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8日上午,北大经济史学名家系列讲座第145讲“凯恩斯定律与萨伊定律:相悖还是相容——兼论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关系”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107会议室举行。讲座同时采取线上直播的方式,吸引了近140名听众线上参与。本次讲座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史学系、北京大学社会经济史研究所和北京大学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中心联合主办。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方福前教授担任主讲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教授张旭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张琦担任评论人,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史学系主任、教授周建波担任主持人。
方福前教授演讲中
方福前教授首先对萨伊定律和凯恩斯定律的内涵及学界观点进行了阐释。法国经济学家萨伊(Jean Baptiste Say,1767~1832)在1803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概论》中提出的产品销售原理,后来被经济学家们概括为“萨伊定律”(Say's Law),其内容是“供给会创造它自身的需求”。萨伊认为,人们进行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消费,生产者把一种产品提供到市场上是为了换取他需要的另一种产品,因此,“一种产品一经产出,从那时刻起就给价值与它相等的其他产品开辟了销路。”货币在商品交换过程中仅仅充当交易媒介,商品货币交换的实质实际上是用一种商品交换另一种商品。因此,经济中的买卖必然平衡;只要对生产不加干涉,就不会出现普遍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基于此,萨伊在政策上反对政府干预经济活动,反对政府通过政策手段刺激消费扩大总需求。
早在凯恩斯之前,马克思就在《资本论》中对萨伊定律进行了批判。马克思认为,萨伊定律犯了两个错误:一是把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偷换成简单商品生产,二是进一步把商品货币交换关系偷换成物物交换关系。
凯恩斯也对萨伊定律提出了质疑。凯恩斯在《通论》(1936年)中,从市场价格粘性、货币非中性、三个基本心理规律这三个不同的视角否定了萨伊定律。在凯恩斯看来,由于生产能力高度发达,有效需求不足导致的非充分就业和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常态。凯恩斯认为,在短期,国民收入和就业量由心理上的消费倾向、心理上对流动偏好的态度、心理上对资本资产的预期收益的估计和中央银行的行动所决定的货币数量这四个自变量决定。而这四个自变量首先决定的是居民的消费需求和企业的投资需求。所以凯恩斯的这个思想被后来的经济学家概括为“需求会创造它自身的供给”,即凯恩斯定律。在凯恩斯看来,在短期要使经济走向充分就业均衡,必须由政府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来扩大总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兴起的供给学派又宣称“萨伊定律具有真理性”;里根政府实施供给改革和减税政策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又肯定了萨伊定律的价值,由此引出“凯恩斯定律与萨伊定律是相悖还是相容”的问题。
方福前教授认为,萨伊定律认为买卖必然平衡,不存在普遍生产过剩的可能性在理论逻辑上是不能成立的。萨伊以后的两百多年来的经济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因为在短期,可能存在AS>AD,即有效需求不足;在科学技术和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经济中,有效需求不足往往是常态。但是,萨伊定律认为在供给和需求的关系上,供给是决定性的,是第一位的,供给会创造需求,如果撇开制度因素,这个思想从长期来看是对的。
方福前教授分析说,萨伊定律是着眼于长期分析的经济学理论,而凯恩斯定律是着眼于短期分析的经济学理论,二者有各自的适用条件和定义域。从这个角度看,萨伊定律和凯恩斯定律是相容的,不是相悖或对立的。
最后,方福前教授引申出了对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之间关系的探讨。他首先回顾了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我国实施了两轮扩大内需的积极的财政政策;2015年11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启动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20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注重需求侧管理”,并且强调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如何理解我国的经济政策重点在“需求-供给-需求”之间的切换?方福前教授指出,供给和需求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是一把剪刀的两股剪刀叉。就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来看,其总产出及其增长是在总需求和总供给相互作用下决定的。总需求是经济增长的拉动力量,总供给是经济增长的推动力量,总产出规模及其增长速度决定于总需求和总供给双方力量的大小以及对比关系;总供给能力(潜在的总供给)决定了一个经济的长期增长趋势,总需求则决定了一个经济在一定时期总供给能力的利用或实现程度。进一步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管理也是相互依存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离不开需求侧管理,需求侧管理必须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完善;没有总需求的适度增长,产能过剩会更加严重,因为过去的投资和现在的投资还在形成资本存量,还在增加生产能力;没有总需求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没有了参照系,就失去了方向。而需求侧管理必须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完善,因为居民消费需求取决于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消费倾向,而居民可支配收入取决于分配制度,消费倾向由人们的消费习惯和制度因素决定,完善分配制度,改革那些阻碍居民消费需求增长的制度因素,正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容。同样,要调动企业投资的积极性,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也需要从供给侧改革着手。因此,我们应当在供求互动中推进需求侧管理和供给侧改革,不能割裂二者,更不能把二者对立起来。
在评论环节,张旭教授高度评价了方福前教授的讲座分享内容。他指出,方福前教授的讲座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值得进一步探讨的“留白”,萨伊的法国浪漫主义、凯恩斯的英国实用主义、中国的悲怆主义经济学何以有结合的可能?萨伊的生产自行创造自己需求的认识与凯恩斯为解决就业问题而开出的所谓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药方,能否成为我国深化改革的借鉴或反面教材?这些问题值得更深入的探讨。同时,张旭教授提出,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的是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是针对我国价值链产业链升级的一种创新性、战略性的选择。不仅如此,还要解决制度供给不足的问题,这是萨伊、凯恩斯,甚至马克思都未涉足的领域,经济思想史研究在此方面可以发挥专业特长,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张琦副研究员亦高度赞同了方福前教授的研究成果。他结合人口老龄化的现实问题,并从财政社会学的角度出发,援引美国与欧洲为解决资本主义过剩问题而采取的不同制度道路,对方福前教授论述的总供给如何转化为总需求、总需求的结构等观点,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入分析与阐发。
最后,周建波教授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总结。他指出,方福前教授的讲座与两位研究员的分析,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极具启迪性。分析经济问题,既要关注数量也要关注结构;既要关注长期,也要关注短期;既要关注宏观、微观,也要关注中观。此外,融会贯通东西方经济学思想,结合西方经济学前沿的理论框架与中国特色的经济思想、中国实际的经济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才能真正走好中国道路,讲好中国故事,发挥中国特色,这也是经济思想史学科的魅力与意义所在。
(供稿人:经济史学系博士生 龙辉洋)
关键词:凯恩斯定律;萨伊定律;相悖还是相容;兼论供给侧改革;需求侧管理关系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qpfFK42pb1hrcjR_lFBOg
(编辑:刘益建;审校:张佶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