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综合研究 >> 正文

美国数据强劲 经济展望不明朗

http://www.newdu.com 2019/1/21 社科院经济研究所 佚名 参加讨论

    
    2019年第4期(总第1892期)    2019年1月14日(星期一)
    [本期要点] 美国数据强劲 经济展望不明朗 全球“独角兽”企业已到拐点 一场全球经济危机或将来袭? 不要让无现金支付成为经济障碍 香港经济足可应对外来冲击
    
    美国数据强劲 经济展望不明朗
    [摘要:美国12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九个月来首次下滑,通胀率低于预期,但核心通胀压力仍然较大,存在一系列下行风险,例如全球经济增长出现更大程度放缓的可能、贸易战升级或当前收紧政策产生的影响超过预期。由于美国经济数据强劲,但贸易争端升温导致市场担忧经济陷入衰退,使得美联储加息的时间点不那么明朗。]
    美国12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九个月来首次下滑,因汽油价格大跌,但核心通胀压力仍然较大,因租房和医疗成本稳步上升。总体来看,美国劳工部1月1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通胀受控,部分类别的物价上涨被其他类别物价下跌所抵消。这可能支持美联储官员最近承诺今年对加息将保持耐心的声明。
    “美联储将以此作为进一步证据,证明物价压力上升的速度要比一些人因近期原本紧俏的劳动力市场强劲增长而担心的要慢,” Aberdeen Standard Investments高级全球分析师James McCann表示,“很显然,这证明了美联储发出的在加息问题上更有耐心的讯息是正确的。”
    12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下滑0.1%,为3月以来首次下滑,也是同期最低水平,11月为持平。在截至12月的12个月中,CPI上涨1.9%,低于11月2.2%的涨幅。扣除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价格,核心CPI上涨0.2%,连续第三个月录得相同涨幅。在截至12月的12个月中,核心CPI增长2.2%,与11月涨幅一致。12月的通胀数据符合经济学家的预期。2018年CPI上涨1.9%,低于2017年2.1%的涨幅。但核心CPI从2017年的1.8%升至2.2%。
    低通胀正在提高家庭的购买力,这可能会继续支撑消费者支出。尽管美国经济可能在第四季实现强劲增长,但联邦政府部分关门状况持续,给经济蒙上了一层阴影。联邦政府从12月22日开始部分关门,当时美国总统特朗普要求国会今年拨款57亿美元,用以修建美墨边境墙。
    摩根大通的数据显示,政府关门每持续一周,就会使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增幅减少0.1-0.2个百分点。此次政府关门已导致80万员工被迫休假或无薪工作,并推迟了美国统计局和美国经济分析局的数据发布。经通胀调整后的每周平均实质所得在12月急升0.7%,为2015年8月以来最大增幅,11月为下滑0.1%。截至去年12月的12个月里,每周平均实质所得增长1.2%,为2016年7月以来最大涨幅,高于11月的0.6%。上月,汽油价格下跌了7.5%,为2016年2月以来最大跌幅,去年11月骤降4.2%。但食品价格上涨了0.4%,为2014年5月以来最大涨幅,11月涨幅为0.2%。12月,房主主要住宅等价租金上涨0.2%,11月为上涨0.3%。医疗保健成本继11月上涨0.4%后,上月又上涨0.3%。服装价格继前一个月下跌0.9%之后,12月保持不变。航空机票下跌1.5%,二手汽车和卡车价格在连续两个月上涨后下跌0.2%。但家具价格上涨,可能因特朗普政府对一系列中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新车价格连续第二个月保持不变。
    美联储设定了2%的通胀目标,联储在制定货币政策时,追踪的是另一个指标——核心个人消费支出(PCE)物价指数。11月核心PCE较上年同期上升1.9%,10月为上升1.8%。去年3月,该指数自2012年4月以来首次达到2%。
    美联储预计今年将升息两次,但包括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内的多位政策制定者表示,他们在收紧货币政策时将持谨慎态度。鲍威尔称,“特别是在通胀处于低位且受控的情况下,我们有能力保持耐心,并仔细、耐心地观察”,与此同时,美联储将密切关注经济数据和金融市场中反映出来的经济增长风险。美联储发布的12月18-19日政策会议记录显示,多位决策者上月表示,他们可能对未来升息保持耐心,少数决策者不支持美联储当月升息。不过,尽管美元走强,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但由于核心通胀率依然处于高位,经济学家称,不排除今年进一步加息的可能。此外,劳动力市场趋紧也在推动薪资增长。美联储在2018年四次提高借贷成本,包括上个月调高了基准利率,表示进一步逐步加息将与持续增长保持一致。投资者最初认为该声明立场强硬,加剧了股市跌势,上月股市的表现是大萧条以来所有12月份当中最糟糕的。
    宏观政策展望的资深经济学家罗思娜(Laura Rosner)说,从美联储官员讲话中得到的信息是,经济前景强劲,但在短期内,他们将等待事态进一步明朗,确保经济保持良好的基础后才采取行动。纽约联储主席威廉斯在12月21日接受CNBC采访时说,美联储的声明“不是一个承诺”。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1月4日讲话时表示,他正在慎重地倾听市场发出的关于经济下行风险的讯息。芝加哥联邦储备银行行长埃文斯1月9日表示,预计在当前利率周期可能会再加息三次。但由于通胀稳定在美联储2%的目标左右,“我觉得可以等待,并仔细评估未来的数据和其他发展。”埃文斯是今年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有投票权的会员。另一位有投票权的成员、波士顿联储主席罗森格伦晚些时候表示,委员会可以等局势变得更加明朗后才调整政策。会议纪要强调了决策者面对的一系列下行风险,例如全球经济增长出现更大程度放缓的可能、贸易战升级或当前收紧政策产生的影响超过预期。
    (综合消息)
    
     全球“独角兽”企业已到拐点
    新势力破坏现有商业框架的“破坏性创新(Disruption)”不断推进,产业的势力格局正在迅速变化。在令人眼花缭乱的技术创新之中,能灵活应对的初创企业将提升存在感。零售业和汽车产业的变革将由IT和互联网企业主导。在2019年,破坏性创新之后还会发生什么?
    在日本年轻人之间,短视频APP“TikTok(抖音国际版)”转眼之间受到热捧。其运营方是北京字节跳动科技(以下简称:字节跳动)。该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CEO)张一鸣2018年在参加活动时对今后的增长自信地表示,如今已进入并非复制世界上的商业模式,而是由中国自主开发并向世界推广的时代。
    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未上市企业被称为“独角兽”。全球最大的独角兽是2012年创业的字节跳动,该公司2018年11月超过美国网约车企业优步(Uber)。其特点是引入模仿人类大脑活动的深度学习,发布迎合用户偏好的视频。
    美国调查公司CB Insights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2月10日,全球有292家独角兽企业。合计估值达到约1万亿美元。这是全球范围内无法忽视的一股势力。
    拥有最多独角兽企业的是美国,达到150家。中国正在迅速追赶,达到88家。排名前5的除了字节跳动和优步之外,还有中国滴滴出行、民宿中介企业美国爱彼迎(Airbnb)、太空开发企业美国SpaceX。仅这5家就占到整体独角兽企业估值的1/4。此外,电子商务、金融科技、保健等领域也不断诞生独角兽企业。
    日本软银集团正相继投资潜力企业,该公司的会长兼社长孙正义把出资的独角兽定位为“通过AI重新定义产业的存在”。正如优步给汽车产业带来破坏性创新、爱彼迎给酒店行业带来破坏性创新那样,不断诞生的新兴企业正在挑战大企业。
    2019年的焦点是与资金的关系。在独角兽企业壮大的背后,存在的是全球范围内充裕的资金。字节跳动的企业估值仅在1年半里就增至7倍,资金转眼间涌向潜力企业的劲头一直在支撑新兴企业的增长。在美国,经济扩张局面进入第10年,但中美经济摩擦长期化,世界经济充满不确定性。观察资金大量流向新兴企业的美国纳斯达克综合股价指数,到2018年底,与全年高点相比下跌19%,跌幅大于标准普尔500指数的15%。中国预计也将面临经济增长减速。在中美两国,没人能保证有此前那样的充裕资金继续流向初创企业。
    2018年12月21日,自主控制系统研究所在东证Mothers(创业板)上市。该公司从事在物流等领域有望普及的无人机的研发业务。但在上市当天,股价一度跌至跌停水平。2018年底,东证新上市的股票表现低迷的局面突出。
    可以说新上市股票的走势显示出未上市企业的未来。“日本国内初创企业的估值比适当水平高出5成左右”,独立风险投资(VC)机构Global Brain的社长百合本安彦针对新兴企业这样指出。由于资金过剩,大企业积极展开投资,但如果经济环境改变,资金的流入有可能停滞。
    在2000年IT泡沫终结时,新兴企业进入了优胜劣汰的时代。在美国,谷歌和亚马逊生存下来,而雅虎失去势头。还波及日本,不断发生并购。独角兽企业今后将进入真正价值受到考验的局面。
    (日经中文网,2019.1.8)
    一场全球经济危机或将来袭?
    丹阳投资董事长、首席投资官康水跃认为,全球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出现失衡而自我修复能力无法解决问题时,全球经济危机就来了。
    康水跃为FT中文网写道,债务过重可以引发经济危机,这时危机由全球资产负债表失衡引起;生产过剩可以引发经济危机,这时危机由全球损益表失衡引起;流动性过紧也可以引发经济危机,这时危机由全球现金流量表失衡引起。整个世界犹如一家上市公司,当报表出现失衡而自我修复能力无法解决失衡问题的时候,经济危机就来了。而这一次,问题就出在第一张和第三张“报表”。
    2008年的金融危机将全球经济推入衰退的漩涡,可人类作为高度理性的群体却未能阻止这一切的发生。而这一次,全球将进入一场危害程度与持续时间堪比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的“大萧条”,实体经济将受到重创,而由股、债、汇、商为代表的全球金融市场将进入“冰河期”。
    当原油价格从2016年初的30美元/每桶一路攀升到2018年中的60美元/每桶的时候,大家都以为“原油要上100美元”。然而,事与愿违,它在76美元处拐头向下并连跌三个月,年度收在45美元处。原油是近三个世纪以来各个国家都高度依赖的资源,它的每一次价格波动都牵扯到全球的经济神经。当原油的波动程度达到一定阈值的时候,就会带动整个大宗商品市场其他品种做出跟随性波动。“卡舒吉事件”迫使沙特以增产石油作为政治妥协条件,这引致俄罗斯跟进增产,从而引发原油在2018年第四季度的暴跌。在金融市场里,时间不可逆,后来的减产宣言甚至减产行动,都无法抵消先前增产带来的影响。原油的下行周期才刚刚开启。
    与原油走势恰好相反的是黄金——在2018年第四季度连续攀升。虽然黄金的上行幅度远达不到新一轮牛市的条件,但是它“逆袭”背后的寓意却值得深思。虽然原油的大幅下跌可能引发原材料价格的跟跌,进而降低通胀预期,从而关闭黄金的通胀对冲功能,但在全球各大资产价格都存在大幅动荡的背景下,黄金的信用与风险对冲功能却悄然开启。一旦全球范围内的投资者开始抛弃原油这个曾被错认的“避险品”,而开始寻求更为安全的黄金来避险,经济危机也就不远了。
    美元指数是汇市最重要的参考指数。自2014年10月份美国退出量化宽松政策以来,美元指数逐步攀升。然而,美联储的加息行为正面临双重压力——美国经济出现放缓预兆可能不再适合进行高强度加息,以及白宫方面反复“敲打”美联储不顾股市承压而加息。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从2015年12月16日开始从零利率加息以来,每次提高0.25%,到2018年12月20日第九次加息时已经到2.25%-2.5%区间。虽然本轮加息周期尚未结束,最后仍可能达到或超过3%,但是由于美联储很可能在2019年放缓加息步伐,所以当下已经到了可以讨论美元指数上行周期是否结束的时候了。
    通过加息提高货币吸引力的正效应,从而提振美元指数的运行逻辑已经难以为继,因为加息的负效应如影随形。伴随着美国的主动加息及部分经济体的被动加息,未加息国的资金通过各种渠道流入加息国,而加息国私人部门的资金加速流入公共部门,由此可见,全球流动性正悄无声息地发生结构性改变,全球现金流量表很快就会失去平衡。试想一下,美元指数一旦在100点处见顶并启动下行周期,汇市直盘、交叉盘将会受到扰动,而大量的私人部门会出现流动性紧张,全球现金流量表正在恶化。
    债市近期出现了一些微妙变化:10年期国债价格从2018年10月上旬一路上涨,推动收益走低,这佐证了市场对美联储加息步伐将会放缓的预期。从1981年9月以来持续了30余年的美国债券牛市到2016年7月开始反向运行,使得债市是否进入熊市的讨论声越来越多,而近期国债收益率的下滑是暂时还是长期的争议也就使得市场对于债市牛熊分歧更加严重。然而,我们应该把注意力放在一些事实上:全球债务结构与与美债期限息差。
    但无论如何,美国国债的规模实在够大了,以至于美国GDP的增量只够支付国债利息。美国政府债务占GDP的比率从2008年9月的61.7%十年一路攀升到目前的97.6%;法国则从66.8%攀升到99.3%;意大利从102.4%攀升到131.2%;至于日本,则从145.9%一路攀升至200.9%。全球五大债务国里,除了中国是47.6%,其他四个国家均已到达甚至远远越过资不抵债的红线,而负债率高企的美、日、意、法背负了全球过半的债务。
    此外,美债期限息差已经收窄甚至倒挂,而之前几次出现这种情况的时间是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前夕、2000年美国互联网泡沫破裂前夕、1990年日本经济泡沫破裂前夕、1982年国际债务危机前夕。美国国债一年期与两年期的收益率在2018年12月24日出现了2008年10月以来首次倒挂,而2/10年期美债收益率在2019年1月1日时只剩19个基点的利差,已经是2007年以来的最窄水平。短端利率在加息尚存空间的背景下仍然坚挺,而长端利率已经支撑不住,这说明长期风险偏好是趋于降低的,也就预示着美国经济出现了向下拐点。可见全球资产负债表已经变得十分难看。
    “时间与影响均不可逆性”仍然是金融市场上的一个真理。债券作为避险资产,其价格上涨经常伴随着股市承压。2018年9月中旬到11月底,10年期国债保持着超过3%的高位水平,这两个半月的时间对股市造成的负面影响是深远的,不可估量的,蝴蝶效应很可能就在这里开启。此时,哪怕美联储立即放缓加息、立即停止加息,甚至是开始降息都无法收回影响,无法收回对美股乃至全球股市造成的伤害。未来无论是G8股市,还是新兴经济体的股市都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美股犹如美国一般强大,但是再怎么强也会有变弱的时候。
    单就美股估值水平而言,必须引起警惕。美股三个主要指数分别在2018年8月、9月、10月出现高位。Morningstar、CNNMoney显示,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在2018年8月31日的市盈率是38.6,市净率为4.5;标普500在2018年9月21日的市盈率是31.1,市净率是3.5;道琼斯工业指数在2018年10月3日的市盈率是33.5,市净率为4.1。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些数据大幅高于美股一百多年来的估值中枢。白宫自2017年4月份以来推行的减税计划确实给企业界带来很多好处,然而企业无法长期依靠减税来提升每股收益,因为政府减税政策虽然对私人部门来说会带来利润增量,但减税归根到底是公私部门之间的存量分配问题,它不像技术革命那样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它对经济的刺激是边际效用递减的过程,它对美股估值的摊平作用是中短期的。
    自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以来,美联储施行了四轮量化宽松政策,导致货币泛滥,这为后来的加息埋下伏笔。三任美联储主席施行的政策正好进入了流动性扩张之后必然迎来流动性紧缩的轮回里:伯南克负责降息扩表,这支撑了从2009年以来的9年美股牛市;耶伦和鲍威尔负责加息缩表,这很可能将美股推向深度调整。客观讲,站在美股百年史的视角看,它一直处在上升通道,哪怕是暴跌一两年,相对百年走势来说只能叫“深调”,然而,这对其他抵抗力差一些的资本市场来说,则是一桩非常难受的事。
    世间少有新鲜事,几乎都是历史重演,经济危机也是如此——1825年、1873年、1929年、1973年。而我们现在所面临的贸易战,以前也有相似的场景。1929年3月,胡佛就任美国第31任总统,1930年6月胡佛签署了参议院议员斯姆特和众议院议员霍利在1929年提出的《斯姆特-霍利关税法》。这个美国百年史上最严厉的关税法案落定之后,美国就对25个国家超过2万种进口商品征收高额关税,然后各国纷纷提高关税迎战。从1929年到1933年,四年里全球贸易规模萎缩了66%。美国本身也遭受重创,进口降低66%,出口降低61%,失业率达20%,GDP一度跌去30%,道琼斯工业指数从最高381跌到41,标普500从最高31.8跌到4.4;德国工业生产下降41%,对外贸易下降69%;英国工业生产下降28%,对外贸易下降50%。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失业人数合计2860万。直到罗斯福就任美国第32任总统后,在1934年签署了《互惠贸易协定法》,各国协同降低关税,贸易战才得以消停,美国与世界经济才得以在后来几年里走出萧条。
    2008年的金融危机并没有演变成经济危机,即便如此,它也宣告了繁荣的结束、衰退的到来。而这一次,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卷土重来,背景已与2008年大不相同。只要发生金融危机,在贸易战的背景下,它就很容易演变成“多国次第爆发、各国轻重不一、美国试图转嫁”的全球经济危机。换句话说,贸易战已经发生并产生了影响,除非立即彻底解除,否则它就很可能会成为金融危机向经济危机演变的那块多米诺骨牌。如果是这样的话,全球经济将从衰退走向萧条。
    (FT中文网,2019.1.14)
    
    不要让无现金支付成为经济障碍
    不支持现金付款、不支持信用卡付款。在中国,随着支付宝等移动支付的迅速普及,拒绝用现金和信用卡付款的店铺也开始出现。这令不用智能手机的老人、农村地区的农民以及游客等短期滞留中国的外国人感到不便。无现金社会的到来带来削减结算成本等各种好处,一方面,能够受益的人和无法受益的人被分割开来。
    销售鱼贝类等生鲜的盒马鲜生是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企业阿里巴巴集团将线上与线下融合的新零售业态。消费者可以在整齐干净、兼做仓库用的实体店内购买生鲜产品,不去实体店的话可以在线上下单,享受送货上门服务。但不管在实体店还是线上下单都需要使用智能手机,消费者只能通过支付宝付款,盒马鲜生试图通过无人收银来降低成本。
    据《经济日报》报道,这一先进的尝试不得不有所改变。这是因为这一尝试被批不顾及不会用智能手机的消费者,盒马鲜生不得不设置了支持现金付款的收款机。在中国,阿里巴巴系的支付宝和腾讯系的微信支付不断渗透,轻松使用智能手机扫二维码付款的机制得到普及。据称在城市地区移动支付的利用率超过98%。
    由于移动支付迅速普及,出现了不收现金的店铺。在街头,可以看到有的店铺上张贴着“不收现金”的告示。据说这是因为中国存在假币,小型店铺不愿意收现金。另外,保管现金或将现金存入银行费时费力。不过对于拒收现金的批评声也出现升温。实际上,中国的网民有7.72亿人,占总人口的56%(2017年)。在农村地区,与网络和智能手机无缘的人依然很多。
    在老年人中,还有虽然使用智能手机但是不会用支付宝等APP的人。拒收现金被批差别对待不会移动支付的人。于是中国人民银行(央行)在2018年7月12日发布公告禁止和整治拒收现金行为。据称在5个月的时间里共处理602起拒收现金行为。在此背景下,盒马鲜生也不得不设置了现金收款机。
    即便如此,零售店方面不准备找零的零钱等无法使用现金的情况依然存在。笔者在中国出差时也曾遭遇过拒收现金的情况。一次笔者在杭州的餐厅吃饭,吃完饭拿出现金付款时,被告知“本店不收现金”,最后不得不使用信用卡支付。还有一次在上海的餐厅吃饭,这次作者拿出信用卡付款,却被告知不支持信用卡付款。由于移动支付的渗透,信用卡的普及反而迟缓。
    不住在中国的外国人使用移动支付比较困难。这是因为如果想开通移动支付,基本上必须在中国国内开通银行账户(也有例外情况)。此外必须有能够在中国国内利用手机短信服务(SMS)的电话号码。如果想提高支付限额(最初为1000元),则需要输入护照等多种身份证件的信息。
    上述问题不仅只存在于中国。最近,日本和韩国出现的停电和通信故障也暴露出无现金结算的弊端。但是, 更主要的问题是“利用圈外”的人的利益受到损害。这些人无法享受移动支付所带来的优惠和服务。此外还需要让外国人能够直接在他国利用本国的移动支付机制。如果不这样的话,各国和各地将出现 “加拉帕戈斯化(Galapagosization,即在孤立的环境下,独自进行“最适化”,最终对外丧失竞争力)”的移动支付经济圈,成为经济交易的障碍。
    (日经新闻,2019.1.14)
    香港经济足可应对外来冲击
    在中美贸易摩擦阴霾下,今年环球经济前景阴晴难测。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1月10日出席立法会答问会时表示,尽管2019年经济前景面对挑战,但本港经济基础稳健,加上审慎的金融监管和充裕的公共财政,特区政府有足够能力应对外来冲击。林郑强调,特区政府会密切监察经济环境往后的变化,并适时作出回应;同时,也会抓紧国家进一步改革开放和“一带一路”倡议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带来的机遇。
    林郑说,尽管单边保护主义抬头,环球经济形势逆转,但香港去年的经济表现“一点也不差”,政府经济顾问修订的2018年全年经济增长预测为3.2%,但仍高于过去10年平均每年2.7%的经济增长率; 失业率保持近20年新低;市民工资收入扣除通胀有实质升幅;海外或中国内地驻港公司的数目继续增加;新股集资额位居全球第一,访港旅客数字上升,等等。“尽管2019年经济前景面对挑战,但特区经济的基础稳健,加上审慎的金融监管和充裕的公共财政,政府有足够能力应对外来的冲击。政府高层会密切监察经济环境往后的变化,适时作出回应。”林郑强调,“我们也会抓紧国家进一步改革开放和一带一路倡议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带来的机遇。”
    林郑指出,作为中央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的成员,她将善用这一渠道为香港在经济和民生方面拓阔机遇;在特区政府内,她亦会亲自领导“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督导委员会”,全面统筹香港参与大湾区建设事宜,确保政策措施到位,并且有序实施。林郑续称,特区政府会继续致力巩固香港体制上的优势,包括法治和司法独立、廉洁的社会风气、奉行自由市场原则、尊重经济规律、维持简单的税制及低税率、促进自由开放的贸易、公平的竞争环境和高效的公营部门,从而持续提升香港的长远竞争力,为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她表示,特区政府会秉持积极作为的风格,履行她倡议的政府新角色,进一步巩固和提升香港的传统优势产业,包括金融业、贸易和物流业、旅游业和专业服务等,并加大力度培育新产业,重点在创新和科技及创意产业。
    林郑很有信心香港在创科领域一定能够有所作为,为香港的经济发展开辟新天地。民生议题上,林郑提到,在过去两份《施政报告》中已勾画了房屋、土地供应、教育、医疗、环保、文化、体育、青年发展等的愿景和行动,今年将全力落实各项有利民生的工作。
    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香港分会(ACCA)10日公布香港经济前景及营商环境展望调查报告。报告指,受访者对香港2019年经济前景信心减弱,惟对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的未来展望相当正面。ACCA表示,虽然香港经济下行压力正在增加,但距离步入经济衰退之说言之尚早。报告指,近半受访者认为香港2019年本地生产总值增长率将介乎0至1.99%之间。另外,认为2019年香港经济表现好或非常好的受访者,由去年的32%回落至13%。而预料经济表现差或非常差的受访者,则由2018年的8%上升至39%。数据反映受访者对香港2019年的经济表现较去年相比相对不乐观。值得关注的是,报告反映“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中国经济增长”和“2018年引入的税务措施”是首3项对香港经济带来正面影响的因素。当中,有近半受访者对于湾区未来经济展望相当正面。ACCA香港政策主管朱暖晖分析认为,湾区作为国家战略经济增长新引擎,中央政府和特区政府都推出很多优惠政策,以增加营商环境的竞争力,相信可大大增加香港人才流动性。她表示,“我们深信湾区发展能巩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重镇的地位。”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1月10日出席中总论坛时表示,香港有足够实力应对外围环境变动带来的冲击,特区政府不会压缩开支,将继续“撑企业、保就业、稳经济”。陈茂波指,2018年上半年香港经济录得4.1%的强劲增长,随外围不利因素增加,第3季放缓至2.9%,第4季增长继续减慢,相信今年本港经济各环节均会面对更大压力。惟他表示,香港经济基本稳健,亦有丰厚的财政储备及外汇储备,因此有实力应对外围环境变动带来的冲击。即将出台的预算案会致力于“撑企业、保就业、稳经济”,善用财政储备,采取适切的“逆周期”措施,以维护香港经济,同时纾解民生困难。他说,得益于内部需求依然强韧,继续利好劳工市场,本港最新失业率仅为2.8%,超过20年低位。同时,内地经济平稳发展对香港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陈茂波提到今年几个特别需要关注的风险因素。首先,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是重要威胁。他表示,倘若中美贸易摩擦持续或进一步恶化,香港经济将面临更不利环境,不单出口受影响,投资及私人消费亦会转弱。事实上,过去数月香港股市相当波动,住宅物业市场亦开始下调。但港府会继续密切监察事态发展及其对经济的影响,并与业界保持紧密沟通。他提到另一风险因素是先进经济体陆续收紧货币政策,令环球金融状况进一步趋紧。此外,英国脱欧和其他地缘政治风险亦是今年环球经济不可忽视的风险因素。
    陈茂波表示,由于中小企业较易受外围因素影响,因此特区政府已推出多项短期措施,针对性支援中小企业。政府会继续采取多管齐下的支援措施发展对外贸易,包括通过洽商和签订更多自由贸易协议和投资协定,与贸易伙伴建立更稳固的双边关系,并促进与不同地区的经济合作。陈茂波表示,特区政府会继续投资未来,突破土地和人才两方面的发展制约,让经济能发挥最大潜能,推动创新科技的应用和产业发展。同时,也会把握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一带一路”倡议所带来的机遇,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香港经济注入新动力,将香港发展推到新台阶,为本地年轻人提供多元而优质的就业机会。
    (香港商报,2019.1.11)
    (编译、整理:李彦松、张佶烨;责任编辑:王砚峰)
    2019年第4期(总第1892期)          2019年1月14日(星期一)
    地 址: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E-mail:tsg-jjs@cass.org.cn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kingwyf@163.com
    邮 编:100836
    电 话:(010)68034160           传 真:(010)68032473
    

Tags:美国数据强劲,经济展望不明朗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