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44期(总第2026期) 2020年6月22日(星期一) [本期要点] 今年中国将是唯一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如何阻止新冠疫情加剧收入差距? 美联储官员称经济复苏或较预期更慢 全球数字货币竞争进入新局面 特别国债全市场化发行引债市关注
今年中国将是唯一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摘要:受疫情影响全球经济增长前景堪忧,但中国经济有望在第四季度基本恢复到疫情前水平,中国有望成为世界GDP增长的压舱石。]
随着近期疫情二次爆发的迹象越来越多,市场对全球经济“V型”复苏的预期正在迅速降温。此时,有一家华尔街大型银行表示,依然坚信全球经济最终会呈现“V型”复苏轨迹。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在近日举行的在线会议上表示,相比于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的“U型”走势,这一次,疫情冲击后的经济将会在未来一年出现“深V型”轨迹。在摩根士丹利发布有关上述观点的研究报告后,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他的推特上转载了报告中关于全球经济展望的观点。
最重要的是,邢自强预计,今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当中唯一一个实现正增长的国家,预计会在第四季度基本恢复到疫情爆发前的水平。中国疫情控制得比较好,会“先进先出”,而且二次爆发风险对经济的影响可控。
谈及资产配置策略,摩根士丹利中国市场策略师王滢在同一场会议上建议,未来6-12个月,“增持或者说大幅持有中国A股市场股票”。而且,“目前A股从价格方面处在比较好的进入时点”。
至于配置细节,王滢建议关注中长期高成长性行业,包括中国城市化2.0、新基建、消费增长设升级等,建议增加对服务性行业以及对消费性行业的整体敞口。并且,建议“在这些板块里选取龙头企业”。同时,王滢还建议关注中概股里具有可以短期在香港进行二次上市资质的企业。
摩根士丹利在《机构投资者》杂志全亚洲研究团队排行榜中获选第一名,成为该榜单27年评选历史中首家连续六年蝉联榜首的公司。今年,摩根士丹利与花旗并列排行榜第一。
在邢自强看来,当前这轮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与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有所不同。简单来说就是“跌得深、恢复快”:未来一年多时间里,全世界经济复苏是深V型。这轮经济跌下去,坑陷得比较深,但爬出来的时间相对比较短、比较快,相比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要快得多。根本原因在于:这次经济衰退本质上是由公共卫生危机引发,属于外部冲击,而不是内生冲击。
邢自强表示,这一次,发达经济体的资产负债表失衡程度比较温和,各国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是“过去十年罕见的”,不仅力度大而且双管齐下,一改过去十年总是靠“货币雷声大、但财政雨点小”的特点。同时,高频率指标也显示经济在四月底之后可能触底了。基于上述理由,他认为全球经济会呈现“V型”衰退和“V型”反弹,大概到明年一季度会回升到疫情之前的增长水平,GDP增速回到3%左右。这次可能要4到5个季度恢复,比08年金融危机之后整整14个季度才走出来快得多。
邢自强对今年的中国经济预期非常乐观,认为中国不仅复苏快,而且将是唯一一个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考虑到中国属于先进先出,制造业和建设两大引擎已经回到疫情前水平,消费者和服务业将会接棒拉动经济增长,邢自强预计今年中国经济会增长2%左右——这比IMF预计的1%多一点更加乐观。具体而言,中国经济将在今年下半年恢复增长,四季度恢复到疫情之前的6%左右。也就是说,中国会花费4个季度走出疫情冲击,比欧美的8个季度来得更快。
整体而言,摩根士丹利更青睐发达市场,认为未来12个月,发达市场将大幅跑赢新兴市场,最看好美国股市,其次是欧洲股市,接下来是日本股市。其中,他们预期标普500指数可以达到3350点,意味着该指数还有10%-12%的上升空间。欧洲股市拥有10%左右的上升空间。对日本东证指数给出的目标价是1550点,不过持平于当前点位,意味着它没有什么上升空间了。
对此,王滢给出的理由是:这一次是公共卫生危机引发的经济衰退,而发达国家经济体内部并没有严重问题,政策刺激的力度也非常大,远远大于新兴市场,这和08、09年不同。在新兴市场中,王滢相对看好中国,认为未来12个月中国市场可以大幅跑赢新兴市场。从指标来看,王滢称中国A股市场和MSCI中国指数目前领先于全球其他主要股市,已经先行进入了向下调整盈利预期但进入了减速的阶段,她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指标。她还谈到了另一个指标:资金面。她认为中国的整体流动性比较偏宽松,这是对股市的利好因素。从估值来看,目前中国股市整体估值水平、12个月远期市盈率估值水平,相对于全球新兴市场处在估值折扣状态。这是不可持续的,因为中国经济从盈利到整体恢复,比新兴市场稳很多。王滢还称,中国股市的构成是偏向于新经济体,尤其在线经济占比非常大,在线经济是受疫情冲击最小的部门,还拥有高成长性,估值相对比较高。未来6-12个月,我们交易策略的第一条是建议大家在整体中国股票配置里,增持或者大幅持有A股市场。摩根士丹利上调了沪深300指数的目标价,从之前预计的3870点调整至4150点,意味着该指数有4%左右的上行空间。谈及具体的A股配置,王滢建议关注中长期高成长性行业,在相关板块里选取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本身资产质量比较优厚,同时盈利增长的确定性比较强。过去几年,市场也逐渐意识到白马股以及行业领头羊的确定性,在股市产生大的波动性的时候,它们的抗跌能力非常强。考虑到接下来消费和服务性行业会逐步复苏,王滢还建议增加对A股服务性行业以及消费性行业的整体敞口。还需要关注的是回国二次上市的中概股。王滢建议,买入那些拥有在短时间内在香港二次上市资质的企业,卖出短期不能在香港二次上市同时外资所有权占比也比较高的中概股——5月至今,这个策略建议已经跑出了15%的相对收益。
另据报道,IMF发言人赖斯(Gerry Rice)在线上举行的例行吹风会上表示,更多细节将在6月24日IMF发布最新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时公布。他说,考虑到持续的封锁措施,世界最大经济体-美国的复苏步伐可能会更慢,但他并未给出确切的预测。赖斯表示,中国经济正重拾动能,数据显示,截至5月,中国投资和服务业的复苏强于预期。他表示,总体而言,风险仍偏向下行。
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和其他IMF高级官员曾表示,该组织可能会下调已经很悲观的、2020年全球GDP将萎缩3%的预测。IMF在4月发布的报告中称,在最佳情境预测下美国经济2020年将萎缩5.9%,2021年将反弹至增长4.7%。在同一份报告中,IMF预测中国2020年将保持1.2%的正增长,2021年增幅将扩大至9.2%。
中国经济在第一季度萎缩了6.8%,这是有记录以来的首次萎缩。政府在5月份的全国人大年度会议上没有设定GDP增长目标,突显出前景的不确定性。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明预计,随着政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今年中国经济可能增长3%。他指出,随着企业加快生产,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可能会恢复到2-3%的增长。
赖斯说,IMF继续通过其紧急融资和其他安排向成员国提供融资。他称,到目前为止,IMF累计已放贷2500亿美元,该机构放贷能力为1万亿美元。
赖斯称,截至6月19日,70个国家将收到约250亿美元的快速紧急资金,这些资金在很大程度上并没有附加IMF通常的贷款条件。他说,其中约100亿美元流向了撒哈拉以南非洲的28个国家,较IMF发放给该地区平均每年10亿美元的贷款规模大幅增加。
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全球各个经济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告,全球经济收缩幅度会较组织早前估计收缩3%更严重,经济复苏存在极大不确定性。IMF首席经济学家戈皮纳特(Gita Gopinath)指,各国封锁措施是一场前所未有危机,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经济体都将一同陷入衰退,是大萧条以来的首次。戈皮纳特又指,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的表现脱钩,意味金融市场或经历更大波动,并可能出现大幅调整。戈皮纳特续指,虽然不少启动经济的国家都出现早段复苏迹象,但新一轮疫情和重新封锁措施的风险仍然存在。被压抑的消费者需求可能会出现更快经济反弹,这与之前的危机不同,然而制造业因缺乏投资而受严重打击,服务业又比制造业遭遇更差打击。
(综合消息)
如何阻止新冠疫情加剧收入差距? 亚洲开发银行经济研究和区域合作局高级经济顾问、复旦大学庄巨忠指出,新冠疫情会加剧收入差距,但是有效的政策干预,即使不能完全阻止这一情况的发生,也能大大减少它的影响。
庄巨忠在为FT中文网撰写的文章中写道,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很多。但现在又有了一个新的来源,即新冠疫情。这意味着亚洲各国政府在制定政策以应对疫情、恢复经济时又多了一个必须考虑的因素。
新冠疫情正在给亚太地区带来二战以后前所未有的经济和社会影响。到6月7日为止,亚太地区有30多个国家和经济体报告了新冠病例,病例总数接近70多万,死亡人数也达到了2万多。随着各国政府釆取各种措施控制疫情,包括保持社交距离和社区隔离,经济开始萎缩,失业大幅增加。
根据亚洲开发银行(亚行)的初步分析,如果疫情持续6个月,亚太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将下降9.3%,相当于损失2.5万亿美元;就业将减少一亿七千万;贫困人口将增加一亿四千万。如果疫情持续更久,影响将会更大。
新冠疫情不仅会导致经济萎缩,增加贫困人口,还会加剧收入差距。这对许多近几十年来收入差距快速上升的亚洲国家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以中国为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基尼系数从1988年的0.33增加到了2008年的0.49。尽管2008年以后基尼系数有所下降,但还是居于高位。根据亚行的研究,印尼的基尼系数从1990年的0.31增加到了2017年的0.38,印度的基尼系数则从1993年的0.32增加到了2012年的0.36。
庄巨忠认为,新冠疫情会通过下述渠道加剧收入差距:
1、增加技术工人和非技术工人之间的工资差距。尽管疫情对所有工人都会带来影响,但它对非技术工人的影响比对技术工人的影响会大得多。一个原因是替代技术工人比替代非技术工人要困难,所以在疫情下,非技术工人更有可能被裁员或者被减薪。同时,高技术职业如管理人员比低技术职业如手工劳动者更适合釆用在家上班的安排。
2、减少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份额。增加资本收入的占比通常来讲,各种控制疫情的措施对资本密集型行业如制造业的影响比对劳动密集型行业如服务业的影响要小,因为前者主要是工人操作机器,而后者要求员工直接服务于顾客。上述亚行的研究发现新冠疫情对零售、旅游、酒店和娱乐休闲等服务业的影响最大。同时,企业还可以用资本和技术来替代人工。
3、新冠疫情对中小微企业和弱势群体如妇女和老人的影响更大。相对于大型企业而言,经济萎缩对中小微企业的影响会大得多,而这些企业创造的就业相当部分属于非正规就业,没有足够的社会保险,并且支付的工资也较低。妇女更有可能从事受疫情影响更大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如服务业的工作,而且她们的工资平均来说要比男性低。老年人在疫情中最容易被感染,所以最脆弱,他们的收入比劳动人口也要低许多。最后,疫情期间在第一线工作、运送食品和医药的工人面临较高的感染风险,而这些大多是工资较低的职业。
4、政府的经济刺激措施。政府的经济刺激措施如果没有精心设计,缺乏足够的瞄准性,也会加剧收入差距。比如说,小微企业通常缺乏足够的能力申请政府和央行提供的流动性支持。
庄巨忠指出,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重大灾难如战争和金融危机过后收入差距通常会缩小,因为这些灾难会导致财富的大规模破坏。但是,最近有学者对过去20年中发生的5个公共卫生灾难包括SARS(2003年)、H1N1(2009年)、MERS(2012年)、Ebola(2014)和Zika(2016年)进行了研究,发现公共卫生灾难会加剧收入差距,主要原因是它们会导致大规模的失业,从而对低收入群体造成比对高收入群体更大的影响。
收入差距的加剧会激化社会矛盾,并遏制消费,从而增加经济复苏的风险,需要政府的干预。下列政策措施将有助于消除新冠疫情对经济增长、减贫和收入差距带来的不利影响。
第一,尽快控制疫情。控制疫情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检测、追踪、隔离、保持社交距离、限制人员流动、并在必要时封城。那些已经把每天新增病例数量降至很低水平的国家和地区要防止第二波、第三波疫情的发生。同时,许多国家过去对医疗事业的投资严重不足,需要加大投入力度,以降低新冠死亡率,防止医疗系统的崩溃。
第二,保护就业、失业者和弱势群体。具体的政策措施依国家而定,但可以包括通过税收减免或延期、薪资补贴、信贷担保等手段扶持受影响的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保证所有失业的人口都能得到失业保险和救济金;向最弱势群体提供有条件或者无条件的现金资助;以及加强对落后和贫困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以有效应对疫情。
第三,支持经济复苏,并加强经济刺激的包容性。许多国家正在规划如何用经济刺激措施支持经济复苏。政府应该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以后考虑逐步解除封城、放松对经济活动的限制。支持经济复苏需要刺激需求、恢复供应链、鼓励对私营企业的贷款和鼓励企业创造更多的就业。积极的财政政策应辅之以宽松的货币政策——特别是在通胀不高的情况下。
为了应对收入差距的扩大,许多亚洲国家包括中国、印度和东南亚诸国近几年来都把促进包容性经济增长提升为基本国策。如中国在2001年开始执行西部大开发战略以缩小地区差距,2006年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设想,2015年将确保到2020年消除极端贫困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指标,同时通过改革户籍制度、提高最低工资以及扩大农村社保覆盖范围以缩小收入差距。
亚洲国家应该把短期的经济刺激措施和推动包容性和可持续经济增长的长期战略结合起来。这就要求政府的一揽子政策措施更加注重对教育和健康的投入,对安全、韧性和可持续的公共交通和基本社会服务的投资,和对农村和贫困地区发展的支持。同时要加强社会保险制度,特别是要扩大非正规行业的社会保险和逐步实现全民医保。
亚太地区的政府正在釆取行动。根据亚行新冠疫情政策应对数据库,到6月1日为止,亚太地区有四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公布了保障收入和支持就业的政策措施,总额达到1.5万亿美元,相当于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5.6%。
新冠疫情会加剧收入差距。但是有效的政策干预,即使不能完全阻止这一情况的发生,也能大大减少它的影响。
(FT,2020.6.15)
美联储官员称经济复苏或较预期更慢 据路透报道,美联储(Fed)多位官员6月19日表示,美国经济复苏可能比预期更慢,需要提供进一步财政和货币政策支持。
波士顿联邦储备银行总裁罗森格伦在Greater Providence Chamber of Commerce组织的一场线上活动中表示,新冠病毒的持续蔓延可能阻碍美国经济从疫情中复苏,可能需要更多的财政和货币支持。罗森格伦重申了他的观点,即美国失业率可能在2020年底仍处于“两位数水平”,并警告说,旨在遏制病毒的封锁结束后,不要过快重启经济。他说,“这种缺乏遏制措施的状态,最终可能导致需要更长时间的停摆,从而导致消费和投资减少,失业率上升。”
美联储迅速将利率降至近零水准,并推出一系列紧急贷款工具,以支撑经济。罗森格伦在讲话中表示,这些举措可能还不够,还需要货币和财政政策的更多支持。
美联储副主席克拉里达(Richard Clarida)克拉里达最近在接受福克斯商业频道采访时说表示,美联储远未实现其通胀和就业最大化的双重目标,而且在支持经济方面还可以做得更多。“我们已经采取了非常积极主动的行动,我们可以做更多,我认为我们会做更多。”
6月18日,加州、北卡罗来纳和一系列美国城市强制要求或敦促人们使用口罩,以控制螺旋式上升的新增冠状病毒病例。目前至少有六个州的冠状病毒病例刷新单日纪录。明尼阿波利斯联邦储备银行总裁卡什卡利(Neel Kashkari)在一次由CBS新闻主持的推特聊天中表示,经济从新冠病毒危机中复苏可能比决策者最初预期的要慢,拖累因素可能包括秋季出现第二波疫情,以及失业率再次上升。“恢复的时间将比我们几个月前所希望的要长,……很多工作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他说,联邦政府需要继续支持那些因疫情危机而失去工作,而且在一段时间内可能无法重返工作岗位的美国人。
卡什卡利还警告称,如果经济低迷持续下去,银行可能会受到冲击。他表示,“我担心,这种情况持续的时间越长,银行面临的损失就越大。”他说,大型银行拥有比2008年金融危机前更多的资本,但这可能还不够,他呼吁银行停止支付股息,并增资。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6月19日也表示,美国经济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中复苏将面临挑战,且不存在快速解决办法,这进一步强化了他近期的谨慎立场。
另据报道,此前的6月16日,鲍威尔在国会听证会上发出警告,美经济复苏前景存在“高度不确定性”。尽管近期经济情况有所改善,但由于疫情带来的较高失业率和小企业倒闭潮,美国经济仍面临“显著的长期伤害”。他指出,虽然联邦贷款和补助金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家庭收入和支出,但复苏实际和力度存在很大不确定性,而这取决于新冠疫情控制的效果。
鲍威尔在国会听证时指出,除非疫情真正得到控制,并得到社会大众的认可,否则不太可能出现经济全面复苏。经济下行趋势持续时间越长,永久性失业和企业倒闭带来的长期伤害就会越严重。他提到,全美有接近2500万人失去工作,要让失业人士重返岗位仍有漫长的路要走。另一方面,居家令等控制疫情措施带来的失业人口中,大多数是低收入者、少数族裔和女性。他警告,如果不能控制并逆转经济下行的趋势,贫富差距将会扩大。
鲍威尔表示,疫情给中小企业带来重大风险,而这些企业是美国经济的核心。据美国经济研究局经济学家估计,超过10万家中小企已永久关闭。零售店、餐馆、活动中心、美发沙龙等,这些“非必要商业”从3月起几乎没有任何营业额。
鲍威尔又提到,公开市场委员会17位成员此前预测今年美国经济萎缩6.5%,而且未有考虑可能出现第二波疫情。他重申,美联储将运用所有工具,确保经济强劲复苏。同时,他再次敦促国会出台更多经济纾困法案,为美家庭和企业提供必要援助,减轻疫情对经济的长期损害。他又为联储局直接在二级市场购买企业债计划降温,强调只是由企业债的交易所买卖基金ETF,转为直接买企业债,无增加规模。
(综合信息)
全球数字货币竞争进入新局面 围绕数字货币的全球主导权争夺已进入新局面。在中国,出现了政企共同打造的以人民币为核心的“东亚数字货币”构想。美国Facebook遵循货币当局的意向,将主导的Libra计划修改为以美元计价发行等,试图卷土重来。
中国在从5月21日起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上,有10名委员提出了由人民币、日元、韩元和港元这4种货币组成的跨境一篮子数字稳定币。该提案的核心人物引人注目。他是中国携程旅行网的联合创始人沈南鹏,被认为资产达到16亿美元,是中国屈指可数的风险投资者。
此外,联署代表人还包括香港前政务司长唐英年等重量级人物。政协会议是代表各界的委员讨论重要议题的场合。该提案的出现反映出这一构想在中国正在被认真讨论。
中国人民银行(央行)为了推动数字人民币的发行,已开始在深圳等5个试点进行试验,此次的构想处在其延长线上。沈南鹏等人的提案指出“适宜由民间发起和推动”,预计将在当局的背书之下由民间推进。
在该提案中,区域数字稳定币将以4种货币篮子支撑价值,其比重根据各国和地区的经济规模决定。经测算,人民币占比将超过6成,日元为逾2成。其机制是构建跨境结算网,由企业使用电子钱包进行交易。据介绍能降低汇率波动风险,有助于扩大贸易。
定位是与中日韩正在推进谈判的自由贸易协定(FTA)形成互补,可以说是数字货币和贸易政策相结合之下建立贸易区的新尝试。在美国推进与中国脱钩的背景下,中国也许希望借此拉拢日韩。
这也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一环。尤其是近年来,美国对敌对国家随意实施金融制裁,切断国际贸易必需的美元交易,中国正在加快构建不依赖美元的结算网。
中国对2019年6月发布的Libra构想表示警惕,加快了数字人民币的研究。这是因为中国将Facebook主导的以美元为中心的一篮子货币视为“事实上的美元”。在此次的中国构想之中,反而自己利用一篮子货币,以推动人民币的国际推广。Libra的运营团体于4月发布了回应当局批评的新计划,搁置一篮子货币的机制,优先发行以美元和欧元等单一货币作为支撑的Libra。新计划是考虑到不同货币在国内普及可能导致货币政策效果减弱等担忧。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美元本身的Libra发行也进入视野。在Libra的新计划中表示如果央行发行的数字美元诞生,将优先纳入Libra的结算网。美国当局看起来对数字货币持慎重态度,但真实想法难以解读。
在各国,跨境数字货币有很大可能将以货币当局与IT企业合作的形式诞生。而在日本,大型银行和东日本旅客铁道(JR东日本)等9家企业开始讨论数字货币和电子货币的互联互通,当局也将参加。虽然是实现企业主导的数字日元的第一步,但希望不要陷入趋于内向的“孤岛化”。
同时也存在令人担忧的趋势。单一货币计价的Libra不包括日元。之前计划进入篮子的货币中只有日元落选,新加坡元被纳入。日本金融机构的负责人表示,“并不是日本在拒绝。由于难以期待日元在跨境交易中被使用,或许他们没有感受到日元的魅力”。日本需要制定一个将日元的未来全球定位考虑其中的切实可行的数字货币战略。
(日经新闻,2020.6.16)
特别国债全市场化发行引债市关注 备受关注的抗疫特别国债已启动市场化发行。6月18日,财政部顺利发行首批两期抗疫特别国债共1000亿元,6月19日,个人投资者通过多渠道认购。6月23日,第三期700亿元抗疫特别国债将发行。按照财政部的具体计划,今年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从6月中旬开始发行,7月底前发行完毕。抗疫特别国债全部市场化发行,却令债市率先大举承压走弱。路透引述分析人士指出,全部公开招标及一个半月的发行时间令供给忧虑陡升,叠加6月MLF缩量平价彰显央行谨慎态度,市场对货币政策如何配合心存疑虑,债市恐慌情绪率先发酵。
不过,他们并认为,考虑到地方债等将为特别国债腾挪空间,且此次特别国债与一般国债将统筹发行料节奏较平缓,央行货币政策虽边际调整但并不会缺席,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共同保驾护航下,预计特别国债发行整体冲击可控,无需过度担忧,且预计需求亦可观。
“对于此次特别国债发行,市场担心来源还是5月以来的惊魂未定,如果1万亿特别国债在7月底之前发行完毕,那么确实会带来一定的供给压力,但冲击小于5月。”天风证券固收研究团队孙彬彬等认为,一是地方债发行显著回落,二是特别国债发行节奏相对平滑。他们并指出,在当前宏观环境之下,货币政策边际变化大概率只是阶段性的,目前并不具备明确转向收紧的条件;只要货币政策不会推波助澜的保持所谓中性,那么大概率还是会按照以往的操作模式,在政府债券大量发行时进行有效对冲。
6月18日、19日发行的抗疫特别国债,规模1000亿元人民币,5年和7年期各半。6月23日发行的第三期抗疫特别国债,发行总额700亿元,为10年期。
在发行日期上,特别国债与一般国债统筹,保持国债总体供给均衡,在每期和每日发行规模上,也将与目前一般国债发行量大致相当;同时,特别国债在一级市场上采用续发行方式,增大单期国债流通量;在二级市场上各项流通交易安排均与一般国债相同。
光大证券固收研究分析师张旭等亦认为,本阶段地方政府债和一般国债的发行规模可能会缩减;今年5月,财政部指导地方政府密集发行了1.3万亿元的地方政府债券,将发行工作适度“前置”,减轻了6-7月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任务。预计财政部也会在本阶段内相应减少一般国债的发行量,为特别国债发行腾出市场空间。“因此,特别国债市场化发行所形成的实际冲击比较有限,”他还预计,货币当局大概率会为政府债券发行营造出相对宽松的融资环境,央行可能通过降准等方式向银行体系提供低成本的长期资金,并将债券收益率控制在合理的水平。
中国5月地方债发行规模13024.5774亿元,发行井喷,单月规模创出历史新高,且为记录以来第三次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由于供给大增,以及资金面逐渐收敛,隔夜回购利率重回2%上方,债市二级市场收益率随之明显上行,5月地方债平均发行利率也较4月大涨30个基点(bp)。
从特别国债发行节奏上来推算,中信证券固收分析师明明指出,本次特别国债的发行节奏可能较为均匀。按照财政部已经公布的两期特别国债推测,后续的每期特别国债在发行量上可能大致与一般国债相仿,一期500亿元左右。如果一次新发1000亿(两期),那么大致十次可以发完。假设7月底前发完的话,放在6月的发行量可能在3000-4000亿元,这个数字对市场的压力相对而言要小不少。
有观点认为,特别国债将全部面向市场发行的消息已经大举压制中国债市。不过,虽然一万亿的特别国债发行规模在一个多月发行完毕,叠加全部市场化发行,先令债市应声下跌,但是分析人士仍然认为,债市无需过度悲观,无论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均将有望在未来共同发力,适度配合特别国债发行。
中信证券固收分析师明明认为,虽然6月MLF续做缩量不降价,央行货币投放整体偏谨慎;目前货币政策多措并举,后市总量宽松可能较为谨慎,但价格工具的使用仍有一定空间。“除货币政策操作外,特别国债全部采用市场化发行也超出了市场的预期,但由于央行维稳资金面合理充裕的政策意图较为明显,预计特别国债发行对资金面的扰动也总体可控,不必过分担忧,”他称。
人行6月15日缩量一次性续做6月到期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连两月持稳。分析人士指出,短期银行间流动性充足,央行重在偏宽松基调下灵活调节,防范资金空转套利。目前货币政策尚在观察期中,央行对量价工具使用谨慎,未来操作节奏和力度取决于经济恢复力度和疫情变化。
从财政政策来看,明明指出,地方债发行为特别国债让路已有征兆。虽然MLF大幅缩量续做,但财政支出的力度预计比较大,地方债净融资额非常小,以致目前资金面仍然相对宽松。6月前两周的地方债发行似乎体现出配合特别国债发行的布局——相比于去年6月的发行情况,地方债在前两周鲜有净增。如果按照这个趋势判断,下半月还有必要为特别国债发行让路,地方债可能难有比较大规模的净增。“对于资金面不必过度担忧,财政+货币的配合之下,预计特别国债发行对资金面的冲击可控,”明明称。
不过亦有分析师持有不同观点。中航信托宏观策略分析师刘长江认为,7月底前发完,供给确实会让市场紧张,但央行会不会配合真的是个问题,“市场化发行,就让市场消化,MLF态度看,不排除央行可能作壁上观啊。”
综合来看,此次特别国债发行虽然对市场而言存在一定压力,且央行后续如何配合仍是未知数,令不确定性仍难完全消除。但是不少机构人士对特别国债需求仍抱有较为乐观的预期。
长城证券首席债券分析师吴金铎认为,特别国债市场化发行,一定程度也是适应市场所需。从风险来看,国债是由中央政府发行,信用级别最高,没有什么风险;从收益来看,国债收益率较发达国家也有明显优势,还免征利息所得税,所以有较大的吸引力。“是无风险的最高级别的债券,从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来看,机构和居民认购需求较大。”
明明也指出,要素市场化改革的长期方向可能也是本次国债市场化发行的重要原因,特别国债的市场化发行凸显了政府对于完善市场机制和推进市场化定价的决心,这也意味着央行的独立性得到了一定的保障,坚定了不走财政货币化道路的信心。
(综合信息)
(编译、整理:李彦松、王砚峰、王山;责任编辑:王砚峰)
2020年第44期(总第2026期) 2020年6月22日(星期一)
地 址: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E-mail:tsg-jjs@cass.org.cn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kingwyf@163.com
邮 编:100836
电 话:(010)68034160 传 真:(010)6803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