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落户进程不及社会预期,主要原因是地方层面的“中梗阻”,深层次的原因主要还是利益在作祟 主持人:实际落户进程不及社会预期,阻碍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的因素有哪些?
张敬伟:实际落户进程不及社会预期,主要原因是地方层面的“中梗阻”,深层次的原因主要还是利益在作祟。
一方面,人口流动有其自然规律,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人口流向发达地区,而一二线热点城市又是人口流动的焦点。这就导致了不同地区、不同城市非户籍人口落户的差异性。一二线热点城市和经济发达城市,人口流入过速,超过了这些城市的容量限度,从而带来一二线热点城市入户政策的限制性甚至迟滞性举措。对于入户设置了严格的甚至是不平等的政策,只有高端和精英人士才能享受入户,这就造成了新的不公平。有些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和中小城市,虽然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力度很大,但客观地说,吸引力不大。
另一方面,从暂住证到居住证,其实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的关键不是领到多么好听和多么好看的“证”,而在于这些“证”和入户城市的户口本是否有一样的含金量,即平权保障下的市民待遇。但是给予外来人口平权待遇,入户城市又不堪重负,而且社保、公积金等也没有实现全国联网,在地方财政各自为政的前提下,热点城市无法让更多人入户,即使给予居住证待遇,也不能让外来人享有户籍人口的待遇,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更重要的是,顶层设计对加速户籍改革有严格要求,但是对于户籍制度围城突破后,对不同城市面临的入户差异性难题,并未给予足够的解决方案,对不同城市的利益平衡也关注太少。既让马儿跑,又不给马吃草,经济发达地区和热点城市对户籍制度的改革自然热情不够,推进乏力。
李长安: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以及土地价值的上升,许多农民农业经营的收入有所提高,返乡就业创业形成潮流,这也使得农民进城当城里人的意愿大大降低。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