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霍兰德领导动力理论,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关系是以“互惠效应”表现出来的社会交换关系。表现在领导活动“合理人”假设上,领导行为无须追求尽善尽美,而应立足现实,趋近合理,以群众满意为标准。领导关系各方都可以对彼此有要求,但不能苛求,更不要给自己和对方设定不切实际的目标,那样会难以达成共识。各方同为相互服务对象都是“合理人”,要在彼此尊重和趋近合理基础上求同存异,互惠共赢,这也是“领导就是服务”的本意。剥削阶级领导都宣称为民做主,实则谋私祸国殃民。社会主义领导的服务本质就在于立足服务于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立足现实的群众路线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基本领导方法,是革命、建设、改革的制胜法宝,印证了领导活动立足于民才符合人性。提倡干部学圣人伟人,是学其“内圣外王”的境界和方法,而不是苛求或刻意模仿,那样只会造就表里不一的两面人。领导活动各方都有人性善的一面,离开了这一基本点领导活动各方根本互动不起来,也不会有领导活动的发生发展和社会进步。领导活动中的“合理人”作为活生生的现实人,是自由全面发展的整体性的人,彰显着人的自主意识和主体性。
杰出领导者作为特殊个体在历史上的作用是显著的。基辛格在《世界秩序》中指出,世界秩序不是自然生成的,而是有大智慧的政治家塑造出来的。“在大多数国家,孩子们很早就从神话故事中懂得人的幸福和痛苦取决于领导者的善与恶”[18]。英雄史观强调社会发展取决于杰出人物意志。唯物史观则确认人民是历史创造者,但也不否认领袖的历史作用,对人民作用的肯定包含了对包括领袖在内的个人作用的肯定,个人作用总是受到与群众关系的制约,每一个集团都是通过自己的代表人物表达和实现自己的利益和愿望,“领导者把自身最优秀的一面呈现出来,创造出美好的事物,创造了社会财富,这就是善举”[19]。这种善举“不脱离人体器官的真实价值,不脱离现实的物质世界。……真正的领导者圣人,具有神圣性,不过这不是宗教信仰意义的那种圣人,而是一个现实物质世界的具体行动者,这样的圣人总能抓住存在的本质,即无论领导者从事事业的规模大小,都能具体呈现出存在的蓝图”[20]。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决定历史发展的是“行动着的群众”。只有立足人民主体地位,在领导行为合理性基础上充分发挥被领导者这一领导活动主体的决定性作用来体现领导活动的崇高价值和领导者角色的神圣性,才能使领导事业永立不败之地。
(原文刊于《学习论坛》(郑州)2016年第12期)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