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1世纪以来,全球范围内掀起新一轮的产业政策实践与研究热潮,许多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都参与其中。这一轮产业政策热潮的根源可以归结为以下五个方面:(1)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发达国家亟须回归制造业。(2)发展中国家寻求产业转型升级。(3)各国应对气候变暖、生态危机等全球性挑战。(4)任务导向型科技计划的兴起。(5)针对“华盛顿共识”的集体性反思。纵观全球产业政策的兴衰史,本轮热潮的兴起并非代表政府干预主义的全然回归,各国政府是在维护市场与竞争机制的前提下,强调政府对科技创新领域的积极作用,提出“市场友好”、与竞争政策相协同的产业政策主张。为实现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到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战略目标,笔者认为,中国应尊重市场机制与竞争秩序,关注演化经济学中产业政策研究的新发展,制定出以知识学习、技术能力积累与创新等基本要素为核心的现代产业政策体系,来促进中国经济向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模式转型。
关键词
产业政策;演化经济学;“新共识”;政府干预主义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国产业政策程序与组织机制研究”(716733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国产业政策理论反思、微观机制解析与实施效果评估”(71373283);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项目“中国产业政策转型研究”;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中心基金项目“产业政策向竞争政策转型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登峰战略优势学科(产业经济学)成果。
一、引言
自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产业政策讨论热潮之后,产业政策及产业政策研究在过去二十多年间经历了相当漫长的低谷期。进入21世纪以后,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以后,产业政策又逐渐重新受到世界各国及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的关注,并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新一轮的实践与研究热潮。过去三十多年产业政策的发展历程大致如下:
(1)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的产业政策研究热潮,主要发端于“日本模式”的成功所引发的国际比较发展学界对政府扶持性产业政策在东亚奇迹中所起作用的思考与总结,此轮思潮以发展型政府理论的形成为主要成果。(2)研究热潮持续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广泛采用产业政策的东亚发展型国家陷入货币危机并出现经济衰退,之后坚持推行传统产业政策的拉美国家也在20世纪末陷入了经济震荡,这似乎为主流经济学界提供了批判干预性产业政策有效性的重要依据,随后“华盛顿共识”的提出更是标志着新自由主义浪潮达到顶峰,与此同时,有关产业政策的研究一度偃旗息鼓。(3)在经历了长期的沉寂之后,直至2006年,在各种因素的促成下,世界几大经济体才又纷纷开始重新审视产业政策。例如,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奥巴马政府为应对产业空心化所带来的经济停滞和就业危机,开始重提塑造本国制造业基础的理念,配套出台了一系列再工业化战略;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和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的冲击,日本政府从2009年开始重提产业政策,通过制定综合性的新增长战略作为组合措施来重构产业与能源系统;德国从2006年开始实施高技术战略,在2010年出台的《德国2020高科技战略》中提出“德国工业4.0”概念,并配套一系列任务导向型技术计划;中国在2006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明确了要在2020年将国家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将自主创新的产业政策作为核心内容纳入到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中来,并在2015年公布了中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巴西从2008年开始出台《生产发展政策》《加速增长计划》,提出有雄心的产业政策配套方案,计划走新型的工业化道路;南非在2007年推出新的国家产业政策框架,主要涉及对制造业的支持、发展知识经济、就业创造和包容性增长等各个方面,开启新的产业政策规划进程并开始每三年推出一套产业政策行动计划。
值得注意的是,新一轮研究热潮的兴起,既有发展中国家的参与,也有发达国家的参与,既有东亚追赶型国家的参与,也有欧美领先国家的参与,是一次辐射范围相当广的全球性产业政策研究热潮。而兴起的根源中既有各国为应对全人类共同挑战而采取行动的普适因素,也有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国家为谋求自身发展所采取的战略性行为等特殊原因。那么,与过去相比,新一轮的产业政策热潮究竟有哪些新的变化?围绕产业政策的实践与研究会在全球范围内再度兴起的根源是什么?而这对中国当下以及未来的产业政策规划又有哪些新的启示?下文将围绕这些问题逐一展开讨论。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