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祥:过度渲染会加剧农产品价格波动
近些年来,我国一些农产品价格经历了忽高忽低的剧烈波动。其中,少数农产品价格的高位和低位波动甚至成为社会舆论热议的话题。2010年,“逗(豆)你玩”、“算(蒜)你狠”、“将(姜)你军”和“唐(糖)高宗”曾是社会上分别形象地比喻当时绿豆、大蒜、生姜和食用糖价格过度上涨的情形。2011年,针对出现的蔬菜、水果和土豆等滞销和价格跌破收获成本的情形,媒体也曾大量报道。今年3月针对大葱价格过度上涨又出现了“冲(葱)上天”等热议的话题。
如何看待社会对农产品价格波动出现的热议话题和媒体对相关话题的报道?农产品价格波动,一方面对农民收入和农民积极性产生直接影响,另一方面又关乎到百姓的日常生活和切身利益。社会对农产品价格波动广泛关注,毫不奇怪。媒体适度客观报道,反映了民意,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农产品价格波动,促进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的形成。但是,如果社会舆论过度渲染,可能对加剧农产品价格波动产生推波助澜的作用。
一、价格波动是农产品市场运行的天然属性
综观世界各国农产品市场以及我国不同时期和不同农产品市场,农产品价格无不存在着程度不同的波动。根据不同来源,可以将农产品价格波动分为周期性波动、季节性波动和非常规性波动。每种波动都具有客观必然性,虽然可以进行人为干预而影响其波动程度,但是通常不可能完全避免。
农业生产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互交织的过程。农业自然再生产决定了农产品生产必须依赖生物和自然条件等。生物生产自身具有周期性。如,大、小年用来反映一些农作物在不同年份收获有多有少。生物的不同生长周期必然带来农产品市场供应的变化,从而客观上形成了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周期性。即使在一年内,生物在不同季节的生长速度也是不一样的。如,冬季生长慢,春季生产快。农产品市场往往有淡季和旺季之分。同一个生长周期不同季节所带来的农产品市场供应的变化而影响的农产品价格波动是季节性的。特别是,多数农产品生产要受到气候条件和病虫害或者疫病疫情等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导致农产品市场供应的变化,带来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的异常性或非常规性。天有不测风云,农产品市场往往瞬息万变。
农业生产也是一个经济再生产过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产品价格波动势必影响农民生产决策。通常情况下,农民根据过去市场价格决定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农产品。这样,必然带来农产品价格波动对农产品供应调节的滞后性。也就是说,农产品供求关系决定农产品价格虽然没有滞后性,但农产品价格影响农产品供求关系总是存在着一定的时差。由于不同农产品生产期有长有短,再加上一些农产品消费受到必需性和习惯等的影响难以完全通过价格进行调节,这就带来了农产品市场价格和供求关系调节不可能全部在很短时间内出现均衡的结果,出现特定时期内某种农产品市场价格持续上涨和供求关系愈发紧张同时存在的特有现象。
但是,随着那种市场供求关系偏紧的农产品收获期的到来,或者通过消费者理性替代,该种农产品市场价格可能会自然地回落。
据农业部监测,今年3月出现了一段时间内大葱价格持续上涨的情形,3月18日的大葱价格上涨到4.77元,比春节前涨63.9%。这与前两年葱价偏低影响农民种植积极性和经营者减少储备等经济因素有关,也与今年春节后部分产区遭遇持续低温阴雨寡照有关,虽然不是大葱价格的季节性波动,但属于大葱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和非常规波动的典型反映。随着天气转暖,大葱市场价格自然会回落。
二、预期可能会放大农产品价格波动
农产品市场价格运行既具有必然的波动特征,又具有自行调节实现稳定的力量。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对农产品价格上涨或者下跌一旦形成明显预期的时候,农产品价格不但很难稳定,而且还会加剧波动。
当社会上比较一致地预期某种农产品价格上涨或者下跌时,不同的市场主体就会作出相应的反应。预期价格上涨,生产经营者往往会惜售或者增加库存,希望能够卖出更高的价格,获得更多的收益;而消费者往往会增加购买量甚至抢购,以防后续购买时价格涨得更高而带来更多支出。预期价格下跌,生产经营者往往会急于出售,而消费者往往会减少购买量。农产品市场价格预期越强烈,生产经营者越是倾向于卖落不卖涨,而消费者越是倾向于买涨不买落。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产品价格涨落波动一般都离不开供求关系变化这个客观基础。当某种农产品供求关系偏紧时,价格势必会上涨。在人们尚未形成一致性预期的情况下,农产品价格上涨,可能会促进生产者加快销售,而消费者减少购买,偏紧的供求关系通过价格调节可能很快就会趋于稳定。相反地,当社会上形成明显的一致性预期情况下,预期价格还将进一步上涨,生产经营者就会惜售,消费者就可能抢购。这样,农产品价格上涨不但没有调节好供求关系,反而加剧了农产品供求关系的紧张和价格波动。
类似地,当某种农产品生产量相对较大而出现暂时的相对过剩的情况下,市场价格势必会下跌。一旦社会上形成明显的一致性预期时,农民就会急于销售,而消费者可能暂时减少购买量,使农产品供求关系进一步恶化,出现农产品滞销和价格过度低迷。
特别地,随着我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推进,农产品越来越向优势产区集中;随着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的推进,消费者越来越向繁荣的城镇和经济发达地区集中。产区市场和销区市场的分离,农产品价格涨跌预期会使农产品市场供求关系更加恶化,严重损害农民和居民的利益。当社会上对某种农产品价格下跌形成一致性预期时,运销商可能会暂停在主产区的收购,造成农民卖不出去;或者拼命地压价,让农民无法补偿生产成本。尽管如此,由于主销区市场远离主产区,消费者购买的价格仍然居高不下。
三、媒体过度渲染会强化人们的预期
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人们对农产品价格预期形成的因素多种多样。其中,媒体宣传可能会在人们形成对某种农产品价格一致性预期方面产生显著的影响。
从根本上来说,人们对农产品价格预期的形成,来源于自己所掌握的信息及其对信息的判断。当市场信息反复显示:某种农产品价格在不断地上涨,或者在持续地下跌,这时人们就会形成农产品价格还将上涨的预期或者还将下跌的预期。
在信息化时代,人们生活越来越离不开媒体及其信息传播。我国农产品市场一体化程度已经很高,媒体如果过度渲染,人们就会强化某种农产品价格的预期,产生的危害可能更大。媒体反复传播某地某种农产品价格上涨或者下跌,人们对价格还将上涨或者下跌的预期可能会不断增强而产生恐慌心理,采取非理性行为。
媒体如果夸大农产品价格上涨或者下跌幅度,可能就会误导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破坏农产品市场正常运行秩序。2011年11月份,正值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出于竞选的需要,一些媒体曾被利用而不客观地大肆报道台湾产芒果价格过低。原来当时台湾芒果价格一般都在台币17元以上,而报道时称芒果价格普遍只有台币2元,结果导致经销商暂停收购,果农恐慌,芒果严重滞销,市场价格大幅度下跌。
近来一些媒体广泛报道某些茶叶每两价格过万元的事件。多数媒体尽管持怀疑和批评态度,但是这也可能无意地被虚炒商人利用,实际起着传播茶叶价格已经大幅度上涨信息和强化人们形成预期的作用。如果媒体对于这类有价无市的茶叶“市场运作”置之不理,或者揭穿虚炒商人的真实意图,避免让普通消费者和生产经营者形成一致性预期而采取不理性的市场行为,少数虚炒商人也就无法在茶叶市场上“兴风作浪”。
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产品供求及其价格信息监测、发布和传播在促进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的形成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但是,随着农产品金融化和交易虚拟化的出现,如果农产品市场信息被少数人用来恶意炒作,或者无意助推人们过度预期,则可能加剧农产品市场波动,严重干扰正常的农产品经营秩序,损害农业稳定发展以及农民和消费者的利益。为此,要加快农产品市场信息发布与传播立法,推进农产品市场信息法治化管理。凡是采集、加工、发布与传播农产品市场信息的主体,都必须符合一定的资质条件,并且必须按照科学的程序开展工作。发布农产品市场信息时必须提供信息采集样本的情况。通过农产品市场信息管理法治化进程,促进媒体自律。媒体发布和传播农产品市场信息需要符合资质条件的单位授权。媒体在采访农产品的极端价格发布和信息传播时,必须提供市场交易量和交易主体。
文章出处:农民日报
Tags:李国祥,过度渲染会加剧农产品价格波动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