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罗齐耶认为,“我们业已进入了一种具有悖论意味的循环周期:以往人们为了能够采取行动,重要的似乎在于要求得到更多的权力与管辖范围,然而,现在的社会游戏规则,却使得人们宁愿拒绝拓展自己的权威领地,以免变得更脆弱。就现代国家而言,情况尤为如此。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国家权力取决于其能够做出的决策数量。但在今天,它承担的责任越多,它在本质上就变得越脆弱。现代国家最为致命的弱点在于,其最受敬重的社会群体与阶层如今厚颜无耻地采用讹诈的方法,人们对此极为敏感,因而使用这类方法易于遭受攻击。所有其他的组织机构,都程度不同地处于同样的境遇之中。所以,假如为了更有效地采取行动,为了更好地控制我们管辖领域之外的局面,而进一步增加国家的特权与管辖权,就会犯下致命的错误。”克罗齐耶这里所描述的是一个经验事实,这并不能说明人们已经意识到了一种长期存在的控制悖论,而是因为管理者们希望更少地承担责任,在很多情况下,只是一种随机性的选择,而不是在组织文化上已经生成了“去控制化”的观念。虽然民主的政治生态和已经普世化了的理念是支持管理者去控制化的,而在实际上,现代组织的最为明显的特征却是控制导向。无论是对组织赖以存在的环境还是对组织自身,都时时有着控制的冲动,试图在每一个方面都实施控制和加强控制。至于某位具体的管理者表现出了对控制不那么热衷,或者在某些组织中没有实施无所不在的控制,那只是一些偶然现象,并不具有普遍意义。然而,20世纪后期以来,组织运行的客观实际却存在着控制导向的不可延续性。因为,人类社会呈现出了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它使许多控制技术失灵,使控制变得越来越艰难。不仅在作为微观系统的组织这里,而且在国家、政府这样的宏观系统中,都表现出了控制导向难以为继。所以,现在到了对近代以来的组织管理甚至社会治理中的控制导向进行反思的时候了,而揭示组织的控制悖论就是进行这种反思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组织中控制与反控制的恶性循环 在人类社会出现了治理要求后,也就有了控制,无论社会治理是以统治的形式出现还是以管理的形式出现,都是通过控制而达成治理目标的。在某种意义上,控制不仅是社会治理和组织管理的基本行为模式,而且也已经成长为一种思维惯性,只要人们思考社会治理和组织管理的问题,总是不自觉地就想到了控制,就会沿着加强控制、改善控制方式的思路去寻求更好的方案。至于控制是不是一种必然选择,至于人类的共同生活和共同行动能否可以不通过控制的方式开展,至于能否去发展出一种可以代替控制的社会以及组织整合方案……所有这些问题,没有人去想过。作为一种习惯性思维的控制比现实中的控制行为更为可怕,它已经把人们带入一个死胡同,让人不敢想象离开了控制的社会治理和组织管理是一种什么状态。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在近代工业化的过程中所建构起来的社会治理模式和微观的组织管理模式都只不过是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去诠释控制,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农业社会那个历史阶段中统治型社会治理的控制导向。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