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综合研究 >> 正文

李扬、张晓晶:论“新常态”

http://www.newdu.com 2018/3/15 社科院经济研究所 佚名 参加讨论

    2014年12月11日,《第一财经日报》刊登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晓晶的文章——《论“新常态”》,指出新常态再次给我们带来了发展机遇,并在新条件下与时俱进的为我国的战略机遇期赋予了全新的内容。全文如下:
                         李扬:论“新常态”
     2014年12月11日  作者:李扬、张晓晶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新常态”是一个具有历史穿透力的战略概念。它用一个“新”字,将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的全球发展划分出存在系统性差别的两个不同时期;它用一个“常态”的概括,指示出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国内外经济发展的主基调。新常态蕴含着发展的新动力。发现、挖掘并运用好这些动力,需要我们对旧常态下习以为常的发展方式进行革命性调整,必须对已被旧常态扭曲的经济结构进行壮士断腕式改革。
     新常态之前,全球曾经历过一个被经济学界称为“大稳定”的旧常态阶段。旧常态以持续高增长、低通胀与低失业率并存为其基本特征,同时,经济周期波动的特征也明显弱化。“大稳定”是全球范围内科技进步、体制机制变革和全球化深入发展的综合产物。2007年是“大稳定”转为大危机的关节点。发生这一转折的基本原因在于:一方面,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经济发展方式偏颇和经济结构扭曲的问题,但耽于大稳定的安乐,多数国家特别是发达经济体长期不思调整;另一方面,全球分工重组后形成的不合理国际经济秩序,引致了严重的全球经济失衡。随着以大稳定为主要特征的旧常态的结束,全球经济进入一个深度调整与再平衡的“新常态”。世界和中国,概莫能外。
     全球新常态的主要表现有五:一是全球经济增长低水平波动;二是各国均处于“去杠杆”和“修复资产负债表”两难境地;三是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四是主要国家政策周期非同步;五是全球治理出现真空。导致全球新常态的因素来自实体经济长期停滞。技术进步缓慢、人口结构恶化、真实利率水平下移并处于负值水平以及资产负债表衰退效应,构成长期停滞的主要原因。摆脱长期停滞的唯一出路在于大胆推进全面改革。改革的着力点在供给端。鼓励创新创业、促进教育发展、提高人力资本、增强劳动市场弹性、提高退休年龄、改革移民政策和完善企业税制等等,是主要的政策选择。
     中国经济自2009年始进入了新常态,其主要特点是结构性减速。由于经济增长率是国民经济的综合表现,它发生趋势性下滑,自然导致与之内洽的一系列宏观经济指标如储蓄、投资、物价、就业、财政收支(包括赤字)、国际收支、人民币汇率、货币供给、利率等等,均呈现新的性状。导致结构性减速的因素主要有:资源配置效率下降、要素供给效率下降、创新能力滞后以及资源环境约束增强。这些都是决定经济发展的实体因素。
     新常态带来了新挑战。它不仅暴露出国民经济中长期被掩盖的深层次矛盾,而且引发出一系列新的矛盾。一是经济增长陷入“投资/增长/过剩”悖论。我们的增长高度依赖投资,而投资又正是造成产能过剩的渊薮。新常态下经济平稳增长的关键,是要以改革的精神来完善投资机制,处理好投什么、如何投和谁来投的问题。二是杠杆率飙升。杠杆率上升是具有全局性、系统性影响的金融风险。中国地方债务存在偿付能力短绌和流动性不足两大难题。应对债务问题,短期目标主要是防止债务形势恶化,长期目标则是建立合理、可持续的地方政府融资机制。三是城镇化转型。在新常态下推进城镇化,必须改变立足于“城里人”来规划城镇化的偏颇,必须扭转“开发区化”的倾向,必须克服“失去市场”的弊端,必须确立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基本立场,必须高度重视产业积聚、人力资本积累、知识外溢等对长期可持续发展更为重要的供给面因素的耦合,必须以城乡一体化为主要目标。四是房地产市场形势逆转。此次房地产市场下滑的触发因素不是来自政策面,而是来自城镇住房市场内在供求格局的深刻变化。短期对策,应致力于清理多如牛毛的房地产规制,择其不当者和自相矛盾者而弃之,还市场以本来面目;长期对策应加快进行房地产市场的“顶层设计”,特别解决好居民“居者有其屋”战略中的租售比问题、住房与土地关系问题、房地产市场与城镇化关系问题、房地产市场开发主体问题、政府在房地产市场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房地产金融体系问题、支持和规范房地产市场发展的财税政策问题等等。五是金融乱象丛生。我国货币量增而利率价升的情况同时出现,实属乱象。治理金融乱象必须进行体制机制改革,主要目标有三,一是改革现行外汇储备管理制度;二是改革多部门分业监管模式;三是摈弃繁复且多已过时的“政策约束”。
     新常态孕育着革命性转变,意味着中国经济的“浴火重生”。经历了这个阶段,中国经济将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最终摆脱对投资和出口的依赖,最大限度地挤去GDP中长期存在的水分。经历了这个阶段,我们将真正实现创新驱动,走上追求质量、效益、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实现经济增长中的公平与包容,并由此越过中等收入陷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新常态再次给我们带来了发展机遇,并在新条件下与时俱进地为我国的战略机遇期赋予了全新的内容。我们一定要从经济发展的这一阶段性特征出发,保持战略定力,全面调整理念、心态、战略和政策,迅速适应新常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机制和法治结构。
     放眼全球,我们已进入一个“改革竞争期”,那些对改革的紧迫性、艰巨性及其多样化内容认识得最深刻、策略最完备、决心最大、效果最明显的国家,将会在未来的全球竞争中抢占先机。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通过的全面深化改革以及依法治国的决定,正是这样一个率领中国人民进行新一轮改革、实现中国梦的成熟纲领。(本文系《论“新常态”》摘要)
    (原文见《第一财经日报》  2014年12月11日A10版)
    关键词:新常态  新挑战  结构性减速
    原文链接:http://www.yicai.com/news/2014/12/4050784.html
    
     下载或查看文档附件

Tags:李扬、张晓晶,论“新常态”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