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指标设置创新,建立先导型数据统计分析的指标体系
在农产品生产和流通领域,可以选取、设置代表未来生产意愿,有扩张或收缩“苗头先兆”的问卷调查先行指标。对贫困地区相应指标设置要给予更多关注。凭借提前一个周期精准化掌控这些新动向,就抓住了精准调控引导农产品市场的主动权。
2、组织建设创新,建立先导型数据的调查采集队伍
先导型数据的调查采集队伍不同于以往的农村调查队,其职能主要不是搜集已经成为历史的过去的数据,而是搜集预示代表着“将来的数据”。这就要求调查队伍和长期观测点要下沉前移,动态跟踪,深入田间地头,努力掌握生产者、经营者最新动向和第一手资料,通过调查问卷和入户访谈等方式,有目的、有针对性地专门搜集汇总分析报送与肉蛋菜果等农产品下一生产周期有关联的最新动向,滚动采集下一周期的数据。这就需要把主要注意力放在提前数月对农产品生产、流通是扩张还是收缩的先行指标采集监测上。为此,要合理设置布局先导性数据指标的采集网点,运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创新来抓好各地最新动向的汇总分析,同时抓好实时监测和定期报送制度建设,建立先行指标的数据库和扁平化的直接报送体系。
3、管理体制创新,建立统一扁平化的预测预警管理体制
政出多门往往导致“数出多门”、莫衷一是。我国首先要改变这种数据信息来源过多、口径混乱、信息错乱、无人负责、低水平重复的混乱状况,建立国家级、省区级、市县级分工明确、相互协调、高效权威的管理机构。国家级机构负责全局的掌控,省区级机构除了定期汇总及时报送以外,更要把握好本省区农产品生产先导型大数据和提前预测预警。市县级机构则定期同时向国家机构和省区机构汇总报送相关数据,运用互联网技术扁平化报送汇总,减少层级过多造成的数据迟滞耽搁。扶贫攻坚地区应该是报送体制创新的重点。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