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一种新兴但快速发展的研究方法,基于主体模拟在方法论上有效补充了传统公共管理研究途径,为相关问题的探索提供了一种自下而上、动态演化的角度与方法。尽管如此,基于主体模拟目前在公共管理领域中的应用远不及其应有潜能。公共管理研究者与实践者对这一研究方法的认知与使用也落后于其他社会科学领域。本文旨在通过全面介绍这种相对年轻的研究方法,促进其在公共管理领域中的应用,以期推动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关键词:公共管理/基于主体模拟/社会仿真/研究方法
作者简介:钟玮,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北京 100872;刘洋,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北京 10010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风险交流对个体流感大流行期间自我保护行为选择的影响机制研究”(编号:71403284);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公共危机风险交流信息的有效性评估研究:以三次流感大流行为例”(编号:9162009)
一、引言 计算机仿真是指以合适输入驱动已构建的计算机仿真模型,并观察分析相应的输出结果。①作为一种新兴但快速发展的研究方法,它可以满足多样化的研究与实践需求,包括预测、执行、培训、教学、检验与探索发现。尤其是,研究者与实践者可以借助这种方法辨识因果关系,详述决定性的参数估计,并阐明社会现象随时间推移的演化发展过程。[1]有时它甚至是探索和理解某些社会现象的唯一途径。
计算机仿真的主题和类型与社会科学一样多种多样。加森曾将计算机仿真按其模拟方法分为四类,包括网络模拟、空间模拟、基于主体模拟与系统动力学模拟,其中基于主体模拟近年来最受关注。[2]因这种仿真方法能够反映其他类型仿真难以捕捉的重要社会现象,它可为社会科学研究另辟蹊径。爱泼斯坦甚至认为基于主体模拟可成为除演绎与推理外,进行社会科学研究的第三条途径。[3]他将该途径命名为生成式方法,并相信由此可形成生成式社会科学的新流派。在公共管理领域,基于主体模拟也已被视为一种可为该领域大量现有和新生争论提供全新探索视角的优化方法。[4]
另一方面,尽管社会科学学者对基于主体模拟的兴趣日益浓厚,他们尚未完全认识到和发挥其作为一种全新工具所能带来的研究与实践潜能。这一情况在公共管理领域尤为明显。希思等曾在92个英文出版物中检索分析使用基于主体模拟的文章。[5]他们发现,1998至2008年发表的文章中,仅有23篇使用该方法探讨公共管理问题。娄成武与田旭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索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与公共政策仿真相关的文章,也仅发现55篇使用基于主体模拟,其他文章则主要关注早期基于方程的仿真方法。[6]基于主体模拟在公共管理中的应用目前仍局限于少数学者的研究范围。[7]
多重原因可能导致基于主体模拟在公共管理中的有限运用,包括相关研究者与实践者对这种研究方法的不熟悉,也包括该方法自身所面临的一系列挑战。本文旨在通过全面介绍这种相对年轻的研究方法,促进其在公共管理领域中的应用,实现其对公共管理研究与实践的潜在贡献。文章以下内容由四部分组成:第二部分阐释基于主体模拟的显著特点。第三部分探讨基于主体模拟的方法论原理;第四部分概括基于主体模拟在公共管理中的应用及潜在贡献;最后一部分讨论基于主体模拟具体运用时所面临的挑战与可能的应对方案,并总结全文。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