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综合研究 >> 正文

新经济呼唤新统计

http://www.newdu.com 2018/3/15 社科院经济研究所 佚名 参加讨论

    经济走势跟踪
    Macroeconomic trend monitor
    中国社会科学院宏观经济运行与政策模拟实验室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决策科学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宏观经济与政策跟踪》课题组
    2016年第48期(总第1659期) 2016年7月11日(星期一)
    [本期要点]新经济呼唤新统计 欧盟的麻烦还没完 美联储官员对加息路径意见不一 日元还会继续升值吗? 中国“跳级”工业4.0前先把国企改好 香港启动“基建融资促进办公室”
    经济热点
    新经济呼唤新统计
    [摘要: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之际,国家统计局有官员透露中国新经济被GDP漏统,正研究新统计方法,这引发了某些专家的讨论。其实,无论中国经济是否被低估,沿袭过往的统计方法恐怕都很难反映全貌,经济统计方法也应与时俱进,真实全面反映经济结构变化。与此同时,我们也更应该对新经济充满希望。]
    什么是新经济
    “新经济”一词最早出现在美国商业周刊上在1996年。新经济最早出现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正处在第三次工业革命后期,重提新经济则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方兴未艾之时。与前三次工业革命相比,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新经济创新周期大为缩短、创新传播速度出现质的飞跃,经济增长更具有可持续性。自从这一词汇产生以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美国、瑞典等发达国家的专家学者对新经济概念、内涵进行过一系列探索,知识经济、数字化经济、分享经济等相继出现。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许宪春在第十届“中国经济增长与周期论坛”上解释,关于新经济,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通用的、统一的基本概念。这对政府统计来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统计最注重的是概念、定义、统计范围,没有严格的国际通用的概念、定义、统计范围,就会带来一系列的不合理性。按照各国的理解去做难以比较,所以这个挑战比较大。
    中国“新经济”动能更佳
    英国《金融时报》金奇此前的一篇报道指出,中国转型阶段的经济与混合动力汽车有相似之处。从上市公司财报分析,“新经济”企业的平均每股收益要优于“传统经济”板块。但从整体经济来看,前一类企业所占的比重还太小。中国从投资驱动型经济迈向消费主导型经济的转型,与驾驶混合动力汽车有着一些相似之处。尽管司机或许倾向于使用更环保的电动引擎,但是他会发现,当扭矩不足时,他不得不切回到更传统的“油老虎”引擎。
    这个类比出自国际金融协会(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主席蒂姆?亚当斯(Tim Adams),它形容的是中国在寻求从消费导向型“新经济”中获得更大动力时所面临的挑战。“新经济”依赖于服务业、技术升级以及更加环保的生活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混合驱动将逐渐提供中国所亟需的动力,尽管目前它的扭矩不足以支撑其翻山越岭或是在逆风中行驶,”亚当斯称。
    那么,中国在构建“新经济”方面正在取得哪些进展?它摆脱“高耗能”投资依赖型经济的转型进程会有多顺利?一些征兆似乎比较乐观。万得资讯对上市企业2015年财报所作的分析表明,与传统经济板块的A股上市企业相比,“新经济”上市企业的表现明显更加出色。68%的A股上市企业已经公布了财报,据万得资讯表示,“新经济”企业——被定义为住宿、商业服务、信息技术、科研、交通和零售行业的企业——去年平均每股收益为0.48元人民币,较2014年的0.45元人民币有所提高。
    2011年中国官方公布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为9.5%,当年A股企业平均每股收益达到0.5元人民币。自那以后,A股平均每股收益最高的就数2015年了。
    万得资讯表示,与“新经济”领域相比,“传统经济”板块——被定义为农业、建筑、公共事业、制造业、采矿以及房地产——去年平均每股收益下滑至0.33元人民币,低于2014年的0.35元人民币,更远低于2010年创下的0.52元人民币的近期纪录高点。
    还有进一步的迹象表明转型正在进行当中——业绩表现最好的板块包括金融服务、科研、批发和零售以及环境卫生,都属服务型经济的中流砥柱。处于另一端的是工业综合企业和采矿业,这两个板块均报出了每股净亏损。不过,尽管这些迹象表明企业层面的转型正在进行当中,但从宏观经济角度来看,转型的证据则没那么有说服力。
    中国的问题在于,尽管“新经济”领域的很多企业可能充满活力、有盈利能力并且具有创新力,但它们在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太小,无法在投资故事中占据主导角色。
    在几乎覆盖中国所有规模企业(总计约32.8万家,相比之下,A股上市企业为2828家)的官方行业调查中,这种情况就显而易见。研究机构牛津经济(Oxford Economics)亚洲经济部主任高路易(Louis Kuijs)推算,2015年,接受调查的企业的平均利润率下降至5.8%,而2010年创下的近年纪录高点超过7.6%。瑞穗证券亚洲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对“新经济”的热情也有些下降。“我认为从长远看,新行业将能够弥补传统行业,但未来两年内无法实现这一点,”他称。
    实际上,显著差别不仅存在于新旧行业之间。中国的地理版图也呈现出巨大的增长鸿沟,去年北方七省的名义GDP增长率不足2%,而中部及南方各省的经济增速要快得多。采矿业、金属及其他重工业过于集中地分布在这些北方省份,这些行业承受了伴随经济转型而来的绝大部分痛苦。如果中国明显感受到扭矩不足,它可能过不了多久就会开始加大其传统的投资驱动型引擎的油门。
    新经济新动能释疑转型升级
    在天津达沃斯夏季论坛上,李克强总理认为,应对世界经济低迷和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必须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但是转型升级路在何方?总理浓墨重彩地阐述了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思想。
    在新经济发展模式中,发展动能出现新变化。传统发展动能主要是土地、资本、劳动、能源资源等传统生产要素,以及传统制造业、房地产等传统产业。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知识、信息、创新成为新生产要素,出现可植入技术、无人驾驶、3D打印、基因测序等一大批颠覆性创新,催生出高端制造、普适计算、智慧城市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共同构成了未来发展的新动能。
    新经济、新动能之所以能有效推动转型升级,源于他们使社会再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一是生产环节。马克思认为,在社会再生产中生产起着决定性作用。传统生产方式主要表现为大规模、集中式、标准化、远距离输送的工厂制造。新的生产方式则是在原有基础上,出现了智能制造、柔性化生产、分布式生产、个性化定制,与传统生产方式相比较,重塑了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二是分配环节。传统的分配方式主要靠初次分配实现效率,再分配保证公平。在新经济、新动能作用下,出现了众创经济、共享经济,人人可参与、人人可受益。这些新分配方式虽然模糊了一次分配和二次分配界限,但有利于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让更多人特别是青年人通过努力实现人生价值,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三是交换环节。从现金到信用卡,再到移动互联支付,伴随着支付工具革命,减少了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极大地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扩大了市场规模。当前,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已超过2/3,电子商务与网络购物在呈两位数增长,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可低估。四是消费环节。电子商务打破了交易的时空界限,增加了消费者的选择权。互联网使消费者视野大为开阔,消费决策周期明显缩短。消费不但是个体行为,而且通过互联网分享体验,带动了更多的消费产生。
    新经济如何统计?
    7月2日,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许宪春在第十届“中国经济增长与周期论坛”上首次详解新经济新统计思路。许宪春透露,国家统计局正在制定“三新”经济专项统计制度,研究制定“三新”经济增加值核算方法。许宪春提到,新经济的持续快速成长,对我国传统经济下滑影响发挥重要的对冲作用,减少了我国国民经济下行压力,可以预期,新经济对未来我国经济发展产生更加重要的推动作用。“新经济体量目前还比较小,还不能完全抵消传统经济下滑的影响。”许宪春说,一旦新经济体量大到可以抵消传统经济下行的影响,那么中国经济可能就稳住了。
    一周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6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演讲,也提到了新经济的统计。李克强说,在调整转型时期,中国经济增长短期难免有起伏波动,传统的数据会有这样那样的变化,但是也要看到,新经济的成长带来的新变化,还有许多不在我们视野之内。我们通过推动结构调整来促进结构转型,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
    许宪春说,国际组织关于新经济统计做了很多研究和探索。OECD、欧盟统计局为代表的国际组织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形成了若干一致看法。如新经济的出现造成GDP规模的漏统和增速低估。
    尽管有些经济学家对于拔高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的努力持怀疑态度,但很少有人能否认7亿中国人手中的手机——连同优步(Uber)、滴滴出行等共享服务的应用——已经开始改变经济。
    许宪春表示,免费提供的服务——从百度知道等众包问答网站,到人们提供家里的沙发让旅行者下榻——应该被算作GDP的一部分。“分享经济、分享住房、分享汽车、分享车位、分享图书,参与者大多是居民个人,”许宪春说。“因此传统的统计调查方法很难完整采集到相应的生产数据。”许宪春表示,尽管“新经济”包括了一些已被部分计入GDP的行业,如绿色能源、机器人以及移动通信,但分享和数字经济等部门被完全忽略了。
    研究机构莫尼塔(CEBM)有一个“新经济指数”,其中包括招聘网站广告等数据。该机构的首席经济学家Chen Qiu表示,中国目前统计GDP的方法忽略了高增长行业的许多小型和中型企业。这是因为,GDP数据是根据从所有大企业(往往是老工业企业)——以及一个中小企业群体的样本——采集的数字计算得出的。新行业的中小企业在样本中的代表性不足。莫尼塔发现,统计不足部门的活动占经济活动总量的近三分之一。
    然而,许宪春介绍的统计分享经济的计划甚至更加激进。“数字化经济催生了新商业模式,产生了大量非货币交易,”许宪春表示。“例如许多互联网网站向居民提供大量的免费或价格非常低廉的服务,这些网站主要是通过在线广告从企业获得收入,并不是从居民享受者那儿获得收入,从而居民在互联网服务上的最终消费被忽略或被严重低估。”
    然而,对于许宪春在中国经济以四分之一个世纪以来最慢速度增长之际扩大GDP定义的动机,其他经济学家比较怀疑。中国政府从2005年起统计服务行业,使中国的GDP一下子增加了3000亿美元,相当于当时土耳其经济总量。“有一种需要:绝对不报出低于6%的年度经济增长率,”智库Asianomics的首席经济学家韦卓思(Jim Walker)表示。“鉴于工业经济当前在下滑,纳入一些创造性的元素将让GDP达到你想要的任何水平。”法国巴黎银行(BNP Paribas)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陈兴动曾经参与世界银行(World Bank)一个旨在改善中国经济指标的项目。他表示:“很明显,目前的方法未能计入新的部门。但是老工业经济的指标仍然存在不一致的地方。”
    新经济对经济提升多大?
    苏格兰皇家银行胡志鹏为FT中文网撰稿认为:市场纠结于“旧经济”的统计质量问题,但边际上的意义有限。代表了“新经济”、占GDP高达19%的“其他服务业”,恰恰可能是眼下水分更大的领域。
    文章称,围绕中国经济下行,GDP数据质量的争论过去几年间始终不绝于耳,近期《人民日报》刊发“权威人士”谈论关于经济走势趋于L型的问题。在当前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数据质量之争应当与时俱进,着重关注那些可能影响结构转型基本判断的问题。
    过去一年,市场纠结于传统工业部门、即“旧经济”的统计质量问题。这些担忧固然有其历史渊源,但边际上的意义有限。常见的例子包括发电量弱于工业增加值和GDP增速;工业企业大面积亏损而工业GDP仍然正增长等等。此类偏差其实已是中国数据的“惯例”,在以往周期中并不鲜见。本轮下行期间,发电量相对工业增加值和GDP增速的偏差幅度并未超出以往周期。而名义GDP也较客观地反映了经济恶化的程度。工业部门名义GDP增速去年四季度滑落至-0.4%,逊于2008-09年、1998年,创1976年以来新低——这在相当程度上符合微观层面的感受。
    相比之下,市场对服务业统计的关注度却不如工业,尤其是代表了“新经济”、占GDP高达19%的“其他服务业”。而这恰恰可能是眼下水分更大、影响宏观形势判断的领域,理应成为关注的焦点。
    中国服务业统计基础一向弱于工业。统计局已经建立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联网直报制度,覆盖了约90%的工业总产出。相比之下,服务业企业更加零散、多变。统计局不得不更多依靠抽样调查和部门统计。常规基础数据缺失导致服务业统计误差较大。三次经济普查后对前一年GDP的修正额中,服务业占比分别高达93%、81%、71%。
    过去几年间,统计局一直致力于改革服务业统计。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企业、全部房地产开发企业已经建立起联网直报统计制度。而交通运输业、金融业、房地产、批发零售业也都有较可靠的月度统计指标可供追踪。
    尽管如此,“其他服务业”统计核算仍是最薄弱的领域。这一大类包括了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等9个行业。这些行业中只有上万家重点企业纳入了联网直报。在非普查年度,统计局不得不大量依赖抽样调查、工资和物价资料、部门统计资料等推算年度数据。季度核算更是只能依靠相关度有限的其他指标粗略推算,甚至连9个行业的细分数据也无从获知。
    而恰恰是这一统计基础最薄弱的“其他服务业”成为了过去三年稳增长的大“功臣”。截止去年四季度,其增速在过去三年间整整加快了3个百分点,令其他所有行业望尘莫及。尤其是在经济下滑压力最大的去年下半年,“其他服务业”增速由上半年的8.8%跃升至9.7%、创4年新高,与工业和其他传统服务业的萎靡形成了鲜明对比。
    “其他服务业”本轮快速崛起始于2013年初,恰逢新一届领导班子开始执政。新政府确实通过简政放权等措施力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但在居民收入增速下滑的背景下,“其他服务业”立竿见影地逆势增长不免让人困惑。虽然官方媒体大力宣传“新经济”热火朝天,并以企业注册数、网购、大数据等作为佐证,但这些片面信息究竟如何转化为正规GDP统计下的增加值核算(尤其是季度核算)是一个大问号。
    胡志鹏介绍,他从服务业PMI和服务业用电量出发,推算出了一个服务业活动增速。其在2013-15年期间与官方服务业GDP增速之间的缺口明显拉大,最高达4个百分点以上。这表明统计局服务业GDP核算与其自身收集的服务业PMI和用电量之间并不自洽。当我们采取同样方法、用制造业PMI和工业用电量来检验工业GDP增速时,所得到的缺口则并不明显。这一方法虽然粗糙,但明确显示出工业GDP数据质量较服务业更加可靠。简言之,相比质量饱受诟病的工业统计,服务业统计不仅质量更糟、且有短期内进一步恶化的嫌疑。
    需要指出的是,“其他服务业”的上升势头在今年一季度有所逆转,同比增速由9.9%回落至8.7%。但这究竟是服务业真实运行状况的体现,还是由于工业和建筑业回暖减轻了数据层面稳增长的压力、使得“其他服务业”可以增长得慢一些?我们不得而知。
    胡志鹏表示,他并不怀疑服务业和“新经济”在中长期内相对较好的增长前景。正如《人民日报》专访权威人士时所指出的,分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在新常态下,应当通过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新动力、形成新结构。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服务业和“新经济”在分化中理应脱颖而出。但我们需要警惕短期增长数据过度依赖于统计基础最薄弱的“其他服务业”、导致其可信度下降。这不仅影响我们判断经济是否硬着陆,更妨碍我们把握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实质性进展。以这样的数据作为依据,稳增长和供给侧改革都会面临决策失误的风险。
    对市场投资者而言,有必要认清中国统计数据中真正薄弱的环节、谨慎做出判断。对政府部门而言,夯实服务业统计不仅是推动经济转型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工作,更是确保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推进的长久之计。
    (综合消息)
    国际经济
    欧盟的麻烦还没完
    [摘要:欧盟今年可谓屋漏又逢连夜雨,英国脱欧的影响尚未消退,德法意三个主要国家又出问题,希腊这个老大难还是不让人消停。]
    意大利是个大火药桶
    当所有人都把目光聚焦到英国公投退欧时,欧洲另一个更大的火药桶却要爆了。意大利银行业深陷泥潭:高达美国10倍的银行贷款坏账率、持续崩盘的股价、因欧盟政策限制无法由政府注入资金而只能束手就擒,总理准备“孤注一掷”救银行。
    意大利银行贷款坏账率高达17%,几乎为美国的10倍,而后者即便在金融危机时期的坏账率也仅为5%。在欧元区的上市银行中,意大利创造的坏账占一半。4月,意大利央行数据显示,国内银行的不良贷款达到3600亿欧元。尽管政府在金融危机之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向市场开放银行不良贷款市场,简化破产程序以及出台新规促进银行并购,但收效甚微。意大利商会组织Confindustria称,由于英国公投退欧,将今年意大利经济增速预期从1.4%下调至0.8%,将明年意大利经济增速预期从1.3%下调至0.6%。英国公投退欧造成的经济增长放缓将令不良贷款增加,压低银行利润,令原本不多的缓冲资本进一步减少,令意大利更深陷困境。意大利资产规模最大的裕信银行(UniCredit SpA)因日益下降的盈利能力和800亿欧元的不良贷款,其缓冲资本难以符合欧洲央行的要求。今年1月,分析师们测算,意大利银行业的平均Texas Ratio(坏账与银行资本缓冲池之比)处在105%,而欧元区的Texas Ratio仅略高于50%。
    英国退欧公投后的一周,欧洲Stoxx银行指数较退欧公投之前下挫19%。意大利银行股首当其冲,Unicredit、Intesa、Banca Monte dei Paschi和UBI分别下跌9.78%、3.44%、15.79% 和6.11%。在Stoxx 600银行指数跌幅前十名的股票中,有六家为意大利银行。
    今年以来,意大利银行股市值缩水一半以上,欧洲银行股平均缩水幅度不足三分之一。有些意大利银行的股价跌去75%左右。
    由于不良贷款规模巨大,鲜有买家青睐意大利银行,至少价格达不到这些失去清偿能力银行的要求。欧洲央行对意大施加压力要求稳定其银行体系,但意大利希望欧洲施加援手。这意味着意大利无法为银行业注入公共资金,这将导致储户挤兑,而意大利银行业只能束手就擒。对此,意大利总理伦齐不顾欧盟与德国的警告,决意要在银行体系出现严重系统性危机时,单方面向受困的银行体系注入资金。
    英国公投退欧之后,意大利提出推行400亿欧元的银行业救助计划,对意大利银行的债务进行重组。但此举遭到欧盟与德国的反对,欧洲监管当局担心,无所顾忌的干预会损毁正在第一次实测阶段的欧盟最新实施的银行业规则。此后,意大利考虑是否要孤注一掷,《金融时报》援引消息人士称,意大利愿意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捍卫银行业),不排除单方面行动,当然这只是最后不得已的手段。
    德国银行系统性风险冠全球
    IMF在6月30日发布的《金融系统稳定性评估》报告中表示,在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中,德银“似乎是系统性风险的最大净贡献者”,其次是汇丰和瑞信。
    IMF称,德银的问题凸显出加强风险管理、加大对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以及密切监测跨境风险暴露的必要性。报告还指出,德国银行系统对外部构成的外溢风险,高于对国内构成的风险。不过德国商业银行尽管也是德国一家重要银行,却似乎并未给全球带来系统性风险。
    以上结论呼应了美联储对银行业压力测试的结果。美联储今年对银行业的“大考”最终成绩发榜:33家受测大行之中30家顺利通过,两家欧洲大行——德银和桑坦德银行的美国子公司连续第二年未通过联储的压力测试。美联储认为,两家银行的资本规划过程普遍极为羸弱,在补足劣势和满足监管期望方面未能取得足够的进步。CNBC引述一位美联储高官隔夜评价称,这两家银行“许多领域仍有严重缺陷”。
    德银的问题也让该行成为空头追逐的对象。彭博数据显示,从5月31日到6月15日,德银股票空头头寸增加了3284555股,增幅达到18.7%,至20,879,531股,做空股数比率为5.21%。德国世界报周二报道称,索罗斯在英国脱欧公投动荡期间下注1亿欧元做空700万股德银流通股。在英国公投后的两个交易日,德银股价就累计下跌了22%,跌至历史新低。
    对于法国:要么改要么死!
    据《欧洲时报》报道,因不满劳动法改革,法国罢工潮已持续多月,而如今罢工潮已蔓延至供油部门以及核电站领域。继近日遭遇“油荒”后,法国又面临“电荒”。
    据法国国际广播电台(RFI)报道,由于劳动法修改草案是现任劳工部长高姆丽(Myriam El Khomri)主管的,因此该草案被称为“高姆丽法”(la loi El Khomri)。与现存的劳动法相比,“高姆丽法”强化老板解聘权,把是否需要延长工时和如何支付加班费用的权利下放给了每个企业,并且给“劳资法庭”经济赔偿封顶。
    这一草案赋予雇主更多用工自主权,目的是盘活法国僵化的劳动力市场。
    自2月劳动法改革消息公布后,法国工会就接连发起声势浩大的示威和抗议。法国政府被迫让步,对劳动法草案进行多次修改,但部分强硬的工会仍主张全面否定新劳动法草案。5月10日,法国政府动用宪法有关条款,不经议员讨论和表决,强行通过劳动法修改草案。与此同时,罢工潮也愈演愈烈。
    法国劳动法改革目的是解决该国非常高的失业率,以刺激经济增长。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 执行主席布特尔认为,这些改革措施不仅会对法国经济产生较大影响,也会影响欧元区。如果法国不进行改革,该国将会面临灾难。“我们通常认为,希腊是欧元区的弱点所在。希腊之后,最弱的似乎是意大利,”他说,“然而在很多方面,尽管数据显示没有那么严重,但法国的困境更为显著。”
    布特尔表示,德国与法国共同推动了欧洲一体化进程。在过去几十年间,法国经济几乎可以与德国经济相匹配。但如今好景不再,大约10年前,法国在几乎所有重要的经济指标中开始落后于德国。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法国经济以3%的速度增长,相比之下,德国经济增速6%,英国为8%,美国则高达10%。同时,法国的预算赤字占GDP的3.5%,公共债务占GDP的比例高达96%,而且该比例还在不断攀升。
    布特尔说,今年一季度,法国经济表现相对较好,增速超过了英国和美国。而这表明法国从去年四季度的疲软(或与巴黎恐袭有关)中反弹,更多的指标表明法国经济随后已经出现了回落。
    而法国经济困境最主要在于劳动力市场。布特尔分析称,尽管英国也也遭遇经济困境,但英国的劳动力市场具有灵活性。这就是英国创造了很多工作岗位的原因。相反,在法国,对于雇主来说,招聘员工感觉象是噩梦。法国工资相对较高,雇主必须支付巨额的社会保障资金。另外,企业解雇员工是极其困难的,所以企业总是不愿意招聘员工。
    法国失业率高达10%,超过德国的两倍。在法国随便解雇职工是要付出经济代价的,特别是解雇老职工,雇主一旦被罚,老板要支付非常高的赔偿金。而法国的员工被解雇后,如果觉得冤枉,他可以请律师把雇主告上“劳资法庭“(le Conseil de Prud'hommes)。劳资法庭的判例很多是在考虑职工的利益,有时对老板的惩罚重得企业不得不关门,因为老板支付不起沉重的罚金。
    新的劳动法给“劳资法庭”经济赔偿封顶,一些经济分析师和工会人士表示,这会引发企业雇主对老职工的解聘潮。而支持修改法律的人表示,老板的顾忌少了,他会大胆雇用新职工。
    希腊债务危机未解 人才远走他乡
    希腊债务危机依旧,经济仍无复苏希望。希腊央行称,希腊面临着其现代历史上的最大人才流失,从经济危机开始到现在有42.7万名专业人士离开了祖国,这让经济复苏更加存疑。其报告显示,很多希腊年轻专业人士去往德国、英国和阿联酋寻找机会。自从2013年以来逾10万人移民海外。高失业率、官僚主义和地方腐败都加速了人员流出。在经济危机爆发后的7年中,失业率从4%疯长至25%。25-39岁的希腊人中超过一半处于失业,是欧盟中情况最严重的。帮助长期失业人群重返社会让希腊十分困扰,目前国家面临的衰退和90年代早期东欧国家的情况很相似。人口大迁徙尤其让希腊的医疗部门捉襟见肘,越来越多的医生也加入了出国大军。讽刺的是其中绝大多数人去了德国,据说现有2.5万名希腊医生在德国就业。
    (综合信息)
    美联储官员对加息路径意见不一
    7月6日公布的6月14-15日会议纪要显示,美联储官员在4月和5月发出今夏可能准备加息的信号后,在6月会议上对就业市场健康状况、经济增长前景、经济面临的风险以及通胀是否在上升意见不一。
    尽管存在分歧,但美联储官员们同意,在决定如何推进利率决定之前,等待更多的经济数据是审慎之举。鉴于6月美国劳工部公布的疲软就业数据以及英国公投决定退出欧盟,投资者现在预期美联储在7月会议上几乎不可能加息。英国公投结果决定脱欧引发了市场动荡和美元走强,很可能令美联储在推进加息上更加谨慎。
    会议纪要称,大多数与会官员认为,在没有重大经济或金融冲击的情况下,如果接下来的信息证实经济增长有所加快,就业增长速度继续足以确保美联储实现充分就业目标,并且通胀中期来看可能升至2%,那么提高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则是适当之举。
    虽然官员们对这一立场具有共识,但他们在其他几项问题上仍存在分歧。一些官员强调,随着就业市场形势和通胀率接近美联储设定的目标,美联储再次加息不应等待过长时间。几名官员也提出,若将再次加息的时间延迟太久,可能会增加金融稳定性面临的风险,或者加大通胀率和失业率超过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设定的目标的可能性。
    但有两位官员表示,希望获得有关通胀率持续上升和经济足以强劲到可以抵御再次加息的充分证据。几名官员指出,包括疲弱的5月就业报告和持续低迷的企业投资等经济前景面临的下行风险可能预示着经济增速全面放缓。
    官员们还对就业和增长前景意见不一。尽管一些官员认为包括薪资增长加快在内的指标普遍显示就业市场接近完全健康,但也有一些官员对经济增长面临下行风险以及企业投资疲软表示担心。
    在通胀问题上,几位官员表示担心债市的信号显示对未来通胀疲软的预期,但其他官员表示异议,指出由于利率仍接近于零,几个指标也显示,美联储在应对通胀快速上升上相比应对经济状况疲软上的政策空间更加有限。
    最近的数据显示,美国制造业有所增强,消费者信心攀升,家庭支出在今年年初不温不火之后出现反弹,但这些报告均反映的是英国脱欧公投之前的活动。
    (WSJ,2016.07.07)
    日元还会继续升值吗?
    在外汇市场上日元汇率处于胶着状态。6月23日英国全民公投脱欧派取得胜利后,出于避险目的日元迎来买盘,不过之后该趋势告一段落。但是在全球性推进低利率的背景下,日美之间的利率差出现缩小。这成为日元汇率渐渐被推高的主要原因。
    日元汇率在英国公投第2周的6月27日之后,一直在1美元兑103日元左右的水平波动。日元汇率接近基于经济形势和物价形势等计算出的“合适”水平,这也成为日元汇率难以大幅波动的原因。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以基于物价水平等计算汇率合适水平的购买力平价的想法进行了计算,结果认为2015年日元汇率的合适水平为1美元对105日元。在“安倍经济学行情”下日元出现贬值,2014年甚至低于基于购买力平价计算出的水平。当前日元出现升值,因此有观点认为日元汇率将进入合适水平范围。
    如果处于均衡点位置,日元汇率的胶着状态应该将走向长期化。但是这一均衡也有可能出人意外地被轻易破坏。日本国内的多位汇率分析师纷纷指出,日美利差大幅缩小,似乎像形成联动一样,日元正逐渐升值。
    7月1日,美国10年期国债利率为1.378%,创下4年来新低。日美10年期国债的利率差也随之缩小至近1.6个百分点。日美利差与日元汇率联动越来越明显是始于5月左右。刚性需求的投资者开始减少,“如果汇率行情由投机者主导,利差和日元汇率就更易形成联动”(摩根大通银行市场调查总部部长佐佐木融)。如果利差缩小,利率收益就会减少,抛售日元买入美元的优势将消失。
    大和证券首席汇率分析师龟冈裕次认为,“利差今后不存在扩大的局面”。当前市场的主题是对全球经济低迷的担忧。因中国经济减速,市场心理日益趋冷,在这一背景下,英国脱欧的问题浮出水面。因脱欧进程不久即将启动,“全球整体经济前景的不透明感日益增强,企业投资和家庭消费更容易转为防守姿态”(瑞穗证券首席汇率分析师山本雅文)。
    同时,美联储推迟加息的猜测也促使美国利率降低。一方面,有观点表示,“日本央行的金融宽松效果被认为有限,在这一背景下,日本的利率下滑也将受限”。因此,日美利差将进一步缩小,也更容易导致日元升值压力加大。也有观点认为,随着日元不断大幅升值,日本投资者的海外投资将增加,将促使日元贬值。不过,在其背后,全球经济减速及低利率这一大潮流作为买入日元因素就摆在眼前。
    (日经中文网,2016.7.5)
    中国经济
    中国“跳级”工业4.0前先把国企改好
    在全球聚焦的舞台,中国展现了自信。6月26-28日全球经济论坛主办的夏季达沃斯会议在中国天津召开。在全球政商人士的注视下,李克强总理提出要实现“第4次工业革命”。
    第4次工业革命来源于德国发起的高科技战略计划“工业4.0”。本次论坛的主题为“第四次工业革命——转型的力量”,李克强在开幕式上发表演讲时表示,“正像本次会议的主题一样,我们正在拥抱着新的产业革命。”
    工业4.0是指各个工厂和办公室在网络上互联、实现制造业创新的战略,由德国于2011年左右提出。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关于中国将如何推进相关战略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要破解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难题,需要寻找治本之策,很重要的就是推动结构性改革。新一轮工业革命不论以什么来称呼,确实是在蓬勃发展,是不可忽视的力量”,李克强在演讲中提到第4次工业革命时如此表示,同时强调为了实现第4次工业革命,将通过财税政策和金融政策扶持新兴产业。李克强表示“人类的智慧就在于能够抓住新的希望,包括新一轮工业革命”。
    中国政府在2015年制定了制造业转型升级计划《中国制造2025》。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10个领域被指定为重点产业,并提出了要赶超发达国家制造水平的目标。问题是计划能否顺利推进。
    关于第4次工业革命,SMBC日兴证券高级经济分析师肖敏捷表示能够理解中国的雄心和意愿,但指出中国与德国和日本不同,需要跳级前进,如何填平理想与现实的鸿沟成为课题。
    目前,世界对中国的主要关注点并非是先进技术之下的产业结构转型,而是如何淘汰无法盈利的“僵尸企业”,以及化解钢铁和煤炭行业的过剩产能。此外,如何推进控制国有企业改革,也是世界关注的热点。
    近日,《经济参考报》刊登了一篇意味深长的报道。题目是《国企改革为何进展缓慢?》文章指出了国有企业引进民间资本等国家倡导的改革政策未能取得预期效果的现状。
    文章指出,国企改革进展缓慢的原因是“中央热、地方冷”,由于地方政府普遍出现等待观望现象,国企改革无法按照预期目标向前推进。文章同时强调,“文件热、行动冷”是另一个原因,已经出台的国企改革等文件提出了目标和要求,但似乎一直处于口头上和文件中,很少有落实到行动中的。
    受到既得利益集团控制的传统经济结构难以迅速转变。在保留低效率且不公平机制的情况下,中国是否能掀起整个产业的创新热潮?文章的字里行间充满了危机感。
    与第4次工业革命的口号相比,李克强总理所说的“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人民币不存在长期贬值的基础”更受到关注。对于中国是否会以“跳级”的方式迈向最先进经济的可能性,可以说国际社会冷静地作出了判断。
    (日经中文网,2016.7.6)
    香港启动“基建融资促进办公室”
    由香港金融管理局主管、旨在配合“一带一路”政策的“基建融资促进办公室”前天正式启动,以推动发展香港成为亚洲区的基建融资枢纽。
    香港财政司司长曾俊华认为,在环球经济不明朗的情况下,亚洲仍有大量资金需求,香港有很好的金融基建及人才,应该把握机会。
    曾俊华7月5日出席一个论坛午餐会时也指出,英国脱离欧盟震惊全球市场,虽然近日有所回稳,但由于英国与欧盟的谈判预料会持续数年,加上市场预期欧日经济疲弱,以及各国央行政策各异,完美风暴的条件已然形成,令环球经济前景仍然不明朗。
    不过,曾俊华仍对亚洲市场的前景感到乐观。他指出,纵然2008年发生环球金融风暴,亚洲区经济仍继续増长,特别是中国及东盟地区,直接投资仍流入区内。曾俊华认为,随着亚洲的中产人口增加,加上海外直接投资持续上升,亚洲市场仍会是全球经济增长动力。
    曾俊华相信,未来全球经济发展将会转移至亚洲,中国将成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而东南亚地区则会提供劳动力。香港可以利用国际金融中心、全球最大人民币离岸中心,以及刚成立的基建融资促进办公室(Infrastructure Financing Facilitation Office,简称IFFO),受惠于大陆“一带一路”的发展,为不同的基建提供融资服务。7月4日启动的IFFO目前共有41个合作伙伴,包括亚洲开发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世银集团成员国际金融公司、丝路基金、中国四大商业银行、香港三大发钞行、黑石集团等等。据悉,IFFO肩负四大任务,包括提供一个信息交流和经验分享的平台、提升基建投融资方面的技能和知识、推广市场和产品发展及促进基建投融资活动。
    另外,星展唯高达高级副总裁李灏澐7月5日在记者会上表示,英国脱欧对香港有正面影响,因为包括日元在内的其他亚洲货币都比较强势,相对而言港元汇价较低,可以吸引大陆旅客到港消费,刺激消费,帮助香港零售业。但李灏澐也指出,英国脱欧将加大人民币贬值压力,对于持有较多美元或港元债的国企不利。
    (联合早报,2016.7.6)
    (编译、整理:李彦松、王砚峰;责任编辑:王砚峰)
    2016年第48期(总第1659期)2016年7月11日(星期一)
    地 址: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E-mail:tsg-jjs@cass.org.cn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kingwyf@163.com
    邮 编:100836
    电 话:(010)68034160       传 真:(010)68032473
    

Tags:新经济呼唤新统计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