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第26期(总第1914期) 2019年4月15日(星期一)
[本期要点] 中美引领全球股市在经济减速下走高 美联储今年或按兵不动 中美摩擦改变全球货物流向 印度生活水平和中国还有多大差距? 新一轮猪周期已经启动 中国消费者呈现多层次化
中美引领全球股市在经济减速下走高 [摘要:在中美股市的强力引领下,全球股市出现了在经济减速和股价走高的扭曲局面。中国股市逆经济周期上扬更是吸引外资纷至沓来。] 经济减速局面下的股价走高正在全世界范围扩大。全球股票总市值时隔约7个月恢复到较高水平。在东京市场,4月15日日经平均指数时隔约4个月创出高点。这是因为押注货币宽松长期化的充裕资金正在流入世界股票市场。在日美,被称为“经济体温计”的利率水平徘徊在低水平,回升缓慢。在经济缺乏触底迹象的情况下,充裕资金的主导下形成的股价走高蕴藏着危险。
全球的总市值截至12日达到78.8万亿美元,比2018年底增加16%,创出2018年9月以来的高点。日经平均指数自2018年12月4日以来、时隔约4个月恢复至作为心理关口的22000点大关。道琼斯30种工业股平均指数和标准普尔500种股票指数等美国股市距离2018年创出的最高点只差1-2%。
在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等显示景气度的指标上,中美等开始出现曙光,但实体经济的前景很难称得上“视野良好”。代表性例子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世界经济展望。该组织4月9日表示“世界70%地区预计出现经济减速”,将2019年世界增长率预测从此前的3.5%下调至3.3%。这是连续3个季度下调,与股票市场存在显著的方向性差异。
在经济减速和股价走高这一扭曲局面的背后,是全球中央银行相继转向加强货币宽松姿态的“鸽派”。去年加息4次的美联储(Fed)的主席鲍威尔年初暗示停止加息,预计2019年暂停加息。欧洲中央银行(ECB)也决定维持宽松政策。SMBC日兴证券的首席股票策略分析师圷正嗣表示,“在宽松的货币政策长期持续这一前提下,投资者开始买入股票”。
按国家和地区来看,美国和中国股价上涨突出。中美自年初起的总市值增加额达到6.5万亿美元,占全球整体的一半以上。尤其是两国展开竞争的科技相关企业的总市值增加明显。被称为“GAFA”(谷歌、苹果、脸书、亚马逊)的美国4大IT巨头的总市值自年初起合计增加了超过6000亿美元,阿里巴巴集团和腾讯控股2家合计增加了2300亿美元。
日本股票也跟随这种走势。摩根大通资产管理公司的全球市场策略分析师重见吉德指出,“全球股市有可能在押注很久以后的经济复苏”。
在投资者加强风险偏好的局面下,通常容易出现股价走高和利率上升(债券价格下跌)的趋势。此次日美长期利率均回升迟缓,与“正常温度”相去甚远。在经济和债券市场相背离的情况下,股价能否持续上升?今后的持续性面临不确定性。
中国股市逆经济周期上扬还吸引外资纷沓而至。就在投资人准备接受全球经济和企业获利前景惨淡之际,中国经济在政府提早宽松政策的扶助下,似乎走出了低谷。与此同时,中国监管机构推动向外资开放金融市场,提高外资进入的便利性,使中国成为那些考虑将投资多元化的投资人的潜在目标。“你看到中国增长愈发企稳,你就越容易安心地考虑中国的债市和股市。我认为到年中时,你会看到中国增长稳定下来。”摩根资产管理驻墨尔本全球市场策略师克里·克雷格表示。
但近几周美联储和欧洲央行转趋鸽派令市场不安,导致公债收益率下跌、股指震荡。相对来说中国市场则不为所动。今年迄今中国沪深300指数已上涨逾三分之一,成为全球表现最好的主要股指。由于投资者对最安全投资的兴趣减弱,最近几天指标10年期中国国债的收益率也随着股价上扬而跳涨。面对经济放缓,中国政府去年开始有选择地放宽政策,引导更多资金流入实体经济以促进经济增长。经济放缓的部分原因在于多年来的去杠杆政策,以及贸易战带来的阻力。
减税降费、基建支出以及增加信贷投放和降低借贷成本的承诺重振了陷入停滞的信贷增长,使企业盈利前景更加光明。“随着宽松政策开始对信用创造产生影响,今年信贷增长应会继续回升,”北京谘询公司龙洲经讯中国分析师陈龙(音译)在一份报告中表示。“很明显中国经济在2019年第一季进一步放缓,但是越来越多的人一致认为,经济增长将在今年晚些时候触底回升。”
外资兴趣增强,也提振了中国股市。港交所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通过沪港通和深港通流入中国股市的资金净额超过1250亿元人民币(186亿美元),是上年同期的近三倍。在MSCI明晟宣布将提高中国A股在指标指数中的权重之前,根据国际金融协会(IIF)的数据,2月海外投资者投入中国股市的资金超出100亿美元。
全球指数的调整并不仅限于股市。4月1日起,指数提供商彭博称将把中国国债及政策性银行债券纳入其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在20个月内分步完成。此举料将吸引数以十亿美元计的外资流入中国规模达13万亿美元的债市。新加坡Lombard Odier的固定收益投资组合经理巴加吉表示,虽然追踪该指数的初期资金流入将是逐渐的,“但在某个时候将会出现拐点。”
对于主动投资者来说,中国债券可以给多元化投资组合带来优势,包括较低的平均存续期和较高的收益率升水。西太平洋银行宏观部门负责人张淑娴表示,人民币保持相对稳定,也可能增强人民币计价资产对于部分投资者的吸引力。“与印尼卢比、韩元和林吉特等本地区其它货币相比,人民币对于风险偏好较不敏感。美元/人民币与中国政府公债之间的相关度也较低。这些特点使得人民币债券是让投资组合多元化的良好途径,尤其是在许多投资者的初期敞口很低的时候,”她说。
债券通的数据显示,2019年第一季度,通过该机制进行的交易量增长70%,注册的债券通投资者数量增加41%。该机制让外国投资者可以参与中国的银行间市场。债券通表示,被纳入全球指数使得交易重点转向了政府债券与政策性银行债券,这类债券占3月成交量的66%,远高于去年12月时的37%。
但巴加吉说,在长达一年的大涨之后,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比2018年1月底的高位已经低了将近整整一个百分点,一些投资者或许认为利润空间变小。
部分外国投资者也可能会因为不熟悉中国债券而却步,而技术性问题也让人烦恼,比如对冲工具有限、新发行债券交易体系不完善等。“我猜有很多投资者和我差不多,都对这个市场缺乏经验,这很可能限制全球避险资金的流入,”安本标准投资管理驻爱丁堡的全球债券基金经理人罗斯·哈奇森说。“但这并不是说事情不会改变。”摩根大通的克雷格说,外国投资者在接近中国债券时应该小心。“我们知道中国政府的债务规模庞大。我们必须要考虑支持这些债券的资产质量如何,”他说。但Craig又称,如果投资者对中国控制债务的能力感到放心,那么这些担忧应该会缓解。“我们都说美国市场是避险的去处,但如果他们继续照这个速度花钱,美国债务将会升高,”他说。
(综合信息)
美联储今年或按兵不动 美联储3月19-20日政策会议记录显示,鉴于全球经济放缓以及贸易政策和金融状况的不确定性给经济前景带来风险,美联储今年可能维持利率不变。
在3月会议上,美联储突然转向不那么激进的立场,4月10日公布的会议记录显示,政策制定者同意在调整利率时保持“耐心”。“多数与会委员预计,经济前景的演变和风险,可能会需要在今年剩余时间保持利率目标区间不变,”会议记录显示。美联储决策者也就9月结束缩表行动后,可能采取的政策举措进行了辩论,一些决策者主张届时开始购买美国公债。金融市场对3月联储会议记录反应基本平静。美国股市几无变化,美国公债收益率从当日低点回升。一些决策者指出,对美联储下一步应该加息还是降息,他们可能会改变主意。“几位与会委员指出,他们对合适的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的看法,可能会因应即将公布的数据,向任何一个方向转变,”会议记录显示。根据会议记录,尽管决策者指出美国就业市场表现强劲,但一些人对经济疲弱表示担忧,并称美国企业的巨额债务负担可能加剧美国经济的“恶化”。他们也同意,对楼市持续疲弱感到担忧。会议记录显示,“与会委员还指出,他们对经济前景的展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包括那些与全球经济和金融发展相关的展望。”
美联储3月暗示,由于经济放缓,今年不会加息,并宣布计划在9月前结束缩减资产负债表规模的行动。利率信号主要来自联储对决策者进行的合适政策路径预期调查,联储每年发布四次这样的调查。会议记录指出,3月的讨论包括一些政策制定者的担忧,即美联储季度经济预测调查有时会被公众误读。其他政策制定者表示,这些预测是有用的,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要求一个由联储官员组成的委员会研究如何在美联储的政策沟通中更好地利用这些预测。会议记录显示,决策者在会上讨论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如何缩减美联储庞大的资产负债表,以及在这一过程结束后如何管理资产负债表。会议记录显示,一些决策者建议美联储应讨论降低美联储储备需求的新工具的利弊。会议记录显示,讨论还包括数位决策者表示,他们认为美联储可能需要在缩表行动结束后不久采取措施稳定储备水平,包括恢复购买美国公债。
(Reuters,2019.4.10)
中美摩擦改变全球货物流向 中美两国的贸易战发生至今已经过去1年,全球的货物流通发生了改变。在大豆方面,巴西产大豆取代出口受中国反制关税影响而减少的美国产,不断崛起。而在液化天然气(LNG)方面,亚洲和大洋洲生产国也在争取曾被美国夺走的中国需求。贸易战带来中国经济减速等风险,另一方面也使得资源型国家面临更多商机。
中国2018年对来自美国的广泛进口产品征收了反制关税。美国产的进口成本增加,中国改为从其他国家采购食品和能源等。
日本大型商社丸红在位于巴西南部的面朝大西洋的港口城市设有谷物出口设施,2018年这里发生了异常变化。往年秋季出口商品会从大豆转变为玉米,而2018年秋季对中国的大豆出口却迅速增加。2018年9-12月合计出口量增至上年同期的约2.5倍。
丸红解释称,“秋季以后不断有来自中国的大豆洽购”。“特需”出现的契机是中美两国的贸易战。中国是每年采购约9000万吨的世界最大大豆进口国,2018年夏季为对抗美国特朗普政府的制裁关税,对美国产大豆征收了25%的反制关税。
中国对美国产大豆的进口出现锐减。中国的贸易统计显示,2018年的进口量仅为1664万吨,较上年几乎减少一半。在抵制美国产的同时,中国将巴西选为弥补国内需求的新采购来源。巴西产大豆的进口量达到6608万吨,比2017年增加3成。
由于被“赶出”占大豆出口6成的最大市场中国,美国转而扩大对其他亚洲和欧盟的销路。2018年度(2018年9月-2019年8月)对欧盟出口截至3月下旬达到674万吨,达到上年同期的2.3倍。对泰国等亚洲和大洋洲的销售也增长近3成。
但是,这些未能抵消对中国出口的下滑。美国大豆2018年度的全部出口量预计比上年度减少1成,降至5103万吨。与增长4%的巴西(7950万吨)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美国大豆在市场上的存在感难免会下降。
在能源领域,美国在出口市场的优势也在动摇。美国能源信息署(EIA)的数据显示,美国2018年的液化天然气出口量约为2274万吨。与增至前一年3倍以上的2017年相比,增长率缩小为5成左右。美国产液化天然气于2018年9月被中国征收10%的反制关税。12月的对华出口降至8万吨,同比减少8成。按年来观察液化天然气对华出口,2018年与增至前一年6倍的2017年相比急转直下,下降了9%,降至约196万吨。在页岩革命的背景下,美国液化天然气持续增产。中国将液化天然气作为煤炭的代替能源,需求持续扩大,曾是美国液化天然气强有力的出口对象。中国的液化天然气进口量到2040年将增至目前的4倍。中国正在增加与澳大利亚等传统生产国的现货(即时合约)交易,以作为替代采购来源。对于被美国夺走市场的资源型国家来说,中国更换采购来源正中其下怀。据澳大利亚政府预计,2018年度(2018年7月-2019年6月)的液化天然气整体出口量将达7560万吨,比2017年度增加23%。
中国还为长期的稳定采购进行布局。中国石油天然气2018年秋季与卡塔尔国营的卡塔尔天然气公司签署了为期22年的液化天然气采购合同。
由于美国的进口限制,向该国出售的产品流向其他地区。美国2018年3月提高了钢铁产品和铝的关税。美国的贸易统计显示,2018年钢铁产品进口为3057万吨,比上年减少11%。其中中国产品减少14%,而适用数量配额限制的韩国产品的进口也下降近3成。
无法进入美国的钢材流入亚洲市场。尤其是韩国,以用于家电等的热轧卷板为中心,2018年钢材对印度供货增加1成,出口整体仅下降4%左右。此外,中国产钢材(普通钢和特殊钢的合计)对日本出口在2018年9月以后超过上年。在铝制品领域,加拿大等国也对亚洲发动出口攻势。2018年日本对加拿大产铝制品的进口量比上年增加29%。
中美两国延长了原定3月1日的贸易谈判期限。虽然还要看磋商的进展,但有部分观点认为贸易摩擦将缓解。但是,采购来源一度多样化之后还会恢复如初吗?如果大豆因巴西供给增加而降价,中国继续从南美采购是有好处的。伊藤忠商事旗下的顾问公司Food Management Support Corporation的本部长服部秀城认为,“即使中美关系走向改善,对于签约采购美国产大豆也可能有所犹豫”。日本双日综合研究所的山本大介指出,“与生产设备巨大的汽车和半导体等工业品不同,资源领域比较容易改变贸易伙伴”。正在改写的新势力版图有可能固定下来。
(日经新闻,2019.4.12)
印度生活水平和中国还有多大差距? 印度4月11日举行9亿选民参与的众议院选举(545个席位)投票。上次取得压倒性胜利的总理莫迪率领的印度人民党(BJP)政权在经济制度改革方面取得成果,在主要国家中实现了世界最快的超过7%的经济增长。但是,很多印度民众并未能实际感受到经济增长,对政权抱有不满。要将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到和中国比肩的水平,必须要进行进一步的改革。在世界最大规模的民主选举中,会产生什么样的内阁和议会呢?
“为贫困阶层主持正义”,3月25日,印度最大在野党国民大会党(简称国大党)主席拉胡尔·甘地(Rahul Gandhi)加入竞争。拉胡尔·甘地是印度第一任总理尼赫鲁的曾孙,他承诺政府保障全年7.2万卢比(约合人民币6960元)的家庭收入。对于达不到下限的家庭直接补贴不足的金额。设想对象涉及5千万家庭,争取低收入阶层的选票。
《今日印度》(India Today)杂志的舆论调查显示,莫迪的支持率以2017年初的65%为顶峰,到2019年1月降至上任后最低的46%。在被视为大选前哨战的2018年12月的地方选举中,印度人民党在成为争夺对象的5个邦均未能获得过半数席位。
美国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3月底发布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印度76%的选民将“缺乏就业机会”列举为担忧事项。其后是物价、腐败、恐怖活动和犯罪,“贫富差距”也达到51%。莫迪支持率下降的背景是,在主要国家中实现世界最快经济增长这一政府官方说法和生计没有改善的中间阶层以下民众的实际感受相背离。
独立智库印度经济监测中心(CMIE)数据显示,印度主要企业的新增投资计划额以莫迪政权上台的2014年度为顶峰不断下降,2018年度降至14年来的最低水平。该中心推算称,仅2018年就减少了1100万个就业岗位。
“有些势力嫉妒我们实现的经济增长。要通过投票施加惩罚”,莫迪拒绝承认增长不足和就业形势恶化。但在3月下旬,印度中央银行前行长、芝加哥大学教授拉古拉姆·拉詹(Raghuram Rajan)公开表示,“对于是否真正增长7%存在疑议。即使真达到了7%,也是不够的”,引发了争议。
中国2017年人均国民总收入(GNI)为8690美元,是印度1800美元的4倍以上。这是中国在1990年代和2000年代维持平均2位数增速的成果。印度的生活水平想在今后一代人之内追赶上中国,必须在数年时间里维持2位数增长。
此外,中国有大量劳动力从农村转移至城市,同时推进了国民整体的生产效率提高和收入增加。世界不平等报告显示,在截至2014年的34年里,中国收入属于后50%的底层群体的收入水平提高至4倍以上。另一方面,在同一期间,印度的后90%的底层收入增长还不到2倍。
印度的农业就业者占全部就业者(5.2亿人)的一半。农业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贡献度仅为15%,应当引导劳动力流向生产效率更高的产业。这需要推进加快包括外资在内的企业投资和创业、建设作为承接地的的城市、统一复杂的劳动法制等诸多改革。
如果大选的结果是任何政党都达不到过半数,联合势力相互抗衡,改革的立法有可能停滞。印度这一继中国之后的超级人口大国能否走上经济飞跃式发展的轨道?世界最大规模的民主选举还将影响世界经济的前景。
(日经新闻,2019.4.12)
新一轮猪周期已经启动 猪肉价格同比连降25个月后首次转涨,带动食品价格上升,叠加翘尾因素的影响,推动中国3月CPI同比涨幅重返“2时代”。受非洲猪瘟导致的低存栏影响,分析人士预计本轮猪周期或已开始触底回升,未来重点关注猪肉价格对CPI影响。
分析人士指出,猪价对CPI的短期影响可控,除此之外也看不到其它能大幅拉高通胀的因子,在整体需求依然偏弱的背景下,通胀距离3%的目标仍然会有一段距离,不会给货币政策形成掣肘。
“CPI符合预期,主要还是食品价格的贡献较大,前期非洲猪瘟扩散至全国,影响了能繁母猪和生猪的出栏和供应,造成供需缺口,推动CPI上涨,”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称,“后续需要关注油价上涨对于PPI的推动,以及猪肉价格和油价对于CPI的双重推动。”他认为,暂时来看,上半年物价温和上涨并控制在3%以内不成问题,对于货币政策也不会带来太大的扰动;下半年通胀走势主要取决于母猪,预计问题不会太大,因为过去这些年受益于规模化养殖和龙头企业的成长,中国基本已经熨平了猪周期的频繁大幅波动,供应很快会跟上来。另外,随着消费升级和保健意识增强,大家对于猪肉消费也在逐步回落。
中国国家统计局4月11日公布,3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3%,重返“2时代”,并创下2018年10月以来最高水平(当时为2.5%),路透调查预估中值为2.4%;上月涨幅为1.5%。 其中,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8%,食品价格同比上涨4.1%。3月是蔬菜上市的淡季,加之受多地低温阴雨天气影响,鲜菜价格上涨较快,同比上涨16.2%,影响CPI上涨约0.42个百分点;猪肉价格上涨5.1%,为同比连降25个月后首次转涨,影响CPI上涨约0.12个百分点。统计局数据并显示,3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0.4%,和路透调查预估中值相符,脱离了上月触及的近两年半低点,并创下三个月高位;今年前两个月PPI同比涨幅均只有0.1%。“今年通胀的风险主要来自于猪肉项,由于低存栏,年内猪肉价格可能超过历史高点,给CPI通胀带来一定压力。不过这并非需求拉动型的通胀,能否对货币政策形成掣肘,要视CPI通胀高位的持续时间和经济基本面状况,”联讯证券分析师李奇霖和张德礼点评称。
整个一季度来看,中国CPI同比上涨1.8%,PPI同比上涨0.2%,远低于年初政府工作报告中设定的年度通胀涨幅3%的目标。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3月CPI环比下降0.4%,创一年来最大单月环比降幅,路透调查预估中值为下降0.2%。其中,食品价格和非食品价格环比分别下降0.9%和下降0.2%。猪肉价格环比上涨1.2%,影响CPI上涨约0.03个百分点。华泰证券宏观分析师李超指出,3月猪肉CPI已经如期同比转正,中性预计全年猪肉CPI中枢在9%左右;仍预计今年CPI中枢上行到2.5%,高点可能在年中附近、低于3%。“非洲猪瘟疫情使得存栏过度去化的影响开始显现。从农业部高频数据来看,仔猪价格比猪肉价格的环比上涨更明显。”他指出,仔猪价格受补库需求直接驱动,对能繁母猪当前的低存栏量较为敏感,而生猪价格还受到终端需求综合影响,由于猪肉价格上涨会推升替代肉类的需求,故仔猪的价格弹性可能明显大于生猪和猪肉。他预计本轮猪周期或已开始触底回升,但由于牛羊肉、鸡肉等对猪肉消费的替代性增强,猪肉价格的弹性可能相对较弱,目前来看,猪肉对整体CPI的影响短期仍然可控。“从生猪低存栏、仔猪价格大涨、猪肉淡季上涨等来看,供给端对猪价的推动将越来越明显,新一轮猪周期已经启动,”李奇霖和张德礼也称。据测算,在3月2.3%的CPI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1.1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1.2个百分点。
3月PPI同比涨幅亦触底回升,表明工业领域通缩风险有所减弱,未来随着稳增长政策进一步落地,PPI在需求弱企稳支撑下有望延续正增长。3月PPI环比则上涨0.1%,为连续四个月负增长后首次转正。李超指出,今年基建增速可能较2018年反弹,同时年初地产数据表现不弱,钢铁、水泥等部分工业品价格可能会对较强的基建、地产数据有所反映;预计国内供给侧改革工作重心由破到立,去产能不再设置政策目标,更注重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根据我们的观察,环保工作在广度和深度上仍在继续推进,受环保政策影响的上中游行业其产成品价格未来仍有上涨预期。”他指出,“结合对环保政策和需求侧刺激潜在影响的判断,预计今年二三季度PPI环比或继续出现正增长。”中海晟融经济学家张一也指出,在持续去库存之后,库存已经到底部,从这个角度看,持续两年的库存小周期已经接近尾声,未来企业资本开支将增加,叠加减税和积极财政效应,PPI有可能在二季度后出现回升。但是PPI低迷制约了企业盈利的提高,企业经营好转得看到二季度之后。
据测算,在3月0.4%的PPI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0.9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0.5个百分点。不过国金证券固定收益团队认为,3月PMI生产及价格指数超预期,但1-2月工业企业利润跌幅扩大,数据分化,生产回暖尚待确认,PPI同比提前见底仍需得到后续货币金融、商品房销售等数据的进一步支持。“总体而言,通胀不构成货币政策掣肘,降准等进一步宽松政策依然可期。近期债市回调后期限利差再度走阔,长端利率性价比凸显,带来新的‘上车’机会。”该团队指出。
(Reuters,2019.4.11)
中国消费者呈现多层次化 持续增长的中国消费开始浮现阴影。经济减速加上与美国的贸易战导致消费者心理逐渐恶化,智能手机和新车销售陷入苦战。一方面,旅游和电影等消费则持续保持高增长,表现坚挺。从消费的光与影之间可以看出14亿中国民众的消费呈现出多层次化态势。
辽宁省大连市的男性公司职员小李(36岁)表情沉重地表示,“经济压力越来越大”。小李一家的月收入为1.2万元,在大连属于平均水平,和5年前相比增加了7成左右。即便如此,小李一家仍然在网上买便宜衣服、减少在外用餐以节省开支。
原因是负担的增加超过了收入增加。2018年小李的第一个孩子出生,出产等花销就达5万元。2年前,他父亲患上心脏病,每月700元的治疗费用全部由小李承担。此外,他家还背负着将近30年的房贷(每月2500元)。如果经济恶化导致收入减少,生活将更加拮据。
中国进入2010年代后,依赖廉价劳动力的制造业主导型经济增长模式迎来极限。于是政府把消费定为经济增长引擎,采取了各种各样刺激消费的政策。网络零售和餐饮等消费产业充满活力,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所占比重超过50%。
如今中国人的消费实力具有巨大影响力,不仅限于中国国内,世界各国都在关注中国人的消费动向。但是2018年中国的社会零售品消费总额增长9%,增幅跌破2位数。智能手机和新车销售从下半年开始减少10%,双11的家电销售额出现同比降低。
其背景是以大城市为中心的生活成本不断增加。小李所在的大连及上海等沿海地区率先实现经济发展,消费者也相对成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收入理性花钱的人出现增多。但是这些地区虽然收入水平较高,但物价也高,房贷和教育费等负担沉重。
另外,中美贸易战的影响已开始在实体经济中显现,导致中国人的消费心理趋冷,控制消费和节约意识似乎出现增强。不过,并不能说中国的消费全面减速。
网络零售市场依然保持了20%以上的高增速,受外卖拉动的餐饮行业、电影等消费依然保持2位数增长。旅游、教育和健康相关消费也表现坚挺。利用这些服务的多为1985年至2000年代出生的年轻人。他们的消费观与受到传统价值观束缚的父母一代不同。北京市的女白领孙女士(31岁)表示,“一辈子还房贷太愚蠢了”。她放弃了买房的想法,而是把大部分可支配收入用于自己的兴趣爱好。
随着中国中产阶层的增加,不同年龄、阶层、地域的消费者的消费观和喜好日益多样化。
熟悉中国消费动向的中国市场战略研究所的徐向东表示,中国的消费者趋于多层次化。在房价较低,经济也相对稳定的地方城市,消费意愿依然很强,中美贸易战的影响有限。
不过,在对高科技产业等整体经济起到拉动作用的中国南部,工厂重组、裁员等经济减速的脚步声出现增强。所有领域全面成长的时代已经远去,中国消费呈现出电影和旅游等“光”与智能手机和新车等“影”交错的局面。中国今后的消费动向将备受世界关注。
(日经新闻,2019.4.10)
经济走势跟踪报告每周1、5发布。报告内容均来自公开资料,不代表本课题组观点与倾向,仅供参考。
(编译、整理:李彦松、张佶烨;责任编辑:王砚峰)
2019年第26期(总第1914期) 2019年4月15日(星期一)
地 址: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E-mail:tsg-jjs@cass.org.cn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kingwyf@163.com
邮 编:100836
电 话:(010)68034160 传 真:(010)6803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