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济第四次转型是基础设施现代化与乡村电气化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这次经济危机导致美国有近五千家银行破产、金融体系几乎瘫痪、国民净收入大幅度下降。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开始实施“罗斯福新政”。罗斯福创建大型国有银行、大力进行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比如修建科罗拉多运河、密西西比河防洪堤、成立“农村电气化管理局”等,迅速地推进了美国乡村电气化建设。值得学习的是,在推动乡村电气化和兴建公共设施的过程中,美国大量地引入了新的科学技术成果,有力地推动了制造业、农业、科教文卫事业的发展。
美国经济的第五次转型是从生产性经济到消费性经济 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美国开始转向高新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来谋求经济的复苏和繁荣。美国作为一个市场化程度和金融自由化程度均较高的发达国家,它经济转型主要依靠市场的选择,通过市场竞争,对企业和产业进行优胜劣汰,从而实现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其中,纳斯达克、风险投资和私募基金等资本市场让美国成为了高新技术产业创业者的摇篮。这些机构或企业对中小企业或高新技术创业者提供资金支持,反过来,这些企业或高技术产业的健康发展也回馈了投资者高额的利益回报。据世界银行数据显示,在1990-2010年,美国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率在逐年下降,从1991年的26.69%下降到2009年的19.61%。而第三产业的比重从1990年起就超过70%,并且一直上升,201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78.82%。由以上数据可知,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远远高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美国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第三产业的发展,第三产业已经成为美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支柱和动力。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全球第一大工业强国,美国一直奉行高科技引领经济转型的战略理念。通过立法手段,从1980年以来,先后创立《拜杜法案》《史蒂文森—威德勒技术创新法》《小企业技术创新进步法》《国家合作研究法》以及《经济间谍法》等多部法案。通过这些立法措施,美国希望实现大学、研究机构、政府和产业界三者的紧密结合。最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就是硅谷、波士顿128公路地区和北卡三角科技园。此外,美国通过制造业振兴计划,保证技术密集产业优势。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美国先后制定了《先进技术计划》《先进制造技术计划》《集成制造技术路线图计划》等制造业振兴计划,将经济发展的重点放到信息产业和高科技研发,确保在电子、信息、航天等技术密集型产业上具有绝对优势。2011年6月,奥巴马政府发布《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主要关注机器人、先进材料等国家安全关键领域。2012年2月,美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出台了《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提出美国未来制造业发展的方向和举措。2017年,特朗普政府制定的《2017国家安全战略》中强调了要保持美国在研究、技术、发明和创新上的优势,促进和保护美国的国家安全创新基地。
此外,政府制定一系列的宏观政策保障经济转型的顺利进行。一方面,通过财政支持提高转型时期社会的福利保障,完善紧急救援措施,保障经济转型期的社会稳定;另一方面,针对社会结构不稳定的因素建立相应的特殊性政策。比如,建立预警系统,通过提前规划,留出充足时间给工厂进行关闭或转移,避免工人的人心浮动、惊惶不安;又如,设立社会保障和救济专型基金,以帮助失业工人渡过困难时期;再如,为了调整劳动力的就业结构和提高工人在新兴产业中的就业机会,美国政府加强对工人的职业技术培训。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