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一家企业的创新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机制的建立,二是自上而下的推动。如果只有口号,没有具体实施的策略,创新就只会变成伪创新,尤其以严谨著称的金融行业,推动过程需要做更多工作。
唐宁是积极推动创新机制建立以及实施的,在金融与科技团队融合的过程他用了几个方法:“彼此赋能”、 “二级专家理论”、“Team of two”以及“游到河对岸去”等等。
他认为,科技人士和金融人士背景不同,路子也不同,所以就需要“彼此赋能”。用“二级专家理论”来阐释“彼此赋能”显得更为清晰,唐宁举了个例子:A是金融方面的一级专家,B是科技方面的一级专家,那么A把所知所学教给B,同样的B也教给A,那么A和B就都可以成为对方领域的二级专家。
回到金融和科技中来,即要求科技数字化人才要有金融底蕴,也要求金融牛人能够从一个数字化重塑的角度上,理解年轻一代行为的不同,能够从客户行为角度上、客户体验路径角度上,去看自己的风控、看自己的产品应该如何去优化。
唐宁认为,只有这种彼此赋能才能够有火花释放出来,否则一类人水星,一类人火星,可就天各一方了。
谈及一些年轻的互联网人,他们对金融不算很专业,唐宁觉得这些人有些“无知者无畏”,只知道研究产品设计和用户体验,比如按键是红的还是黄的,放在左边还是右边等等。他认为这些也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底层资产是不是靠谱,是不是对用户好,如果不是,那么就算做到一键购买,也购买垃圾、毒药毫无差别。
所以说,让科技人了解金融的事,让金融人也了解科技的事,这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但是,所谓知易行难,要真正达到却需要更多的办法。
唐宁有他的办法,那就是“Team of two”,简单说来,就是两个团队协同作战,相互融合,大家一起为结果负责。就像搞产品的总觉得销售没卖好,销售总觉得产品不太对,矛盾不断。
宜信普惠还有一个实践,叫“游到河对岸去”。唐宁形容前线的同事等于在河的一边,中后台的同事在河的另一边,总觉得没有获得帮助。
一些做科技的同事所做的事是为前线支持赋能,但他做的东西,有时候前线觉得特别难用,中后台的同事就要到前线去了解客户的需求。
也就是说,客户在哪儿,需求就在哪儿,就应该去哪儿。
当然也有中后台的同事提出质疑:为什么一定是我们游过去呢?他们为什么不游过来?唐宁觉得这事儿很明确,最终客户在哪儿,宜信普惠的人就该在哪儿。
“游到河对岸去”与“Team of two”不谋而合,也是唐宁在对金融创新的探索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最行之有效的团队管理策略。而事实上,这种对团队的管理方式,本身也具有很大的创新性。
唐宁引用了德鲁克大师说的一句话:“遇见未来的最好方式是创造它”。他认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宜信始终在创造未来的过程之中。宜信普惠有一个图景,希望能够通过模式创新、技术创新,更好地去满足客户需求,这个过程当中,路是大家自己走的,这需要从文化上,从机制上,都要有保证。
创新需要去做,但金融的创新得有个底线,它与互联网的创新相比,少了很多“自由”,因为金融必须要严谨。
宜信普惠对于创新还有一个机制,就是实时跟踪和监测创新的效果,保护创新和创新者。规避掉影响组织品牌、信誉度以及客户利益的事件。
同时建立起创新的企业文化,鼓励大家畅所欲言,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打造一个真实的、坦诚相见的、有勇气的组织,给创新提供一块更加营养的土壤。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