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第65期(总第1953期) 2019年9月9日(星期一) [本期要点] 中国逆周期调控以相机抉择为主 日元为何突然不升值了? 全球FDI为何连跌三年? 全球近40%的FDI是企业避税操作 全球投行上半年营收降至13年低位 从“褐皮书”看贸易战对美国经济影响 刘煜辉:贸易战坚定中国经济去“房地产化” 中国全面降准之后是否会降息? 中国逆周期调控以相机抉择为主 [摘要:中国经济下行趋势不改,幅度趋缓,但明年恐面临更大压力。在思路方面,依靠基建投资稳增长思路未变,逆周期调控以相机抉择为主。] 路透乔艳红在一篇报道说,中国近期逆周期调控政策密集出台,包括LPR改革、促进消费升级,以及9月5日国常会决定提前下发专项债额度、9月降准亦呼之欲出。但整体来看,宏观调控都延续了“托而不举”的思路,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经济下行趋势不改,但幅度趋缓,无需过度悲观。
尽管最新消息称中美将在10月初举行高级别经贸磋商,但两国长期博弈是大势所趋,在贸易摩擦存在高度不确定性以及全球经济放缓、多数央行纷纷减息的大环境下,尽管中国实现今年全年经济增速目标没有悬念,但明年恐将面临更大压力。因此逆周期调控政策主要是相机抉择为主,稳增长弹药只能慢慢打,要为未来留下空间。
“全球经济在慢慢往下滑,但出现危机的可能性也不大,所以大家都在慢慢地来,一点一点的降息啊之类的,反正经济肯定也起不来,能托得住让它慢慢地往下滑就行了。大家都是这么过日子的,只能节衣缩食,留着点儿空间。”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称。他指出,中国政府的立场非常明确,房地产是不会放松的,消费现在下行压力也比较大,那么经济要稳住,短期内暂时只能依靠基建补短板;但是到7月为止基建还没有起来,这是政府最担心的问题。“基建拉起来的话,肯定还是希望稳住就业。把就业快点儿稳住是个核心问题,如果就业还ok,GDP增速破6也是可以接受的。要知道,即便今年能撑在6%以上,明年的话肯定也是更加困难的,这对宏观政策会造成较大制约,”章俊说,“当然,主要确保经济增长质量和就业平稳,具体GDP数据高一点和低一点都可以接受。但他也称,不可能一直拉基建,中长期来看还是要继续推进供给侧改革,通过加大制造业投资来提升中国产业的供给能力和质量;他预计未来中国央行会在LPR机制下通过下调MLF利率来引导贷款利率下行,而且在全球降息潮下,也不排除在四季度会下调基准利率,但前提肯定是维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变。
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落实降低实际利率水平措施,及时运用普遍降准和定向降准等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将资金更多用于普惠金融;同时,根据项目建设需要,按规定提前下达明年部分地方政府专项债额度,确保明年初即可使用见效。
此前人行在8月中旬宣布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意图打通货币传导途径,将资金活水真正引入到实体经济;而在促进国内消费方面,则出台逐步放宽或取消汽车限购等促消费20条举措。
“2008年的时候财政和货币政策是火力全开,现在财政政策是积极的,更多在倚重财政政策,而货币政策央行和中央的表态都是稳健,是丝毫没有放松的,强调在稳增长和防风险之间的平衡,”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称。他指出,国务院也一直强调不搞大水漫灌,LPR改革主要是从机制上改革、理顺这个渠道,更加注重尽可能发挥在结构调整上的作用,而不是用数量手段扩张和刺激;财政的扩张在赤字率上也是相对谨慎和理性的,没有说一步到位,毕竟现在地方政府债务杠杆也是挺高的,现在明显支出节奏在加快、支出结构在优化。
“8月份针对经济下行的逆周期调控政策密集出台,”平安证券研究所宏观组日前在报告中称,“整体来看,本轮逆周期调控政策是通过深化改革的方式来优化存量结构,在提高经济质量的同时稳增长,宏观政策着力于从供给端和中长期发挥作用,对于短期的宏观经济是托而不举,这与之前从需求端进行短期的大规模刺激存在显著的不同。”
拉动基建投资稳增长的思路未变。6月时明确专项债可以用作重大项目资本金,9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表示按规定提前下达明年专项债部分新增额度,确保明年初即可使用见效,还扩大了使用范围。会议称,重点可用于铁路、轨道交通、城市停车场等交通基础设施,城乡电网、天然气管网和储气设施等能源项目,农林水利,城镇污水垃圾处理等生态环保项目,职业教育和托幼、医疗、养老等民生服务,冷链物流设施,水电气热等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
“四季度以及明年通过专项债的方式,加快支出节奏,增加基建投资的大的思路还是没有改变,因为在当前需求难以释放的情况下,只能依靠政府投资、政府扩张,来带动和改善全社会的信心。”王军称。
投资仍是中国稳增长的重要抓手,但去年底以来政策层面一直各种发力提振基础设施投资,但实际投资数据却迟迟未见起色。1-7月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3.8%,增速比上半年还回落0.3%。
章俊也分析称,今年地方债务到期规模很大,一部分到期借新还旧了。毕竟2万亿的专项债规模还是挺大的,但基建没起来,是因为相当一部分被拿去还旧债了。此外还有银行的风险偏好问题,从社融数据可以看出企业中长期贷款一直没起来,和去年前七个月相比还是下降的,银行对于配套资金方面跟进力度不够,导致基建还是缺钱。“专项债发了谁来买,也只能是金融机构。一直以来的问题是钱进不了实体经济,现在希望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协调,央行把钱放给金融机构,金融机构去投资专项债,地方政府拿到钱再去做基建,这样,流动性也是进入了实体的。”他说。他认为,现在政府能做的事情就尽量做,专项债提前下达,再敦促银行加强资金配套,这样基建才有可能起来。效果肯定会有,就是效果如何的问题,是基建能回到5%、还是6-7%的问题。继续往下是不大可能的,肯定是会往上走的,但能上去多少、能持续多久是个问题。
7月宏观数据全线低迷,8月官方制造业PMI再度下行,进一步印证政治局有关“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判断。但在全球经济放缓、国内经济新旧动能转换尚未完成、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等冲击下,本轮经济磨底或者需要更长时间,不过也无需过度悲观。
一家股份行高层人士日前曾去江浙一带调研。他指出,浙江企业都觉得还可以,因为对美国依赖度比较低;江苏则对美出口依赖度比较高,产品集中在集成电子等被加征关税的范围,就目前的征税力度来说还能坚持,因为还有人民币贬值、订单转移到越南、税收优惠政策等的支持,但如果贸易战打下去,倘若12月进一步加税落地,有些企业可能就直接把工厂搬到越南等东南亚去了,那肯定会对就业有冲击。他并称,这些企业能转的都是提前有布局,只是说越南厂子扩大规模,来接更多的订单。当然,现找的也有,好多老总都不在国内,都在外面跑,忙着找市场。他去了一个厂子只有财务总监接待,几个副总都在国外跑、在找市场。
“当前虽然经济下行压力仍在,但基本面中的消费韧性、基建回升,以及政策面的有效支撑,并不会使经济产生显著下行的风险,因此本轮制造业PMI探底仍大概率维持在49以上,进一步下行空间有限。”国泰君安宏观团队华长春、董琦日前在报告中称。
瑞银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在研究报告中称,基准预测是中美双方恐难于年内乃至明年达成贸易协议,而近期关税的上调无疑给中美贸易谈判增加了更多不确定性。“最近的额外加征5%的关税升级将在未来12个月内拖累中国GDP增速40个基点以上,且对经济增长的冲击将集中体现在2019年四季度和2020年一季度。预计2019年中国GDP增速将保持在6%,2020年放缓至5.5%。”报告称。
中国商务部9月6日表示,中美双方同意10月初在华盛顿举行第十三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此前双方将保持密切沟通;工作层将于9月中旬开展认真磋商,为高级别磋商取得实质性进展做好充分准备。
(综合信息)
日元为何突然不升值了? 在中美贸易战激化、全球的央行加强货币宽松姿态的背景下,日元兑美元汇率仍徘徊在1美元兑106日元左右,日元升值的程度有限。其背景是在对海外直接投资等实际需求层面,推动买入美元、卖出日元的因素在加强。投资和贸易结构的变化发挥了抑制日元快速升值的制动器作用。
在9月4日的东京外汇市场,日元汇率徘徊在1美元兑106日元左右。9月3日美国供应管理协会(ISM)发布的8月制造业景气度指数时隔3年跌破50的荣枯线,经济减速风险加强,但并未出现日元快速升值。8月下旬,由于中美的关税交锋,日元升值至104日元左右,但目前行情略微显示出平稳。此外还由于在日美欧的政策会议之前,投资者正在加强观望态度。
三菱UFJ银行的内田稔指出,“具有实际需求的日元卖出发挥了抑制日元快速升值的作用”。如果观察贸易和投资等领域的跨境资金流动,利空日元的若干因素浮出水面。例如1-7月的贸易统计显示,出口额为44.9万亿日元,而进口额为46万亿日元,进口金额更大。由于中美摩擦导致的需求减少,面向中国的电子零部件等出口减少等因素正在产生影响。
日企的海外子公司的分红等第一次所得收支1-6月为10.6万亿日元,将外汇兑换为日元成为买入日元因素。另一方面,日企收购海外企业和工厂建设等直接投资出现13.6万亿日元的对外资产净买入。Gaitame.com综合研究所的神田卓也表示,“在人口减少导致国内市场缩小的背景下,日本企业到海外寻找活路的倾向仍在维持”。
日本的半导体企业瑞萨电子3月斥资63亿美元收购同行业的美国集成设备技术企业(Integrated Device Technology,IDT),海外投资活跃。
对中长期债的投资1-7月也出现4.6万亿日元的对外资产净买入。第一生命经济研究所的藤代宏一指出,“在日本国债的收益率下降的背景下,存在为追求高收益率而买入美国国债等的趋势”。日本国内的长期利率9月4日一度跌至创出约3年来最低水平的负0.295%。利率下降具有推动对海外债券的投资,带来日元贬值效果的一面。这种具有实际需求的日元卖出主要是针对美元和欧元,但神田表示“对于广泛货币,具有抑制日元升值的效果”。
9月中旬日美欧的中央银行将举行政策会议。以中美贸易摩擦为起点的世界经济的减速隐忧加强,美联储和欧洲央行的新一轮货币宽松受到强烈期待。但是,具有实际需求的日元卖出带来的日元升值抑制效果对于宽松空间较小的日本银行来说,或将带来帮助。不过,内田指出,“美国经济前景被认为出现减速迹象,美元的强势或将出现隐忧”。在阻止日元快速升值方面,难以预料的状况还会继续。
(日经新闻,2019.9.4)
全球FDI为何连跌三年? 《世界投资报告2019》(中文版)9月9日在厦门发布。该报告指出,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流量2018年继续下滑,较2017年下降13%,降至1.3万亿美元。这是全球FDI连续第三年下降。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投资和企业司司长詹晓宁介绍了全球国际投资及投资政策的最新趋势与前景。詹晓宁认为,全球FDI的下降,主要是由于2017年底实施税制改革后,美国跨国公司在2018年前两个季度的累积国外收入大幅度汇回。
从《世界投资报告2019》可见,2018年,流入发达经济体的全球FDI总额减少27%,降至2004年来最低。其中,美国税改导致美国跨国公司海外资本回流美国,致使去年欧洲吸引外资总量减半;受脱欧影响,英国外资流入也大幅减少了36%。另外,美国FDI流入量也缩水9%,为2520亿美元,但美国仍是全球最大外资流入国。
与发达经济体FDI流入量锐减相比,去年流入发展中经济体的FDI呈现小幅增长态势,增幅为2%。同时,发展中经济体吸引FDI占全球总额的比重升至54%,创下历史新高。其中,亚洲发展中经济体的外资流入增长4%,成为全球外资流入最多的地区。
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吸收外资创历史新高,达1390亿美元,占全球吸收外资总量的10%以上,全球排名仅次于美国。中国外资流入有望继续保持高水平。詹晓宁分析指出,2019年年初,中国颁布了新的《外商投资法》,建立了外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列表模式,并宣布了一系列投资便利化以及市场开放的措施,这些都有利于进一步吸引外资。
报告预测,2019年全球FDI有望温和复苏,预计增长10%,约达1.5万亿美元,但仍低于过去十年的平均水平。詹晓宁认为,推高预期的主要因素是,2018年发达国家的FDI异常低,可能会有反弹;继2018年下半年美国跨国公司的国外收入汇回减少后,发达国家的资金流入量可能会恢复到之前的水平。
(综合信息)
全球近40%的FDI是企业避税操作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IMF和哥本哈根大学研究发现,全球价值15万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流经空壳企业”,“没有真正的商业活动”。研究表明,世界上相当大一部分存量外国直接投资(FDI)是“幻影”资本,旨在最大限度减少公司的税收负担,而不是为生产活动提供资金。
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哥本哈根大学(University of Copenhagen)进行的这项研究发现,全球近40%的FDI——总价值15万亿美元——“流经空壳企业”,“没有真正的商业活动”。
开展这项研究的研究者雅内克?达姆高(Jannick Damgaard)、托马斯?埃尔凯(Thomas Elkjaer)和尼尔斯?约翰尼森(Niels Johannesen)表示,它们是金融工程的工具,“往往是为了最小化跨国公司的全球税单”。
这些调查结果出炉之际,各国政府正试图打击跨国公司避税。税收改革在七国集团(G7)国家优先事项中占据很高位置。最近法国对在该国经营的全球科技集团征税的单方面行动,加大了G7其他成员国承受的压力,要求它们达成协议。经合组织(OECD)已受命最迟在明年找出全球可接受的解决方案。
研究人员识别的近一半幻影FDI位于卢森堡和荷兰。该研究的作者们表示,不到一半FDI“真实”的其他国家包括马耳他、爱尔兰、瑞士,以及多个英国海外领土以及皇室属地。
纽约的外交关系委员会国际经济学家布拉德?塞策(Brad Setser)表示,该研究表明“这些结构——幻影公司或幻影投资——从最小化公司全球税负的角度得到优化”。“苹果并不在爱尔兰生产iPhone,苹果也不在爱尔兰设计这些产品或开发其大部分操作系统,(但是)如今美国价值最高的对外直接投资之一是苹果对苹果爱尔兰(Apple Ireland)的所有权,”塞策表示。
IMF的这项研究发现,爱尔兰近三分之二的外来投资是“幻影”投资。
尽管国际社会近年努力阻止公司为了税收目的在国际上转移利润,但该研究表明,幻影资本在整体FDI中的份额正在上升。2010年,幻影FDI占FDI总存量的31%;到2017年它已达到38%。
在全球数字背后,各国差别很大。估测数据显示,英国外来投资中,幻影FDI所占份额从2009年的仅仅3%跃升至2017年的18%。比利时和瑞典的幻影FDI所占份额同期从大约30%降至个位数。
活动组织“税务正义网络”(Tax Justice Network)负责人亚历克斯?科巴姆(Alex Cobham)表示,2009年以来的这10年的早些时候,由于“危机后的财政和政治压力”曾出现抑制向低税收司法管辖区“转移利润”行为的努力,但事与愿违的是,这方面的努力导致了“更加咄咄逼人的避税行为”。“利润转移已从全球经济的边缘特征转变为系统性特征,”他表示。“如今这已成为经营中的一种惯例。”但他补充说,当前的改革努力有望扭转局面。它将“根据实际活动发生的地点分配一部分利润,这必须是答案,是系统性问题所需要的系统性响应”。
(FT,2019.9.9)
全球投行上半年营收降至13年低位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在资本金要求提高、数字化程度提高,以及超低甚至负利率的背景下,各投资银行盈利能力下降,使它们受到投资者越来越大压力。
世界顶级投行的营收在2019年上半年跌至13年来最低点。根据行业监测机构Coalition的最新数据,美国和欧洲12家最大投资银行在2019年上半年6个月期间交易和咨询业务营收为768亿美元,比2018年下降11%,这是自2006年以来业务最清淡的上半年。地缘政治紧张、增长放缓和低利率加剧了金融危机爆发后开始的结构性下滑。
此前这些银行已经报告了各自的业绩,显示第二季度市场和投行部门盈利状况不佳,其中摩根士丹利固定收益营收下降18%,德意志银行股票营收下降32%;德银正在关闭其股票交易业务。
在整个投行群体中,最引人注目的下跌是股票业务,全球而言,这块业务的营收同比下降17%,原因是客户对衍生品和大宗经纪服务(向对冲基金放贷、并为其交易的业务)的需求显著下降。
意在保护投资者的欧洲《金融工具市场指令》第二版(Mifid II),也使股票成为一项更具挑战性的业务,令人猜测其他欧洲银行可能会效仿德银,把股票交易让给华尔街的巨头。
固定收益和大宗商品交易在上半年也表现不佳,下跌9%,部分原因是利率下降。同时并购咨询和资本市场的营收下降8%,因为企业出于谨慎,发售的债券较少,而股票上市停滞不前。
Autonomous的银行业分析师克里斯蒂安?博卢(Christian Bolu)表示,进入第三季度以来,各投行迄今的情况有好有坏。美国股票交易量同比增长5%,而其他地方出现两位数下降。全球而言,固定收益交易量同比增长6%,而投行业务营收下降11%。
在资本金要求提高、数字化程度提高,以及超低甚至负利率的背景下,各投资银行——尤其是在规模较小且分散的欧洲市场——盈利能力下降,使它们受到投资者越来越大的压力。
平均而言,自2016年以来,欧洲银行的股票每年都出现两位数的跌幅,跌幅最大的有很多是那些维持大规模交易部门的银行。
法国最大的两家银行,法国巴黎银行和法国兴业银行,今年早些时候削减了他们的财务目标,并承诺从投行部门削减总计8.5亿欧元成本和数千个就业岗位。此前这两家银行经历了一系列糟糕的业绩。
由摩根大通前高管杰斯?斯特利领导的巴克莱,是最后一家试图作为一家全球大型全能银行展开竞争的欧洲银行。然而,斯特利在过去一年里不得不抵御一位知名激进投资者的攻击,后者敦促巴克莱大幅裁减其投行部门。
美国的银行也面临压力。由于市场环境充满挑战,花旗正在其交易部门裁减数百个职位,而高盛承诺要根据1月公布的战略计划,实质性提高其固定收益交易业务的盈利能力。该行业面对客户的前台员工数量连续第10年下降,同比下降3%,至5.04万人,低于2014年的5.67万人。然而Coalition表示,“总体支出减少无法抵消营收下降。”
Coalition预测,股本回报率(衡量盈利能力的关键指标)今年将下降至平均6.7%,远低于2016年的9.5%。营运利润率也同样收窄至四年来最糟糕水平。
(FT,2019.9.6)
从“褐皮书”看贸易战对美国经济影响 与中国的贸易战正在令美国经济陷入疲弊。美联储9月4日发布的地区联邦储备银行经济报告(褐皮书、Beige Book)中概括称,美国经济“正在缓慢扩张”,但在各地区的报告中,由于8月以后的中美报复性关税的交锋,制造业和农业活动开始放缓的情况浮出水面。
此次的褐皮书汇总了7月中旬至8月23日的美国12个地区的经济局势。作为9月17-18日召开的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之前的准备资料得到重视。美国特朗普政府8月1日宣布启动对几乎全部中国产品加征额外关税的“第4轮”,报告纳入了启动之后的经济活动一线的反应。
“与7月的报告相比,企业活动整体正在衰弱”,亚特兰大联邦储备银行这样表示。显著出现减速趋势的是制造业。从制造业来看,在12个地区中,半数以上的7个地区写入“减速”的表述,明确提及源于贸易战的减速的地区也有克利夫兰和堪萨斯城等4个地区。
弗吉尼亚州的制造业“由于业务环境恶化的风险,推迟了新设备的采购”。与企业活动紧密联动的运输业也“在最近数周里出现工作缓慢减少”(纽约)。4日发表演讲的纽约联邦储备银行主席威廉姆斯表示,“企业经营者表示对投资变得更加慎重,已开始体现在设备投资的数字上”。
8月的美国制造业景气度指数降至49.1,时隔3年跌破50的荣枯线。报告中也有声音表示,“世界经济的增长预期减弱,前景变得更为悲观”(达拉斯)。9月的额外关税启动和中国的报复性关税等8月下旬以后发生的事件并未被纳入报告,目前的企业活动有可能正在进一步减弱。
在报告中,制造业、农业和运输业的减速日趋明显,另一方面,消费、雇用和住宅维持坚挺,支撑着经济整体。不过零售业的一线发出不安的声音,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表示,“部分领域因关税导致的涨价产生影响,8月上旬的销售出现下滑”, 费城联邦储备银行表示,“消费者心理正在恶化”。惩罚性关税导致的成本增加也很明显。有担忧的声音表示,“惩罚性关税的影响将导致未来的进口成本提高”(克利夫兰)。
着眼于贸易战的长期化,改变业务战略的趋势也开始出现。一家电气设备企业“停止对墨西哥的生产转移,将在美国推进自动化投资”(波士顿)。在农业领域。“牛、猪和鸡肉的畜产农户也在探索能替代(中国)的市场”(旧金山)。
出于对经济减速的担忧,在美国债券市场,认为9月的降息概率达到100%,但关于降息幅度,认为是0.5%的概率在4日提高至1成。在3日之前为4%。对17-18日举行的FOMC会议扩大降息幅度的预期正在提高。
(日经新闻,2019.9.4)
刘煜辉:贸易战坚定中国经济去“房地产化” 刘煜辉在接受路透专访时表示,中美贸易战的升级坚定了中国去房地产化的决心,这从7月底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对房地产的定调可略见一斑,而通过去房地产化将各方面资源聚集拯救和重振世界工厂,更是中国当下现实的宏观经济政策选择。“中央这次对房地产下了最大政治决心,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他指出,中国的去房产地化才刚刚开始,也能看出政府对经济增速放缓的忍耐力在不断提升。
他认为,今天中国经济深层次的矛盾就纠结在房地产上,因为在全社会资源配置中,房地产形成了魔鬼般的虹吸效应,所有的资源和要素都被虹吸过去。一业兴旺百业枯,房地产问题不解决,出再多的政策都很难有效果,因为全社会成本被高高顶在上面,导致整个经济都被深度绑架在房地产上。
他分析称,房地产繁荣的背后就是政府力量难以遏制的扩张欲望,导致中国目前呈现出通货膨胀型的经济增长模式。“不动房子,什么也干不了,滞胀往深里走;一动房子,不可避免就会触雷,又要防止连环爆,这也是宏观政策做决定的时候一直很纠结的原因。”刘煜辉称。
7月底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再度强调“房住不炒”并首次明确表示“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其后关于房地产各融资渠道继续收紧的消息不断,显示当前房地产政策依然从严。刘煜辉认为,中国经济已到了不得不去“房地产化”的艰难时刻。他指出,房地产问题实际上已经存在很长时间,只是在当下痛下决心,因为中国到了一个时间窗口,对于顶层的决策而言面临一个艰难的选择,是要“世界工厂”还是要“房地产”?
此前中国一直处于全球化的红利周期中,随着房地产经济模式对资源配置扭曲和效率挤出加剧,制造业的盈利水平和竞争力受到房地产挤出影响不断下滑。一个最典型的指标就是经常项目差额占GDP比重,2007-2008年是全球化的高光时刻,占比达10%以上,2018年已经滑落到0.4%,今年可能会变成负值。这个指标对应的就是世界工厂的ROE(净资产收益率)。之前没那么迫切是因为世界工厂还有潜力,虽然有挤出效应但还能支撑住,还能为中国经济注入现金流。
但眼下的中美贸易战,实际上是中国与西方之间关于过去40年全球化的一个清算的过程,这个时刻的到来也让世界工厂的困境显现,所以中国必须要做一个选择,在外部条件发生重大改变的前提下,是要世界工厂还是房地产?这两者之间实际上是一个政治经济学的命题,因为这直接关系到中国经济的命脉,答案肯定是选择世界工厂。
自去年开始的中美贸易战正愈演愈烈,9月1日起,美国开始对多种中国商品征收15%关税,包括服装鞋类、智能手表和平板电视等,中国也开始对美国原油征收新关税,中美贸易战再度升级。 在刘煜辉看来,了解中美掰手腕的本钱到底是什么,是首要认知问题。这个问题弄清楚了,才能在未来的博弈中重构中美之间的新均衡点。他指出,中国过去20年的经济崛起和财富的巨大繁荣,大前提是西方对中国技术和市场的开放对流,让中国融入了全球化。世界工厂是中国安身立命之本,庞大的世界工厂支撑了中国庞大的就业,这也是中国实体经济的根,也是支撑中国经济过去20多年快速发展、成就中国现今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基石。“这是中国宏观经济的大逻辑,今天北上广深高昂的房价背后真正的支撑是无数间的世界工厂,不是货币也不是央行,从宏观到具象,世界工厂是中美掰手腕重建均衡的决胜点,这也是中国与西方掰手腕真正依托的资本,”他说。
刘煜辉坦称,看今天中国的产业状况,就是四个字——“制造如狗”,真正对接全球化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目前形势严峻,产业工厂的外迁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大要多,这也是决策层痛下决心的原因。
在这个方向下,可以清晰地预测到房地产在未来三五年内会变成一个收益平庸的资产,只有变成收益平庸的资产才能改变资源的配置方向。
他提到,中国在去房地产化重新配置资源的过程并不意味着会跟新的产业形成无缝对接,而前期形成的无效资产也会在调整的过程中淘汰,也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这也意味着风险有个释放的过程,就是经济上的阵痛,经济增长适度放缓在一定阶段是不可避免的结果。“中央下定这个决心的背后,意味着上层对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忍耐力和承受力建立了足够的心理准备。而这个阵痛期长短取决于配套的改革政策的有效执行力度,有破有立,如果立的时间很长,阵痛期就会很长。”刘煜辉称。
他认为,虽然美国对中国实行极限施压,但从政策取向看,包括一系列自贸区的设立显示中国改革的力度还是很大的。而在目前中国坚定去房产化的过程中,货币政策不带有扩张功能,更应侧重于危机处理功能。“中国去房地产化刚刚开始,在目前阶段,货币政策应该考虑的是如何保证路径是有序的,不要发生失控和变成危机的释放,这才是货币政策的重要功能,货币政策更多的是配合陷入财务困境主体的风险处理,熨平金融市场可能出现的剧烈波动。”
7月中国70城房价数据进一步放缓涨势,同比涨幅创年内新低,上涨城市个数亦较前月减少,结合房地产投资和销售数据来看,中国楼市降温迹象进一步显现。
(Reuters,2019.9.9)
中国全面降准之后是否会降息? 日本经济新闻报道,中国人民银行(央行)9月6日宣布于9月16日全面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大型银行的标准存款准备金率为13%。此外,再额外对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于10月15日和11月15日分两次实施到位。为应对中美贸易战走向长期化,中国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支持。
中国人民银行在6日发表的声明中指出,“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搞大水漫灌,注重定向调控,兼顾内外平衡,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为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首先将从16日开始以所有的银行为对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这将是今年1月以来,时隔8个月再次不附带条件地全面降准。
另外,将于10月15日和11月15日分两次对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每次下调0.5个百分点。地方银行的主要交易对象为中小企业,此举意在对中小企业的资金周转提供支持。
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将使得金融机构存放在央行的准备金减少,容易对外放款等。此次降准将合计释放资金9千亿元。银行的年资金筹集负担将减轻150亿元。
由于陷入经营困难的地方银行实际上被国有化,中小银行的融资利率出现上涨,因此此次降准似乎还意在对金融机构的经营提供支持。
今后央行很可能实施降息。中国的政策利率为贷款和存款的准备金率,不过央行8月公布了面向优质企业的新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并决定今后将LPR作为事实上的政策利率。
8月份的1年期LPR为4.25%,比贷款基准比例(4.35%)低0.1个百分点。不少观点认为将于9月20日公布的9月的LPR也将降低,降幅受到关注。
中国经济受与美国的贸易战以及削减债务的后遗症影响,下行压力增强。国务院也在9月4日的会议上确定了加强经济刺激政策的方针。美国特朗普政权1日启动“第4轮”对华制裁关税,并计划10月1日起将第1-3轮对华制裁关税的税率从25%提高至30%,中国企业的出口和投资存在下滑的风险。
(日经新闻,2019.9.9)
(编译、整理:李彦松、王砚峰、张佶烨;责任编辑:王砚峰) 2019年第65期(总第1953期) 2019年9月9日(星期一)
地 址: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E-mail:
tsg-jjs@cass.org.cn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kingwyf@163.com 邮 编:100836
电 话:(010)68034160 传 真:(010)6803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