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综合研究 >> 正文

通胀:暂时还是长期?

http://www.newdu.com 2021/7/26 社科院经济研究所 佚名 参加讨论

    大西洋两岸通胀飙升 经济过热担忧重燃
    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6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5.4%,这是自2008年以来的最快涨幅,超过了经济学家的预期。6月份英国通胀率达到2.5%,为201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大西洋两岸物价急涨,重新引发经济学家对经济存在过热风险的担忧,给政策制定者带来了压力,迫使他们考虑是否需要更早撤回在新冠疫情期间实施的前所未有的刺激政策。多数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仍然认为,这一趋势是短暂现象,与解除疫情相关限制措施有关,而不是重回1970年代的恶性通货膨胀。但许多人承认,通胀持续走高的可能性或许正在增加。
    物价驱动因素
    美英两国都出现了物价上涨,部分原因是随着政府放松旨在遏制新冠病毒传播的措施,两国经济重启。例如,在美国,机票、酒店和汽车租赁费等与旅行相关的费用都出现了显著上涨。两国遭遇供应链瓶颈的行业都出现了价格上涨。在美国,反映二手汽车和卡车价格的指数较去年6月上涨了45.2%。在原油价格飙升的推动下,能源成本一直在急剧上升。而且经济学家指出,在美国,房租价格出现了小幅但意义重大的上涨——在这个领域,价格调整通常比较缓慢,但一旦出现变化可能会比较持久。英国通胀形势在很多方面与美国相似。英国通胀率一直在随着美国走高,但与美国的变化相比,有数月的延迟。
    经济学家表示,这种情况可能在未来几个月持续下去。凯投宏观首席英国经济学家保罗?戴尔斯表示:“我们认为,随着英国通胀率在今年年底攀升至4%左右,两国之间的差距将会缩小。”英国副国家统计师乔纳森?阿索(Jonathan Athow)表示,价格上涨的现象“十分普遍”,但他特别提到了“食品和二手车价格的上涨,这两个类别有需求增加的报告”。
    为什么欧元区通胀没有大幅上升?
    欧元区的通胀率在2020年有数月处于负值水平,之后也有所回升,只是与美国和英国相比更为温和。6月份欧元区通胀率略微降至1.9%。这可能仅仅是因为,这个由19个国家组成的货币集团在疫苗接种和经济重新开放方面都远远落后于美国和英国。
    经济学家预计,随着欧元区经济复苏势头增强,今年下半年其通胀率将再次上升。例如,德国央行(Bundesbank)预计,今年晚些时候德国的通胀率将达到4%,这将是该国逾10年来的最高水平。此外还有一个技术性因素预计将提高德国的整体通胀率。德国在去年下半年暂时削减了增值税,但如今已经恢复,这一变化将影响从7月份起的整体数字。
    溢出效应?
    这三地的经济学家在接下来数周甚至数月将面临的重大问题是,局部的价格上涨能否能被最大限度地遏制,以避免它们以有害的方式蔓延到更广泛的经济领域?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目前来看,这种风险很低。尽管美国6月整体通胀率环比上涨0.9%,但渣打银行北美宏观策略主管史蒂文?英格兰德计算出的基础通胀率——剔除新车和二手车、汽车租赁、酒店和机票等类别,以及波动更大的食品和能源价格——环比仅上涨0.22%。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高级研究员梅根?格林(Megan Greene)也持谨慎态度。她说:“在没有工资螺旋上涨的情况下,真的很难出现通胀螺旋上升,而且目前仍没有多少迹象表明工资可能出现螺旋上涨。”
    政策制定者的两难
    这种情形让大西洋两岸的央行官员和其他经济政策制定者几十年来首次为如何应对物价上涨而头疼。这是一个突然的180度大转弯,在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他们一直在操心持续的低通胀。
    如果他们低估了物价上涨的持续性,认为迄今看到的证据都是暂时的,那么他们随后可能为了补救而不得不更为突然地加息。如果通胀变得顽固,政策制定者甚至可能不得不采取财政行动来给经济降温。另一方面,如果他们过快地退出疫情时期出台的经济支持措施,可能会在这个紧要关头危及经济复苏。考虑到新冠病毒变种正在世界许多地区加速传播,这样做尤其危险。
    到目前为止,美联储和英国央行仍坚持认为通胀是暂时的,尽管两者都表示,如果数据证明有必要,他们可能会比此前预期的更早地收紧政策。德国央行和欧洲央行也预计,明年欧元区物价涨幅将放缓。欧洲央行预测,2022年的通胀率将降至近期修订的2%目标以下,2023年将达到1.4%。
    欧洲央行行长克里斯蒂娜?拉加德对英国《金融时报》表示,欧洲央行的新战略“意在发出信号,表明我们不会过早收紧”,将在更长时间内容忍高于目标的通胀水平。但德国央行行长延斯?魏德曼呼吁放缓债券购买。
    然而,央行官员们在预判经济轨迹方面的一再失败,让一些分析师更加紧张。贝伦贝格银行经济学家卡卢姆?皮克林表示:“长期来看,英国和美国的通胀水平可能会持续保持在略高于央行目标的水平,因此,强于预期的短期通胀上扬可能转变为一股持久趋势。“目前而言,这种风险仍然不大。然而,历史给出的警告是明确的:所有的持续高通胀时期一开始看起来都是暂时的。”
    《华尔街日报》调查:美国较高的通胀率将持续数年
    据《华尔街日报》7月13日报道,经济学家预计,疫情后的强劲经济复苏将在一段时间内推动物价快速上涨,并建议美国民众为未来数年的通胀率将高于几十年来所见水平做好准备。
    相较于今年4月份给出的预期而言,接受《华尔街日报》调查的经济学家上调了对通胀将达到多高水平以及持续多久的预期。《华尔街日报》对64位商业、学术和金融预测人士进行的这项调查是在7月2日至7日进行的。
    接受调查的经济学家平均预计,2021年第四季度,一项广受关注的剔除了波动性较大的食品和能源价格的美国消费价格指针同比将上升3.2%。他们预测,到2022年和2023年,该消费价格指针的同比升速将回落至略低于2.3%。这将意味着,2021年至2023年的平均同比通胀率将达到2.58%,创出自1993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我们现在正处于过渡阶段,”Naroff Economics LLC首席经济学家纳罗夫(Joel Naroff)说。“我们正在过渡到一个通胀率和利率比过去20年水平更高的时期。”
    美国商务部的核心个人消费支出(PCE)价格指数5月份同比劲升3.4%,创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的最大同比升幅。
    纳罗夫和其他受访经济学家认为,美国正从过去20年的较低通胀出现代际转变,这种转变可能会给那些之前预计通胀率将接近或低于2%的家庭、决策者和投资者带来新的挑战。
    如果这些经济学家的预测正确,那么美联储官员可能不得不提前加息,且加息幅度可能也会超出他们之前的预期,以确保通胀受控。
    美联储青睐的通胀指标,即包括食品和能源价格在内的整体PCE价格指数在5月份上升了3.9%,几乎是美联储2%目标的两倍。美联储的报告中重申了其观点,即今年通胀加速上升归因于制造业瓶颈、招工难和其他与经济摆脱疫情影响实现复苏有关的“基本暂时性的因素”。多数官员在6月发布的预测中认为,未来两年通胀率将下降到2%左右,不过关于他们可能需要以多快速度升息以使通胀率降至这一水平,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在美联储今年6月份的政策会议上,多数官员预测到2023年将把利率从接近于零的水平提升。一些人预计明年会加息。而在今年3月,多数官员预计将保持利率不变直至2023年底。
    接受调查的经济学家中,约有58%的人认为美联储在2022年下半年或以后才会加息。“预计通胀飙升的时间会比美联储此前预计的更长,”致同会计师事务所(Grant Thornton)首席经济学家斯旺克表示,“美联储现在可能会在2023年上半年加息,尽管一些官员急于希望尽快采取行动。”
    一些受访经济学家担心美联储的行动可能过于迟缓。“危险在于,货币政策制定者跟不上通胀上涨的形势,”美国化学理事会首席经济学家斯威夫特表示。“我并不是说恶性通胀即将到来,而是去年发生了很多事情,从全线来看,成本的总体趋势是增速加快,比过去五年、10年更快。”
    1995年至2019年间,核心PCE价格指数平均同比涨幅仅为1.7%。现在,美联储希望通胀率在一段时间内超过2%,以弥补此前通胀率不足2%的影响。
    另一个衡量通胀的关键指标——美国劳工部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5月份同比上升了5%,创下近13年来最大同比涨幅。劳工部公布的CPI波动性通常比PCE价格指数要大一些。受访经济学家预计,到今年年底,美国CPI同比涨幅将回落至4.1%。他们预计,明年和2023年CPI同比涨幅将在2.4%-2.7%之间徘徊。
    随着市场适应各种干扰因素,供应链瓶颈、运输成本攀升以及劳动力短缺可能被证明是暂时的。不过,充裕的联邦刺激资金,加之规模空前的家庭储蓄以及新冠疫苗的推出,正在推动消费需求激增,使许多企业几十年来首次能够大幅提价。如果家庭和企业开始预期物价上涨,那么这种预期就能够自我实现。
    有迹象表明消费者正开始预计通胀攀升。根据密歇根大学的消费者调查,6月份的消费通胀预期(消费者对未来5-10年的通胀率预期的中值)攀升至2.8%,与2014年通胀率大致相同。
    如果较高的通胀率持续数年,会从多个方面对经济产生影响。消费者可能会发现家庭预算受到挤压。借贷成本上升可能会拖低股票价值,并可能抑制房地产等对利率走势敏感的行业增长。较高的通胀率还可能让企业更难规划较长期投资。“这是破坏性的,人们无法确定成本是多少,能否获得供应,或者六个月后成本是多少,”斯威夫特表示,“如果不知道18个月后钢材的成本是多少,我不会想在建筑业试图竞标一项工作。”
    通胀真的回归了吗?
    欧洲中央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和董事会成员,现法兰克福歌德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席奥特马尔·伊辛(Otmar Issing)在7月16日发表的一篇文章中说,在评估近期通胀飙升时,供应瓶颈并不是唯一需要考虑的因素。更重要的是更广泛的经济结构变化和央行令人震惊的自满态度。
    伊辛表示,在经历了多年的低通胀之后,近几个月来几乎所有地方的价格都在上涨。能源和大宗商品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主要是由于封锁后的供应瓶颈。但是,虽然这些瓶颈被广泛认为是暂时的,意味着通胀飙升将很快消失,但其他因素也在起作用,这意味着通胀不会简单消失。
    在这些长期因素中,最主要的是货币的快速增长。大多数货币总量(不仅仅是中央银行的货币)都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尽管这种发展似乎并不让中央银行和许多经济学家担心。随着货币从用于解释通货膨胀的主要模型中消失,诺奖得主米尔顿·弗里德曼的名言“通货膨胀始终是一种货币现象”也很少被引用。“数量理论”声称通货膨胀的因果关系是从货币到价格。经验证据似乎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弗里德曼关于适度通胀的假设。但事实仍然是,如果没有相应的货币扩张,名义工资以及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就无法继续上涨。随着时间的推移,强劲的货币增长也会增加资产价格和金融稳定发展的风险。经过十多年的各种因素,其中仅全球化和人口变化这两个因素,对价格施加的下行压力,就能判断出世界现在可能正处于更广泛的经济“政权更迭”(regime change)的风口浪尖。老龄化社会不断增加的医疗保健支出、全球化步伐放缓、供应链中断以及最近要求将生产转移到成本较高的地区的呼声是外生价格压力的新来源。在这种情况下,工资水平也可能被推高。在中央银行几乎渴望更高的通货膨胀而忽视货币快速增长的时候,实体部门的这种变化很可能形成从通缩环境转向通胀环境。今天看到的许多因素都是1960年代和1970年代的突出特征,这是上一次通胀压力积聚的时期。
    应该期待通胀的回归吗?这很难说,因为我们正在经历一种异常高的无法量化的不确定性,经济学家弗兰克·奈特(Frank Knight)认为这种不确定性是不可能融入传统预测的。除了近年来全球经济发生的巨大结构性变化之外,新冠肺炎大流行可能为我们目前无法预见的后果创造了条件。
    更糟糕的是,由于缺乏对决定资金流动、风险溢价和资产价格的可行的理论解释,央行似乎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多年前失去大部分预测能力的模型。2008年金融危机十多年后,中央银行使用的主要一般均衡模型甚至几乎没有考虑家庭之间在财富、未偿长期债务头寸、未保险风险和预期形成方面的巨大异质性。因此,它们无法捕捉系统性政策或系统性冲击对财富分配和不平等以及总需求的复杂影响。
    如果没有这些知识,人们只能猜测强劲的货币增长是否反映了由于不平等加剧、通货膨胀性财政货币冲击或两者兼而有之的预防性储蓄。在一个中央银行通过从一小群相对富裕和知情的投资者那里以高价购买资产来大规模扩张货币基础的世界中,这尤其成问题。预期在预测未来通胀方面起着关键作用,而这些预期似乎通胀会稳固地潜伏在低水平上。但是,如果这些预期在经历了这么多年非常低的通货膨胀之后,现在的预期已经比未来的趋势落后了呢?由于对通货膨胀的恐惧已经从大多数雷达屏幕上消失了,最近的价格上涨将被视为纯粹是暂时的,这或许可以理解。但是,由于货币政策往往具有较长且多变的时滞,因此等到通胀上升已成定局后才开始逐步缩减量化宽松或加息,那么就会带来风险。毕竟,假如央行已经失去了对通胀预期的锚定物,那将如何?在极度不确定的环境中,过分依赖通胀预期的长期稳定性是一种冒险的赌注。在政权更替时期,不确定性如此之高,以至于不可能形成理性预期。
    除了强劲的货币增长外,当今异常高的私人和公共债务水平构成了另一个无法估量的风险。国家公共财政的可持续性取决于严重依赖债务的不稳定的基础,并且高度暴露于可能来自许多经济或地缘政治来源的冲击。
    伊辛所担心的强劲的货币增长及其决定因素,首先是央行大量购买政府债券。中央银行似乎对这种风险过于乐观。他们还忽视了当前环境的高度不确定性,尤其是通过发布前瞻性指导,承诺极低的政策利率和高资产购买的持续时间相当长。就欧元区而言,一些观察家已经开始预测不会通胀不过是一种日本化:低通胀和名义利率、高公共赤字以及日益增强的财政和金融主导地位。但是,鉴于财富不平等的加剧以及金融投资者最终可能对公共财政的可持续性失去信心,尚不清楚这种情况在政治上是否可持续。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既不能排除金融崩溃,也不能排除通货膨胀激增。
    鲍威尔:若通胀失控,美联储将进行干预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美国央行已准备好在通胀失控的情况下进行干预,但强调他预计通胀将在今年晚些时候放缓。
    鲍威尔7月14日在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的听证会上作证。他在预先准备好的讲话稿中表示:“通胀已显著上升,而且未来几个月很可能仍会保持高位,之后才会缓和。”他补充说,美联储“将准备好酌情调整货币政策立场——如果我们看到迹象表明通胀路径或较长期通胀预期大幅且持续超出与我们的目标一致的水平”。
    尽管鲍威尔提到通胀数据上升、并坚称美联储不会对物价上涨掉以轻心,但他坚持认为,此轮通胀上扬基本上是暂时的,许多央行官员也认同这一观点。“随着去年春季与疫情相关的价格大幅下跌陆续退出12个月计算,通胀暂时受到基数效应的推高。”鲍威尔在讲话稿中表示。
    “此外,在生产瓶颈或其他供应制约因素限制了产出的部门,强劲需求导致某些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上涨特别快;随着瓶颈影响逐渐消除,这部分涨价应该会在一定程度上逆转。“近几个月来,受到疫情重创的服务也出现快速涨价,因为随着经济重新开放,对这些服务的需求激增。”
    共和党人日益响亮地批评称,白宫和民主党人在3月推动通过的1.9万亿美元刺激法案助长了通胀上扬和生活成本上升。一些人还指责美联储对物价上涨掉以轻心,呼吁迅速撤销货币刺激措施。
    但许多美联储官员对过早撤回其对经济的支持抱有戒心。美国劳动力市场仍远低于疫情爆发前的就业水平,而且新冠危机在全球范围引发的冲击波仍可能对美国经济构成风险。
    在6月会议上,美联储就缩减资产购买规模的时机和条件展开了辩论,但鲍威尔暗示,这方面的决定并非迫在眉睫。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表示,它需要看到在充分就业和价格稳定目标方面与去年12月相比取得“实质性进一步进展”,才会缩减资产购买规模。
    鲍威尔在讲话稿中表示,“尽管距离达到’实质性进一步进展’的标准仍有很长一段路,但参与者预计进展将继续下去,”“我们将在接下来的会议上继续这些讨论。就像我们已经说的,我们将在宣布对资产购买做出改变的任何决定之前提前通知。”
    路透调查:美联储在2022年底前将结束资产购买
    7月16日,路透公布的一份调查显示,美联储在2022年底前将结束资产购买计划,更多一些分析师目前预计最早明年加息,但他们认为新冠新变种毒株是经济面临的最大风险。尽管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国会听证会上表示,距离撤出货币政策支持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高通胀是暂时的。
    路透7月12-15日对100多名分析师进行的调查显示,美国经济将以稳健步伐增长,且高通胀持续的时间将长于之前预期。在回答一个附加问题的41位分析师中,除两位外其他所有人都表示,美联储将在2022年底前完全停止抗疫相关的债券购买。这其中有三人预计美联储将在今年年底前完全撤出。“我们仍然怀疑美联储有关通胀是’暂时现象’的说法,相反,我们认为通胀有可能在未来许多个月居高不下,”荷兰国际集团(ING)驻纽约首席国际经济分析师詹姆斯·奈特利(James Knightley)表示。“因此,似乎没有什么理由让美联储维持量化宽松(QE)资产购买计划。”只有两名受访者预计美联储的QE将在更晚时候结束,即2023年初。
    美联储青睐的通胀指标——核心个人消费支出(PCE)物价指数在5月创下1992年4月以来的最大涨幅。分析师预计该指数2021年每个季度以及明年初的平均涨幅将保持在3%以上,高于上月的预测。2021年该指数平均升幅预计为2.9%,之后在2022年和2023年料将分别回落至2.3%和2.1%,不过仍高于美联储2.0%的目标。
    关于指标利率,这次调查的共识是,到明年年底前不会发生变化。但与上月相比,更多受访分析师预计到2022年底,联邦基金利率至少会有一次25个基点的调升。一个较小样本的中值显示2023年加息两次——与美联储自己的点阵图相符——而6月份预测仅有一次25个基点的加息。奈特利补充称,“美国决策者已将观点转向2023年的加息起点,但我们认为那太晚了。”他预计2022年下半年将有两次加息。
    美国通胀上升给全球可能带来的危险
    前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哥伦比亚商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金融与经济学教授魏尚进最近撰文表示,随着美国通胀继续加速,需要保持警惕的不仅是美联储。世界各地的政策制定者——尤其是脆弱经济体的政策制定者——也应该为美国利率可能比目前大多数预测更快、更快地上升做好准备。
    毕竟,美联储在过去12个月中大幅提高了通胀预期。在6月中旬的会议上,制定政策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估计,2021年个人消费支出的全年通胀率为3.4%。这比他们3月份的预测中值高出整整一个百分点,是2020年6月预测水平的两倍多。美国通胀上升反映了暂时性和结构性因素的综合作用。例如,虽然部分与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相关的封锁导致生产下降,但政府的大型刺激计划维持了家庭需求,这在许多领域都超过了供应。一旦产出恢复其全部潜力,今天价格上涨的这一组成部分可能会消失。但是,尽管美联储官员认为目前的通胀上升在很大程度上是暂时的,但它也有与大流行不完全相关的结构性原因。首先,自2008年以来,美国货币政策一直保持着扩张性。虽然美联储为了应对避免大流行引起的衰退进一步增加了货币供应量,但毕竟在新冠疫情危机之前,政策是非常宽松,即使美国失业率已经达到十年来的最低点。此外,前总统特朗普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大幅提高关税——从2018年的平均约3%到三年内超过20%——抬高了进口商品的价格,尤其是对美国低收入家庭而言。他们还提高了从越南和墨西哥等国进口的商品的国内价格,以及替代中国进口的美国制造产品的价格,影响从中国进口的零部件的关税上调进一步推高了下游产品的价格。最后,特朗普2017年的减税以及特朗普和拜登总统随后的财政刺激计划提振了总需求,增加了价格的上行压力。考虑到美国产出缺口的估计规模,许多经济学家,包括一些著名的倾向于民主党的经济学家,都认为拜登的1.9万亿美元新冠救助计划远远超过必要的规模。
    为了预测美国通胀上升的国际后果,我们需要认识到美联储可能比其目前3.4%的通胀预测所暗示的更突然和更大幅度地收紧货币政策的风险。就目前而言,大多数美国家庭、企业和投资者仍认为,美联储将及时、审慎地调整货币供应量,以防止通胀失控。
    但如果美国人看到更多证据表明美联储未能将通胀保持在其理想的2%目标附近,这种“通胀锚定”可能会被证明是脆弱的。如果发生这种情况,企业员工的工资要求和公司的价格设定都将开始反映出通货膨胀率可能飙升至5%或更多的可能性,除非美联储通过积极加息来实施刹车。
    如果美国利率大幅上升,历史告诉我们,两类国家可能会遇到严重的财政和经济困难。第一类经济体包括通过从外国银行或国际债券市场借款,用外币债务为其大部分投资或消费融资的经济体。拥有大量短期外币债务(到期时间少于一年)且外汇储备相对较低的国家特别容易受到严重债务或银行危机的影响。第二组包括固定汇率高估的国家,这使他们容易受到货币挤兑和汇率危机的影响。因此,如果美联储大幅收紧政策,我们可以预期在未来2-5年中,中南美洲、非洲和亚洲将出现一系列债务和货币危机。因为巨额外币债务和高估的固定汇率并不相互排斥,一些国家可能会遭受多种类型的危机。这就是为什么美国的通货膨胀和利率政策对这么多人如此重要。当美国打喷嚏时,世界其他地方可能会感冒。但其他国家不应期望美国因此而采取任何不同的货币政策,也不应指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或七国集团能够指导美国在管理利率变动时更加具有全球意识。
    魏尚进预计,在美国突然收紧货币政策之前,处于风险中的经济体可能有六个月左右的时间来实施自助措施。建议它们努力提高汇率的灵活性,减少对外币债务的依赖,增加外汇储备。
    全球通胀上升是暂时性的还是长期性的?
    在当前的健康危机即将结束的情况下,鉴于需求和消费水平持续升高,预计全球经济将会复苏,但是,随着价格升至顶峰,有关这种通胀现象将是暂时性的,还是将会持续一段时间,而产生了激烈的争论。
    在法国《世界报》上发表的一篇署名奥莱利的报道指出,美国今年5月份的物价出现了5%的年增长水平,但是经济在疫情后实现的复苏,导致价格在维持多年的低水平后出现了通胀率上升的情况。作者认为,主要有两个因素可以解释这种现象:一是存在大量的流通资金,来自Pictet财富管理公司的战略分析师弗雷德里克·杜克罗泽解释称,“在2020年,我们经历了全球在战后出现的最大的经济危机。但是我们同样也看到了更加雄心勃勃的货币反应,对此,各国央行采取了快速、有力且有效的回应。”
    在这场健康危机爆发的3周后,即2020年3月中旬至4月初,美联储便向市场注入了流动性,而且比次贷危机后的2009年全年注入的还要多。除此之外,美国和欧洲采取了史无前例的财政刺激政策,并制定了大规模的复苏计划,对此,弗雷德里克·杜克罗泽表示,“所有这些措施都将对经济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其次,随着美国疫苗接种运动的快速推进,经济开始迅速复苏,消费需求也不断增加,企业难以生产足够的产品数量来满足市场需求,从而出现了经济瓶颈,尤其是因为库存总量在为期数月的封闭期后已处于最低水平。因此,原材料和中间产品的订单出现了质的飞跃,从而导致价格上涨。杜克罗泽强调,这种现象可能会持续几个月的时间,因为企业将暂时以超出实际需求的形式提高其生产和库存,从而将维持通货膨胀的水平。
    报道指出,这种现象被推高价格的“基数效应”放大了。
    来自伦巴底奥迪尔银行的投资主管史蒂芬·穆尼尔评论称,“石油的状况尤其如此,石油在2020年曾跌至每桶30美元,而如今又反弹至每桶70美元。现在应当实现稳定。”
    目前,专家们仍对当前的通胀究竟是暂时性的还是永久性的问题存在着分歧,其中部分人基于受到美联储数据加持的趋势而认为,这种情况很可能只是偶然的,并预计在今年9月之际会逐步出现通货紧缩,并在2022年之际恢复到创纪录的水平。相比之下,包括Amundi、BlackRock和Ostrum在内的部分市场参与者则预计,本轮通胀将持续很长的时间。
    Amundi的投资主管帕斯卡尔·布兰奇与莫尔蒂在一份声明中指出,经济最终可能会面临严重的结构性通胀。这两位专家解释称,中央银行的职责正从控制通货膨胀转向特殊货币政策成为新常态的状况。除此之外,货币政策与新冠疫情结果的共存,也为通胀提供了沃土。
    需要指出的是,当前的通货膨胀主要是由部分基本的支出项目来支撑的。在剔除能源和食品等最不稳定的物资价格之后,美国在今年5月份的通胀指数仅为3.8%左右。
    来自Axa集团的首席经济学家吉尔·莫维克认为,包括二手车、租车、汽车保险和航空运输在内的4个行业,在这项指数中的总价值占比不到6%,并解释了其中一半以上的加速变化。
    穆尼尔指出,总数的重要性不如分数重要,如果上涨只是因为机票和酒店住宿价格的上涨,那么我们就不用为此担心。
    来自金融咨询公司Primonial的主管纳丁·特雷莫利尔强调,“我们应当看看第二轮的影响,即劳动力成本的增加,因为这将产生更具持续性的通胀。”但是到目前为止,因新冠疫情而失去的三分之一的工作岗位尚未恢复,杜克罗齐解释称,美国的失业率已经出现了下降,但是许多人已经离开了劳动力市场,从而可能会限制未来的工资增长。
    在有关经济复苏的问题上,由于疫苗接种运动步履蹒跚,欧洲的指标仍不乐观。在这个层面上,莫维克指出,“在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几乎已经恢复到了危机前的水平。但欧洲的情况却并非如此”,从而意味着通胀的风险将会降低。法国4月份的价格指数同比上涨 1.4%,穆尼尔断言,在2013至2021年期间的平均值不到1%,远远低于欧洲央行设定的2%的上限。伦巴第奥迪尔银行预计法国的通胀率将在今年10月份达到2%的峰值,此后,其通胀率又会在2022年降至1.3%左右。
    另一方面,欧洲和美国在危机期间节省的数十亿美元将在何种框架内使用尚未可知。莫维克表示,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笔资金不会用于投资被冻结的债券,并且很容易被填满。如果使用得当,这笔资金将会推动价格上涨,而这种上涨会对我们的经济产生破坏性的影响。
    中国在帮助全球抑制通胀
    美国《华尔街日报》7月18日“中国正如何帮助抑制全球通胀?“的报道说,随着今年中国工厂出厂价格出现飙升,投资者担心中国会成为全球其他地区通胀的一个源头。但中国其实帮助缓解了疫情流行造成的一些价格压力,而且这种状况似乎还会持续下去,起码在一段时间内会是如此。
    中国经济还远不到过热的程度,因此经济学家称,这并不是推动全球大宗商品和消费品价格上涨的主要需求驱动因素。尽管一些中国工厂今年把价格上涨转嫁给西方买家,但许多工厂也在自己消化铜和铁矿石等原材料的涨价。这有助于防止其他国家的消费品价格上涨更高,但也意味着一些中国工厂主的利润降低。高盛集团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单惠(音)说:“从疫情中得出的经验来看,中国仍是防止全球价格大幅上涨的重要力量。”
    中国在推动全球价格方面的作用向来复杂。近几十年来,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使所有人都享受到更便宜的牛仔裤和沙发等消费品。但也曾有一些时期,中国的增长将通胀输出到其他地方——主要是通过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方式。
    然而在疫情期间,中国领导人没有实施过度的基础设施支出方案,因为想避免增加债务和引发房地产等领域资产泡沫的风险。中国对流入房地产行业的新贷款踩下刹车,并采取行动遏制大宗商品的投机活动。法国兴业银行大中华区经济学家米歇尔·林说:“这一次,中国作为大宗商品的(最终)消费者所扮演的角色小了很多。”
    林和其他经济学家认为,造成全球通货膨胀的更大因素,是西方经济体的庞大财政刺激支出。它们进一步刺激了房地产繁荣和对消费品的更多需求,推动许多商品价格达到多年高点。
    尽管中国的生产者物价指数在5月份跃升至近13年的高点(然后在6月份略有下降),但它在很大程度上是被石油等商品的进口价格上涨所扭曲——而这些是中国无法控制的。中国的消费通胀率一直远低于官方目标。麦格理集团首席中国经济学家胡伟俊说:“这一次,中国是价格接受者,实际上是在输入通胀。”
    南方广东省阳江合丰五金厂的创始人徐金伟(音)说,今年橡胶等原材料价格上涨约20%。但目前为止,这家生产户外工具和开瓶器的公司仅把出口价格提高约8%,并且不打算进一步涨价,因为那样会冒失去订单的风险。
    (中国)工厂主将更高成本转嫁给西方买家的意愿受到限制,还出于另一原因——随着消费者从购买产品转向在外出就餐和旅游方面花费更多,西方的需求今年可能减弱。
    经济学家们讨论中国能够帮助缓解全球通胀压力多久。随着中国经济成熟,其不断挖掘廉价工人的能力正在减弱,劳动力成本逐步上升。一些人说,中国最新的减排措施会导致国内的金属产量减少,从而可能增加全球价格的上涨压力。但经济学家们认为,中国不太可能很快成为通胀的一大驱动力。相反,如果全球公司想控制通胀,可能更要依赖中国。专家说,地缘政治紧张加剧造成供应链“回流”或迁出中国,但若工作转移到成本效益不高的地方,反而会造成更多通胀。如今,越南、印度等低成本制造业国家都仍面临控制疫情和维持生产全面运转的困难。
    (完)
    (整理、编译:王砚峰、张佶烨;责任编辑:王砚峰)
    

Tags:通胀,暂时还是长期?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