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2020年中国工业经济运行环境分析及工业增速预测
从国内外经济环境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贸易局势紧张和贸易政策不确定性、金融市场动荡对全球经济持续增长形成威胁;虽然国内经济发展总体平稳,但短期突发事件和一些深层次、长期性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这都将对我国经济产生重要影响。2020年,我国工业经济发展的形势依旧复杂,工业经济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
(一)国外环境分析
受贸易局势紧张和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主要经济体经济下滑、新兴市场经济体出现金融动荡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影响,2020年全球经济增长的前景依旧黯淡。2019年受贸易争端影响全球经济增长率降至2.3%,为10年来最低水平。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最新世界经济展望,将2020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期从前期的2.9%下调至2.4%。
受内部和外部需求疲软的影响,主要经济体经济维持低速增长格局。在主要发达经济体中,除日本外,其他经济体均出现增速明显回落现象。发达经济体2019年整体GDP增速为1.7%,比2018年下降0.6个百分点。2019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从2018年的2.9%回落至2.4%。鉴于美国政策持续的不确定性、疲弱的商业信心和不断减弱的财政刺激措施,预计2020年美国GDP增速将进一步放缓。2019年欧元区GDP增长率从1.9%回落至1.2%。欧元区由于制造业衰退幅度加深,加之受英国脱欧等因素影响,经济恶化风险明显加大,预计2020年欧元区GDP增长率将进一步回落。2019年日本是唯一经济未出现明显回落的发达国家,GDP增长0.9%,比2018年略微回升0.1个百分点。2019年10月1日,日本消费税率由之前的8%提高至10%,受消费税的增加和全球经济疲软拖累消费支出和出口下降的影响,2020年日本经济运行压力将会加大。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2019年也出现了经济增速普遍下降的现象。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2019年整体GDP增速为3.9%,比2018年下降0.6个百分点。印度GDP增长率从2018年的6.8%下降到6.1%,俄罗斯、巴西和南非经济明显下行,阿根廷等个别国家甚至出现经济危机。2020年新兴经济体和主要发展中国家供给和需求端均将陷入停滞甚至衰退,加上外部需求减弱,经济增长前景也不容乐观。
全球金融风险呈现趋势性上升态势。发达国家和一些新兴经济体不断将货币政策向偏松方向调整,利率水平不断下降,一些国家已经是负利率,比如欧洲和日本央行利率为-0.5%和-0.1%。低利率环境鼓励投资者过度追逐收益率,往往容易形成更大的风险敞口,使得全球资本市场尤其是发达国家和主要新兴经济体资本市场的脆弱性上升(莫开伟,2020)。[2]新兴市场货币汇率持续出现动荡。在美元处在相对高位的情况下,新兴经济体市场汇率受到各方面负面因素的影响出现了较大波动,会推动资本外流、投资萎缩和资产价格下跌,给这些国家未来经济运行的平稳性带来负面影响。在美国继续高举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大棒的背景下,新兴市场国家的资本流动和本币汇率将进一步承受压力,出现新动荡的可能性加大。新兴经济体偿债压力持续加重,将引发资本外流和本币汇率动荡,形成新兴市场金融风险。国际金融协会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债务或将创下逾255万亿美元的纪录高位,是全球年度GDP的三倍多。持续走高的杠杆和债务水平将给全球企业部门和发达国家的政府部门带来较大的流动性压力,一些政府偿债发生困难,企业违约事件增多,进而拖累相关金融体系,酝酿金融风险。
经贸冲突、地缘政治紧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问题也将影响全球经济增长。美国等经济体升级经贸冲突将面临更多的报复性措施。美国对印度、越南、欧盟部分出口商品征收关税的风险,日韩贸易争端态势的紧张程度或将进一步上升。尽管中美已经签署第一阶段协议,但前三批我国对美出口商品被征关税水平并未有实质性减少,中美经贸冲突再次升级的风险仍然存在。英国和欧盟之间、日韩之间以及中东等热点地区也可能出现新的纷争(李大伟等,2020)。[3]而新冠肺炎疫情也给全球经济增长带来了较大的不确定性。
(二)国内环境分析
2019年三大需求表现依然不尽如人意。2019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5.4%,增速低于2018年全年0.5个百分点。受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2019年我国出口承受较大压力。以美元计,我国2019年全年出口增长0.5%,增速为2016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以人民币计,我国出口增速为5%,这在一定程度上受益于人民币贬值,但仍然低于2018年增速2.1个百分点。消费虽然相对平稳,但也难以支撑总需求的反弹。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低于2018年增速0.2个百分点。从先行指标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来看,2019年制造业PMI均值为49.7,明显低于2018年全年均值50.9。
2020年突发新冠肺炎疫情无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较大不利影响,特别是对旅游、餐饮、娱乐、交通运输等服务行业造成明显冲击。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下降20.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23.7%)。其中,餐饮收入和商品零售分别为4194亿元和47936亿元,同比分别下降43.1%和17.6%。受到人员流动受限以及延迟开工等影响,农产品销售、工业生产等第一、第二产业均受到波及。从生产来看,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下降13.5%。虽然多数行业和产品生产出现了下降态势,但民生保障行业特别是防疫物资生产增长较为显著。2月下旬以来,随着企业复工复产加快,工业生产呈现加快恢复态势。从投资来看,1—2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24.5%。其中,制造业、基础设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分别下降31.5%、30.3%和16.3%。从出口来看,1—2月份,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名义下降19.1%。2020年2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更是断崖式下跌至35.7。一般而言,重大突发事件必然会对短期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但在冲击平息后,经济社会活动又将回归正常,因而重大突发事件不会对中长期经济产生实质性影响。新冠肺炎疫情虽然对我国经济运行产生了较大不利影响,但我国经济体量大、产业体系完整,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韧性和潜力,整体经济向好的基本面不会因突发事件的冲击而改变。
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更是“三大攻坚战”的最后攻关年,是各项目标任务的决胜之年。国家逆周期调节政策将进一步加力和聚焦,助力上述目标的顺利实现。2019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完善和强化“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举措,健全财政、货币、就业等政策协同和传导落实机制,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2020年1月1日起,调低850余种商品进口关税、减免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政策实施。1月6日起,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将释放长期资金8000多亿元。1月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制造业对于稳定经济增长具有基础性支撑作用,通过深化改革和实施市场化措施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制造业稳增长。1月2日,四川和河南发行地方债,2020年地方债发行进度比上年再提前,地方债加快发行也体现了基建托底稳增长的政策取向。各部门2020年工作会议亦是聚焦“稳增长”。如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大力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搞好重大项目储备实施,努力扩大有效投资,积极培育、拓展消费新增长点。全国财政工作会议指出,巩固和拓展减税降费成效。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提出,贯彻“六稳”部署,确保工业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着力稳定制造业投资,引导资金投向供需共同受益、具有乘数效应的先进制造、基础设施短板等领域,促进产业和消费“双升级”(孙韶华等,2020)。[4]
(三)工业增速预测
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影响,国内外多家机构对2020年中国GDP增长进行了预测。总体来看,国内机构对2020年中国GDP增速的预测较国外机构乐观。如渣打银行研究报告认为,由于首季度中国经济下滑的情况超出预期,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全球经济衰退的风险增加,因此将2020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测由之前的5.5%下调至4.0%。野村国际投资银行的研究报告认为,中国1—2月份的经济数据低于市场预期,说明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影响严重,预计2020年中国GDP增速为4.8%。国际评级机构标普甚至将中国2020年GDP增长率预测下调至2.9%。国内多家研究机构对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GDP的影响进行了预测。如中国社会科学院李雪松研究团队预计2020年中国GDP全年增速维持在5.5%~5.7%;中国科学研究院智库预计2020年中国GDP增长速度将维持在5.5%~5.8%;北大智库预测2020年中国GDP增速将在5.6%左右;恒大研究院预计中国2020年GDP增速乐观估计5.4%,保守估计5.2%,悲观估计5%。
尽管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给中国工业经济的稳增长带来了较大挑战,加大了工业经济进一步下行压力,但也要看到国际国内环境中存在的积极因素,以及各级政府为了稳增长而采取的积极应对措施。双边或多边自贸协议谈判的进展、“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化落实,都将有助于工业出口的平稳增长;传统工业的持续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高新技术制造业的加快发展、重大项目的投资开工、居民收入的平稳持续增长,都是推动工业内需增长的利好因素(张航燕,2019a,2019b)。[5-6]
综合来看,尽管2020年我国工业经济发展的内外形势较为复杂,整体上面临着较大的下行压力,但增长前景较好,预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在5.4%~5.8%的概率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