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乡村旅游的内涵界定 国内外学术界对乡村旅游尚未形成完全统一的定义,主要有以下观点:
欧洲联盟(EU,1994)和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1994)认为,乡村旅游(Rulal Tourism)是指发生在乡村地区的旅游活动,乡村性(Rurality)是其核心和独特卖点。Lane(1994)认为乡村旅游具有以下特征:①位于乡村地区;②功能的乡村性;③较小的规模;④文化的传统性;⑤当地所有。[1]Lane同时也认为乡村旅游具有诸多表现形式,代表了一种环境、历史、经济、区位的复杂结构模式。并对乡村旅游的概念做出了较为全面的诠释,认为纯粹形式的乡村旅游是一种复杂的多侧面的旅游活动:一是位于乡村地区的;二是旅游活动是乡村的;三是规模是乡村的;四是社会结构与文化具有传统特征、变化较为缓慢、旅游活动常与当地居民家庭相联系且乡村旅游很大程度上受当地控制;五是乡村旅游具有不同的类型。Gilbert和Tung(1990)认为:乡村旅游(Rural Tourism)就是农户为旅游者提供食宿等条件,使其在农场、牧场等典型的乡村环境中从事各种休闲活动的一种旅游形式。Ane Reichel与Oded Lowengart和美国的Ady Milman(1999)简明扼要定义为:乡村旅游就是位于农村区域的旅游。具有农村区域的特性,如旅游企业规模小、区域开阔和具有可持续发展性等特点。Bramwell and Lane(1994)认为:乡村旅游不仅是基于农业的旅游活动,而是一个多层面的旅游活动,除了包括基于农业的假日旅游外,还包括特殊兴趣的自然旅游、生态旅游、假日活动、探险运动、健康旅游、教育性旅游、文化与传统旅游,以及一些区域性民俗旅游活动。Dernoi(1991)指出:乡村旅游是发生在有与密切相关的经济活动(基本上是农业活动)的存在居民的非城市地域的旅游活动。尽管学者们对乡村旅游概念的界定不完全一致,但基本上都认同田园风光(Rurality)是吸引旅游者进行乡村旅游的基础,也是界定乡村旅游的最重要标志。[2]
国内对于乡村旅游的内涵界定也是众说纷纭。何景明(2003)在比较国内外学者对乡村旅游概念界定和理解的基础上,认为乡村性(Rurality)应是界定乡村旅游的最重要标志,狭义的乡村旅游是指在乡村地区,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乡村旅游的概念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发生在乡村地区,二是以乡村性作为旅游吸引物,二者缺一不可。刘德谦(2006)则对于乡村旅游、农业旅游、民俗旅游等概念进行辨析,并对乡村旅游概念作了如下界定:“乡村旅游就是以乡村地域及农事相关的风土、风物、风俗、风景组合而成的乡村风情为吸引物,吸引旅游者前往休息、观光、体验及学习等的旅游活动。”[3]可见国内对乡村旅游概念的界定有相似之处,但又有一定的差异。
综上所述,乡村旅游是发生在乡村地区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为依托的非定居性旅行和在游览过程中发生的一切关系和现象的总和。它是一种以旅游度假为宗旨,以村庄野外为空间,以人文无干扰、生态无破坏、以游居和野行为特色的村野旅游形式。乡村旅游的共性规律,即旅游者选择乡村旅游不仅仅是为了体验乡村优美的田园风光,更是为了体验在高度工业化城市中已经失落的净化空间与在乡村中尚存的醇厚传统文化氛围。
3 发达国家发展乡村旅游的成功经验 目前,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乡村旅游已形成相当规模,进入了成熟发展阶段,走上了规模化、专业化、创新化的发展轨道。如法国、美国、日本等国家的乡村旅游已从单一传统的农业园观光发展为颇具规模的观光农业区和农业带,经营格局呈现出多元化、多功能以及多层次的特征,并通过集观光、度假、休闲、体验和教育等于一体实现了规模与效益的同步增长。[4]
3.1 法国乡村旅游
法国是世界第一旅游入境国,是世界上旅游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旅游业发展已有上百年历史,现已进入高度发达的成熟阶段。法国乡村旅游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起步,至今已发展了六十多年,已成为法国人旅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至今,法国乡村休闲旅游已超过3500万人次/年,每年创造的收入达220多亿欧元。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