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有力的政府主导和推动,正确清晰的方法和路径,亿万群众得保障和实惠的民心支撑,成为撬动医改“世界难题”的“中国经验”,具有多重启示意义。
以群众满意为“试金石”
医改顶层推动,上下同心,部门联动,政策配套,执行力强。2008年,国务院成立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3年来,中央到地方各项医改政策密集出台;各省市都把推进医改五项重点改革摆在突出位置,举全省之力推进。
立足国情,契合社会需求,让老百姓广受益、多受益。卫生部党组书记张茅说:“医改坚持从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出发,设计和实施方案,医改的标准是群众满意不满意。”
增加投入和建立机制同步。医改3年是我国卫生工作投入最多、发展最快的时期,把钱花在刀刃上,加紧设施建设,更培养紧缺人才,去年国务院有关指导文件把全科医生培养作为国家制度推进。国务院医改办主任孙志刚表示:“增加投入不能固化旧有的利益格局,投入要换来新的体制机制。”
做实基础,倾向基层,广大农村和社区成为投入和建设最多、面貌改变最大的地区。农村县乡村三级医疗网络开始建立,城市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的服务网底逐步夯实。
陕西神木、子长县探索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安徽芜湖、马鞍山市推行基层综合医改,上海在公立医院中全面实行医保总额预付制度,北京友谊医院、深圳全市推进医药分开改革……卫生部部长陈竺表示,我国将全面总结推广17个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的经验。
以公平公益为“指南针”
专家指出:医改对于其他社会事业改革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坚持政府主导,强化政府职责,坚持公平公益、广覆盖保基本。通过制度设计,最贫穷、最困难的人群优先得到了改革实惠。
社会领域改革涉及复杂的利益调整,必须兼顾各方利益,调动从业人员积极性。国家花大力气改革,保障群众的核心利益。各地探索服务价格调整改革,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务价值。
公平和效率并重,发挥市场机制力量,发动社会各界参与,多样发展、有益补充。我国加快推进多元办医格局,一些省区市民营医疗机构在数量、规模和服务质量上有了明显提升,部分民营医疗机构纳入当地医保定点、获得课题资助,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国际医疗园区,探索扶持商业医疗保险等。
3年来,医改有力促进了社会和谐公平正义,党和政府得民心、卫生树形象、人民群众得实惠。医改在促进医患和谐、社会和谐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我国基层卫生机构服务模式逐步转变,防治并重,从坐堂行医到深入家庭。我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全体居民,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减小了城乡和户籍差距。
通过医改,还一定程度改善城乡居民消费预期,为扩大内需等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