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祥:扼制农产品价格非常规波动
最近一段时间,全国各地农产品市场多数价格不断上升。近期多数农产品价格以较大的幅度上升,且持续的时间相对较长。从波动的成份来看,目前总体上属于合理的波动,对于改善农产品供求关系,保护农业生产者利益,实现农民增收等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近期农产品价格上涨有哪些特点?造成大多数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的原因是什么?对国民经济、农业和消费者有什么影响?对于消费者、农业生产者和农产品经营者应采取什么行为比较适当?对于宏观调控政策制定者来说,应选择什么措施才能确保经济稳定健康运行?
一、近期农产品价格波动主要特点
1. 多数农产品价格上涨
与1997年以来的农产品波动相比,近期农产品价格普遍上涨。皮棉价格1999年放开后跌到3.3元/斤,到2000年时涨到5.8元/斤,2001年上半年粮食价格恢复性上涨,2002年鸡蛋价格上涨,2003年春节前后蔬菜价格上涨,而同期其他农产品稳中有降,城乡食品消费价格指数总体下降。自2003年5月份以来,城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总体上升,随后上涨的农产品价格逐渐增多,到9月份农产品价格更加明显。据国家统计局资料,2003年9月份食品类价格比去年同月上涨3.2%。其中,粮食价格上涨0.7%,鲜菜价格上涨12%,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5.1%,油脂价格上涨7.7%,水产品价格上涨1.9%,鲜蛋价格上涨1.1%。进入10月份后,部分农产品仍然在继续上涨。
2. 不可控灾害是新一轮周期性波动转折点主要成因
无论是计划经济体制,还是市场经济体制,我国农产品价格始终存在着周期性波动。在市场经济中,由于政府不会再像计划经济时代进行消费者补贴,农产品价格随行就市,农业生产者价格周期性波动与消费者价格周期性波动同时出现,消费者的感觉可能比较深。
这次农产品价格上涨,直接诱因与非典冲击有很大关系。非典期间,农产品运销不畅,蔬菜等不而贮农产品销售困难,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到影响,畜牧业生产受到的影响更大,由于怀疑非典与动物源性食品有关,不但畜产品出口受阻,国内对畜产品的消费也减少,价格下跌,影响了很多地方养殖户的及时补栏。
2003年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相对较高,干旱、洪涝、地震、低温冷冻等自然灾害也是这一轮农业周期性波动的诱因。今年汛期,豫皖苏沿淮三省、嫩江、黑龙江支流等遭受严重的洪涝灾害。据资料,上半年全国农作物受旱面积1万公顷,受洪涝灾害影响,至8月初,全国农作物受灾面积1267万公顷,成灾面积733万公顷。
从现有统计资料来看,受灾害影响,今年我国国内的大豆、菜籽等生产色拉油、菜油的原料减产,畜产品存栏下降。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夏粮和早稻减产,既有灾害的影响,也受近年来粮食结构调整的影响较大。2003年全国夏粮播种面积为2562万公顷,比上年减少179万公顷,减6.5%,夏粮总产量为9622万吨,比上年减产240万吨,减2.4%。早稻种植面积557.7万公顷,比上年减少29.6万公顷,减5%,这是自1996年以来连续第7年减少。2003年全国早稻总产量为2944万吨(589亿斤),比2002年减产85万吨(17亿斤),减2.8%。
自1997年以来,我国农产品价格总体水平持续下降,其间虽然有个别农产品价格波动性上涨,但没有改变农产品价格总体水平低价位运行的态势。直到2002年底,部分农产品价格才开始有所恢复,居民食品消费价格指数呈现出上升趋势。因此,近期农产品价格上涨具有很大的恢复性。
3.与季节性波动重叠。
尽管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后,农产品价格总体趋于下降,但季节性波动十分鲜明。每当冬天来临,尤其是元旦春节,生产成本上升,供应量减少,而需求又十分旺盛,部分农产品价格季节性波动十分正常。蔬菜等农产品春节前后的价格可能是其旺季的几倍。近期由于通过几年来农业结构的调整使农产品供求关系明显改善,在冬季来临之际菜篮子产品价格上涨是难以避免的。
4.与国际农产品价格市场波动基本一致
2002年世界农产品减产,多数农产品价格回升,开始了新一轮的农业周期性波动。今年上半年虽然有所回落,但受灾害影响,产量仍没有恢复到历史常年水平。据农业部监测,目前国际市场上除白糖外,多数农产品的现货价格大都处于较高水平,大豆、玉米价格大幅度上升,棉花价格继续上升,豆油、棕榈油和菜籽油价格继续上升,畜产品中猪肉和牛肉价格也继续上升。据北京市商务局对大型连锁超市和批发企业市场调研和国内外油品市场的分析,北京油价波动主要是受国际市场大豆上涨等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的大豆市场已经同国际市场联动,中国油脂市场上大部分主流品牌公司均以美国大豆为主要原料。)据美国农业部报告显示:2003年美国各州大豆的产量同比降低了10%,创下了1996年以来的最低产量。由于美国大豆连续减产,国际期货市场上大豆价格暴涨,大豆现货的价格也随风而上。
综上所述,一些农产品国内产量减少,又恰逢世界农产品减产,使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逆转,多数农产品价格上涨。农产品价格的周期性波动和季节性波动因素属于正常的市场经济现象,它在调节农产品供求关系,重新配置农业资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扼制农产品价格非常规波动的意义
农产品价格波动性上升,市场经济运行中可能出现的非常规行为:
第一,居民预期价格上涨,纷纷抢购。
第二,农产品,尤其是可贮存农产品,当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时,可能会出现农业生产者“惜售”行为。
第三,当农产品供应量减少,价格趋于上涨,供应商可能会囤积农产品。
第四,当农产品价格上涨,部分地方封锁农产品市场的行为可能重新抬头。
上述行为会加剧农产品供求缺口的矛盾,使农产品价格波动超过趋势性上涨、周期性波动和季节性波动,扰乱市场秩序和农产品市场运行,损害消费者利益,破灭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如果农产品价格非常规波动得不到有效控制,可能会给曲曲折折的刚刚迈出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蒙上阴影,妨碍农产品市场化改革进程。如果农产品价格非常规波动得不到有效控制,甚至可能会延缓城镇化和非农化进程。因此,不失时机地扼制农产品价格非常规波动,无论对于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推进农业市场化改革,还是对于确保稳步推进城镇化,促进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都具有极其迫切的现实意义。
三、扼制农产品价格非常规波动的主要措施
1.高度重视,加大宣传力度,稳定消费者心理。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过剩的,目前出现的农产品供求偏紧是暂时的,也不是所有农产品都是偏紧。我国国力已经明显增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已经大大改善,外汇储备量大,完全可以通过农产品进出口等手段调节国内农产品市场,政府不会放任农产品持续上涨。食品安全完全有保障,消费者完全不必担心,更没有必要抢购。对于低收入消费群体,如果农产品价格进一步上涨,应对这些贫弱群体实施消费者补贴,以稳定社会。
2. 稳定提高粮食收购价格,防止农民惜售行为。尽管近年来我国农产品价格出现了周期性、恢复性上涨,但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判断仍然准确,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已经能够保证我国农产品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目前尤其是粮食库存水平仍然较高,除国家粮库充足外,农民存粮水平也相对较高。据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资料:2002年末农户存粮人均528公斤(原粮),比2001年末增加16公斤,其中粮食主产区农户存粮人均728公斤,比上年同期增加82公斤。可见,我国粮食库存仍然较高。让农民充分认识到目前我国农业经济运行的基本状况及其特点,鼓励农民多销售,既减少农民的损失,增加收入,又有助于改善农产品供求关系,稳定市场。
3. 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政府主管部门做好监测和服务工作。国有运输、购销部门积极组织货源,确保渠道畅通,及时供应,外贸部门应根据国内市场供求缺口和国际市场行情,做好供求矛盾比较突出的农产品的进出口工作,平抑国内农产品市场物价。工商部门加大市场管理力度,坚决刹住不正常的商业行为,防止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发生。
4.确保大局,坚决反对人为封锁地方市场。尽管我国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但全国统一的大市场尚未形成。历史经验表明,每当农产品供应趋紧,价格趋于上升时,地方保护主义出于自身狭隘的利益,搞地方封锁,加剧农产品区域间供求失衡的矛盾。随着我国农业专业化和区域化的发展,需要全国性的大市场才能促进农产品供求的平衡。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历次出现的农产品供求矛盾突出时地方分割盛行的再次出现。
5.加大农业投入,确保食品安全。农业结构调整,供求关系改善,大部分农产品价格正在恢复,这为农民增加农业投入,实现来年增产增收带来机遇。各级政府应及时引导,把市场的供求信息及其前景反馈给农民,鼓励农民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了确保食品安全,各级政府应农业支持力度,强化政府服务,加大农业科技支持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继续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Tags:李国祥,扼制农产品价格非常规波动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