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维度指标分析
1.创新驱动
从创新驱动的具体指标来看,对于宏观效率而言,劳动生产率对创新驱动指数的权重最高,为0.243;资本生产率的权重最低,为-0.239;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权重为正,但不足0.03(图3),这说明我国劳动生产率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促进了创新驱动指数的提高,但后者的权重明显偏低,表明我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贡献不足。相比而言,资本生产率权重为负表明可能存在较多的无效投资抑制了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
图3 2000—2017年各基础指标对创新驱动指数的权重
从微观效率来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成本费用利用率以及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均有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对创新驱动指数的权重分别为0.208、0.161和0.152。从各基础指标来看,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利润率整体有所上升,由2000年的5.22%上升至2017年的6.61%,成本费用利用率由5.56%提升至7.16%,分别提升了1.39个百分点、1.6个百分点,表明2000年以来企业的经营效益在稳步提升。同时,资产负债率由60.81%降至55.98%,下降了约5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作为衡量企业利用债权人提供资金进行经营活动能力的重要指标,意味着债权人发放贷款的安全程度不断上升,微观杠杆率不断下降。
创新投入指标的权重均为正,且均超过0.23,表明创新投入在创新驱动指数的提升方面占据主导地位。其中,研发投入强度的权重最高,达到0.245;万人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全时当量次之,为0.24;人均教育经费的贡献相对较低,为0.238。然而,从创新产出方面来看,高科技出口占制成品出口比重的权重显著偏低,不足0.05,表明我国的高科技出口产品附加值不高,国际竞争力相对缺乏,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拉动效应不明显。
2.协调发展
协调发展指数的结果显示,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标、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的权重最高,分别为0.298、0.296,表明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突出。非国有企业总资产比重的提升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也具有正向影响,权重为0.184。但是,制造业比重对协调发展的权重为负,意味着制造业内部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单纯的规模扩大已经不能够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其次,从城乡发展的协调情况来看,二元对比系数、二元反差系数对协调发展的贡献较大,权重分别为0.288和0.295,表明我国二元经济结构逐步弱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提升作用明显。
城镇化率、金融服务业增加值占比以及区域发展差异系数等三项指标的权重也较高,均高于0.25,表明这三项指标均促进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的提升。此外,投资结构与消费结构对协调发展的贡献均为负,分别为-0.105与-0.03,表明当前投资结构不尽合理,投资效率偏低,消费率不足,对经济高质量发展造成了负向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