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在技术层面实现军地融合。军地两方各有所长:军工等拥有的技术投入较多,往往会更为先进,更具有前瞻性和一般性,但通常成本居高不下;而民用技术较为分散稀少,但通常更注重实用性,一旦掌握某种技术,通常能在短时间内降低成本,并且随着使用人数众多,能更快地推动进一步的创新。比如互联网技术,最早就是由美国军方发明的,但更广泛的应用和创新主要发生在民用领域,由于市场更大,使用人群庞大,得到了更大程度的发展及创新。因而军地融合能够将用于国防建设的军工等技术有机地应用到国民经济发展之中,而经济发展中衍生出的很多创新同样可以反过来应用到国防建设之中,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再其次,军地融合应侧重利益和资源配置机制的融合,破除利益阻碍,实现社会化分工,以更低成本配置全社会的资源。相对封闭的运行环境客观上形成了独立的利益,而利益是最大的障碍。军队通常采取的是集中的计划方式,而地方则更多地采取市场化的配置手段。两者在资源配置上各有利弊,“集中”有利于在短期内完成既定目标,但长期效率较低;而市场起作用的时间要长,但一旦发挥作用效率高。因而融合可以发挥双方的优势,扬长避短。
最后,融合侧重建立更开放的心态,破除观念上的障碍。经济建设需要支持国防建设,国防建设本质上属于基本公共服务。而国防建设中,安全是相对的概念,没有绝对的安全,所以完全保密也无法真正实现安全,封闭更有可能的结果是落后。因而,军地融合战略强调进一步开放,更积极地参与全球竞争,在竞争中提升,才能带来真正的安全。
对于国防建设而言,更多的人力和技术等参与能够促进国防建设,能够摆脱体制机制的障碍,吸引更多的人才,特别是高科技人才灵活的参与,从而提高国防建设的技术和装备水平。
总之,军地融合战略将能促使分割的两个体系之间出现更多的交叉,通过更加开放的方式,实现全社会范围内资源更有效率的使用,促进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单位: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