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综合研究 >> 正文

2022年上半年工业和服务业形势分析与下半年展望

http://www.newdu.com 2022/8/11 社科院经济研究所 佚名 参加讨论

    作者:《经济研究》智库“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
    一、上半年工业经济形势
    今年上半年,更加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疫情的散发多发,对经济复苏带来超预期的严重冲击,工业生产经历了明显波动,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在4月份一度出现同比下降。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出台六方面33条稳增长政策措施,各地区各部门迅速行动、有效落实,6月份国务院进一步强化部署,要求加快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生效。随着近期复工复产和物流保通保畅有序推进,国内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逐渐恢复,交通运输和物流供应情况也有了明显改善,全国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在5月份迅速由负转正,6月份多项指标进一步改善,上半年同比增速也接近上年四季度水平,表明我国工业复苏韧性十足。
    (一)总体形势:冲击下现波动,波动中显韧性
    上半年,受世纪疫情叠加地缘政治冲突等影响,工业复苏受到明显冲击,但在各地区各部门高效统筹、积极应对下,工业生产迅速企稳。由此,上半年工业经济复苏趋势呈现出一定波动,但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后的迅速回升,又表明我国工业生产具有十足韧性。上半年,全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4%,快于同期GDP增速0.9个百分点;一季度和二季度分别实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0.7%,分别快于同期GDP增速1.7、0.3个百分点。分三大门类看,能源、原材料保供稳价等政策效果明显,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成为拉动工业增长的重要动力;制造业增长2.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3.9%。从主要行业看,在41个大类行业中,33个行业实现同比正增长,其中9个行业增速达到两位数,包括煤炭开采和洗选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速分别达到11.9%、10.2%。从主要产品产量看,新能源汽车在上半年表现最为亮眼,产量同比增长达到111.2%,同时在采矿业产品中,原煤和天然气产量也分别实现同比增长11.0%、4.9%。
    其中,二季度,全国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7%,虽然较一季度有明显下降,但仍快于同期GDP增速0.3个百分点。从逐月趋势看,受国内疫情影响,4-6月间工业增加值增速表现出先抑后扬,4月份是工业生产底部,5月份有所恢复,6月份更多指标出现环比较大改善。具体看,4月份工业承压明显,全国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9%,而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向好和全国稳经济大盘会议精神落地落实,工业经济逐步企稳回升,5、6月份工业生产同比分别增长0.7%、3.9%,增速连续两个月加快,边际改善特征明显,彰显强大韧性。
    (二)聚焦6月份:工业生产稳步回升,边际改善明显
    6月份以来,全国各地特别是北京、上海等重点城市的疫情明显缓解,同时国常会部署出台的33项稳增长措施在6月份加快落地生效,一系列助企纾困、保供稳价等政策,有效稳定了产业链供应链,为工业生产活动加快恢复创造了有利条件。6月份,上海规模以上企业复工率和用电量已基本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从全国数据看,在5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由负转正的基础上,6月份工业经济数据进一步边际改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较5月加快5.2百分点;从环比看,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较上月增长0.84%。此外,6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三年复合增速达到5.6%,也较上月继续加快1.0个百分点。
    
    图1 工业增加值三年复合同比增速(%)
    数据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计算所得
    三大门类增加值在6月份的同比增速都有明显加快。6月份,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较上月上升1.7个百分点,快于全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4.8个百分点,依然是短期内支撑工业生产恢复正增长的主要动力。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速分别为3.4%、3.3%,虽然分别慢于全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0.5、0.6个百分点,但仍分别较上月加快3.3、3.1个百分点。从三年复合增速看,6月份,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分别为3.6%、5.7%和6.7%。其中,与全部规上工业增加值相似,制造业和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三年复合增速都接近甚至是超过了今年3月份的水平。
    分行业看,6月份,41个大类行业中有31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增长面达75.6%,较上月增加6个行业。其中,计算机、电气机械等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继续高增,医药制造业在去年高基数影响下继续对工业增加值造成拖累,能源类行业在保供稳价下维持高产量,而以汽车制造业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的快速恢复,对整个工业增长也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聚焦主要行业,6月份,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4个主要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速达到两位数,分别为16.2%、12.9%、11.2%、11.0%。此外,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也较上月有了大幅回升,增速分别达到7.1%、6.7%、6.0%、5.4%、4.9%,表明消费品制造业和中游行业生产进一步恢复,承压有所改善。
    
    图2 主要行业三年复合同比增速(%)
    数据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计算所得
    分产品看,6月份,617种产品中有294种产品产量同比增长,较上月增加38种产品。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近期上海、长春等地区的经济在逐步恢复,汽车制造业生产快速恢复,无论是从产量还是从增加值情况来看,都比上个月明显加快,对于整个6月份工业生产的回升起到了重要作用。6月份,汽车产量同比增长由负转正,增速达到26.8%,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产量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实现同比增长120.8%;轿车和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产量同比增速也分别达到36.4%、38.3%。同时,得益于能源增产保供政策的持续推进,能源类产品产量继续保持加速增长,原煤、原油、天然气产量在6月份同比分别增长15.3%、5.3%和3.6%。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是,集成电路产量仍然延续着今年以来的下滑趋势,6月份产量同比下降10.4%,上半年同比下降则达到6.3%,降幅较一季度扩大2.1个百分点,较去年全年增速下降39.6个百分点。集成电路产量出现持续下降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消费电子产品需求疲软以及包括上海在内的部分地区因疫情引发的封锁,导致一些大型集成电路制造商难以获得零部件,从而影响产量。相信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好转以及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的逐步修复,下半年集成电路产量将再次实现上涨。
    (三)工业经济彰显韧性:高技术制造业持续引领复苏、装备制造业生产迅速恢复、工业出口保持较快增长、中小企业承压明显改善
    高技术制造业持续引领复苏。上半年,虽然工业复苏的外部不利因素增多,但以高技术制造业为代表的新动能依然延续了上年的亮眼表现,支撑工业稳复苏态势不变。上半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0.2%,均保持较快增长。分季度看,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2%,分别高于全部规上工业和制造业增加值增速7.7、8.0个百分点;进入二季度,在国内疫情散发多发的冲击下,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有所放缓,但依然实现同比增长5.7%,增速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5.0个百分点,其中锂离子电池、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等小类行业增加值增速均在20%以上。从主要产品产量看,一季度,多晶硅、光伏电池、单晶硅、工业机器人等产品产量分别同比增长37.6%、24.3%、24.0%、10.2%;二季度在面对国内供应链受困的情况下,单晶硅、多晶硅、光伏电池等产品产量依然实现大幅增长,同比增速分别达到61.3%、50.6%、30.4%,更是较一季度分别加快37.3、13.0、6.1个百分点。
    装备制造业生产迅速恢复。作为新动能的代表之一,装备制造业增加值虽然在一季度也实现了8.1%的同比增长,但受困于国内疫情程度加深、范围扩大,内部出现了明显分化,尤其是3-4月间,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等行业同比均出现负增长,拖累了装备制造业整体表现。进入5月份以后,随着稳经济大盘政策显效和疫情集中的长三角、吉林等地疫情明显好转,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快速修复,5月份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速由4月份的下降8.1%转为增长1.1%,回升9.2个百分点,6月份增速进一步上升8.1个百分点至9.2%。尤其是汽车制造业的表现最为明显,6月份,在车市自身因素和政策驱动的组合效果下,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速由5月份下降7.0%转为大幅增长16.2%,产销表现都要好于历史同期;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增速较上月加快的3.2个百分点中,汽车制造业就贡献了1.3个百分点,起到显著支撑作用。同时,以汽车为代表的机电产品还是当前工业出口交货值快速回升的主要拉动力量。可以说,装备制造业的迅速回升充分表明了我国工业复苏具有坚实基础和十足韧性。
    
    图3 新出口订单指数和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速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工业出口保持较快增长。考虑到国外疫情逐渐得到控制以及俄乌冲突对中欧班列的负面影响,年初以来看衰今年工业出口的声音不绝于耳。然而,事实上,今年我国工业出口在规模和增速上依然保持了上年的强势表现,除4月份受制于国内疫情影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出现了负增长,其他月份均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速,表明当前外需增长仍具有韧性,只要保持国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工业出口的基本面依然稳健。上半年,全国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达到74333亿元,同比增长10.8%。其中,一季度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达到14.4%,4月份则同比下降1.9%,而5、6月份在政策带动下迅速回升,工业品出口强劲回升,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分别增长11.1%、15.1%,分别较上月回升13.0、4.0个百分点,快速扭转4月份出口下降趋势,二季度实现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8.2%。从重点区域看,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的上海,6月份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增速由5月份的下降17.7%迅速转为增长25.9%,大幅回升43.6个百分点,而江苏、广东、浙江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也实现13.2%-23.4%的同比增长,分别较5月份加快1.4-7.5个百分点。分行业看,汽车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等行业出口交货值增长较快,而受防疫物资出口增长拉动,医药制造业出口交货值也保持了前期的快速增长趋势。
    中小企业承压明显改善。自2020年初疫情暴发以来,为缓解中小微企业经营压力,中央和各级政府出台了多项助企纾困政策,但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和维持正常经营的能力始终弱于大型企业。上半年,面对需求不足、预期偏弱和成本高涨等问题,大型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同样率先恢复,景气水平上升较快。但不同于前两年,此次在一系列针对性较强的复工复产政策推进下,中小企业主要经营指标景气水平也得到了加快修复。6月份,大、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50.2%、51.3%和48.6%,分别较上月增加-0.8、1.9和1.9个百分点。其中,6月份,中型企业生产指数为54.5%,环比上升5.6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回升4.1个百分点至52.4%,产需均回升至扩张区间,而新出口订单指数也扩大6.2个百分点至49.8%;小型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也有明显好转,生产、新订单指数依次为49.6%、47.8%,虽仍位于收缩区间,但已经分别较上月大幅上升4.7、5.1个百分点,新出口订单指数则上升至50.1%,为2020年11月以来首次回升至荣枯线以上。上述数据显示,近期在全面推进复工复产、扶持中小市场主体方面,政策的适用性和落地性已经有了明显提升。同时,随着工业品价格的环比下降,目前中下游企业、小型企业的盈利空间持续承压的状况也将明显好转,从而为相关企业的景气上行提供支撑。
    
    图4 制造业和不同规模企业PMI走势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四)工业复苏趋势展望
    上半年工业经济复苏虽然经历了一定波动,但总体表现出十足韧性,为下半年工业生产加速扩张和完成全年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随着国内供应链逐步恢复,尤其是重点城市复工复产率继续提升,市场对于下半年工业经济加快增长有了更强信心。先行指数也印证了上述观点,6月份制造业PMI为50.2%,较5月份回升0.6个百分点,结束了连续三个月的收缩趋势,重新回到扩张区间,反映了制造业恢复增长的良好趋势。从结构上看,6月份的供需指标都出现了积极变化。第一,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52.8%和50.4%,分别较上月继续上升3.1和2.2个百分点,表明供需两端双双回暖;第二,虽然欧美经济增长趋缓,但得益于货运物流持续恢复,新出口订单指数快速回升至49.5%,虽然仍处于收缩区间,但已高于上月3.3个百分点;第三,企业预期继续改善,6月份制造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5.2%,高于上月1.3个百分点,升至近三个月高点,尤其是食品及酒饮料精制茶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等行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处于60%以上的较高区间;第四,物流保通保畅等政策措施显效发力,6月份供应商配送指数为51.3%,高于上月7.2个百分点,反映了交通物流制约条件进一步缓解,供应商配送明显加快。
    然而,在工业经济多项指标快速回暖的同时,也应该看到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风险值得关注。一是市场需求偏弱依然是目前制造业面临的主要问题。6月份,PMI数据调查显示目前仍有49.3%的企业反映订单不足,同时6月份新订单指数略弱于过去五年平均水平(2016-2021年6月份新订单指数平均值为51.6%)。与此相对的是,6月份生产指数要略好于过去五年的季节性平均水平(2016-2021年6月份生产指数平均值为52.7%)。二是需警惕全球通胀风险。虽然现阶段油气、铜铝等有色金属价格的高位回调,有利于缓解我国制造业中下游企业原材料成本压力,改善经营效益状况,但是考虑到主要大宗商品价格仍在历史相对较高水平上大幅波动,对于工业生产的后续稳定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同时,当前欧美等国的高通胀带动我国部分工业品出口价格上涨,使得“价涨量跌”的情况出现。6月份,外贸数据显示,鞋靴、手机、集成电路等主要商品出口额增速均明显高于出口量增速。三是下游相关行业压力仍在。由于国际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下行以及国内保供稳价政策发力,6月份制造业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为52.0%和46.3%,分别较上月下降3.8和3.2个百分点。虽然出厂价格和原材料价格指数差值收窄至5.7,但由于出厂价格持续收缩,行业成本压力依然在向下游传导,相关行业企业盈利承压。工业企业利润数据也显示,1-5月份,上游、中游的利润占比仍在上升,表明工业品价格对利润的扭曲仍然存在。
    后续随着稳增长政策进一步落地,物流供应加速改善,下半年制造业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会进一步好转,工业增加值会继续保持向好趋势。一方面,制造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升至55.2%,表明制造业企业信心不断增强;另一方面,物流运输逐步畅通,6月份物流业景气指数为52.1%,较5月份上升2.8个百分点,有助于支撑工业生产进一步恢复。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和历史经验,我们认为,目前工业复苏尚处于初期阶段,后续工业生产加速扩张动能充足。因此,综合考虑以上因素,下半年工业复苏稳中有进的大趋势不会改变,并且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及其他主要指标的表现要明显优于上半年,为完成全年GDP增速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二、上半年服务业经济形势
    相比较于工业,上半年国内疫情的散发多发对于服务业的负面冲击更加深刻,且服务业恢复速度更慢、难度更大。尤其是受制于消费场景,线下服务业景气水平一度徘徊于历史较低水平。但随着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运行得到高效统筹,复商复市稳步推进,各项助企纾困政策措施落地见效,6月份服务业生产指数由负转正,恢复步伐明显加快,发展动能稳步提升,企业景气企稳向好。
    (一)总体形势:承压明显加大,但复苏基础依然稳固
    总体上看,由于同期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上半年服务业增长面临的压力要大于工业,服务业增速延续了上年二季度以来的回落趋势,但复苏基础仍然稳固。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304868亿元,同比增长1.8%,增速慢于同期GDP增速0.7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4.2%,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0.6%,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个百分点。此外,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6%,较1-4月份加快0.4个百分点。
    
    图5 服务业增加值及其同比和环比增速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分季度看,同比增速、环比增速、增加值占GDP比重、经济增长贡献率等多项主要宏观指标出现持续下滑,再次表明近期服务业恢复之艰难。一季度,服务业增加值为153037亿元,同比增长4.0%,同比增速较上年四季度回落0.6个百分点,而环比则较上年四季度下降3.0%,是2020年一季度后首次出现环比下降;二季度,服务业增加值为151831亿元,同比增速转为下降0.4%,较今年一季度增速回落4.4个百分点,而环比则较今年一季度继续下降0.8%,但环比降幅已收窄2.2个百分点。从增加值占GDP比重、经济增长贡献率等指标看,一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6.6%,明显低于2020年和2021年一季度水平,同时服务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9.6%,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4个百分点;二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1.9%,较上年二季度下降1.4个百分点。服务业在二季度各月经历了从下降到反弹的过程,4月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6.1%,5月份降幅收窄至5.1%,而6月份则由降转升,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长1.3%,表明虽然困难较多,但服务业复苏依然具有韧性。
    
    图6 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速和商务活动指数(%)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注:各年度1-2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取各年度2月份数值
    具体看6月份,随着疫情防控形势趋稳,6月份服务业生产指数由负转正,同比增长1.3%,特别是接触型、聚集型行业恢复势头比较明显。随着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服务业市场需求逐步回暖,企业信心恢复,后期服务业有望进一步改善。6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已经升至54.3%,较5月份上升7.2个百分点,自今年2月份以来重返扩张区间。从行业情况看,服务业景气面明显扩大,在调查的21个行业中,商务活动指数位于扩张区间的行业由5月份的6个增加至19个,其中零售、铁路运输、道路运输、航空运输、邮政、货币金融服务、资本市场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55.0%以上的较高景气区间。
    (二)新动能支撑复苏,新业态贡献活力
    新动能支撑复苏。自2020年初疫情暴发以来,服务业新动能已成为引领复苏的重要力量,尤其是今年上半年在服务业复苏整体放缓的背景下,依然表现亮眼。上半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9.2%和5.5%,合计拉动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6个百分点;同时,二者生产指数在6月份也分别实现同比增长10.5%和6.8%,合计拉动当月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长2.2个百分点。此外,新动能对服务业复苏的引领作用还体现在多个方面。上半年,高技术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6%,高出全部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8.6个百分点;1-5月份,高技术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45.4%;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8.5%、7.1%和4.8%,分别快于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3.9、2.5和0.2个百分点。
    新业态贡献活力。在疫情导致服务业生产经营受阻的情况下,传统服务业尤其是接触型服务业的复苏更需要借助线上线下的加速融合,通过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持续释放活力。上半年,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向更多服务业场景延伸,“直播+”“智慧+”等新业态新模式成为了促进消费升级的重要动力。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在上半年也实现同比增长5.6%,占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5.9%,较上年二季度提高2.2个百分点;1-5月份,移动互联网累计流量达1027亿GB,同比增长21.4%。但下一步政府也需进行积极监管,以保证餐饮外卖等互联网销售的产品和服务质量。
    (三)服务业复苏趋势展望
    从市场预期看,6月份,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1.0%,较5月份上升5.8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回升。同时,从上半年服务业投资相关数据也可以看出,服务业市场主体信心仍在。上半年,服务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0%,而1-5月份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4233亿元,同比增长10.8%,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的比重达75.0%。从疫情防控角度看,随着国家出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下半年服务业生产经营有望进一步恢复。但是,也要注意,受制于技术条件、消费习惯和消费心理,线上消费等新业态、新模式在短期内还无法取代服务业传统模式,如何在坚持疫情防控不放松的前提下,更加接近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之间的更优解,仍有更多工作需要做。
    因此,综合上述因素,随着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实落细,扩内需促消费效果逐步显现,服务业市场预期有望进一步改善,尤其是餐饮、旅游等消费需求在暑期将得到集中释放,相关服务行业将迎来较快回升。在国内疫情逐渐平稳的情况下,下半年服务业经济将实现加速复苏,主要指标表现要明显优于上半年,为完成全年GDP增速目标提供重要支撑。
    (课题负责人黄群慧 执行负责人杨耀武 课题组成员:刘洪愧、李天健、孙小雨、贺颖、周慧珺,本报告作者:李天健)
    (编辑:熊晨玮;审校:张佶烨)
    

Tags:2022年上半年工业和服务业形势分析与下半年展望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