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13期(总第1995期) 2020年2月24日(星期一)
[本期要点] 疫情之下房价何去何从 疫情下美元成避险之王 全球企业复苏势头迅速放缓 1月新增信贷和社融双创新高 陈雨露:人行将助力中国经济企稳回升
疫情之下房价何去何从 [摘要:疫情下,房企遭受巨大冲击,以恒大为首的房企开始打折回血自救,政策放松预期持续升温。有专家认为,政策适当宽松无可厚非,但是应该避免骤然转向,这反而不利于引导预期。]
疫情下楼市冰冻开发商打折回血 路透社报道,建筑工地停工、售楼处关闭、焦灼的开发商转战线上、打折促销已打响,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冰封了中国楼市,低迷之势可能在整个一季度延续,部分地方已出台措施救急,如延期缴纳土地款、放松商品房预售条件等,这在一定程度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但可能还不够。
有分析人士认为,疫情可能导致今年一季度房地产销售腰斩,投资增速明显下降,开发商资金链断裂风险亦在加大,后续情况改善很大程度取决于疫情能否在二季度初基本遏制,在当前形势下,可以预期房地产政策放松步伐将加快。
“进入2月,部分龙头房企已全面采用线上销售结合打折促销手段抢占市场先机。”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分析师赵金鑫表示,但受疫情周期、市场信心等不确定因素影响,预计2、3月份房市价量均会出现明显下滑,甚至出现断档,往年市场“小阳春”将很难再现。不过,赵金鑫也指出,从近期房地产政策出现边际放松的趋势推断,全年市场很有可能呈现先抑后扬态势。
恒大宣布,2月18日至2月29日期间,全国各在售楼盘,可享7.5折优惠。3月1日至3月31日期间,全国各在售楼盘(含公寓及写字楼),可享7.8折优惠。某官方智库资深专家就此表示,恒大的降价操作是根据市场形势判断,应已获得主管部门的默许,其它开发商跟进也不会存在管理上的障碍了。当前经济几乎停滞,地方出台的政策更多是在政策支持层面给够信心。在市场不好的情况下,房价适当降一降也是可以的。
中国房地产测评中心副主任孙斌艺表示,目前由于疫情影响,全国开发企业处于冰冻状态,现金流承压,企业压力巨大,如果不能在短期内正常复工,有些企业可能会处于破产的地步,因此恒大率先降价回笼现金是逼不得已。各家企业面临情况不同,企业还要考虑多重因素,有可能会跟进恒大的策略。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70个主要城市的房价指数延续涨幅收窄之势,同环比涨幅分别创一年半和近两年新低,一线城市则呈现逆势回暖,但统计数据尚未反映出肺炎疫情影响,预计2月楼市将明显降温。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夏丹表示,疫情导致楼盘销售停滞,部分房企加大优惠促销力度,短期房价增长可能稳中有落。她指出,房地产行业的主要趋势由基本面决定,疫情的影响更多是将需求释放时点向后推移,需求不减则活跃度恢复不难。然而不同于2003年非典时期,由于当前房地产行业原本就处于下行周期,全年开发投资和销售增速将不改回落趋势,并在原有预测基础上有所下移。“与此同时,对于宏观政策及地产调控的放松预期在增强,若行政限购和信贷政策边际放松,因城施策调节力度加大,可能抵消疫情的负面影响。”她说道。
分析人士多认为,疫情对一季度房地产市场的冲击几乎不可避免,之后能否改善则更多取决于疫情能否在二季度明显遏制住,进而使得生产生活秩序恢复,抑制的需求再度爆发。
中国房地产测评中心的孙斌艺认为,如果3月疫情得到缓解,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会在后面三个季度较快吸收,但如果5月才能缓解,估计会影响两年左右。
“工地停工、售楼关闭,必然对1-2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及销售造成直接冲击。”交通银行的夏丹称,1-2月在全年的平均权重不超过10%,对全年数据的影响有限,不过3-4月份权重一般稳定在15%左右,目前来看疫情的影响至少持续到一季度末,“金三银四”的传统旺季恐难以出现。她称,国内新冠疫情以2月4日为分水岭出现了一些变化,湖北以外的地区情况有所改善,新增确诊病例数量开始逐日下降,不过建筑企业复工时点仍在推迟。
分城市看,人口集聚的一二线城市多为“常驻需求”,在疫情平复之后有望较快恢复,甚至出现补偿性释放,负面影响较小;人口外流的三四线城市存在“候鸟需求”,今年错过春节前后的返乡置业节点,疫情过后可能也较难恢复。
中国央行原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最新撰文推算,因土地交易、新开工项目中止及在建项目延迟开工等将可能造成今年一季度房地产投资下降37.53%左右,若果真如此,按照最近三年的情况,房地产投资下行会造成GDP增速下降0.16个百分点。他在文章中指出,有关统计资料显示,自1月下旬房企成交量较以往春节期间下降95%。疫情较重的10个省份商品房销售规模占全国比例超过六成。线上销售只是临时应急手段,较难落实。
如果一季度销售额下降50%,就将损失14398.14亿元;如果房地产企业资金链风险爆发,大量中小房企将因此而倒闭,而且这一过程可能持续两年,甚至更长时间。1-2月的房地产投资和销售数据尚未公布,去年年底的数据已显现放缓迹象。2019年全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9.9%,增速低于1-11月的10.2%;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0.1%,前11个月为增长0.2%。
尽管上海、杭州、西安等多地在疫情爆发后都已出台措施,诸如延期缴纳土地款、放松商品房预售条件、延期还款、延期交房等,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房企资金压力,但鉴于疫情尚未到拐点,还有很大不确定性,对政策进一步放松的预期也在升温。
“支持措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疫情对企业资金链的压力,但个人认为是杯水车薪,行业的缓解需要整体复工达到一定水平。”孙斌艺表示。他认为,未来一个月估计会有更多城市采取更多的放松措施,主要原因是政府财政严重承压,房地产毕竟是缓解财政压力的最为直接和快速的产业领域。
中泰证券分析师梁中华指出,即使没有本次疫情,房地产的调控政策也是会边际放松的,现在疫情来了以后,销售压力更大,开发商现金流也更加紧张,增大经济下行压力,房地产政策放松的步伐或将加快。他并称,根据上一轮地产放松的经验,如果房地产调控政策再放松,对核心城市可能会有提振,但中小城市需求一旦再转冷,仅仅靠放松调控、放松货币恐怕作用也不会太大,还是需要类似于QE(量化宽松)的方式才能创造需求。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多地发布房地产政策,的确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房地产企业的资金压力,但目前房地产政策基本都只针对节流有一定的影响,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最大的问题还是资金压力,特别是到期债务问题。一旦销售不能快速恢复,到3月份将面临普遍性的资金压力。
“目前全国各地售楼处基本关闭,而工地也都停工,这种情况下,现有的房地产政策肯定已经不合时宜。”张大伟称,对于全国市场来说,应该在“房住不炒”的基础上,放开刚需和改善购房。
盛松成在文章中指出,应考虑采取适当的措施,平稳房地产市场。建议在“房住不炒”的前提下,稳定房地产投资和销售,支持房地产业合理融资需求,允许部分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房地产企业延期还贷,加快贷款展期办理,为企业调整还款计划,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以缓解近期销售萎缩对房企资金链的冲击。“在合法合规和控制风险的前提下,适当增加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渠道,包括商业银行的表内和表外融资。”文章并建议。
央行“降息”对房产市场的影响 2月20日早间,央行公布新一轮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报价,利率一如市场预期般下调。一年期LPR利率下调10个基点,报4.05%,上次为4.15%。五年期LPR利率下调5个基点,报4.75%,上次为4.80%。央行此举已有预兆。几天前,央行先后下调了逆回购利率和MLF(中期借贷便利)利率,幅度10个基点,被业内一致解读是为今日LPR的下调铺路。央行副行长、外汇局局长潘功胜在更早的2月7日表示:“金融市场、货币市场利率变化会影响LPR预期,现在市场预期下次中期借贷便利操作的中标利率和2月20日公布的LPR也会有较大概率下行。”LPR主要用于指导实体企业贷款利率,其下调有助于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在经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较大冲击的情况下,企业复工后信贷需求逐步回升,降低LPR可以压低企业的融资成本,进而稳定经济增长。其中,五年期LPR主要对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和企业中长期贷款产生影响,不过,该品种利率之前鲜少调整。自2019年8月LPR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五年期LPR只在去年11月跟随MLF下调过一次,幅度5个基点。因此,在此次LPR下调中,相比于一年期LPR,五年期以上LPR是否下调是市场最关注的焦点。五年期LPR的下调,释放出一定的支持房地产市场信号。
2月19日,央行在最新发布的2019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明确指出,下一阶段,将科学稳健把握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大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货币信贷支持力度。健全基准利率和市场化利率体系,完善LPR传导机制,坚决打破贷款利率隐性下限。报告指出,进一步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健全基准利率和市场化利率体系,完善LPR传导机制,推进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促进银行积极有序运用LPR定价,转变传统定价思维,坚决打破贷款利率隐性下限,疏通货币政策传导。发挥好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作用。
伴随着MLF和LPR利率先后下调,市场对于央行开展进一步宽松的预期不减。华泰宏观李超团队此前表示,为了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缓解疫情带来的负面冲击,预计未来政策利率曲线仍有20个基点以上的“降息”空间。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北京大学经济政策研究所副所长颜色预计定向降准可能不远:“随着疫情好转,农复工需求加大,货币政策的思路会从短期逆回购操作转变为MLF+LPR操作,同时伴随定向降准。目的在于支持企业中长期信贷需求,而非短期维稳。我预计,月底之前大概率会有定向降准的措施。”
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颜色表示,尽管5年期以上LPR与个人住房贷款联系紧密,但此时下调其利率并不意味着按揭贷款利率也会随即下调。他表示,对于已经转化为LPR报价的存量按揭贷款来说,其利率更新周期最短为1年,因此房贷利率不会立即随5年期以上LPR相应变化。而对于新增房贷,降低的基准利率将通过加点的方式调整,保持新增与存量房贷利率一致。由此可见,按揭贷款利率实质上是不变的。因此,5年期以上LPR下调将对房地产产生适度影响,不会造成政策的过度宽松。
房价未来走势 关于疫情之后的房价走势,FT中文网徐瑾认为,首先,疫情没有完全打击购房需求。徐瑾说,我咨询了不少原本有购房意向的朋友,疫情之后,是否还会买房。大概有一半朋友说,会,剩下一半,则表示现金为王。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一个武汉的朋友。武汉封城的时候,他曾经考虑离开,但最后还是选择和家人一起。不过,在隔离中,他最大的感觉就是房子小了,不舒服,希望疫情结束之后换一个大一点儿的房子。
与此同时,在购房需求之下,购房能力却是难以回避的问题。过去,中国房地产房价再高,也被认为风险不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就是房贷杠杆率不高。但是这一情况,在这几年内,发生巨大变化。根据国际清算银行数据,2014年,中国家庭债务比例只是35.7%,2019年上半年,已经是54.6%。这一比例和上升速度,都可以说非常惊人。
更不用说,疫情其实也是照妖镜,过去不少互联网高薪、创业等晕环会幻灭,一批企业会倒闭,不少人收入会下降,甚至失去工作。这个时候,即使有心买房,恐怕也没力还贷。也正因此,比起幻想依靠房地产提振经济,目前更应该考虑,如何为可能而来的房企资金链断裂、买房人断供浪潮做好准备。
短期来看,疫情冲击,会使得房价有个短期下行。如果有购房打算,在上半年,可能存在入手时机,部分房地产企业可能会为了现金流“割肉”。但是看中期,如果疫情得到控制,货币政策宽松,这对于房价又有什么影响?我认为,通胀可能抬头,但是房价攀升的动力已经不复往日。
早在疫情之前,房价也显疲态。“房住不炒”的口号,从2016年提出,目前已经三年。按照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中国住房发展报告(2019—2020)》,2018年10月到2019年10月中国楼市实现了“平稳降温”。从价格而言,“同比增幅由2018年10月的9.7%上升到2019年4月的12.5%,随后又平稳波动下降至2019年10月的7.6%。”同时,待售商品房面积由2018年10月的5.28亿平方米逐月递减至2019年10月的4.93亿平方米,同比增速由-12.40%变动至-6.57%。
反观当下,政策适当宽松无可厚非,但是应该避免骤然转向,这反而不利于引导预期。上面谈到的房地产朋友就指出,政策如果没有大变动,一般人设想的暴涨暴跌就不存在。他尤其强调,“请记住,任何时候房产都不是避险资产,因为它变现慢。保值增值请投资自己。“
谁在推高中国房价,一直是个老问题。我曾经说,官员往往归咎于贪婪的开发商,开发商又说是精明的丈母娘,丈母娘们则埋怨黑心中介,而中介们都推给无耻的投资客。房地产,一直是政策、房企与买家的多方博弈,未来依旧是。
问题是,买家的话语权和资源,在这场游戏中,其实非常弱势。这一趋势,未来看起来也不会改变。问题是,如果潜在买家逐渐萎靡,这个市场怎么办?这可能是未来居民消费能力不足下的现实困境。
(综合消息)
疫情下美元成避险之王 中国新增新型冠状病毒确诊病例数基本在持续下降。新冠疫情蔓延势头已经得到初步遏制,但仍不能掉以轻心,疫情发展拐点尚未到来,在出现积极性变化之时,稳增长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世卫组织专家小组2月22日前往疫情发源地武汉进行实地考察。他还表示对山东省病例的增加感到担忧,称正在寻求更多信息。谭德赛警告称,遏制新冠病毒疫情出现更广泛国际传播的窗口正在关闭,各国如果要控制疫情,就必须迅速采取行动。各方都在预测疫情可能带来的影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表示,新冠病毒疫情已经破坏了中国的经济增长,而进一步传播到其他国家,则可能会断送预期中的2020年全球经济“高度脆弱”的复苏,不过现在准确预测2020年中国和全球经济增长率还为时过早。
美联储副主席克拉里达对经济前景发表乐观评估,称美国经济没有显示出失去动能的迹象,对于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可能改变美联储的利率政策,他没有表现出多少警惕。美国财政部一位高级官员称,尽管疫情蔓延,但美国政府预计中国将履行在今年1月两国签署的贸易协议中增购美国商品的承诺。
为2月22-23日举行的G20财金领导人会议准备的一份公报草案称,预计今明两年全球经济增长将温和回升,但将冠状病毒疫情视为一个下行风险。日本央行总裁黑田东彦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可能成为周末G20财经首脑会议的最大议题,他表示现在还不是讨论针对病毒疫情推出特别货币政策的时候,但日本央行准备好在必要时采取额外措施。欧洲央行副总裁德金多斯指出,欧元区经济正处于温和增长的轨道上,但贸易疲弱和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使经济前景不确定。
对新冠病毒影响的担忧驱动资金流入美元,而从澳元到印度卢比等其他货币全都遭遇卖压。美元从强劲的美国数据和美联储上次政策会议记录中获得支撑。兑一篮子主要货币迫近三年高位,100关口已近在咫尺。
数据显示,美国1月房屋开工的降幅小于预期,建筑许可升至近13年高位,显示楼市持续走强。另有数据显示,美国1月最终需求生产者物价指数(PPI)跃升0.5%,创下2018年10月以来的最大涨幅。美联储会议记录显示,尽管决策者们承认新冠病毒疫情带来新的风险,但他们对今年保持利率稳定持谨慎乐观态度。
日圆2月19日开始失宠,当天沉重而持续的抛压令日圆兑所有货币普跌,许多货币对还创下数月来的最大跌幅。日本传出一系列黯淡的经济消息,也搅动起市场传言,认为该国已经进入衰退,同时日本各大基金都在抛售本地资产,而买入美股和黄金。结果美元兑日圆冲破110.30附近自去年5月底以来一直固守的技术阻力位。“需要了解的一个关键是,日圆疲软并非主要因‘冒险意愿’旺盛,推动行情的因素是日本资管经理纷纷退出东京市场,”AxiCorp亚太市场策略师Stephen Innes称。他表示,“美元有大量资金持续流入,目前还不清楚,除了美国政府放话压低美元之外,还有什么能阻遏这一趋势。”
欧元三年来首次跌破1.08美元,这可能只是其下跌旅程的第一个里程碑,全球消息面、经济数据以及期权市场布仓情况似乎都在与欧元作对。数据显示德国经济在去年第四季停滞不前,民间消费和政府支出都失去了动能,加之2月投资者信心恶化程度远超预期,再次引发人们对德国经济可能陷入衰退的担忧,围绕欧洲经济增长疲弱的疑虑升温,并加剧人们对欧元区将在比此前预期更长时间内实施宽松货币政策的猜测。现在很多人认为,欧元距离2017年1月触及的17年低点1.0340美元可能已经不远。无论是否能够触及这一低点,市场人士都押注欧元将进一步下行。交易员表示,1.0775是最后一个大型下档障碍位,但每隔0.5美分可能也会存在障碍,只是规模没有这么大。欧元若跌破1.0700美元恐将进一步挫跌,因跌破重要期权水准之后,交易员往往会急着在现汇市场抛售。
澳元汇率压力山大,兑美元跌至近11年低点。澳洲央行会议记录显示央行官员考虑过放松政策,这已经对澳元人气构成冲击。而就业市场低迷又加大了降息可能。澳洲第四季薪资增长乏力,公共部门薪资增速为1997年以来最慢。1月失业率自九个月低位上升至5.3%,且升幅超出分析师预期,推升进一步实施货币政策刺激的预测。“就业先行指标已经走软,活动数据继续描绘出民间需求疲软的局面,”澳洲联邦银行(CBA)资深分析师Gareth Aird说,“我们仍然预期澳洲央行将在2020年再度降息。4月看起来是最有可能降息25个基点的月份。”澳元/美元技术面尤其偏空。除了0.6500的心理支撑之外,要来到0.6263才能找到下一道明显支撑,0.6263是从低点0.4775升至1.1081高点的76.4%费波纳奇回档位。
人民币兑美元即期大跌创逾两个月新低,中间价亦刷新两个月新低。交易员表示,美元指数节节上升,且短期仍可能持续偏强,另外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冲击担忧也持续影响市场情绪,短期人民币仍有一定调整空间。他们并指出,汇价快速调整也导致部分止损盘涌出,这加剧了汇价短期波动;而中国货币政策宽松预期不减,亦可能外溢到汇市,这都可能施压人民币汇率。不过,市场料仍无法肆意推低人民币,中美贸易协议对汇率仍有一定要求。“美指强势,疫情对经济的影响,调降LPR,都有影响,盘中还有止损,”一中资行交易员称,“短期会有反复吧,不会一路贬值。”一外资行交易员称,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汇率适当贬一贬有利于促进出口;另外特朗普反对阻止飞机发动机和零部件产品出口给中国,这似乎和他之前的态度有些不一样,美国施压缓和,中国对人民币贬值的容忍度也会上升。花旗银行最新观点认为,考虑到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和货币政策放松预期,预计美元兑人民币在三个月内将达到7.05元附近。
(Reuters,2020.2.21)
全球企业复苏势头迅速放缓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扩散已开始给全球的企业业绩投下阴影。虽然净利润2019年10-12月比上年同期增长16%,时隔5个季度转为增长,但2020年1-3月预计仅增长5%,出现迅速放缓。预计中国企业利润下降16%。日本企业以制造业为中心,相继下调业绩预期。投资者开始担忧业绩复苏的明显恶化。
QUICK FactSet统计显示,全球1万2千家企业10-12月的净利润截至14日增长16%。时隔5个季度实现利润增长。与美国苹果因在华销售低迷而下调营业收入、业绩明显低迷的上年同期相比大幅复苏。在美国和欧洲等世界5个地区中,除日本之外的4个地区实现利润增长。
但是,新型肺炎疫情扩散,全球企业业绩的复苏态势正在减弱。从市场预期来看,预计1-3月世界利润增长率仅为5%,相比10-12月下降11个百分点。中国企业的净利润被认为将下降16%,转为负增长。美国企业也被让被认为利润仅增长7%,增速与10-12月(增长25%)相比放缓。
在中国,市场对汽车厂商业绩的担忧尤其强烈。因新型肺炎导致的生产和营业活动停滞产生影响,1月中国新车销量比上年同月减少18%。大型纯电动汽车(EV)比亚迪(BYD)销量减少42.7%。
此外,个人消费受到的打击也很巨大。在湖北省武汉市运营商业设施等的武汉市汉商集团3日向投资者发出预警,表示由于新型肺炎导致的营业停止,有可能对业绩造成影响。
在美国,工业机器巨头艾默生电气提示了新型肺炎导致的业绩下行风险。中国国内的工厂开工率仅为5成左右,主要零部件的供应来源也远远未达到满负荷运行。该公司首席执行官(CEO)范大为 (David N. Farr)表示,“1-3月预计出现7500万-1亿美元的营收减少”。
工程机械大型企业卡特彼勒透露预测称,2020财年(截至2010年12月)每股利润将减少。原因是由于新型肺炎等影响。该公司CEO安博骏(Jim Umpleby)表示:“销售面临下行压力”。
日本企业10-12月利润下降12%,自金融危机以来,连续5个季度出现利润下降。从日本企业预期来看,1-3月预计减少6%。除了新型肺炎之外,还存在中国和韩国的追赶导致日本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正在下降这一结构性问题。从制造业占净利润的份额(5年平均)来看,日本为45%,仍高于海外平均(38%)。
日本制铁因钢材需求减少与新兴市场国家企业追赶的影响,本财年由于资产减值损失等原因,将出现创出历史新高的4400亿日元最终亏损。三菱材料预计本财年在汽车铝制零部件子公司等出现特别损失,时隔10年出现最终亏损。
新型肺炎的影响在多大程度上扩大仍是未知数,对业绩的影响有可能进一步扩大。三井住友DS资产管理公司的股票投资第一部部长金本直树针对日本企业指出,“可以想象业绩触底将从10-12月推迟至1-3月”。
(日经新闻,2020.2.18)
1月新增信贷和社融双创新高 中国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以及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双双创出历史新高,一方面年初本就是全年新增信贷高点,而社融又有地方债年初集中发行的加持。不过考虑到上述数据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前实现的,经历春节长假后经济形势已发生逆转,2月金融数据大概率将明显下滑。
分析人士并指出,肺炎疫情虽已呈缓和态势,但短期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不可小视。随着稳增长压力进一步加大,须加强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后续仍需宽松政策护航。具体政策工具方面,进一步总量宽松的必要性不大,针对降低企业成本的结构性宽松政策依旧是主要方向。
中航信托宏观策略分析师刘长江称,“整体看,因为1月下旬疫情开始影响明显,1月份数据由于受疫情影响较小。信贷数据特别是制造业也还没有受到疫情明显冲击。”他并表示,此外,1月初也有实施降准,对数据也有一定影响。暂未受疫情影响的1月数据显示,经济复苏势头比较明确,也属于正常情况。但是2月份数据预计会比较差,政策整体微调还得继续观察经济走势。
中国央行周四公布,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3.34万亿元,高于3万亿元的路透调查中值,亦创下历史新高;当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8.4%,路透调查中值为8.6%。
华创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周冠南认为,考虑到今年春节时间较早,1月实际工作日较2019年明显减少的情况下,信贷投放量仍略高于去年同期,企业贷款显著增加。去年底以来财政政策加速发力,提前储备基建项目,1月专项债发行速度较快,不少银行贷款配套融资快速下达,使得信贷数据显著向好。他还谈到,社融数据除受信贷支撑外,去年12月央行将国债及一般政府债券纳入社融统计,同时今年1月专项债发行规模显著高于2019年同期,也使得数据显著抬升。
央行数据并显示,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5.07万亿元,明显高于此前路透4.3万亿元的调查中值,比上年同期多3,883亿元;1月社融增量亦创单月历史新高。其中1月政府债券净融资7,613亿元,同比多5,913亿元。
光大保德信基金首席宏观债券分析师邹强表示,从基本面而言,这次数据反映出本来经济的内生动能是偏强的,房企和地方政府都有融资意愿。目前虽然整个宏观形势被疫情打断,但相信经济的内生动能是有一定延续性的。他认为,如果疫情得到控制,3月开始开工的话,这次的数据说明了至少项目是处于资金较为到位的状态,“我们可以对后面复工的弹性看的更乐观一些。”
邹强并指出,目前的情况是疫情使得政策在强信用派生的环境中还要更加鸽派,对后面的信用派生,比如进入复工期之后的信用扩张是比较有利的。
德国商业银行亚洲高级经济学家周浩预计,“我觉得至少今年还会再降息20个点吧,就是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还会降至少两次,每次10个(基)点,大概率是在今年上半年完成。”
中国2月LPR令人稍感意外地仅为非对称下调,一年期降10个基点(bp)符合预期,但五年只调降5bp,低于此前公开市场逆回购和MLF(中期借贷便利)的降幅。分析师指出,除银行长期负债成本偏高制约五年LPR下行空间外,这也彰显了央行“房住不炒”的定力。
刘长江认为,货币政策并没有必要全面放松,只要针对特定行业,企业的结构性政策就足够了,等疫情过去了,经济基本面肯定会出现报复性的反弹。如果疫情期间出台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反而会加大经济的波动。
人民银行发布2019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表示,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暂时的,中国经济长期向好、高质量增长的基本面没有变化;下一步,将科学稳健把握逆周期调节力度,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加强逆周期调节、结构调整和改革的力度,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
招商证券研发中心联席首席宏观分析师罗云峰指出,春节前后肺炎疫情发酵后,央行立即通过投放流动性,以及下调逆回购和MLF利率、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等予以反应。不过他认为,考虑到目前CPI高企,放眼到一季度,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的可能性又不大了;财政政策方面,如果不再新增地方债额度,3月整个政策的宽松程度预计都不会超过1月。
翘尾因素叠加肺炎疫情冲击,中国1月CPI同比涨幅扩至5.4%,创逾八年新高,后续走势一定程度仍受疫情影响,分析人士预计一季度、甚至二季度,CPI都将呈现高位运行态势。
(Reuters,2020.2.20)
陈雨露:人行将助力中国经济企稳回升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在英国《金融时报》上发表文章表示,中国政府正在采取有力的防控措施,应对近期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疫情。此次疫情给中国经济带来一些下行压力,但压力并不会持续很久。在有韧性的经济和充足政策调节空间的支撑下,中国人民银行预计,疫情得到控制后,中国经济将会迅速恢复。
短期内,经济增长会因为疫情影响而放缓。交通、旅游和线下购物已受到冲击。医疗、网络购物以及互联网产业的韧性更强。非必需品消费将暂时下降,但消费增长和升级的长期趋势不会改变。一些中小企业目前只以部分产能运行,但仍在支付工资和其他开销。它们现在面临现金流压力。
尽管金融市场在春节假期后开盘时经历了大规模回调,但现在已经回升并企稳。
中国经济中长期稳健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中国经济有日益壮大的服务业和创新驱动的产业升级作为支撑,具有强劲的内在增长势头。这些高质量增长的支柱不会因为疫情而改变。
同时,中国有充足的政策空间来支持经济稳步增长。中国是世界上少数保持正常货币政策的主要经济体之一。中国有丰富的政策工具,能够应对各种不确定因素。我们应对2003年非典型肺炎(SARS)的经验非常有说服力。由于当时中国政府有针对性地为疫情控制提供贷款,并采取其他措施,所以中国经济在疫情得到控制后迅速反弹。
这一次,中国政府对新冠疫情迅速响应,出台包括财政、金融措施在内的扶持政策,这些政策有助于控制疫情影响,稳定经济增长。
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加强了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这保证了合理、充足的流动性水平,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中国人民银行与其他金融监管机构共同出台了30项政策措施,以支持严重受疫情影响的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私营企业和制造业。
中国人民银行还为大型银行和湖北省及其他疫情严重省份的部分地方银行提供3000亿元人民币的央行专项再贷款。它为重点医疗物资和生活必需品生产商提供优惠利率贷款支持。这些政策被证明非常有效。许多受到疫情严重影响的中小企业得以申请新的银行贷款。合格企业的名单得到迅速确认,优惠利率贷款也经过快速通道获得批准。金融监管机构还通过保障金融基础设施的不间断运行,确保了市场的稳定运行。
总体而言,新冠疫情对中国经济将主要造成短期影响。有中国政府的强力有效措施,中国人民银行预计,疫情将逐渐得到控制,经济增长将回升至其潜在产出水平。
随着延迟的消费和投资活动逐渐恢复,预计经济将迎来补偿性反弹。在工厂复工、库存回补的支持下,预计中国经济将迅速回升;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V字型曲线,即经济活动下降后迎来迅速回升,总体经济影响相对有限。
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实行支持疫情防控的金融政策,包括加强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必要时采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并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我们相信这些政策将为疫情结束后经济回升提供必要条件。
(FT,2020.2.24)
编译、整理:李彦松、王砚峰、张佶烨;责任编辑:王砚峰)
2020年第13期(总第1995期) 2019年2月24日(星期一)
地 址: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E-mail:tsg-jjs@cass.org.cn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kingwyf@163.com
邮 编:100836
电 话:(010)68034160 传 真:(010)6803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