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综合研究 >> 正文

4月房价继续上涨

http://www.newdu.com 2018/3/15 社科院经济研究所 佚名 参加讨论

    经济走势跟踪
    Macroeconomic trend monitor
    中国社会科学院宏观经济运行与政策模拟实验室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决策科学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宏观经济与政策跟踪》课题组
    2016年第35期(总第1646期)2016年5月23日(星期一)
    [本期要点]4月房价继续上涨 印度应该抓住机遇 美联储4月会议纪要:6月或加息 中国重启不良资产证券化市场 人民币贬值前景再度引发关注 平台经济崛起的挑战
    经济热点
    4月房价继续上涨
    [摘要:中国楼市4月涨势未歇,由点及面进一步铺开,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70个大中城市房价中,上涨个数已超过九成,同比涨幅创下两年新高,一线城市放慢脚步的同时,二三线涨幅扩大。]
    4月房价涨幅创两年新高
    据路透社报道,路透社根据国家统计局5月18日公布数据测算,4月70个大中城市新建住宅销售价格同比升6.2%,连续第七个月上升且涨幅扩大,涨幅创下2014年4月来最高。4月房价环比上涨1.2%,为连续一年上升,涨幅较前月略扩大。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刘建伟表示:“房价总体继续上涨,上涨城市个数继续增加,但城市间涨势出现新变化,一线城市涨幅较上月有所放缓,二三线城市涨幅开始扩大。”据其介绍,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一线城市的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环比涨幅均双收窄,深圳二手住宅价格环比甚至出现下降,而部分二线城市环比涨幅比上月进一步扩大,有些已超过一线城市涨幅。
    统计局初步测算,4月份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综合平均涨幅,一线城市比上月收窄0.7个百分点,二三线城市比上月分别扩大0.3和0.2个百分点。
    数据显示,4月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上涨的城市有65个,比上月增加三个,环比涨幅在1%以上的城市有22个,比上月增加四个,环比涨幅在5%以上的城市有两个,比上月增加一个;最高涨幅为5.8%,比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
    另据中新社报道,虽然和上月相比,一线城市楼市暂时止住“疯狂”,但从同比来看,一线城市楼市的涨幅依然显著。过去一年,深圳新房价格涨逾六成,上海房价涨逾三成,北京房价涨逾两成,广州房价也上涨了一成七。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李佩珈认为,二季度房地产市场走势将更加分化,一线房价涨幅放缓,二三线呈现平稳增长态势,一方面仍有去库存政策支持,另一方面对投机活动也会加强监管,总体政策基调是引导其平稳发展,不会再出现一季度过快上涨的势头。中原集团研究中心总监刘渊认为,随着政策风向的转变,支撑一季度楼市反弹的因素减弱,预计未来楼市增长将放缓。据中原监测的54个城市日成交数据测算,5月上半月成交环比有所下行。
    《人民日报》稍早刊登权威人士撰文明确了股市、汇市、楼市的政策取向。提出“房子是给人住的,这个定位不能偏离,要通过人的城镇化‘去库存’,而不应通过加杠杆‘去库存’,逐步完善中央管宏观、地方为主体的差别化调控政策。”
    房地产调控的尴尬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中国的大城市开始遏制房地产投机行为。上海和深圳收紧了购房政策,南京市则设定了房价上涨率上限。中国住宅市场的两极分化鲜明,中小城市库存不断增加,而大城市房价则急剧上涨。房地产投资支撑着正在减速的中国经济,而大城市却面临着接近泡沫状态的过热局面。
    在上海,非该市户籍人士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和社会保险达到一定年限才能购买住房,就在不久前这一条件由以往的2年提高到了5年。深圳则由以往的1年提高到3年,同样收紧了条件。两个城市均在3月底开始实施上述规定。在上海利用商业贷款购买第2套住房时,首付比例从原来的40%提高到了50%至70%。
    南京以主要市区为对象,规定从4月底开始,将每年的房价上涨率控制在8-12%。对于每平方米单价在3万元以上的住房,上涨率将限制在不超过8%。北京市通州区则对名为“商务型公寓”的房地产实施限购。
    自中国经济减速态势趋于明显的2014年以来,以支撑房地产行情为目的,相关当局多次实施了降息及放宽房贷限制措施。2015年下半年股价暴跌,个人的投机资金流入沿海地区的大城市。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深圳房价上涨了60%,上海的涨幅也达到30%,走向泡沫的趋势愈发明显。
    2016年春季以后,与上海等相邻的城市房价也加速上涨。另一方面,许多地方城市却头疼如何消化过去因过度投资而产生的库存。据民间的调查,在大连和烟台等地,用住房库存除以每月销售户数与面积的“消化周期”达到30个月左右。
    一方面,中国经济对房地产的依赖进一步加大。2016年一季度房地产行业的增长率为9.1%。反超金融业,在各行业中跃居第一。在国内生产总值(GDP)实际增长率只有6.7%的情况下,房地产成为维持经济增长不可或缺的火车头。
    在上海市中心,100平方米左右的二手住宅价格超过500万元已经不足为奇。如果任由房价高涨,不仅会引起民众的不满,还会在行情恶化时对金融系统造成严重打击。政府在遏制部分城市房地产投机的同时,还要阻止整个市场行情恶化,不得不进行非常艰难的调控。
    中国还是靠房地产?
    日本经济新闻报道认为,中国经济正在加深对房地产投资和过剩债务的依赖。5月14日发布的4月主要经济统计数据显示,1-4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加速,同时公共投资也大幅增加。地方政府重启不经过正规银行的“影子银行”融资,支撑投资。不过,民间投资迅速减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放缓。经济前景日趋充满不确定性。
    出现改善的是房地产。1-4月开发投资比上年同期增长7.2%,相比1-3月,增长率提高1个百分点。这是因为1-4月房地产销售额增长55.9%,实现大幅增长。但这是由北京和上海及其周边的局部泡沫拉动的。国家统计局表示地方城市的房地产库存多于去年年底,消化库存的压力依然巨大。
    此外,公共投资也有所扩大。1-4月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同期增长10.5%,但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9%,起到拉动作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表示2016-2018年向公路、铁路和机场等领域投入总计4.7万亿元。问题在于这些投资不会带动民间的制造业等。
    占固定资产投资6成的民间投资1-4月仅增长5.2%。去年1-4月曾增长12.7%,但自今年年初起迅速减速。国家统计局表示市场需求疲弱、企业投资愿意不足。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月增长6.0%,相比3月(增长6.8%)出现放缓。原因是面临过剩产能的行业表现低迷。煤炭3月下降4.5%,4月下降11%,降幅持续扩大,而钢材增速也从3月的3.3%放缓至0.5%。发改委发言人赵辰昕表示:“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工作将进入实施阶段”,低迷有可能长期持续。
    中国的个人消费表现坚挺。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同月增长10.1%。电子商务(1-4月增长27.5%)增长构成支撑。不过,增速比3月下降0.4个百分点,是去年5月以来新低。由于排放标准的强化,汽车销售从3月增长12.3%迅速放缓至4月的5.1%,这产生了负面作用。如果个人消费失速,有可能波及中国经济整体。
    中国房价可能在明年下滑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5月5日联合在京发布《房地产蓝皮书:中国房地产发展报告》认为,2016年房地产价格整体上将呈上涨趋势,区域涨幅进一步分化。但从较长时期看,如果宏观经济增长继续下滑,房地产价格有可能在2017年下半年再次出现全面下滑趋势。
    课题组分析,从房地产投资数据可以看到,2010年房地产投资增速达到顶点33%,此后增速不断下滑。以此为界可以将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历程划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1998—2010年的上升周期和2011年以后的下降周期。
    分析认为,这一阶段划分与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也是一致的,2010年,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顶点74.53%。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的调查,25-44岁这一年龄段人口要占购房人数的75%左右。2010年以后,中国人口不仅老龄化趋势更加明显,而且人口流动的速度也大幅放缓。
    课题组说,2011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1.27%,突破50%的拐点,意味着城镇化将由加速推进进入减速推进的时期。人口年龄结构拐点的出现意味着人口红利的结束,也将导致房地产市场出现拐点。“而2010年之后房地产价格更多体现为一种货币现象。”蓝皮书说,2009年之后,中国广义货币M2大规模超常增长,甚至超过美日,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国家。同时M2/GDP的比值大幅上升,从2008年的1.58倍,迅速上升到2014年的1.93倍。2015年则超过2倍,整个经济的杠杆水平大幅上升。课题组说,当前要同时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和资产价格泡沫不破灭,减少资金大规模流出,以及日益严重的债务问题,在加强资本市场管制的同时实施宽松货币政策,应该是应对美元加息和宏观经济增速下滑的唯一手段。
    对于2016年房地产价格走势的判断,课题组认为,在全面宽松的宏观经济政策刺激下,房地产价格整体上将呈上涨趋势,区域涨幅进一步分化:一线和部分二线城市房价在人人喊打的声讨声中仍将持续上涨,上涨幅度将有所减缓;二线城市房价将全面上涨,涨幅区域性分化明显;三线、四线城市在宽松的政策推动下库存将有所减少,房地产价格跌幅逐渐收窄回稳。但从较长时期看,如果宏观经济增长继续下滑,房地产价格有可能在2017年下半年再次出现全面下滑趋势。
    (综合消息)
    国际经济
    印度应该抓住机遇
    [摘要:在中国经济减速,世界经济普遍增速放缓的大环境下,印度经济却一枝独秀,这引发广泛关注。]
    莫迪“印度梦”两年盘点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纳伦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执政两年过去了,即便是莫迪在北方邦的支持者也开始怀疑他能否实现当年承诺的一半,无论具体目标是清理遭受污染的恒河还是振兴印度制造业。北方邦是印度人口最多的一个邦。
    瓦拉纳西的一位退休银行家表示:“莫迪是一个务实的人,但他迄今没有实现任何目标。人们说他需要更多时间。”
    在恒河上游的工业城市坎普尔(Kanpur)——这里一度被称为印度的曼彻斯特——企业领导人表示,电力供应不稳定问题略有改善。但每月进入职场的大约100万年轻人很难找到新的工作:电力匮乏、难以获得土地、限制性的劳动法以及官僚和腐败的政府巡视员的持续干预,差不多确保了这种局面。
    经营着一家教育企业的北方邦商人商会(Merchants’ Chamber of Uttar Pradesh)会长I?M?罗哈吉(I.M. Rohatgi)在谈到莫迪时表示:“他的愿景无疑很美好,但在实施上有点费时。”
    在莫迪上台之前,他的自由派对手担心他会成为一名强势的威权总理,把正统的印度教强加、或允许其宗教支持者强加给印度的多元化人口。
    迄今有一些这方面的例子。坎普尔的一名穆斯林商人表示,在北方邦的一名男子因被怀疑吃牛肉(对印度教徒来说,牛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而被处以私刑之后,他对这种“不宽容”感到担忧。
    国大党领导人、前财政部长帕拉尼亚潘?奇丹巴拉姆(P. Chidambaram)表示,莫迪政府“正走在鼓励两极化的危险道路之上”,而曾经是莫迪密友、如今幻想破灭的阿伦?绍里耶(Arun Shourie)哀叹政府方面“恐吓和噤声”批评者的行为。
    然而,对莫迪的主要抱怨并非他是一名霸道的印度教清教徒,而是他未能在经济发展方面有很大作为。绍里耶表示:“他对发展的理念是搞一些光鲜靓丽、引人注目的大型项目,”他指的是莫迪发起的“印度制造”和“数字印度”等宣传造势活动。或者正如奇丹巴拉姆所言:“就业机会在哪里?”
    企业领导人表示,说莫迪一事无成是不公平的,尽管他们很少有人赞同印度财政国务部长、麦肯锡(McKinsey)前合伙人贾扬特?辛哈(Jayant Sinha)的观点,后者表示,“我们正在从根本上改变印度资本主义的特质”以帮助企业家。
    在莫迪执政期间,印度加快了道路建设、投资改造老旧的铁路网络、启动了雄心勃勃的太阳能发电计划、为2亿多此前没有银行账户的印度居民开立了银行账户,并上调了从保险到军工制造等行业的外国投资上限。
    但是,莫迪政府未能废止上一届政府出台的追溯税法,该法针对沃达丰(Vodafone)和凯恩能源(Cairn Energy)等公司,削弱了投资者信心。莫迪政府迄今也未能打破国大党对上议院的掌控,以通过外界期待已久的征收商品和服务税的议案。该税种将让印度变成一个单一市场,从而让企业和经济受益。
    莫迪还面临印度官僚体制对变革的强烈抵制,而且被某些他似乎不愿撤换的低效的内阁部长拖了后腿。他有时发现自己的举措受到由人民党以外政党控制的邦政府(比如北方邦的政府)阻挠。与此同时,可追溯到前几届政府的基础设施以及其他行业累积的大量不良贷款,限制了银行发放新贷款的能力。
    瓦拉纳西贝拿勒斯印度教大学(Banaras Hindu University)的政治学家普利杨卡尔?乌帕德亚雅(Priyankar Upadhyaya)表示,莫迪“迫切”希望发展经济,结果发现自己陷入了满怀希望的选民设置的“期望陷阱”。“他知道,在2019年(下一个大选年)人民将会关注这些问题。”莫迪已经被邦的选举搞得分心,包括明年北方邦将举行的选举,那里有2亿居民,这让该邦成为联邦内在政治上最重要的地区。乌帕德亚雅表示:“我认为他真的想有所作为,但问题在于,他所依赖的体制深陷各种问题的泥潭。”
    对坎普尔家族企业集团JK Organisation的总监哈施?帕蒂?辛哈尼亚(Harsh Pati Singhania)来说,莫迪政府的方向是正确的,但需要专注于落实自己的计划。他说,“对任何政府或行政当局来说,印度都不是那么容易管治的。”
    印度不应错过风云时刻
    美国康奈尔大学戴森学院教授、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埃斯瓦?普拉萨德认为,如今应该是印度的风云时刻。它是各大经济体中经济增速最快的国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形容它是愁云惨淡的世界经济中的一个亮点。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仍然享受着两年前从渴望经济振兴的选民手中得到的明确授权。
    不过,莫迪上任已经两年,他的政府继续回避着很多艰难抉择。印度可能会后悔错过了推行更具雄心的改革议程的良机。
    持怀疑态度的人对经济是否真的在以7.5%的官方速度增长提出质疑。甚至政府官员也承认,新近修订后的数据采集程序所呈现的景象与其他数据不符。
    话虽如此,印度拥有良好的增长势头。全球油价下跌是一大利好,有利于印度降低预算并减少经常账户赤字。印度不太可能受到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以及美国加息的重创。印度国内和外部环境不可能比现在更有利了。
    公平地说,莫迪政府已经实现了很多成就。宏观经济稳定近在咫尺。莫迪支持了印度央行对抗通胀。他基本上守住了预算纪律,在金融包容性上也取得了进展。
    能够利用正规的金融体系,让穷人们感觉自己有望分享改革的成果,而不只是承担经济混乱的代价。印度政府还强调改善公共治理,尽管反腐运动的力度并不大。
    然而,除非莫迪迅速在这些基础之上继续推进,否则印度的辉煌时刻可能转瞬即逝。尽管所有的经济数据都令人乐观,但是私人投资热情仍然不高,企业并未确信印度经济已进入正轨。
    印度真正需要的是大胆改革,使经济增长更加持久。此类改革的清单很长,包括减少劳动力市场的规章制度、让企业摆脱官僚主义的枷锁、修补银行系统、发展资本市场,以及改善基础设施。
    考虑到莫迪获得的民意授权之大,他应该勾勒出他对印度未来发展的愿景,利用他在选民中的人气为改革议程争取广泛支持。他曾争辩道,他宁愿脚踏实地地实现目标,也不愿兜售他可能无法实现的宏伟蓝图。但是,话语和想法是具有力量的,他需要利用自己的政治资本去推动经济改革,而不是推进其政党的社会议程。
    他可以从北京方面借鉴一点经验。尽管中国算不上是该领域的模范,但是中国政府掌握了有效的话语权,凝聚公众对改革的支持并克服反对。减少不平等的计划和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尝试就是例子。这些计划所包含的具体措施包括国企改革、发展金融市场、资本市场改革以及推动服务业自由化,这一切都将有助于经济发展——即使无法实现那些宏伟目标。
    莫迪不应该沾沾自喜于印度的经济增长,而是需要在形势较好时锐意推动经济改革。没人指望一夜间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只要他明确印度的发展方向,并愿意动用政治资本,将大大有利于为印度迫切需要的经济改革积攒势头。
    中国企业掀起对印度投资热
    据日经中文网报道,中国企业进驻印度的热情不断高涨。作为均拥有庞大人口的竞争对手,中印两国关系从历史来看并不友好,企业的相互进驻也并不积极。但对于开始直面本国经济减速的中国企业来说,印度作为潜力市场的存在感出现增强。印度方面对中国企业的评价也有所提高,中国对印度的直接投资正快速增长。
    在位于印度最大商业城市孟买中心曼德拉地区的金融街。中国四大商业银行之一中国工商银行的动向备受关注。作为在印度的第一个分支机构,该行于2011年在孟买设置了分行,2015年又在分行内成立了并购专项组。原因是中国企业对印度企业的并购咨询业务突然变得活跃起来。
    “为对印度企业收购和出资,中国企业正在背后加速展开行动。这是最近1-2年的事”,开展并购咨询业务的GCA Savvian印度法人的依田和之董事表示。实际上,1月中国携程旅行网宣布将斥资1亿8千万美元获得印度同行MakeMyTrip约27%的股份。中国企业对在印度开展并购的热情之高也由此得以显露。
    不仅仅是并购。今年1月备受关注的是中国商业房地产商大连万达集团宣布将一手承建印度北部哈里亚纳邦的工业区。预计事业费高达100亿美元,该工业区将成为印度国内最大规模的工业区。中国建筑机械厂商三一重工2月宣布为了扩大建筑机械的生产,计划今后10年面向印度投资10亿美元。
    2015年,中国对印度的直接投资(不包括再投资)猛增至8亿7000万美元左右,是2014年的6倍以上。从2000年4月到2014年年底的累计投资额为4亿5000万美元。而2015年一年的投资额是过去15年累计投资额的2倍。
    印度在2015年获得的直接投资总额为393亿美元。虽然中国对印度的直接投资迅速增长,但是所占比重仅为2%多一点。不过,印度KR乔克塞证券会长迪万?乔克塞表示“虽然中国对印度的积极投资才刚刚开始,不过投资对象已经涵盖众多领域。估计资本流入的趋势不会发生改变。”在中国的各大企业相继公布大规模投资计划的背景下,中国对印度的投资比例很可能出现提高。
    其背景是中国经济的减速。在本国经济减速的背景下,中国企业不得不选择进驻海外的增长市场。另一方面,作为“承接方”的印度的变化也很明显。
    GCA Savvian的依田董事表示“印度企业在讨论并购之际,已开始认识到中国企业是有希望的买家”。印度企业开始对中国企业强大的资金实力投以热切的目光。
    在市场上,对中国产品品质的看法出现改变也促使中国企业的品牌形象提高。典型例子就是智能手机。2014年前后小米和OPPO等中国智能手机厂商相继进入印度,提高了市场份额。
    以前,印度消费者对中国智能手机的印象并不好。韩国三星电子等知名品牌的山寨产品大量从中国流入印度,这些手机被印度消费者称为“中国手机”,成为劣质产品的代名词。但是由于小米等推出了高品质的产品,印度人对中国产智能手机的坏印象正在改观。位于孟买市内的一家移动终端销售店表示“如果是同等价位的产品,消费者普遍认为,中国厂商的产品品质比印度厂商更好”。
    中印两国间的摩擦并未消除。3月底,在印度南部城市果阿(Goa)召开了由印度政府主办的防卫品展会。印度国内外1000多家企业参展,但其中找不到中国企业。原因是印度政府并未邀请中国企业。从中印两国的贸易收支来看,印度方面大幅逆差。在印度产业界警惕中国企业的声音依然强烈。
    即便如此,中国企业的进驻印度的趋势并未改变。2015年5月中旬,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首席部长德文德拉?法德纳维斯紧急取消出席在日本召开的投资研讨会,而在几乎同一时间访问中国,并与当地企业相关人士举行了会谈。法德纳维斯表示“中国做决定比日本快”。虽然日本对印度的直接投资当前大幅超过中国,不过计划投资印度的日本企业相关人士今后似乎有必要认识到将面临与中国企业的竞争。
    (综合消息)
    美联储4月会议纪要:6月或加息
    最近公布的美联储4月会议纪要称,如果未来数据显示美国经济在改进,美联储可能在6月会议上加息。美联储对市场之前认为的6月不太会加息的预期进行了回击,市场预期美联储加息概率急剧攀升。4月会议纪要公布后,美股自日内高位大幅回落。
    绝大多数与会者认为,如果未来数据显示,经济在二季度增长加速,劳动力市场保持强劲,通胀朝着美联储2%目标前进,那么美联储在6月会议上加息是合适的。不过对于6月会议时,美国经济是否能改善到令美联储加息,与会者们持有不同的看法。
    当前,美国经济喜忧参半。近期工业产出、零售销售、房地产、消费者价格指数等数据均表现较好,但一季度经济低迷的阴霾仍挥之不去,此外4月就业数据也大幅弱于预期。会议纪要显示,一些官员并不担心一季度GDP数据糟糕,认为这只是暂时现象,预计二季度GDP数据会显著向好。
    上月,美联储在4月会议时宣布维持利率不变,撤销“全球形势对美国前景构成风险”措辞,同时指出美国经济喜忧参半,通胀仍低迷。对于4月声明,当时主流媒体彭博和《华尔街日报》给出了不同的点评。彭博称美联储为6月加息打开大门,而《华尔街日报》认为美联储传递出6月不急于加息的信号。
    在4月会议纪要中,美联储官员们淡化了对全球风险的评估。尽管美国及海外经济表现疲软,金融市场也存在相当风险,但美联储指出这些负面因素在消退,此外美国劳动力市场仍然强劲。今年,由于美联储对海外经济和金融市场担忧,因此年初以来迟迟没有加息。
    会议纪要显示,一些美联储官员认为影响经济的风险是近乎于平衡的,但另外一些人担忧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会带来更多的风险。具体来说,一些人指出英国在6月23日进行退欧公投,这仅比美联储6月会议晚一周。另外,中国如何管理汇率,人民币是否会有超预期的发展态势,也令部分官员担忧。
    美联储认为,有必要重塑市场预期。一些官员担心,市场没有正确地评估美联储在6月加息的概率。美联储指出,向市场清晰地传递出如何对经济和金融形势作出反应,是至关重要的。
    4月会议纪要公布后,市场对加息的预期显著上升。6月加息的可能性由纪要公布之前的19%迅速提高至34%;7月加息的可能性由纪要公布之前的38%上涨至50%,9月加息的可能性由纪要公布之前的57%上涨至65%;11月行动的可能性由纪要公布之前的60%上涨至68%;12月则由纪要公布之前的74%上涨至80%。
    近来,美联储多位高级官员都传递了6月可能加息的信号。旧金山联储主席Williams表示,鉴于美国经济持续适度增长,失业率较低,今年内加息两至三次是合理的。亚特兰大联储主席Lockhart表示,尽管美国就业市场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闲置,但已接近充分就业这一目标,不排除FOMC在6月加息的可能。达拉斯联储主席Kaplan表示,美联储应该在不远的将来加息,比如6月或是7月会议
    有“美联储通讯社”之称的《华尔街日报》记者Jon Hilsenrath撰文称,尽管美联储并未承诺在6月行动,但他们显然希望给6月行动留出空间,因此向公众释放了6月可能加息的信号。如果经济如期改进,美联储希望在6月或附近的会议上加息。
    美联储4月FOMC会议纪要公布后,市场反应剧烈。美股大幅回落,道指回吐此前逾百点涨幅转为下跌,美元指数和美债收益率上涨,COMEX期金价格较纪要发布前下跌十几美元。
    (华尔街见闻,2016.5.19)
    国内与港台经济
    中国重启不良资产证券化市场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中国正重启不良贷款证券化市场,5月的两笔证券化交易规模达5.34亿元人民币(合8160万美元)。8年前,中国监管机构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时关闭了这个市场。
    证券化是降低中国日益增加的坏账所采取的多种举措之一。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的净债务增至25万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37%,达到创纪录水平。
    其中很多坏账位于银行资产负债表上,这引起投资者恐慌,他们担心,经济放缓将导致更多贷款无法偿还。3月底,中国商业银行的官方平均坏账率为1.75%,但分析师估计,实际坏账率可能高达19%,最终需要政府纾困。
    里昂证券(CLSA)中国策略主管郑名凯(Francis Cheung)估计,假设坏账率为20%,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为100%,那么中国需要向银行体系注入10.6万亿元人民币的新资金。
    根据中国债券信息网上的一份申请文件,首先启动不良贷款证券化项目的是中国银行和招商银行,前者将发行3.01亿元人民币的不良资产证券,招商银行将发行2.33亿元人民币的证券化产品。预计中国今年将发行500亿元人民币的不良资产证券。
    分析师担心,保险公司和银行等国有参与者将在政府的指导下主宰这个市场,实际上与坏账有关的风险只会在国有金融领域内部蔓延。
    “目前来看,我们非常不确定市场会变成什么样子……最糟的结果是政府介入要求寿险公司以某种价格全部买下这些产品,”麦格理证券(Macquarie Securities)驻上海的中国金融分析师马修?史密斯(Matthew Smith)表示,“我们希望看到的是合理定价以及来自私募股权参与者的兴趣。”
    预计专门从事坏账业务的国际投资者的需求有限,因为全球评级机构不会对初期产品评级。
    过去15年,中国银行一直依赖政府控制的资产管理公司来收购不良贷款,有时是以面值收购。然而,最近几年,坏账水平(很多来自僵尸企业)超出了资产管理公司的承受能力。
    “资产管理公司吸收坏账的能力无法跟上坏账累积的速度,”星展唯高达香港有限公司(DBS Vickers)分析师陈书锦(Chen Shujin)表示,“这是银行迅速收回贷款并将坏账剥离资产负债表的新机遇。”
    中国建设银行是2008年最后一家利用坏账发行资产担保证券(ABS)的中国银行。2009年,监管机构叫停了所有的资产担保证券的发行,因为证券化产品在西方市场造成了破坏。此后,中国重启了以汽车贷款和信用卡债务为担保的资产担保证券市场。
    (FT,2016.5.20)
    人民币贬值前景再度引发关注
    在美联储5月18日就未来加息给出信号后,人民币一度触及1美元兑人民币6.614元,为2月份以来的最低水平。
    美联储就未来加息给出信号后,人民币经历了一个微型的闪电崩盘(flash crash),一度触及1美元兑人民币6.614元,为2月份以来的最低水平。之后,离岸人民币汇率迅速收复了部分失地。这种异常的波动虽然短暂,但应被视为一个警示信号。
    人民币过去几个月的平静表现使全球围绕中国的担忧得以缓解。但这一平静走势的两个驱动因素——美元走软和中国经济企稳,正在逆转。
    受美联储上述暗示影响,美元再度走强。美国核心通胀率的上升以及国内经济的良好表现也为此提供了支持。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似乎再次加剧。4月份工业增加值和零售额令人失望。同时,尽管房地产市场继续展现出生机,但4月份中国四大一线城市房价的上涨速度已经放缓,这可能意味着房地产这一中国经济关键行业的短暂繁荣行将结束。4月汽车销售也乏力。
    与人民币汇率最相关的指标——中国资本外流状况,自年初以来已出现改善。但据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估计,4月份资本外流规模仍达到215亿美元。
    随着美国收益率走高及美元走强,中国资本外流的势头很容易加剧,从而令人再度开始担心,中国打算在多长时间内,通过其不断减少但依然庞大的外汇储备来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
    (WSJ,2016.05.20)
    平台经济崛起的挑战
    加州大学马丁?肯尼、约翰?齐斯曼等学者为FT中文网撰稿认为,当前数字平台经济正在兴起。文章写道,无论Amazon、Facebook、Google还是Uber,诸多公司正在构建网络平台以推动星罗棋布的个体生产活动。作为“第三次全球化”的必要组成部分,平台经济正在重构人们工作、社交、价值创造和分配的方式。但事实上,最终决定这场变革结果的并不是平台本身,而是我们即将在社会、政治、经济政策上做出的选择。
    从不同角度出发,数字平台被贴上了不同的标签。支持者多称其为“创意经济”或“分享经济”,而保守者则称其为“零工经济”或“不稳定生产者的经济”。相比前者,后者更关注数字平台对于生产者及其收入的影响。无论是何种标签,每一个平台都依赖于用户参与生产:Google将用户的搜索行为转换为具有丰富价值的商品,Facebook运用用户的在线社交搜集大量可出售的数据,而Uber则看准用户交通需求充分利用私人汽车。
    平台能调动用户参与生产,也会对用户产生巨大影响。乐观派们强调,以Uber为代表的平台能够释放未被充分使用的个人资产的商业价值,而类似于Youtube的平台则将让每一位用户都能成为具有灵活工作时间并从平台收益的创业者——真是如此吗?对劳动者和工作任务提供匹配服务的平台可能使劳动力市场更有效率,一旦推广开来,该模式很有可能导致工作时间的碎片化以及兼职工比例的迅速增加,这将令劳动者难以享有与雇佣全职工作相匹配的保障权益。因此平台经济带来的第一个问题便是:面对技术进步创造的工作岗位和被替换的工作岗位之间的冲突,我们应该如何平衡?
    严格来说,数字平台引起的产业变革并不一定导致“无工人社会”的出现,更可能的情况则是出现一个工作岗位和价值创造都极度分散化的社会,而平台所有者则十有八九会控制所有交易并攫取主要利润。尽管围绕平台工作的某些个体生产者通过广告分成、粉丝付费、众筹等方式能够获得高额回报,但大量用户处于“长尾”之中,他们生产了平台上大多数内容却得不到任何物质回报。由此引发的第二个问题便是:数字平台究竟是会激发新一波的创业高潮并释放固定工作日程压抑下难以想象的创造力,还是会导致一大波无依无靠的失业者仅依赖打零工或临时合同维持生计?
    在解决上述两个问题之前,我们还需要认识到平台经济下的两个现实。首先,正如莱辛格所提出的“代码就是法律”,在数字平台时代,算法和平台塑造并约束着相关主体的行为,纸面上的法律却往往难以执行。平台企业家越来越坚信,如果他们能够获得先发优势,那么他们便可以通过在现实中制定新的行为规则从而修改现有法律,比如Uber的程序员已经在重塑社会行为。政府规制本可以影响新技术的使用方式及其可能带来的后果,但在平台经济中,政府决策的效力却受到软件代码的约束。代码所拥有的巨大权力引发人们思考:谁来编写代码,而代码中又隐藏着谁的价值取向?再者,尽管公共政策非常重要,但公司策略也已经具有深远影响。对公司而言,员工是其所承担的“成本”还是值得开发并提升的“资产”?这些“资产”需要属于公司吗?谁又应当承担维护与升级的成本?
    我们可以认识到,无论是代码的约束还是公司决策的影响,二者对于当前的政策选择都至关重要。那么在数字平台时代,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经济和社会政策?
    当我们偏好企业家精神并试图推动平台经济的发展时,我们大致会选择鼓励更灵活的工作方式——不论劳动者是希望打造一个平台,抑或只是想作为生产者在平台上获取收入。一旦如此,我们又该如何说服传统工人接受弹性工作制的安排,并保证他们将获得更多的收益而不会成为平台经济的牺牲品?合适的社会政策势在必行。
    虽然社会保障总被诟病为损害工作积极性,但方兴未艾的平台经济及其相伴随的广泛零工现象,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北欧社会政策模型。具体而言,保障政策由公民身份决定,而非由雇佣与否决定。这既使雇主能够根据需求灵活调整雇员数量,同时也能够让政府以职业培训、工作安置、基本收入等方式保证工人的基本权益。当然,这并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我们也必须考虑,在鼓励企业家冒险精神的同时,以社会权利的名义为工人提供社会保障,是否能使平台经济成为可持续增长的动力源泉?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自然也面临着平台经济崛起的事实。陆金所是提供P2P借贷服务的金融平台,滴滴是网络约租车服务平台,优酷则是用户上传内容的在线视频平台。在“互联网+”作为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这些数字平台不仅被视为经济转型的重要工具,围绕它们的经济生态系统也被视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政策环境、发展历史的差异,中国的平台经济具有其自身特点。一方面,中国数字平台的垄断性和控制力略胜一筹,因而它们在价值分配上占据主导地位。例如,国内游戏产业的绝大部分利润为游戏平台所占据,移动应用程序开发商则往往受制于分发平台的约束。这不仅有可能伤害创新活力,同时也减少了个体生产者从平台经济中所能获得的相应收益。另一方面,中国更为充沛的劳动力人口以及更为庞大的服务业市场,促使平台经济迅速扩张至新领域。出行、外卖、物流、医疗、个人服务,数字平台在各个细分领域不断出现,劳动人口正逐渐从产业工人转变为平台经济下的“不稳定生产者”。此时,服务质量的规制固然是挑战之一,但对于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而言,更重要的问题还在于如何为劳动者提供合适的社会保障以使之具备抵御不确定风险的能力,进而获得有尊严、可持续的生活水准。
    无论如何,平台经济的崛起都为中国经济的再次腾飞提供了机会。我们不可回避的问题是,平台经济所创造的巨大价值能否为全社会公平享有,而非被少数平台所占据?美国和欧洲已然严肃对待这些问题,中国自然应该重视。但就未来可能性而言,答案依然是开放的。最终结果依然取决于我们的政策选择——谁能参与竞争、如何创新、如何创造价值、谁来获得价值、如何保护社区和工人权益、如何抓住剧烈变革过程中出现的大量创新机会。很显然,冷静而深入的思考将有助于我们清楚的认识到,我们在未来究竟将创造一个什么样的平台经济。
    (FT,2016.4.28)
    (编译、整理:李彦松、王砚峰;责任编辑:王砚峰)
    2016年第35期(总第1646期)2016年5月23日(星期一)
    地 址: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E-mail:tsg-jjs@cass.org.cn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kingwyf@163.com
    邮 编:100836
    电 话:(010)68034160  传 真:(010)68032473
    

Tags:4月房价继续上涨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