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观点 >> 正文

如何跨越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关口——美国日本德国新加坡的历史经验及启示

http://www.newdu.com 2018/3/6 《国家治理》 《国家治… 参加讨论

    1967-1979年的中期阶段,以产业结构多样化为重点
    1965年8月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联邦成为独立国家后,发展进口替代工业失去了马来西亚这块腹地市场,失业率高达10%。因而新加坡政府于1967年做出了调整经济和产业发展战略的决策,实施出口导向战略,并通过吸引外资投资新加坡制造业和金融服务业。为了解决大量失业问题,新加坡独立后首先采取了发展面向出口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方针。新加坡政府一方面颁布了《经济扩展法案》,改善基础设施,实施税收优惠,积极为企业提供贷款融资服务;另一方面成立了裕廊管理局等机构,负责工业区规划与管理。进入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随着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和全民充分就业,通货膨胀的压力不期而至,新加坡开始重视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来应对经济转型的挑战。这时期重点发展的一项制造业是炼油业,到1970年代末,新加坡已经拥有荷兰皇家壳牌公司、美孚石油、埃索石油、新加坡炼油公司等四座炼油厂。炼油业占制造业总产值超过 30%,新加坡成为全球三大炼油中心之一。其他重点发展的制造业是面向出口的船舶制造业、电器制造业和精密工程制造业等,形成了以制造业为中心,以贸易、金融、交通、旅游等服务业为支柱的多元经济结构。这一阶段,新加坡经济以年均10.10%的速度高速增长,产业结构进一步多样化,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制造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6.23%增加到23.59%,而金融与商业服务业的比重则从13.08%提高到15.47%。
    1980-1985年的中后期阶段,以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为重点
    经过多年的经济快速增长,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新加坡出现了劳动力紧缺、工资成本上升、经济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因此,新加坡政府强调发展高附加值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开始了经济转型。新加坡政府主要从三个方面来促进新加坡产业结构转型:第一是深化技术教育,提出“自动化、机械化、电脑化”发展方针,通过教育和培训开发人力资源,扩大各类教育的规模,特别是高等和专业教育;第二是采取税收优惠等财政政策,鼓励向技术密集型产业投资,吸引国际著名的电脑企业和石化制造商落户新加坡;第三是发展高附加值的金融和其他服务业,目标是将新加坡打造成为提供广泛服务的“金融超市”,确立新加坡“知识型服务业”的国际中心地位。 这一阶段,新加坡还重点发展会计、法律、广告、市场研究、电脑及管理咨询业、房地产、工程与设计等与区域金融中心相关的基础设施和产业。这一时期,尽管新加坡经济增长速度有所回落,年平均增长率从上一阶段的10.01%下降到7.3%。 但是每个制造工人的名义附加值从1979年18300美元增加到1985年的26900美元。
    1986年以来的后期阶段,以服务业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快速发展为重点
    1985-1986年是新加坡独立后最为严重的衰退时期,政府开始对新加坡产业政策进行调整,提出要以制造业、服务业和本地企业为经济增长主力,并将产业发展重心放在服务业和本地企业上。为了促进服务业发展,新加坡把许多制造业的优惠扩展到了服务业,如市场先入者地位,投资补贴等。这为经济增长奠定了更宽的基础,使得其保持快速增长。这一阶段,新加坡经济以年均8.6%的速度增长,金融和商业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从1986年的21%增长到1997年的27%。后来,新加坡经济在经历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1年全球经济性衰退后,面对着中国和印度崛起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提出要将新加坡建设成“知识型产业枢纽”,把制造业从下游的产品生产环节提升到研发和设计等上游环节,成为新产品的开发者。同时,还提出要发展以知识为主导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促进科技发展,进一步发展创意产业,不断扩大经济腹地等。为此,新加坡政府一方面加强了对生物医学、信息产业等世界级科学工程的基础研究;另一方面建设了新加坡科技研究中心纬壹科技城,并设立了全国科学奖学金,吸引年轻人从事科研工作。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s:如何跨越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关口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