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综合研究 >> 正文

内外需增长现乏力迹象

http://www.newdu.com 2018/12/20 社科院经济研究所 佚名 参加讨论

    
    2018年第86期(总第1883期)    2018年12月10日(星期一)
    [本期要点] 内外需增长现乏力迹象 美国升息路径来到转折点 新兴国经济在美元化 路透调查:中国明年住宅市场均价涨幅将回落 美国不应试图阻碍中国合法增长
    
    内外需增长现乏力迹象
    [11月份的进出口增速和物价指数都出现了新低,分析人士认为这显示了内外需开始趋于疲弱,政策松动呼声再起,未来政策导向将如何演进,值得关注。]
    11月进出口增速骤降至个位数
    海关总署12月8日公布,以美元计价的中国11月出口同比增长5.4%,进口同比增长3%;11月贸易顺差为447.4亿美元,扩大16.4%,创年内最高。
    据路透测算,11月美元计价出口增速为今年3月以来最低,进口增速为2016年10月以来最低。路透指出,中美贸易摩擦给中国进出口带来的负面影响开始在11月显现。连续数月高增长后,中国出口和进口增速均骤降至个位数且远逊市场预期,贸易顺差则攀升至年内新高。分析人士表示,这显示了内外需开始趋于疲弱,而中美贸易战导致的“抢出口”刺激效应也已减弱。
    市场人士普遍认为中美贸易战是持久战。分析师们预计,进出口同时走弱可能会是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外贸的总体格局。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表示,进出口疲态尽显,进口乏力显示国内需求回落较明显,尽管大宗商品价格大幅调整,但仍未能刺激国内的购买,可见需求端不支撑;出口偏弱既有国际市场需求因素,也与前期抢出口后的疲弱有关。“未来仍需重视出口形势的变化,它直接关系到国内就业市场的强弱。”
    “全球经济共振下行,进出口同时走弱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外贸总体格局。”西南证券宏观分析师杨业伟表示,全球贸易增速已开始放缓,叠加贸易战影响逐步体现,中国出口增速将面临持续下行压力,而前期紧信用带动内需放缓也将导致进口增速回落。他认为,应对外需放缓,需要国内稳增长政策更为有效的发力,疏通宽松政策传导渠道,实现经济平稳运行。
    对于出口增速大降,海通证券宏观团队的姜超、李金柳指出,一方面,11月美国PMI(采购经理人指数)小幅回升,而日本、欧元区PMI继续回落,主要发达经济体需求呈放缓趋势,另一方面,去年11月出口基数也较高。据其计算,从国别和地区来看,11月中国对美国(9.8%)、欧盟(4.8%)、日本(6.0%)出口增速较10月继续下滑。新兴经济体中,对东盟(5.1%)、中国香港(2.7%)、印度(0.1%)、韩国(-3.6%)出口增速都大幅回落,显示外需整体走弱。
    杨业伟认为,全球经济放缓与提前贸易消退共同拉低出口增速。随着贸易战预期趋于平稳,提前出口效应消退,对美出口和通过香港等地区转口增速也开始放缓。
    商务部发言人高峰本周稍早表示,明年中国外贸发展仍然具备有力支撑。“抢出口”的现象可能存在于个别受到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影响的出口市场,但从总体上看,这种现象不是今年中国进出口实现较快增长的决定性因素。他强调,中国外贸市场多元化的步伐正在加快,个别市场的波动对整体外贸发展的趋势影响有限,特别是进口潜力正在逐步释放。
    中国11月进口增速自上月的20.8%骤降至个位数,创逾两年多新低,也推高了贸易顺差,进口主要商品量价齐跌,印证内需在四季度已开始走弱。
    “前期紧信用环境导致内需持续放缓,叠加工业品价格开始下行,进口增速明显跌落。”杨业伟指出,内需走弱带动大宗商品进口量增速放缓,短期内需将继续下行,工业品价格也将继续回落,因而进口增速放缓将在未来几个月持续。
    上海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胡月晓对外贸前景则更偏乐观。他认为,出口增速回落,主要是季节性波动;进口回落,主要是受大宗商品价格大幅回落的影响,因为石油等大宗商品进口在中国进口中比重较大。中国外贸平稳的态势不变,中国的汇率稳中偏升的趋势也不会由于外贸的月度波动受到影响,货币政策基调也不会改变。
    海关数据显示,11月份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为355.5亿美元,较10月的317.8亿美元继续扩大,经路透测算为历史新高;前11月中国对美贸易顺差为2935.2亿美元,上年同期为2512.6亿美元。
    11月通胀回落通缩担忧升温
    国家统计局12月9日公布,11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2%;11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2.7%,涨幅创逾两年新低。数据并显示,中国11月CPI环比下降0.3%;PPI环比下降0.2%。11月CPI中的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5%,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1%。1-11月,CPI同比上涨2.1%,PPI同比上涨3.8%。
    路透报道指出,中国11月CPI同比涨幅创四个月新低,PPI升幅更是创出逾两年新低,CPI和PPI环比亦双降,通缩忧虑暗流涌动,凸显内需乏力下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只增不减。
    分析师指出,结合已发布的进出口增速骤降至个位数,抢出口退潮后需求疲态初露,显示中国内外需市场均面临欲振无力的局面,亦让呼吁政策松动的声音再起,包括降息、降准以及实质性减税降费等。
    “进出口数据大幅下降,物价亦明显回落,尤其是PPI的涨幅大幅回落,显示内外需市场均不振,经济面临很大下行压力,政策应该有一些实质性放松了,尤其是减税降费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的空喊。”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称。
    海通宏观姜超等就点评指出,近两个月国际油价持续下跌,相比10月高点跌幅超过30%;而11月以来,钢价和煤价也出现明显回落,一方面是冬季限产力度减弱,另一方面是国内需求疲软。“在国内经济持续走弱的情况下,2019年或看到PPI同比落入通缩区间。因此通缩才是真正需要警惕的风险,预计货币仍将维持实际宽松。”
    11月疲弱的物价数据,尤其是PPI同比涨幅的大幅回落让分析师对通缩的忧虑升温。
    内外需不振预示着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已成为分析师的共识,尤其在目前中美贸易摩擦仍悬而未决,内外忧患并存,市场上对政策放松的呼声再起。
    华泰宏观李超团队认为,今年四季度和明年通胀中枢温和上行,但PPI中枢可能继续回落,GDP平减指数整体可能也较2018年继续下移。2018年前三季度名义GDP增速分别为10.2%、9.8%和9.6%(2017年全年为11.3%),预计2018和2019两年全年名义GDP增速预计分别为9.7%和7.2%。
    长江证券宏观赵伟点评称,转型框架下基建结构性发力,或较难改变PPI下行趋势。转型框架下,政策维稳与传统“稳增长”不同,不会走全面刺激的老路,基建投资更加注重结构性发力,对工业品需求或弱于传统周期。与此同时,摩根大通全球制造业PMI指数从今年4月以来持续回落,全球需求或趋于走弱。叠加原油供需变化,PPI同比下行趋势或延续。
    对货币政策而言,王军直言,未来政策思路应继续转向全力稳增长、救民企和防风险。为实现从宽货币到宽信用,应有针对性强的工具和手段以实现宽松加码:一是降准仍有必要,以继续推动信用扩张,防范信用紧缩引发的风险,维持流动性水平宽松;二是降息存在空间。
    “就财税政策来说,未来更大规模、更大力度的全面减税以及适度扩大赤字率等更加积极的政策可以期待,而绝不应再优柔寡断、瞻前顾后、只放空炮而错失良机。”
    (综合信息)
    
    美国升息路径来到转折点
    美联储理事布雷纳德在华盛顿一个有关金融稳定的活动上发表讲话时表示,经济形势总体上是积极的,但海外风险以及美国国内公司债市场的风险正在增加。她表示,顺风正在消退,因全球增长放缓、金融状况收紧且来自财政刺激的提振作用减弱。“逐步上调联邦基金利率的做法让我们有时间在推进政策过程中评估政策的效果,这对我们很有帮助,”她告诉听众。“这种做法在短期内仍是合适的,尽管政策路径将越来越取决于前景如何演变。”
    在其讲话不到一小时之后,圣路易斯联邦储备银行总裁布拉德再次呼吁美联储暂停当前的加息周期,称联储政策可能已经在限制经济,并称通胀预期正在下降。“我们的货币政策正处于转折点,”布拉德指出,明年他将成为美联储利率制定委员会有投票权的委员。他暗示,由于通胀受控且没有爆发高通胀的风险,投资者担心美联储的脚步已经走得过头了。布拉德表示,市场近来的发展以及预期进一步升息意味着,美国公债市场收益率曲线这个月确有出现倒置的风险。当短券收益率高过长券收益率时,即收益率曲线倒置,从过去经验来看,这经常预示着经济将发生衰退。
    交易员继续押注美联储12月会议将升息,而重要的是,此次会议还会公布明年和之后利率路径的新预测。就在几个月前,美联储政策制定者还曾表示2019年可能会升息三次。
    Cornerstone经济分析师Roberto Perli 在12月7日发表的一份报告称,但随着近期数据显示房屋市场放缓,就业增长降温,以及通胀没有升至美联储2%目标上方的迹象,有许多“理由让他们暗示3月将暂停脚步。”
    自从11月中旬以来,美联储决策者就指出,需要重新考虑过去两年大部分时间里每个季度稳步升息的做法。首先是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告诉达拉斯联邦储备银行总裁柯普朗,在面临不确定性增加情况下,决策者可能需要“放慢脚步”,就像有人要摸索通过放满家具的黑暗房间一样。鲍威尔在当月稍晚重覆了这个比喻,并指出利率仅“略低于”中性利率,这种说法促使市场大涨,因交易员认为这意味着未来升息次数减少。之后,美联储11月会议记录显示,决策者们清楚他们准备放弃长期以来“进一步缓慢升息”的承诺。柯普朗呼吁,对进一步升息保持“耐心”。甚至连纽约联储主席威廉姆斯也是如此。他深信需要渐进但稳步升息,他曾经派发印有“gradual”(渐进)一词的T恤。他表示,关税冲击企业信心,可能会放缓经济增长。
    美国总统特朗普曾经就升息批评鲍威尔。特朗普首席经济顾问库德洛在接受彭博电视采访时称,他预计12月之后美联储将按兵不动“相当一段时间”。
    布雷纳德在评论中谨慎表示,利率政策可能朝任一方向变化。美联储鹰派一直主张,金融稳定风险要求进一步升息以抑制冒险举措。如果再加息一两次之后就暂停,届时利率最多在2.5%至2.75%之间,将使美联储降息以抵御未来衰退的政策空间变小,加大其工作难度。鉴于失业率为3.7%,一些分析师认为,通胀面临上行压力只是时间问题。“我们仍然认为美联储还有更多工作要做,”摩根大通分析师Michael Feroli在一份报告中称。
    加文·戴维斯为英国《金融时报》撰稿指出,10月初,市场预期美联储明年将加息三次,每次25个基点,如今,远期市场显示2019年只会有一次加息。
    许多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成员——包括最具影响力的鲍威尔、美联储副主席理查德·克拉里达(Richard Clarida)、纽约联储主席威廉姆斯以及美联储理事莱尔·布雷纳德(Lael Brainard)——近期发出的信号让外界有充分理由相信,12月19日的会议上再次加息25个基点后,政策指引将发生转变。
    值得注意的是,鲍威尔如今提及“逐步”加息的政策时用的是过去时态,表明这一政策阶段已经结束。FOMC的多名成员都表示,未来的加息将“由数据决定”,消除关于进一步加息(无论是否渐进)的任何偏差。
    随着12月加息后利率区间维持在2.25%至2.5%,政策将非常接近FOMC的2.5%至3%的中性区间。经过多年的前瞻指引之后,美国央行将会回到一个更健康状态——在每次会议上基于最新出炉的数据来决定利率。
    为什么这一政策立场如此突然地转变?
    

  •     FOMC已经认识到,其对中性利率的估计具有内在的不确定性。在他们看来,这表明他们聚焦于来自经济自身的铁证时,应该非常谨慎地行事,以便能够更准确地分辨政策立场。
        

  •     鲍威尔强调,货币政策起效的时间至少滞后12个月,这意味着他们要到2020年初才能知道当前政策的影响。这无疑意味着一次漫长的停歇。
        

  •     最近的月度数据显示,基本的核心个人消费支出(PCE)通胀率已降至目标以下,尽管工资增长率已上升至3%。可靠且影响力越来越大的克拉里达评论称,通胀预期现在正接近他的舒适区域的底部。由于这是美联储青睐的衡量经济中期通胀形势的指标,这是一项重要声明。
        

  •     由于美元走强,债券收益率与短期利率一起上升,以及最近股价暴跌,金融状况指数(FCI)整个2018年都在收紧。根据高盛估算的最受关注的FCI数据,FCI过去一年收紧了90个基点,到明年底将使美国经济放缓近1个百分点。美联储可能认为要适可而止了。
        

  •     克拉里达曾表示,劳动力供应增加和生产率提升,可能使美国经济的生产潜力能够在不引发更高通胀的情况下,在比预期更长的时间里,对需求的快速增长作出反应。这将是一个非常重大的进展,对市场是利好消息。
         鉴于这一系列证据,美联储的前瞻指引即将发生变化似乎没有不妥。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经济和政策环境中哪些地方没有发生变化——需要从多数美联储发言人没有强调的内容来判断。
        

    •     美联储对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或经济活动的预期——通常是强劲或稳健——没有变化。这与支点资产管理公司(Fulcrum)仍高于3%的“即时预测”一致。
          

    •     同样,没有迹象表明劳动力市场正在放缓。11月就业数据略低于预期,但失业率仍维持在3.7%,远低于约为4.3%的自然失业率估计值。FOMC认为,菲利普斯曲线(Phillips Curve)可能已经趋平,但他们并不认为它已经完全消失。
          

    •     很少有人(除了詹姆斯·布拉德(James Bullard))提到收益率曲线的反转。收益率曲线是在市场中被广泛追踪的、反映未来衰退风险的指标,但美联储的经济学家对它并不太在意,在政策讨论中通常被忽视。
          

    •     最后(意料之中),没人提及来自特朗普的政治压力,尽管白宫似乎对美联储最近声明中的鸽派基调非常满意。也没人提及股价下跌或美元升值,也没有对金融体系不稳定的真正担忧。在FOMC看来,这些因素显然无关紧要,除了它们对金融状况指标的影响。
           随着明年的进展,劳动力市场日益紧张的局面很可能导致比目前市场定价已考虑的更高的工资上涨和利率上调。这仍是2019年全球市场面临的最大下行风险。
          (综合消息)
          新兴国经济在美元化
          据日经新闻报道,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大型渡轮企业IDO在12月停运许多对城市通勤和旅游不可或缺的市内航运。这是因为8月土耳其货币里拉兑美元一天内最多下跌20%。美元急速升值,里拉快速贬值,依赖进口的燃料价格高涨已让这家企业无法承受。
          报道指出,从2017年开始的全球同步增长已经结束,美国经济独大的局面开始威胁新兴市场国家。在与美国特朗普政权关系恶化的土耳其,由于美元汇率创出33年来的新高,一直采用美元结算的土耳其国内企业面临着威胁。当地媒体报道称,2018年已经有750家偿债困难企业向法院申请延期冻结资产。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调查报告显示,2010年后流入新兴市场国家的资金达到近42万亿日元。其中约70%源于美联储金融宽松政策。
          不过以坚挺的美国经济为背景,从2015年底开始美联储8次加息,政策利率达到2%以上。
          美国加息、资金向美元集中,背后带来的是新兴市场国家面临股价下跌、货币贬值等局面。日本瑞穗银行的唐镰大辅表示,“对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基础寄予期待而流入的资金仅约占10%。今后如果美国进一步推动金融正常化,最多会有30万亿日元流出”,指出资金存在回流美国的趋势。
          “我们同乘一条船。不能让人溺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10月在巴厘岛举办的G20财长、央行行长会议之前,对美国与新兴市场国家的发展差距表示了担忧。
          1990年代后半期亚洲金融危机和2000年IT泡沫时,也是美联储加息导致资金从新兴市场国流出,最终在亚洲和南美发生了货币和债务危机。
          “换汇、换汇”,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的闹市区,每晚都会听到换汇小贩粗哑的喊声。现在他们的主要客户并非外国人而是当地居民。“比索不靠谱,手里有钱就换成美元”,网约车司机卡布莱拉(音译)把最近赚到的比索换成了美元,目前他家里已经存了数百美元。
          三菱日联研究咨询公司估算称,阿根廷9月的货币供给量中外币存款占到28%,与1年前相比提高了约9个百分点。土耳其也同样上涨了7个百分点,占比达到44%,在新兴市场国家,经济的美元化正在加速。强劲的美元是美国经济坚挺的证明。国际清算银行(BIS)指出,表示各国货币在国外使用量的“海外额度”这10年间按美元计算增加了87%。不过,市场上也有人担心2019年以后会发生变化。
          如果美国经济开始停滞,以新兴市场国家为核心分布在全球的美元可能成为下一次危机的火种。
          (日经新闻,2018.12.5)
          
          路透调查:中国明年住宅市场均价涨幅将回落
          路透最新季度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房地产市场明年将步入下行通道,受棚改力度减弱等影响,三、四线楼市将成为明年整体市场的拖累;但另一方面,可能也意味着在总基调从严不变的前提下,房地产调控出现局部放松的空间。
          尤其考虑到中美贸易摩擦悬而未决,经济放缓压力加大,房地产市场的维稳显得尤为关键,受访者预计明年中国住宅价格涨幅将呈现收窄之势,投资也会进一步减速,而成交将逊于今年。
          16家接受调查的分析机构对2019年上半年和全年的住宅均价预估中值为上涨2%和0.5%。对2019年上半年房价变动预测从-10%至10%不等,对明年全年的预测区间在-5%到8%。
          此次调查在12月3日-12月7日进行,多数分析师预测所依据的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70个大中城市房价指数。上半年房价变动幅度是指该年6月与上年6月相比的涨跌幅,年度变动幅度指该年12月与上年12月相比的涨跌幅。
          “2019年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有效需求不足,叠加调控因素,在没有明显放松的情况下,房地产涨幅将明显趋缓。”民生银行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王一峰表示。他称,目前经济领域表现出的总需求不足,可能在明年上半年继续发酵,对经济增长产生伤害,有必要进行“微刺激”来稳定需求;预计房地产调控政策会按照“因城施策”原则予以放松,三四线城市可能率先放松,一二线城市相对审慎;放松项目上,以放松限购、限售、限价等为主,意图减少政府干预所造成的扭曲。
          受访者多预计明年房价仍会持平或上涨,对于整体走势,认为下半年改善的受访者几乎和认为趋弱的数量相当。拖累楼市的主要因素有三四线棚改货币化的放缓抑制需求,支撑楼市的因素有货币环境较今年更为宽松、部分城市调控政策可能松动。
          是次调查对2019上半年住宅均价变动的预测值,较今年9月进行的前次调查结果回落,当时预测中值为3.3%。路透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测算,今年10月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指数同比上涨8.6%。
          超过半数的受访者认为明年成交量会下降,主要由于购房需求(尤其是三四线的需求)走弱,但也有两三位认为明年成交量持平或有所增加,主要基于调控政策边际放松和信贷环境改善将带来需求的小幅增加。提供预测数字的受访者对明年的成交量同比增速预估区间在-5%到0之间。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今年前10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2.2%,销售额同比增12.5%。
          在房地产开发投资上,给出具体数据的12家机构对明年房地产投资增速的预测中值为4%,范围在0-10%。他们指出,受土地购置放缓影响,投资增速较今年下滑,但鉴于开发商新开工仍保持一定增速,投资总体仍会保持正增长。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前10月房地产投资增速为9.7%。
          不过也有个别受访者对新开工前景并不看好,认为目前新开工加速是受房企主动去库存、降杠杆的影响,但开发商对市场前景预期并不乐观。
          今年是楼市调控政策最为密集的一年,随着整体经济及房地产市场下行压力加剧,严厉的调控政策可能已到底部。受访者多认为,在中央坚持调控基调不变的同时,存在局部地方微调放松的可能,部分为应对市场过热而出台的行政限制措施可能会得到纠偏。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夏丹表示,房地产政策全面放开的可能性较小,可能以保障刚需和置换型改善需求为重点,适度调整过紧的限购、限贷、限价措施。
          她指出,其中限购方面可能以各地人才安居工程的方式进行,如放松落户政策、实行购房补贴;限贷方面可能在部分地区下调房贷利率,降低首付比例,放宽按揭贷款额度增速的监管;限价导致一二手房价格倒挂,也可能考虑放松。
          “在‘房住不炒’总基调下,‘限购’‘限贷’等对市场影响较大的政策大概率在2019年将会继续保持,”链家的贝壳研究院首席市场分析师许小乐称,部分在市场过热时出台而在市场平稳时不适用的应急性调控政策,如限价、限售等会得到纠偏。
          过半受访者预计房地产税进展慢于预期,明年不会有进展,原因有经济环境稳中有变、涉及因素过于复杂等;另有部分受访者认为会在不动产统一登记平台搭建、立法调研等方面有一定进展。
          对于中国房地产住宅市场(或至少局部市场)明年是否有大幅下行风险,一半受访者认为,随着棚改支持力度减弱,加之需求透支,一些三四线城市可能出现大幅下滑;另一半受访者则认为,部分下跌压力大的城市能通过适度放松调控让楼市软着陆。
          谈及中国住宅市场目前面临的最大风险,有10位受访者选择“棚改力度减弱,三四线楼市迅速降温甚至出现大跌”风险,八位选“房企资金紧张,融资断裂造成运营风险”,七位提及“中美贸易战带来经济下行,整体需求减弱”,三位选“热点城市房地产市场重现上涨之势”。
          对于目前中国房价水平与经济基本面以及发展前景的匹配程度时,16家接受调查的分析机构的预测中值为6,认为超过合适水平,预测区间为5-9,前次调查为7。
          (Reuters,2018.12.10)
          美国不应试图阻碍中国合法增长
          美国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教授 拉古拉姆·拉詹 为英国《金融时报》撰稿称,特朗普和习近平宣布的贸易战休战虽然受到欢迎,但可能需要反复延长,因为美中之间的分歧远远不止贸易问题。美国副总统彭斯在今年10月的一次演讲中给出了最强烈的证据,他几乎是宣布了一场新的冷战。
          彭斯的演讲反映了华盛顿两党根深蒂固的担忧,即中国在经济和军事上都在追赶美国。这两个问题的核心是美国在新技术方面的领先优势在减弱。如果美国人在这里失去优势,他们担心最终会被中国4倍于美国的人口优势所压倒。华盛顿担心,越允许中国继续获取知识产权、强迫在华投资公司转让知识产权、或收购拥有知识产权的西方公司,中国就会越快赶上。
          要求中国知识产权实践与西方规范保持一致是合理的。但是,中国人担心这不是美国的最终目标。他们认为,即使他们遵守规定,美国也不会允许中国在包括机器人、人工智能和半导体在内的前沿行业占据重要地位。对中国人来说,这相当于给其发展设置了天花板。这是不容谈判的。
          实际上,在这些选定领域遏制中国的发展可能已经很困难了。2016年,中国将GDP的2.1%用于研发,高于2000年0.9%的比例。按美元计算,只有美国的研发支出超过中国。中国研究质量显著提高,专利数量激增,这些专利的质量(以高引用专利所占比例衡量)也在快速提高。成千上万的中国学生在西方顶尖大学就读,而在他们之前赴西方留学的人如今在牵头世界各地的学术研究。中国大学在全球的排名迅速攀升,教职员工往往是在西方受过教育的学者。
          然而,发展很少直线前进。如果中国受到限制,创新就可能放缓。中国老化的人口将成为增长的阻碍。虽然中国的政治制度有效地使国家大部分人口摆脱了贫困,但政府在商业中的角色可能成为创新的障碍。此外,美国的政治制度更易于与强大的国家保持联盟。总的来说,美国对于被中国迅速压倒的担忧可能过度了。
          但让中国感觉自己像是在遭受围困,将推动中国人团结在现行制度下,引发一场冷战甚至是热战。没有比让中国感到合法的发展道路将被封锁、使它对西方的最大担忧进一步加强更能导致这个结果的了。关税叠加关税将会阻碍中国经济增长。但它仍会带着对美国及其盟友的仇恨而增长。更多的资源将转移到军方,促使西方发生类似的转移。这不符合任何人的利益。
          西方可能最好致力于谈判新的全球秩序,同时创造一个不妨碍中国内部政治变革的外部环境,而不是试图阻碍中国合法的经济增长。
          美国可以将大国联合起来,与中国进行谈判。但是,交换条件必须是承认世界是多极化的,中国应该在全球机构中拥有更多的权力和责任。这样的交易——如果它也限制美国未来在贸易和投资方面的蛮横行为——将会让日益增长的中国实力符合全球利益。
          美国政府的强硬措施使中国人坐到了谈判桌前。可持续的协议需要双方认真妥协。如果美国接受表面改变以取悦市场,并且在谈判中不让其他主要大国参与,那么摩擦将继续存在。如果美国试图过分逼迫中国人——例如限制其可以进入的行业——谈判将会破裂。而如果美国政府接受中国作为一个全面合作伙伴、并就中国负责任地参与全球事务进行谈判,该协议可能会塑造21世纪的未来。
          (FT,2018.12.6)
          (编译、整理:李彦松、王砚峰、张佶烨;责任编辑:王砚峰)
          2018年第86期(总第1883期)          2018年12月10日(星期一)
          地 址: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E-mail:tsg-jjs@cass.org.cn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kingwyf@163.com
          邮 编:100836
          电 话:(010)68034160            传 真:(010)68032473
          

Tags:内外需增长现乏力迹象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