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基于主体模拟运用的挑战与应对 (一)标准化的交流程式 基于主体模拟的有效运用需要标准化的交流程式。但现在并未形成一个通用的或标准的框架,用以描述这类模型及其仿真过程与结果。这一问题致使基于主体模拟在方法论成熟度上落后于公共管理中的其他研究方法。且因缺失标准化的沟通程式,读者很难,甚至不可能,理解已发表的基于主体模型的基本概念、假设、结构与算法,或复制这一模型的仿真结果。另一个相关问题是,读者通常需要大量建模与仿真细节,以充分理解和成功复制某一基于主体模型。但期刊文章与书章等出版形式没有足够空间提供这些细节。如何在有限篇幅内,详述基于主体模型的构建与仿真分析过程也是目前的一大挑战。
应对这些挑战的措施包括从模型编码中自动生成说明文档或将说明文档上传至网络、并在发表物中提供网址。也有学者开发了一些特定网站,专门收录社会科学领域相关的基于主体模型。如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运行维护的基于主体模拟开放联盟网站(www.openabm.org),保存并开放了大量用于社会科学研究的基于主体模型的原始编码、说明文档与仿真实验数据等。此外,不少研究致力于开发类似ODD(Overview,Design concepts,and Details)的模型描述程式,以在期刊文章内比较完整地描述一个基于主体模型。[37]尽管这一程式在许多方面有待完善,它为基于主体模拟常规交流标准的开发提供了一个起点。
(二)模型的可信度与复制 基于主体模拟面临的另一挑战是其仿真模型的可信度与可靠性。模型可信度与可靠性涉及模型准确反映其现实目标系统的程度。不少研究发现,公共管理研究者与实践者一方面向往基于主体模拟对复杂不确定系统的解释分析能力,另一方面却顾虑该类模型的可信度与可靠性。[38]消除这一顾虑的特定程序是模型的校核与验证。如前所述,因为基于主体模型的独特性,模型复制成为校核验证这类模型的有效途径,有时甚至是唯一途径。通过模型复制,可以发现概念模型与执行模型中的“隐藏”假设与参数,提高现实系统、概念模型与执行模型两两之间的对应程度,从而提高模型的可信度与可靠性。
另一方面,尽管校核验证模型早已引起注意,通过模型复制提高仿真模型可信度与可靠性却是较新的研究。在虚拟社会与仿真领域,模型复制以前通常被视为一种学生的学习活动,研究者们直到近几年才意识到模型复制的重要性,并开始尝试发起关于通过模型复制提高基于主体模型可信度与可靠性的对话。但目前用于探索公共管理现象的模型仍很少被复制。考虑到模型可信度与可靠性已成为基于主体模拟能否广泛应用于公共管理分析与决策的一个关键,通过模型复制开发稳健公共管理仿真模型的研究应被广泛强调与提倡。
(三)公共管理问题的跨学科性 考虑到大多数公共管理问题的跨学科性,相关基于主体模型的构建通常需要构建者不能完全具备的多领域知识。[39]比如许多模型在创建时很难准确确定特定情境下主体的特征与行动规则。要克服这类困难,需要跨学科与跨领域间的实质性互动与合作。比如心理学与行为科学在过去二十年通过大量实验发现了个体在多种情形下的具体决策过程。这些研究成果即可帮助构建具备更加真实认知与行为特征的主体。
两类研究共同体的形成可促进此类合作。[40]一是由使用基于主体模拟及其他仿真方法的社会科学家组成的跨学科研究共同体,二是所有领域内对主体系统仿真感兴趣的研究者共同体。两类共同体的形成需借助合适的制度安排,包括专门的仿真期刊、专业组织、系列会议、项目资助、大学课程与核心网站等。其中一些制度安排目前已经形成,如人工社会与社会仿真期刊与上述的开放联盟网站。未来这两类研究共同体与相关制度安排仍需进一步发展与完善,以促进基于主体模拟的广泛应用。
(四)计算机编程等技术性要求 基于主体模拟的运用需要一些技术性知识。例如,大多数构建计算机模型的软件平台需要使用者花费大量时间编程,而且基于主体模拟通常比其他仿真方法需要更严格的编程标准。对大多数未受过正规编程训练的社会科学学者而言,这是一个较艰巨的技术挑战。而且,目前大学本科与研究生课程中均很少有同时涉及社会科学理论与基于主体模拟的教材或其他教学资料。这种专门培训与教学项目的缺失也是阻碍基于主体模拟得以更有效运用的绊脚石。[41]
降低使用技术难度的直接途径是开发简便易用的软件平台。目前的平台开发已意识到领域专家与工具专家间的区别,并力图实现无需编程的执行中立型平台。如正在发展的元模型构建方法,即先由领域专家定义、并用特定语言表述概念模型。该概念模型即为元模型,且能够提供足够的细节,使工具专家可在不同的软件平台上将其转化为计算机模型。[42]同时,开设相关培训与教育项目已成为一种广泛需求。这些项目应具备跨学科与跨领域性,所含课程应涉及复杂科学、基本编程(尤其是面向对象编程语言)、数据库与可视化工具等。
过去二十年,基于主体模拟已被应用于包含公共管理在内的大多数社会科学领域。作为一种新兴但迅速发展的研究方法,它可为公共管理领域的各项研究搭建精密分析与理论构建的平台,也可为具体的实践与教学过程提供系统指导。尽管如此,基于主体模拟在该领域的应用目前仍远不及其应有潜能。公共管理对这种研究方法的认知与使用也落后于其他社会科学领域。要充分实现基于主体模拟对公共管理的潜在贡献,还需付出巨大努力。尤其是,要使研究者与实践者首先全面了解这种相对年轻的研究方法。本研究以此为目标,以期进一步推动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①本文中的仿真均指计算机仿真,且仿真与模拟含义相同。
②敏感的模型参数即参数值变化可引起模型行为与伪真结果显著变化的参数。
(原文刊于《中国行政管理》(京)2017年第1期)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