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学 >> 经济管理 >> 正文

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对企业价值链的重塑研究

http://www.newdu.com 2019/12/6 《经济纵横》2019年09期 邵婧婷 参加讨论

    

    四、结语 

    大多数企业,尤其是制造类型的企业,可以通过将数字化与智能化内化到企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中实现效率的提升。同时,数字化、智能化通过信息技术的手段和理念作用于企业结构和工作流程,从以企业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逐渐演化,引起企业经济模式的根本性转变。企业数字化和智能化是“互联网+”概念后续延伸与发展的重要体现。数字化的信息采集、信息传递和数据分析技术必须依托互联网技术的推进,而数字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与人类的智慧深入结合,又发展到了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智能化时代。因而,企业必须充分利用数字化、智能化趋势,循序渐进地把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引入产品生产的整个生命周期,乃至整个产业网络结构中,形成数字化供应链和智能化供应链,以促进企业效率和效益的提升。
    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对于企业价值链的重塑有较为全面的驱动作用,但是由于技术发展存在局限,在实践中仍然有一些缺陷需要继续解决和完善。如,企业实践过程中对于数字化、智能化先进技术利用不充分,限制先进设备的使用效果;数字化、智能化平台面临信息安全问题,形成潜在威胁;数字化、智能化系统开发不完善,影响企业生产效率;数字化、智能化设备成本高昂,对于企业的资金水平有很高要求,但亟待优化转型的企业往往资金供给不足。
    数字化和智能化是新时代的风口,更是我国企业乃至产业自主升级的推动力,还需要加大自主投入,不断完善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规划,并合理布局。对于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要进行针对性预防,最大程度的趋利避害。目前,在我国智能制造体系中,严重缺乏诸如华为等能够自主构建起整体数字物理系统硬件和全流程数字化、智能化解决方案的综合集成企业,同时在产业层面也存在智能化供应链配套不足、工业基础落后的现实问题,产业层面的问题是企业层面问题的基础,因为任何单个企业都很难仅仅依靠自身力量完成智能化转型。智能化制造并非简单利用机器替代人工,而是涉及整个供应链的协同,包括智能化设计、智能化服务等。
    为了更好地支持企业发展,势必要求政府在产业生产思路和工具选择上,根据智能制造的技术经济范式和我国的产业能力基础及时进行调整。第一,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是数字化、智能化应用的底层技术,信息存储、传输和处理能力是决定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成熟度和应用效果的关键因素。然而,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应在产业规划的引导下,做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规划,在建设国家高效能运算研发中心、共性科技研发平台等创新载体方面加大力度,为前沿技术突破提供支撑。第二,推动产业创新和技术扩散体系的形成。多方参与、多线并进的开放性创新机制是提高试错与迭代速度、探求适用性智能制造体系的最有效手段。应围绕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以产业链为基础,形成水平创新链和垂直创新链共进,以企业为创新网络的节点,支持企业、政府、高校院所合作共建高水平产业创新网络,推动科技成果扩散、共享和应用。并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探索与国际知名研发平台合作机制,进而形成多元化、竞争与合作并存的产业创新格局。[26]第三,进一步推进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向各领域渗透融合。坚持把融合发展作为产业培育的主要方式,基于数字化、智能化对于产品乃至产业价值链重塑的影响,鼓励两者在相关领域提供应用服务,以试点示范项目应用为抓手,培育一批掌握自主核心技术、具有较强产业链带动作用的数字化、智能化应用优势企业,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或案例,带动制造业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参考文献 
    

    [1]Perez,Carlota.TechnologicalRevolutions and Techno-economic Paradigms[J].Cambridge Journal of Economics,2010(1):185-202.
    [2]贺俊,吕铁.从产业结构到现代产业体系:继承?批判与拓展[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5(2):39-47.
    [3]江鸿,贺俊.协调视角的产业政策研究[J].学习与探索,2017(10):113-114.
    [4]贺俊.新经济与结构性产业政策的精细化调整[J].探索与争鸣,2017(1):45-48.
    [5]刘焱宇.企业数字化神经网络及其作用[J].管理现代化,2001(1):31-32.
    [6]赖明忠.试论企业数字化管理[J].湖南社会科学,2009(1):214-216.
    [7]许皓,陈来.中国企业数字化管理探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10-13.
    [8]郭顺生,杜百岗,孙利波,等.建材装备制造企业数字化管理平台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5(1):226-234.
    [9]王安麟.工程机械产品智能化的技术选择[J].工程机械与维修,2015(4):78.
    [10]高慧颖,阎艳,卢继平.基于AHP的流程型企业数字化评估研究[J].改革与战略,2008(1):39-41.
    [11]姜黎辉.企业智能化转型的公共研发平台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6):113-118.
    [12]王仲奇,杨元.飞机装配的数字化与智能化[J].航空制造技术,2016(5):36-41.
    [13]马光辉,谢小星.大型企业数字化车间系统集成技术[J].航空制造技术,2008(19):50-53.
    [14]芦永明,钱王平,邓多洪,等.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钢铁企业智能化生产管理[J].中国冶金,2014(9):1-5.
    [15]陈志,钱崇东.冶金工业软件产业发展的探索与实践[J].自动化博览,2011(7):30-32.
    [16]金誉华.基于大数据的机械企业智能化管理应用[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31-34.
    [17]蒋东煦.制药企业智能化生产体系初探[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4(5):63-64.
    [18]黄继坤.生物制药厂的智能化系统解决方案[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1(7):60-61.
    [19]段明波.浅论钢铁企业智能化生产[J].科技资讯,2012(24):86.
    [20]薛建昌.棉纺织企业智能化提升方案与应用探讨[J].棉纺织技术,2017(8):1-9.
    [21]马铸.企业智能化制造体系构建与实施[J].工程机械与维修,2014(4):84-86.
    [22]王镓垠.工业4.0下企业智能化之路[J].装备制造,2015(8):84-87.
    [23]张茉楠.全球数字贸易战略:新规则与新挑战[J].区域经济评论,2018(5):23-27.
    [24]蔡跃洲.数字经济的增加值及贡献度测算:历史沿革?理论基础与方法框架[J].求是学刊,2018(5):65-71.
    [25]李建军,胡宗义.全球价值链下贸易增加值的核算思想?方法与展望[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8(6):95-102.
    [26]国胜铁,杨博,王林辉,等.产品质量?技术差距与技术改进效率:来自上海市制造业的经验证据[J].宏观经济研究,2018(3):103-117.

上一页  [1] [2] [3] 

Tags: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对企业价值链的重塑研究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