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综合研究 >> 正文

肖钢:打通金融与制造业协调发展的“堵点”

http://www.newdu.com 2021/12/20 爱思想 肖钢 参加讨论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制造业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创新能力明显提升。2012年到2020年,制造业增加值由16.98万亿元增长到26.6万亿元,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占全球比重由22.5%上升到近30%。在最新发布的世界500强企业中,我国工业企业有73家入围,比2012年增加28家。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和经费支出均比2012年翻了一番,有效发明专利申请数增长了两倍多。高技术制造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由9.4%提高到15.1%,装备制造业占比从28%提高到33.7%,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到47.1%,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提高到20%左右。
    金融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取得很大成效。制造业贷款增速明显提升,贷款结构不断优化,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大幅增加。多层次资本市场助力提高制造业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比重,为制造业实施创新驱动起到了有力支撑作用。通过保险业务改革,完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试点,加快新材料保险业务,支持高端装备制造转型升级和新材料产品的市场化应用。
    同时,也应当看到,在推动金融与制造业协同发展中仍面临不少困难,存在一些“堵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信息不对称。一方面,制造业投资动能不强,企业经营面临新问题新挑战,制造业仍处在转型升级的爬坡期,融资难问题依然存在。另一方面,制造业的有效信贷需求不足,制约了金融作用的发挥。据人民银行今年第二季度银行家问卷调查报告,贷款总需求指数为70.5%,比上季度降低6.9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降低5.2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贷款需求指数为68.7%,比上季度降低3.5个百分点。此外,制造业企业和项目信息缺乏有效整合与沟通,银企对接与互信的成本较高。从制造业角度看金融,总认为银行锦上添花多雪中送炭少,而从金融角度看制造业,则认为企业市场竞争力不强,经营绩效较差,内部管理与诚信水平较弱。如何全面分析问题,达成共识,有效对接供给与需求,已成为推动金融与制造业协同发展的当务之急。
    二是供求不匹配。制造业产能巨大,与国内消费市场不适应,需要继续壮大国内消费市场,以扩大内需为战略支撑点,适应制造业规模经济效应和技术创新扩散效应的需要。从我国金融服务制造业的强度系数看(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仍低于德国、日本,但高于美国、英国。近年来,我国制造业贷款明显增加,但在各项贷款余额中的占比仍有待进一步提高。从我国制造业金融化程度看(投资性收入占全部营业收入的比重),仍高于世界制造业强国的水平。同时,我国制造业净资产收益率远低于金融业净资产收益率,制造业投资增长与投资回报不匹配,增量资本产出比下降。由于先进的、新型的制造业对金融需求呈现新的特点,资本有机构成提高,需要大规模长期资金支持,对融资租赁、并购融资、产业基金等需求更为旺盛,绿色低碳发展、轻资产模式以及数字化、智能化趋势,对金融服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给金融服务制造业提供了巨大机遇与挑战。
    三是能力不适应。从制造业角度看,盈利水平偏低、资产负债率较高,资金周转较慢,表现在金融方面则是制造业不良贷款率较高。加上传统类制造业占比较高,制造业分化趋势明显,一些中小企业内部治理不规范、信息不透明,影响了金融服务制造业的积极性。从金融角度看,由于先进制造业具有科技含量高、专业性强、技术迭代快等特点,金融服务的机制、人才和手段都不适应,难以精准识别和评估先进技术、项目和企业,缺乏有效管理风险的能力。同时,在业务流程、尽职调查、风险控制、绩效考核和容错纠错办法等操作执行层面,也存在不相适应的问题,使基层机构和一线人员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
    当前,我们既要看到制造业发展的困难,更要看到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机遇。经济增速下滑,新冠肺炎疫情导致部分供应链受阻、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能源短缺、绿色低碳发展以及人民币汇率升值等因素,可以倒逼制造业增强国际竞争力,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升价值链的中高端比重,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因此,研究推动金融与制造业协同发展,要着眼于促进我国制造业再上台阶。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紧密结合 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供给与需求相互分离、又相互促进。首先,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参与国际高端产品竞争,构建全产业链集团化发展模式,形成包括生产、研发、应用、交易等政产学研用的创新机制,增强创新能力,应对长周期和各种不确定性挑战。要进一步壮大国内消费市场、增加农民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创造新的市场需求,为消纳吸收部分过剩产能与促进技术创新提供有效支撑。
    其次,要进一步推动要素市场化改革,加快要素自由流动,健全要素价格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长期稳中升值,鼓励扩大进口和对外投资,淘汰落后产能、扩大有效需求,实施优质优价策略,加快发展高端产业。
    再次,要以产业升级需求为导向,加快发展工业软件、研究开发、检验检测、认证认可、技术转移、科技咨询等专业科技服务,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高端化发展,形成强有力、可持续助力产业系统性提升的生态,顺应制造业从大规模生产到定制化、个性化生产的趋势,实现制造业升级与生产性服务增效的双轮驱动。
    疏通金融服务制造业的“堵点”增强金融创新能力
    第一,要发展和完善支持制造强国建设的多元化金融组织体系,发挥各类金融机构的差异化优势,推动大型银行设立先进制造业融资事业部,扩大科技金融专营机构,深耕先进制造,打造专业队伍,理顺银行内部权限与考核机制,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要规范发展制造业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更好地为企业重组、结构调整服务。发展制造业融资租赁业务,支持制造业设备更新改造和产品销售。
    第二,要紧紧围绕制造业新旧动能转换,加大金融创新。充分发挥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引导金融机构为制造业提供中长期资金支持,单列制造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贷款规模,实施优惠的内部资金转移价格。要进一步发展供应链金融,积极支持供应链、产业链稳定循环和优化升级,在产业集群较好的地方试行“供应链金融链长制”,由金融机构负责人任链长,选择重点行业,依托产业链交易数据、资金流、物流、信息流,创新产品服务,促进信用传递与再分配,缓解产业链企业融资难,降低成本,防范风险。
    第三,研究扩大知识产权证券化,建立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体系、监管标准、风险分担机制,地方财政逐步建立知识产权融资风险补偿基金,扩大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增信阵营,试行知识产权运营机构以及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管理人制度,为企业知识产权的产业化创造条件,使知识产权真正成为一种可以估值、定价和流通的生产要素和资产,将发明成果变成可流动的货币财富。
    营造金融与制造业协同发展的良好生态 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
    首先,要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项目、融资平台以及房地产行业的融资,降低其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比重,腾出更多资源支持先进制造业。完善宏观审慎评估体系,引导大型银行发挥支持制造业的头雁效应。
    其次,要进一步完善风险分担机制,整合优化地方各类制造业支持资金,建立健全贷款损失补偿、风险分担以及费用补贴机制,发挥财政奖补贴息作用,合理运用信用保证保险的增信功能,构建多元化的风险分担体系。金融机构要加大制造业不良贷款资产的处置力度,盘活信贷资金存量,提高资金周转效率。
    再次,要进一步加快信用信息数据库建设,鼓励依法合规开展信用信息数据在更大范围内共享和应用。健全守信激励、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强化“白名单”“黑名单”制度,提高企业违约代价,降低金融交易成本。
    作者肖钢系全国政协委员、CF40资深研究员、中国证监会原主席,本文根据作者在2021年11月30日举行的2021年搜狐财经年会上的演讲整理,即将刊登于《北大金融评论》第10期。

Tags:肖钢,打通金融与制造业协调发展的“堵点”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