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观点 >> 正文

如何跨越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关口——美国日本德国新加坡的历史经验及启示

http://www.newdu.com 2018/3/6 《国家治理》 《国家治… 参加讨论

    国外经济转型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转型的视角:从速度到创新、由短期到长期的转变 。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在经历高速增长期后,经济危机、生态危机和能源危机交织迸发,迫使日本改变原有依赖进口廉价能源的发展方式,放慢经济发展速度,将产业结构向节能型、技术密集型以及高附加值型转变。德国在所经历的发展阶段都始终坚守“德国制造”,追求产品质量的无与伦比,打造产品的高端品牌。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在转型理念和发展思想上,已经实现了从短期获利向长远布局的全方位转变。党的十九大将这种理念和思想进一步深化、升华。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论述,实际上就是对经济发展转向长期视角的顶层设计。综合分析前述四国的经济发展转型实践,中国从长期发展角度推动经济转型,最为重要、同时也是根本前提之一的是各地区能够认清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推动经济发展模式与以资本、劳动力、人力资本、科技等因素推动经济发展模式二者之间存在的本质不同,并在此基础上彻底转变对传统发展模式的路径依赖,主动从长远布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各项任务。
    以政府为主导搭建平台加速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党的十九大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重要部署,提出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从前述四个国家的发展转型脉络来看,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经济与产业结构和形态逐渐向更高的发展阶段迈进,形成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格局,不仅是整个国家经济转型、发展动力转换的客观需要,也是不断提高经济社会各领域发展质量和效率的现实所需。但是,在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和转型过程中,由于各参与主体“动作上”的非同步性,往往造成了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等主体之间存在较为突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进而对各主体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对接,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的产学研融合机制造成不利影响。在借鉴前述四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实践时,需要面对这样一个问题,即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应有作用。为此,我们需要重点借助由政府部门主导或牵头搭建起来的各种公共服务平台、信息汇聚和交流平台,使各方主体能够更为有效地互通有无、分享信息,进而有效找到相互之间可以进行对接与合作的方面与领域,并以此来加速产学研深度融合技术创新体系的建构进程。
    以重视实体经济为中心,延伸产业价值链和产业网络。美国、日本、德国、新加坡的经济转型实践中都十分重视实体经济的发展。如德国在发展新经济时,确立了计算机、信息技术、航空等新兴产业;21世纪初,又把新能源等作为发展目标。当前国际上的产业发展已经到了产业集群加上产业网络的复合发展层面,并且后者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整个产业的地理概念和地域概念已经变得越来越不重要,产业网络、产业价值链越来越在全球产业布局中扮演重要角色。产业网络、产业价值链的内涵,要求我们除了关注制造环节以外,还要考虑对产业发展趋势的控制和相关的研发投入,以及对市场的控制和其他配套服务。我国的企业在实现转型升级中,应努力在产业网络和产业价值链中寻求实现:对高端,努力搞研发、做核心技术、核心产品,参与制定国际行业标准;对市场端,要努力做国际品牌,建立和拓展国际市场通道和网络,掌握定价的话语权。此外,我们要通过解决实体经济发展困难,推动中国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使中国制造迈向中高端。同时,我们要着眼长远,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发展大国制造业。
    在产学研深度融合过程中,打造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经济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人的因素在推动,人力优势是国外经济转型产业升级成功的重要基础。新加坡在建国初期面临着人口素质低下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新加坡一方面加大教育投入,历年来其教育经费在国家预算中的比重最低为 12%;另一方面始终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与其经济和产业发展战略紧密结合。 日本则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确立人在管理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我国在目前的经济转型发展中,同样存在着人才短缺的问题,特别是“干中学”“研中学”在培养和提升专业型和应用型人才方面发挥的作用还相对有限。在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实现产学研的有效结合,打造创新型、应用型人才,不仅是有效对接市场所需人才的举措,也是更好促进人综合素质提升、全面自由发展的重要保障。
    建立稳定的制度环境,不断升级产业政策。在经济转型过程中,政府通过立法、政策手段来保证经济转型的顺利推进至关重要。良好稳定的制度环境,能够为经济转型提供良好的社会坏境和发展环境。为了促进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日本专门建立中小企业管理机构,制定了《中小企业法》,确定了以产业技术政策为核心的产业政策体系,建立起了一套规范有效的工作机制和工作流程。而在我国的经济转型过程中,也必须在不断完善制度环境的基础上,针对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不断升级产业政策,形成完备的产业政策体系。
    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国民福利待遇。经济转型必然伴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必然会导致有的产业工人面临短期结构性失业的风险,有的产业会成为“社会新宠”,从而导致社会上人心不安。美国面临这样的问题,采取的措施是通过财政支持提高转型时期社会的福利保障、针对社会结构不稳定的因素建立相应的特殊性政策、完善社会应急措施。德国则是通过提高国民福利待遇来应对失业导致的社会不安危机。通过国外的成功转型案例,可以看出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与完善的国民福利待遇,有利于稳住人心,避免贫富差距不断扩大,防止劳资矛盾激化。因此,我国在经济转型升级中也需及时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为经济转型提供动力和安稳的社会环境。
    【整理:张盈盈 贺胜兰(见习)】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Tags:如何跨越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关口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