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学 >> 经济管理 >> 正文

“双侧改革”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实践发展及治理路径

http://www.newdu.com 2018/3/7 《南都学坛(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张耀一 参加讨论

    一、“双侧改革”:动态演化及战略异同
    一般而言,宏观经济改革的目的体现为经济增长、价格稳定及充分就业,但实现这一目的的手段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国内外环境下有所不同。需求侧改革主要涉及的是政府依靠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财政、货币政策刺激或抑制需求,进而防止经济衰退或预防经济过热,而供给侧改革则是指政府依靠一系列政策影响生产领域的效率,进而逐步实现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均衡。宏观经济改革应根据不同国家、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进行。在较为发达经济体的政府干预或宏观改革中,特别是当宏观经济遭遇较大困难时,往往选择需求侧改革的手段。其主要原因体现为:需求侧改革采用的货币政策、财政支出政策可在短期快速提高社会支付能力,进而促进经济增长。通常来讲,就计划经济国家或具有较为浓重色彩的市场经济国家而言,政府干预主要集中于供给领域,而发展经济之目的便是保障供给,因此政府更重视供给侧改革。市场经济国家经济增长中出现的矛盾一般是周期性的需求乏力与产能过剩,因此需不断进行需求侧改革来消化产能。无论是实行计划经济的国家,还是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一旦经济出现长期的经济过热与产能过剩的问题,此时宏观经济改革陆续就应由供给领域转为需求领域,或用需求侧改革代替供给侧改革被视为宏观经济改革的主要方式。需求侧改革所选择的手段主要是依靠调节货币供应量来间接调节财政支出直接影响总需求,例如,依靠存款准备金比率的调整、利率的调整及财政经济刺激计划等实现平抑增长波动的目标,必要时也可采取适度的行政手段。其基本逻辑体现为在保持经济体制、宏观体制基本不变的情况下,依靠调节宏观经济总量来陆续实现平稳、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改革虽均可被视为宏观经济改革的重要方式,但两者在时效性、针对性和运用的政策手段上均具有明显差异。鉴于此,市场化程度相异的国家对这些调控方式所运用的程度亦迥然有异:就时效性来讲,需求侧改革基本上属于短期改革政策,通常情况下很难长期持续的执行,而效应也可在短期内凸显,有利于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对经济调节的治标之效,相对于需求侧改革显然更具有主动性、引导性及前瞻性(刘伟等,2010)。供给侧改革常常以长期潜在产出为导向,常常需较长时间方可发挥作用,具有长期性效应,影响也较为久远,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治本效果,较之于经济运行本身具有被动性、补充性及滞后性;就针对性而言,需求侧改革更为注重总量调控,最多拓展到投资、消费与国际收支平衡等国民经济的重要分量进行调节,但供给侧改革更为强调结构性调控,所选择的经济政策较为重视其针对性,特别是当优化一系列经济结构正在或已成为一国及地区长期实现持续、快速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时,供给侧改革就显得较为重要;就所采取的政策手段而言,需求侧改革选择的主要是货币政策、财政支出政策,而供给侧改革能使用税收政策、行政管理、法制管理等方式。有些政策并非呈现出需求侧改革和供给侧改革截然分明的状态,而是具有两者的特征。例如,降低产品税不仅能降低企业负担(属于供给侧改革),而且可降低产品价格,进而增加需求。当然,这两种调控之间的界限还存在明显差异,对供给领域施加影响(降低企业单位生产成本或依靠合理配置资源提高国民经济效率),则属于供给侧改革;作用于需求领域,影响消费、投资、出口等最终需求,则属于需求侧改革。当然,某些政策虽同时具有需求侧改革和供给侧改革的属性,但侧重点差异明显。通过比较可知,货币政策较为注重总量调控,需求侧改革的色彩较重。而财政支持政策在刺激经济增长时,凸显需求侧改革的特征,但在经济增长相对实现平稳后,因需依靠一系列的转移支付对地区、产业及不同阶层间的利益关系进行调整,进而影响生产发展,因此其又能被视为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方式。基于市场化程度与这两类调控的关系而言,较为发达的市场经济体更为注重需求侧改革,而政府对经济活动直接干预的程度亦较低,希冀依靠自由市场经济在经济运作中发挥较大作用。而正处于经济转型中的国家受制于市场经济不健全的影响,供给侧改革还需很长时间方可发挥作用,一方面应依靠供给领域持续的创新与改革才能有效激发市场经济的活力;另一方面应依靠政府指导来不断优化资源配置,进而增强经济运作效率,不断促进经济增长的目标。
    需求侧改革和供给侧改革同为宏观经济改革的必要手段,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依赖(黄凯南,2015)。一方面,需求侧改革往往选择的手段是建造公共工程,其能增加对劳动和各种原材料的需求,进而促进就业与缓和产品过剩,但公共工程建成后则会产生生产能力,进而增加供给。特别是,需求侧改革主要针对对象是经济运行的周期性缺口,虽非直接影响潜在经济增长水平的变化,但要基于潜在经济增长水平为依据,而对潜在经济增长水平估计的系统性偏误能导致过度使用需求调控手段,从而逐步降低经济抗风险能力,进而严重损害资本、自然环境等生产要素,且极有可能会最终造成潜在经济增长水平的不利变化。实际上,需求侧改革和供给侧改革两者无论从哪方面出现结构错配或总量差异,均能在动态发展中造成未来另一方也应进行相应调整,直至市场重新实现出清与均衡状态。另一方面,供给侧改革的方式常常是减税,但减税能同时从供给与需求两方发挥功能,其不仅能激发劳动者与企业的积极性,而且亦可不断增加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需求依靠供给获得满足,而供给根据需求得到展开。需求侧改革与供给侧改革也可相互制约:过多地使用需求侧改革将会出现政策效果递减、政策空间削减、有效需求难以满足等问题,需求侧改革的瓶颈能逐渐影响供给的有效性;就供给侧改革来看,供给侧若出现生产能力过剩、自然环境等生产条件破坏严重、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人口红利陆续丧失等问题,则会引致资源配置低效率、供给成本及无效供给增加等弊端,这需依靠消费、投资、外贸部门进行消化,进而对需求侧改革形成极大约束。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s:“双侧改革”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实践发展及治理路径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