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高科技、高风险的社会特征增加了社会生活的不确定性,并形成风险冲击,削弱了家庭的风险抵御能力,部分家庭随时会陷入贫困或贫困恶化。我国在反贫困领域有着诸多制度安排,尤其是精准扶贫战略实施以来取得了重大成就。其中要求“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这是一项托底线的政策设计,意义重大。所谓低保政策兜底,就是针对丧失劳动力,缺乏自我发展能力,无法通过生产扶持、就业发展、搬迁安置和其他措施脱贫,且人均月收入低于农村低保标准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实施低保兜底保障的措施,保障其基本生存,降低贫困家庭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不确定性。
风险与不确定性 是贫困群体的核心忧虑 研究证实,风险和不确定性是贫困群体的核心忧虑。
首先,贫困家庭面临着劳动力丧失的风险。由于土地贫瘠化、环境污染、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等会导致某些农村地区的生产活动受损、中断或停止,甚至危害到居民的健康,加剧了许多贫困家庭因为重病、重残、年老、长期慢性病折磨等原因而丧失劳动力的风险。
其次,贫困家庭面临着人力资本匮乏的风险。贫穷导致青少年失学,降低了他们的人力资本及脱贫能力。同时由于贫困引发的疾病及营养不良导致体质下降,劳动技能退化或丧失。此外,快速老龄化带来家庭医疗、养老负担的加重,更进一步消减了农村贫困家庭的自我发展能力。
最后,贫困家庭面临着社会支持不足或无效的风险。由于经济资源不足,贫困家庭面临社会交往不足、社会关系网断裂、社会排斥等风险。同时,由于缺乏内生动力等各种原因,许多社会支持呈现无效状态,贫困家庭即便得到了生产扶持、就业发展、搬迁安置等支持与发展性措施也无法摆脱贫困。
低保兜底扶贫 是应对风险贫困的现实策略 在国家层面防范与应对风险,提供正式的社会政策支持被证明是一条有效的途径。精准扶贫中,以低保制度为基础的社会救助体系在帮助贫困家庭减少与转移风险、应对冲击、降低不确定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针对部分彻底无劳动能力和无自我发展能力的家庭,低保兜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风险的转移,从而减少贫困家庭的风险冲击。符合低保救助条件的贫困群体,其收入低下,且很多都是没有劳动能力或缺乏自我发展能力的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通过低保给予这些群体以基本生存保障,有了政府的社会救助托底,风险实现了有效的转移。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