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祥:农业产业化助力发展方式转型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和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建设现代农业必须加快农业发展方式从粗放向集约经营的转变,农业产业化是极其重要的突破路径。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紧迫性
首先,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必须改变过去农业发展上长期追求的单一产量目标。我国粮食等大宗农产品不断增产,给国家收储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压力。为了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国家对粮食等大宗重要农产品实行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政策。但近年来,由于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过度下跌,造成国内价格明显地高于国际价格,其加工经营企业往往依赖进口获得原料,致使政策性收储越来越多,仓容严重不足,出库也越来越不顺畅。这不仅使收储农产品的陈化风险上升,资源浪费,而且可能出现新一轮农民卖粮难和谷贱伤农的循环。面对新形势,在不盲目放松粮食生产的同时,农业发展需确立促进新型职业农民增收、农业资源保护、生态文明和文化传承等功能目标。
其次,要转变农业资源利用及其要素投入方式。由于单纯地追求农产品产量,各地对于农业资源的利用普遍存在“竭泽而渔”的现象,不可持续性日益突出。一些生态脆弱地区过度开垦,北方粮食主产区地下水过度下降,东北黑土层过快减少,厚度从1米多减至40厘米。1米厚的黑土地需要3亿年才能形成,而当今的粮食生产方式使其每年减少1厘米。农民为了生产更多数量的农产品,普遍地滥用化肥和农药,造成农产品品质下降和安全风险。如果不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这种过度消耗农业稀缺资源、质量安全日益降低的经营方式,还能够维持多少年?
再次,必须提高我国农业资源及其要素配置效率。尽管我国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价格较国际市场偏高,但农民种地、养殖的收入仍然不如外出打工。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农产品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农业比较效益偏低。农产品市场低质农产品供给过多,农业资源利用和要素配置不当,农业生产成本过高,造成农业增产不增收,亟待推进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新型现代农业建设。
推进农业产业化 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前几轮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推动,都是由政府主导的,农业微观主体积极性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仍然沿袭习惯的生产方式。要实现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突破,关键是调动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探索转变的有效路径和实践形式,使政府不再唱“独角戏”。但是,单靠小农户家庭,又面临技术缺乏、个体能力不足和无法协调各种利益冲突的困境。
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关键在于,企业、农民及其组织等多个农业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并以龙头组织为主导力量,延长供应链,通过构建利益分享和风险共担机制,将不同的农业产业环节有机地联结成一个整体,获取价值增值和高附加值。他们行动一致地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突破就指日可待了。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始终要靠农业科技创新。例如,尽管各地三令五申禁止焚烧秸秆,但由于农民没有掌握秸秆资源化利用技术,仍然我行我素。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具有科技创新条件,如果因地制宜地将秸秆开发利用,不仅不再染污大气,而且可以实现农业生态循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保障水平。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动力,在于不同农业微观主体之间构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例如,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休闲农业,要求基地环境优美,生产严格标准化,服务质量高,才能对游客具有吸引力,实现高附加值。这需要在龙头组织主导下构建有效的利益分配机制,严格规范参与农民行为,形成农民间相互监督的机制,有效地避免农业微观主体只图个体利益最大化,而损害总体和长远利益的行为。
出台扶助政策 激励约束参与主体
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驱动力来说,仅靠市场牟利刺激眼前利益是远远不够的。农业发展具有强外部效应。保护农业资源通常意味着微观主体无法实现眼前的经济利益。减施化肥、草场限牧、水面休渔,这些保护个体长远利益和全局利益的行为,无法单纯地依靠市场力量来推动。政府设计有效的体制机制,守住耕地等农业资源红线,严格执法、政策支持都是极其重要的。
长期以来,政府按照“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思路出台政策。只要是规模大、实力强的龙头企业,政府就给予税收优惠、财政补贴、项目支持,却没有对龙头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等进行事前考评、事中监管、事后问责,以致龙头企业只顾找关系要政策、要项目、要补贴,权力寻租问题十分突出,影响了农业产业化政策的真正实施。
政府为农业产业化而制定政策,必须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政府应通过规划,提出农业产业化和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引导龙头企业和其他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探索新型农业发展模式,依据农业产业化相关主体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方面的参与程度及其实际效果给予奖励,对于在农业多功能目标兼顾、农业资源利用和要素配置方面存在缺陷或问题的主体,不管是龙头企业还是农民,已经给予的扶持资金应相应扣减,问题严重的必须追究责任。
最后还需要指出,通过农业产业化实现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突破,必须有全社会力量的参与和推动,包括舆论引导,价值认同,民间资本的大力投入,金融资本的鼎力支持以及与政府和农业产业化相关主体协同,才能形成合力,让我国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
文章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Tags:李国祥,农业产业化助力发展方式转型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