    “生产热、投资冷”或将有限收窄。上半年,中国工业增加值增速平稳上行,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则大幅下滑。生产向好而投资恶化,传递出的经济信号较为复杂。我们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三:一是工业统计的样本限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的是去产能过程中活下来的优质企业;而固定资产投资数据则可较好地反映去产能的进程。因此生产端数据或存在“虚高”的成分。二是生产对价格信号非常敏感,投资则需要看到更为确定的需求前景改善。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企业在工业品价格持续较高的情况下,会倾向选择提高产能利用率,而非贸然进行产能投资,这会导致“投资冷、生产稳”的结果。三是今年投资减速主要体现在第三产业,尤其是其中的基建部分,而第二产业投资增速的回升,与工业增加值反映的情况是较为接近的。综上,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下半年投资与生产数据的分化或将延续。不过,下半年出口增长放缓,可能令生产更容易被投资所拖累;而基建投资有望企稳,也可能有助于这种背离的收敛。
    基建投资或将低位企稳。上半年基建投资增速大幅下滑,主要源于表外非标融资受限造成广义财政存在资金缺口。考虑到2018年地方专项债扩容,城投债发行提速,预算财政赤字、铁道债净融资小幅扩张,以及PPP新增落地规模预计持平后,2018年广义财政资金将在2017年大幅收缩的基础上恢复6.9%的温和扩张。但表外非标融资部分去年曾大幅扩容(达到4.4万亿元),今年财政和金融整顿之后,这部分资金需要回到表内。从上半年金融数据看,融资回表的程度应该是非常低的。这里面一个原因是,资管新规配套细则没有出来,金融机构在非标融资上处于观望停摆状态;另一原因是,融资回表受到约60%城投平台不具备回表资质,以及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约束。
    下半年,基建投资可能受到三个方面的支撑:一是上半年财政收入增长较去年进一步加快,而财政支出增速明显慢于过去几年。这意味着下半年预算内财政的发力空间较强,再加上上半年土地出让收入增速进一步攀升至43%,也会对地方政府收入形成可观的补充。二是资管新规配套细则出炉后,对存量资产给出了相对友好的监管安排,令金融机构在基建资金支持方面有矩可循。倘若后续监管机构能够在资本金、MPA考核等问题上给予有力的支持,表外融资回表或将逐渐增多。我们估算,倘若能够通过非标回表解决3万亿元的融资,基建投资有望在8%左右企稳。三是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特别强调,“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保障融资平台公司合理的融资需求,对必要的在建项目要避免资金断供、工程烂尾”。此举大方向上应该是保证优质地区、平台和项目的存量债务平稳过渡,有利于逐渐收缩隐性债务、拓宽正规债券融资渠道,也有利于基建投资的平稳变化。
    制造业投资复苏存在不确定性。上半年制造业投资同比从去年的4.8%回升至6.8%,达到2016年2月以来的最高,对于整体投资发挥了一定的正向支撑作用。十九大后,政策环境对民间投资趋于友好,新兴服务业的进入壁垒和政策不确定性都有所下降,使得民间投资的意愿确实有所修复。下半年,制造业复苏态势的保持,需要信用紧缩环境的有效改善,以及政策上对民间投资的小心呵护。尤其是二季度以来,随着信用违约、中美贸易冲突等事件发酵,政策的不确定性又悄然攀升。在紧信用的环境下,民企资金周转情况也显著恶化:截至5月,民企应收账款回收期已从去年的28天左右拉长到超过36天。这些都对民间投资修复的持续性提出了质疑。
    房地产投资力度有望保持。下半年,房地产投资仍然会受到以下三方面的支撑,有望继续充当固定资产投资中的稳定性力量。其一,土地资源充足。尽管上半年房地产投资高增长受到土地购置费的驱动较明显,但也应看到,随之而来的待开发土地面积超过30%的超速增长,以及5、6月份土地购置面积增速的明显回升,对后续建安投资的上升具有积极意义。其二,房地产销售有升温再起之势。5月以来,房地产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同比增速均止跌回升,70个大中城市房价环比涨幅也显著扩大,表明居民的购房热情并未熄灭。这在房地产库存降至低位的情况下,也对房地产投资具有积极意义。其三,大型房企资金来源仍有支撑。6月房地产开发投资的资金来源增速略降至4.6%,主要源于国内贷款增速的进一步走低(6月为-7.9%);而自筹资金增速进一步上升至9.7%,则表明房地产投资的资金来源并未全面恶化。根据我们的调研,在房企集中度提升的背景下,大型房企在资金来源上仍相对宽裕,且其为加快资金周转,囤地、捂盘现象也相对较少,从而有助于缩短从拿地到开发的时滞。
    (综合信息)
    
    日本工业机器人订单额2年来首次减少
    持续扩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出现停滞迹象。日本机器人工业会7月26日发布的统计显示,6月工业机器人订单额时隔2年同比下滑。中国智能手机行业的需求减弱产生的较大影响。还有声音指出受到作为大客户的汽车行业推迟增产计划的影响,工业机器人的市场前景浮现阴云。
    同一天发布的2018年4-6月期工业机器人订单额(会员企业)为2126亿日元,同比增长3.8%,连续8个季度保持增长。虽然季度数据保持了增长,不过6月单月的订单额减少0.6%,减至688亿日元。时隔24个月同比下滑。尽管订单额依然维持在较高水平,不过触顶下滑迹象明显。
    订单额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中国智能手机行业的工业机器人需求停滞不前。6月,日本的对华出口中,安装电子零部件的工业机器人订单额减少1成,减至122亿日元。这主要是因为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代工服务(EMS)企业的需求出现下滑。
    相关人士表示“此前有声音猜测订单额将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下滑。中国的增速虽然不及去年(2017年)之前,但是没想到会下滑这么多”(日本机器人工业会)。
    情况更严峻的是汽车行业的需求出现变化迹象。大型工业机器人生厂商发那科的会长兼首席执行官(CEO)稻叶善治在2018年4-6月的财报说明会上,就订单额下滑表示,“虽然不是取消订单,不过作为主要客户的汽车厂商纷纷推迟了在全球的增产等项目”。在美国,客户将设备投资计划推迟了半年左右。
    部分中国客户的投资计划也陷入停滞,稻叶会长表示,“整车和零部件厂商似乎在观望中美贸易战的走向”。不过围绕面向汽车行业的订单,不二越公司表示“2018年上半年面向汽车行业的订单情况良好。预计下半年汽车以外行业的需求将出现复苏”。安川电机则表示“以日本和欧洲为中心,汽车相关行业需求坚挺”,大型机器人生产商的看法出现分歧。
    从工业机器人市场诞生之初汽车行业就是主要客户,现在也是最大客户之一。如果汽车行业的需求下滑,将比智能手机产生更大影响。延期的项目会被最终实施吗?令工业机器人生产商感到担忧的状况似乎将持续下去。
    (日经中文网,2018.7.28)
    IMF料委内瑞拉通胀将达1000000%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近更新对拉丁美洲地区的经济预测,预计委内瑞拉通胀今年年底将达到“年涨一万倍”水平,拖累拉美整体表现。
    IMF西半球部事务主管维尔纳当天在一份声明中说:我们预计,到2018年年底,委内瑞拉的通胀率将飙升至1000000%,显现该国经济状况与1923年的德国或2008年左右的津巴布韦相似。
    IMF预测委内瑞拉经济今年萎缩18%,将是该国连续第三年出现两位数衰退,较5月预测的收缩幅度进一步增加3个百分点。维尔纳说,衰退主要原因是石油产量持续下降,另一成因是政府藉印发钞票融资、导致通胀恶化。
    OPEC数据显示,作为世界原油储藏量最多的国家,委内瑞拉产油量6月下跌至每天150万桶,创30年来新低。委内瑞拉财政收入九成以上依赖石油出口,石油收入大幅减少与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委经济和金融制裁直接相关。总统马杜罗领导的政府指认美国为首的外国势力勾结国内反对派发动“经济战”,而反对派指责马杜罗施政不当,导致物价飞涨、食品和药品短缺。
    IMF认定委内瑞拉经济危机对周边经济体的负面影响将日益明显,把拉美和加勒比地区今年预期平均增长率下调为1.6%,较5月预测数值低0.4个百分点。不过,除委内瑞拉之外,整个地区呈现继续复苏迹象,预期今年经济增长2.3%,明年增长2.8%。
    (香港商报,2018.7.25)
    
    中国:玩具制造大国背后的艰辛
    现在不是在中国制造玩具的好时机。在美国总统特朗普挑起美中贸易口水战之前,这个全球最大玩具出口国已经面临利润微薄、产品周期加速及工资不断上涨等问题。而且这还是中国工厂受到美国玩具零售商玩具反斗城去年破产冲击之前的情况。
    “现在有很多顾虑,”香港上市公司兴利集团主席罗伯特·多夫曼说,“我们中大部分人几十年来都没有如此担心过。”该集团从中国向美国出口玩具、手表和家居用品。
    尽管面临压力,多夫曼等制造商仍认为,中国(去年美国82%的玩具进口来源地)和美国(全球最大玩具市场)彼此依赖。
    另一家香港上市玩具制造商联志国际的首席执行官、香港玩具厂商会会长谭祖表示:“我们无法绕过中国作为生产基地、美国作为主要市场的现实。”
    鉴于美国对华出口的此类商品不到2亿美元,玩具在美中两国去年3750亿美元贸易逆差中约占7%。由于担心在选举年推高美国消费者支付的商品价格,特朗普政府一直小心翼翼避免对中国制造的家居用品采取措施。去年,美国从中国进口了超过250亿美元的玩具、游戏及运动器材。但美国行业游说组织玩具协会警告称,“如果我们和玩具界被拖入贸易战,将不会有赢家”。
    “官员们需要弄清楚这对商业和美国就业的威胁,而消费者需要明白,关税将波及一系列日常家用产品,从而令他们的荷包吃紧。”玩具协会会长史蒂夫·帕谢尔布说。
    多夫曼的公司生产《特种部队》、《蝙蝠侠》及《星球大战》同款可动人偶,工厂设在中国广东省的制造业腹地东莞。他表示,征收关税不会“把就业机会带回”美国,因为大多数玩具生产都太过劳动密集型,在美国无法盈利。
    另一家工厂设在内地的香港玩具制造商全利集团(Tsuen Lee)的执行董事张绮媚(Emily Cheung)表示,美国没有制造玩具的技艺和供应链。自动化并不现实,因为很多玩具需要复杂的装配,特别是越来越多玩具包含电子元件。
    虽然中国的工资水平仍比美国低得多,但过去10年广东的工资增长很快,而且老龄化的中国的劳动人口开始萎缩,一些工厂很难招到足够的工人——至少在不破产的情况下如此。伴随经济增长、劳动人口开始萎缩,且无法进一步实现自动化,中国的工厂老板们不得不面对工资迅速上涨的问题。因此,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商正在将制造简易玩具和产品的工厂开设到越南及其它劳动力更廉价的国家,如孟加拉国、柬埔寨、印度尼西亚等。
    协力商业顾问有限公司管理合伙人Alberto Vettoretti预计这一趋势将加速,原因是工厂老板(以及购买他们商品的国际品牌)要防范贸易战带来的风险。谭祖德表示,虽然制造商们担心中国不断上涨的成本——而印度或印尼的最低工资只有广东的一半——但从电子元件到模具制作设备,没有哪个国家的配套产业能有中国这样的深度。“中国太便利了,”他说,“现有的玩具制造商没几家愿意去海外,因为这是一项非常庞大的投资,有很多不确定性,而且需要大量资金。”
    (FT中文网,2018.7.30)
    10年后中国研发实力超日本?
    日本经济新闻实施的2018年度“研究开发活动相关调查”显示,43.9%的受访企业指出日本的科学技术实力出现下滑。289家受访企业中,只有10家认为日本的科学技术实力在提升。由于中国和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崛起,预计10年后印度和中国的研发实力将超越日本。
    在满分为5分的调查中,当前的研发实力方面,印度为3.0分,中国为3.5分,低于日本的3.8分。不过10年后印度为3.8分,中国为4.3分,超过日本的3.7分。从不同行业来看,在汽车和零部件领域中国将超过日本和美国,仅次于欧洲。认为日本的IT、机械工程造船和材料行业科学技术实力下滑的声音较多,均超过50%。
    据日本文部科学省科学技术与学术政策研究所统计,从高质量的研究论文数量来看,2013-2015年日本平均位列全球第9。较10年前的第4位大幅下滑。10年前排第6的中国上升至第2,仅次于美国。论文被视为反映5-10年后一国科学技术实力的先行指标,可见企业的危机感也出现升温。
    关于应对措施,各企业列举了研究领域的选择和集中、企业和大学共同推进研究的政企学研合作。47.1%的企业表示计划增加在日本国内的合作,36.7%的企业表示将增加在海外的合作。能否彻底贯彻合作方针对今后的科技实力提升至关重要。
    不过,关于与国内的大学合作,44.6%的企业回答“难以期待迅速取得成果”。日本政府力争通过大学改革来促进技术创新,但是大学方面强烈反对失去学术自由,改革能在多大程度上实现充满不确定性。这样下去,日本与中美的差距可能进一步扩大。
    (日经新闻,2018.7.30)
    中国转向支撑经济的刺激政策
    中国开始显示出优先支撑经济的姿态。中国人民银行为防止评级较低的公司债陷入债务违约,扩大了流动性供给。并显示出缓解地方政府资金周转困难,扩大道路和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方针。这些举措有缓和中美贸易战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的目的,不过也有事实上搁置此前的削减债务路线,带来拖延金融风险的担忧。
    中国国务院在7月23日的常务会议上提出“应对好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由于中美贸易战日趋激化,有声音担心中国下半年出口将走弱,不过将确保2018年达成“6.5%左右”经济增长率目标。中国将在7月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正式确定2018年下半年的经济运营方针。
    经济刺激政策之一是对货币政策进行微调,将“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中的“中性”一词去掉。23日央行向大型银行注入5020亿元,创出新高。据中国媒体报道,央行指示商业银行利用这笔资金,购买评级在“AA+”以下的公司债。
    一名证券公司的经济学家表示,“为了刺激经济,央行开始直接干预债券市场”。由于加强对不经由银行的“影子银行”的限制,在中国的公司债市场,1-6月的债务违约额超过4千亿元,同比增加4成。评级较低企业停止发行公司债的情况不断。
    在财政运营方面,采用了“积极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的表现,暗示将扩大财政支出。预计财政资金将主要流向地方的道路和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2018年1-6月基础设施投资的同比增长率从2017年增长19%下滑至增长7%,成为拖累经济的主要原因。
    关于作为地方政府的负责基础设施的投资公司“地方融资平台”,会议上提出“有效保障在建项目资金需求。督促地方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保障融资平台公司合理融资需求,对必要的在建项目要避免资金断供、工程烂尾”。此前中央限制地方政府通过融资平台举债,但现在转变了方针。
    虽然国务院强调“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不过国家统计局发言人表示,中国的基础设施投资持续保持在一个高位,20%以上的增长速度保持了很多年。从这个角度来讲,当前基础设施投资的需求和过去相比没有那么强烈了。
    现实情况是现在只剩下难以盈利的地方案件,不必要的基础设施将增加的担忧浮出水面。
    以雷曼危机后的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为导火索,中国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的债务急剧膨胀,据国际清算银行(BIS)统计,2017年的债务余额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超过250%。中国领导层在2017年秋季的党代会后将防范金融风险作为经济的最重要课题,致力于压缩过剩债务。
    此次的决定可以说是明确显示出相比结构改革,将优先稳定经济的姿态。这也有可能造成地方政府的债务再次膨胀,增强未来发生金融危机的风险。
    (日经新闻,2018.7.25)
    (编译、整理:李彦松、张佶烨;责任编辑:王砚峰)
    2018年第52期(总第1849期)          2018年7月30日(星期一)
    地 址: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E-mail:tsg-jjs@cass.org.cn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kingwyf@163.com
    邮 编:100836
    电 话:(010)68034160            传 真:(010)68032473
    

Tags:中国经济年中回顾与展望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