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未来数月可能加息
经济走势跟踪
Macroeconomic trend monitor
中国社会科学院宏观经济运行与政策模拟实验室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决策科学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宏观经济与政策跟踪》课题组
2016年第37期(总第1648期) 2016年5月30日(星期一)
[本期要点]美联储未来数月可能加息 警惕企业金融化风险 新兴市场的“中国心病” 日本出口和工厂订单下滑 中国小型银行不良贷款比率激增 中国经济现在需要关注民间投资走势 德国超越中国成世界第二大债权国 人民币还会贬值吗?
经济热点
美联储未来数月可能加息
[摘要:美联储主席耶伦近日表示,美联储未来属于加息的可能性比较大,有官员也对于美联储长期处于过低低利率水平发出了警示。]
香港商报网讯,美联储主席耶伦当地时间5月27日在哈佛大学被授予拉德克利夫勋章。在参与相关经济讨论时,耶伦表示,如果数据改善,未来数月加息很可能是合适的。耶伦讲话后,市场对6、7月会议上加息的概率预期显著增加,预计7月加息概率达62%的历史新高。
6月及7月加息预期看增
耶伦表示,未来数月美联储缓慢、谨慎地加息很可能是合适的。美联储需避免过快加息,因为这可能导致经济增速放缓。加息过快并触发经济下行后,美联储的应对措施很有限,这就是为什么美联储行动会比较谨慎。她强调,美国经济正在持续改进,就业市场数据大幅改善,并对通胀率达到美联储2%的目标表示乐观。而当前油价和美元表现得大体稳定,都有利于推动通胀朝美联储目标前进。
美国商务部27日公布的修正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美国GDP按年率计算增长0.8%,高于此前公布的0.5%的初值。不过,耶伦并未明确指出美联储将会在具体哪一次会议上加息。CNBC则报道,耶伦讲话前市场对6月、7月加息的预期分别是28%和57%,而她讲话后,前述数字分别上升到34%和62%。
5月非农料激励联储出手
美国劳工部将在6月3日公布5月非农数据,市场预期将新增17万份职位,失业率更有望跌破5%的联储目标水平,荷兰安智银行的分析师表示,如果5月新增非农就业职位去到16万以上,这对美联储来说已经足够了,不过由于英国要到6月下旬才举行“脱欧”公投,所以美联储也可能会等到公投结果出来后,到7月才采取行动。
Jefferies经济学家西蒙斯特别提到,耶伦27日的讲话与2013年10月FOMC会议纪要非常相似,当时的会议纪要称“未来数月”缩减QE规模将是合适的,而FOMC在2013年12月宣布了削减QE。法国巴黎银行纽约高级经济分析师罗斯纳称,这听起来象是美联储已接近加息,但还没有决定具体时间。不过,有“新债王”之称的冈德拉奇则认为,相比于其他美联储官员,耶伦的讲话要显得更加鸽派。在耶伦发表演讲的前一天,冈德拉奇曾预计她将释出鸽派信号。
美元飙升 金油承压
耶伦一改此前一贯的鸽派基调,放出略偏鹰派的加息言论,使得美元大幅飙升至两个月高位。美元指数27日升0.6%,至95.745,为今年3月29日以来最高水平。BK资产管理公司外汇交易策略主管利恩说,目前美元上涨仍属温和,未来一周将加速走高。美国三大股指则全部微涨,道指升0.25%,收报17873.22点;标普500指数升0.43%,收报2099.06点;纳指升0.65%,收报4933.5点。累计全星期,道指及标指均升逾2%,是3月以来最大单周升幅;纳指更升3.4%,是3个月以来表现最好的一周。
油价与金价都承压。27日收市,美原油跌0.3%,收报每桶49.33美元;布油跌0.5%,收报每桶49.32美元。但全星期计,布油及美油都分别录得1.2%及1.9%的升幅。国际金价27日收市跌6美元,收报每盎司1216.7美元。
美联储官员称利率长期处于过低水平可能有风险
据路透社报道,美国圣路易斯联邦储备银行总裁布拉德5月23日表示,美国利率在过低水平保持过长时间,可能导致未来发生金融不稳定,同时市场对加息的预期增强“可能是好事”。
布拉德补充说,美国就业市场相对紧张,可能也会对通胀产生上推压力,为升息提供理由。
目前正值金融市场对美联储6月或7月加息预期升温之际,同时亦有一批决策人士表示,6月举行的下一次联储政策会议上,升息肯定在考虑之列。“我的确担心利率在过低水平维持过长时间,可能刺激未来的金融不稳定性,即便今天看起来并未出现这种情况,”布拉德对记者表示。他今年是美联储政策制定委员会的投票委员。市场对美联储升息的评估原本接近于零,现在可能性已经脱离零的看法“是好事”,他说,“(升息)的确取决于数据,当然不是百分百肯定,但可能性也不是零。目前认为概率介于两者之间是正确的想法。”
布拉德表示,美国就业市场表现良好,那些曾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美联储再次升息的全球不利因素可能已经消退。他称,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已经制定了取决于数据的利率“缓慢正常化路径”,因此,倘若经济走势符合预期,名义政策利率将在未来数年逐步上升。“就业市场相对紧俏。这或许在将来对通胀造成上行压力,”他表示,“这是一项重要因素,支持FOMC关于政策利率预期路径的看法。”
此前美联储5月18日发布的4月政策会议记录显示,联储官员感觉美国经济可能准备好再度加息。
布拉德表示,下月英国可能公投表决退出欧盟,这并不会影响美联储下次利率决策。“即便投票结果为退出欧盟,第二天也不会有什么事发生,因为要有两年的协商期,需要在此期间建立新的贸易协议,”他说,“我也觉得公投结果为退出的可能性最近有所下降。”
一些决策者在4月会议上曾表示,担忧金融市场可能会被“英退”或中国的汇率政策搅得动荡不安。
美联储在决定升息与否时,希望看到经济和就业方面的改善,以及通胀正在升向2%目标的证据。联储上月维持指标利率目标区间在0.25-0.50%不变,此前在去年12月升息,升息前利率已经在近零水准维持了将近10年,目的在于帮助经济从严重衰退中复苏。
(综合消息)
国际经济
警惕企业金融化风险
拉娜?福鲁哈尔为英国《金融时报》撰稿认为,当今商业最具讽刺意味的事情之一是,世界上最富有、最强大的公司在实际上不需要资本的时候,对资本市场的参与程度之深反而超过以往任何时候。以苹果为例。苹果的银行账户上有大约2000亿美元资金,但苹果近年来借入了数十亿美元,用于回购股票,以支撑最近萎靡不振的股价。
为何借钱?当然是因为这样比把资金汇回美国、并在美国缴税要便宜。在一段时间内,金融工程帮助这家加州公司提振了股价。但这并未能阻止维权投资者卡尔?伊卡恩(Carl Icahn)在4月末苹果营收增速急剧恶化时,抛售苹果股票。他曾狂热地鼓吹借款回购股票。
苹果并非唯一不做真正的工程、而大搞金融工程的公司。美国顶级公司从未享有过比如今更大的金融资源。它们资产负债表上的现金达到2万亿美元——这么多的钱加在一起相当于世界第十大经济体。不过,它们也借入了创纪录的债务用于回购自己的股票,制造了一场公司债泡沫。这场泡沫已开始破灭(看看埃克森美孚(Exxon)的评级近日遭到调降的事例)。
回购泡沫只是一个更大趋势的一部分——美国企业不再着眼于商业。如今,美国公司仅仅依靠挪动资金赚到的利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金融交易、对冲、税务优化以及销售金融服务等纯金融活动产生的收入大约为战后时期的5倍。近些年来,企业的股票回购与研发投资呈反向变动,也就不足为奇了。对于“保鲜期”3年的首席执行官而言,通过在短期内推高股价来取悦投资人,比投资于让公司获得长期发展的项目要容易得多。
很能说明问题的是,在新科技、员工培训、工厂升级以及研发方面的投资上,非上市公司是同等规模上市公司的两倍,因为它们根本无需应对市场压力而不去投资。
实际上,企业的金融化是随着资本市场和金融业本身的崛起而同步发展的。过去40年里,金融业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提高了大约1倍(就连金融危机也没有把金融业打压下去;金融业的规模仅仅略微收缩,活下来的最大金融机构变得更大了)。随着金融业的增长,金融业利润也在增长——金融业仅为美国提供了4%的就业岗位,但占美国企业利润总额的约25%。
并不让人意外的是,非金融企业也想从事金融活动。比如,航空公司在油价套期保值上赚到的利润经常高于机票销售利润——尽管这样增加了大宗商品的波动性,从而损害其核心业务,而且押注失败可能导致它们突然蒙受巨额损失。直到最近,美国的创新企业通用电气(GE)才不再是一家“大到不能倒的”银行。
制药业的金融化程度或许是最高的,自2008年以来,该行业已裁员近15万人,其中主要是研发岗位,制药企业反而集中精力去做外包、税务优化、税收倒置和“创造性”会计处理,这让它们看起来像是资产管理公司——一群独立经营、努力尽可能快、尽可能多地赚钱的完全不同的公司,基本不去思考自身决策的长期影响。
甚至硅谷都未能免疫。如今,苹果和其他科技巨头像投行一样,在新的公司债发行中充当锚定投资者,考虑到它们持有的现金量那么大,这也在意料之中。如果大型科技公司在任何时点决定抛售这些债券,都可能构成影响市场的事件,这个问题已引起美国财政部金融研究办公室(Office of Financial Research)里专家们的关注。
这些全都对实体经济不利;大量的学术研究显示,不但金融变成了增长的障碍,而且金融工程正在摧毁企业内部的长期价值。我们在过去20年里看到的股票回购热潮,经常发生在市场见顶时,于是就产生了由金融制造的增长。由于企业利润承压,那些一直未投资于真正的基本增长和创新的美国企业可能面临衰落的命运。结果将是更严重的经济停滞——以及更严重的政治民粹主义。
(FT,2016.5.23)
新兴市场的“中国心病”
英国《金融时报》旗下《投资参考》中国区主任戴维?怀尔德撰文认为,中国经济放缓已严重冲击到中国、东南亚及拉丁美洲等主要新兴市场的消费者信心。
就中国自身而言,对消费活动在原有经济驱动力疲软之际保持稳定的希望已经破灭:有迹象显示,中国金融前景不确定性的增加,正导致家庭支出收紧。A股波动、人民币贬值、经济大幅放缓已在过去数月令中国的消费者信心创下历史新低。
新兴市场的命运——及整个全球经济——与中国的需求密不可分地连在一起。因而,中国经济放缓令这些地区一众国家消费者信心普遍受挫。
中国经济放缓已影响拉美,除少数引人注目的例外,拉美各国的消费者对经济的信心均急剧下挫。消费者调查显示,巴西、智利和秘鲁的消费者对本国经济的信心一直很低,而且还在持续走低,这反映出这些国家的经济依赖于向中国大量出口大宗商品。相较而言,墨西哥和哥伦比亚因与美国经济关联更甚,消费者信心得以保持,而去年由于预计到自由市场主义者毛里西奥?马克里(Mauricio Macri)将在阿根廷总统大选中获胜,消费者对这个拉美第三大经济体的信心去年实际上上升了。
信心调查显示,东南亚各国的消费者情绪大致乐观,但中国的影响导致他们对经济的信心也已降低。中国经济放缓,加上大宗商品价格随之下跌,令马来西亚受损尤甚,虽然政局动荡也打击了马来西亚和泰国消费者的信心。然而,由于印度尼西亚与菲律宾采取了以增加政府支出对抗经济放缓的政策,两国民众的情绪则转为更加乐观。
(FT,2016.5.26)
日本出口和工厂订单下滑
据路透社报道,日本4月出口大幅下滑,5月制造业活动萎缩速度创2012年底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上台以来最快,进一步表明安倍经济学刺激政策难以获得动能。
日本也未能在压低日圆的举措上赢得其他发达经济体的支持,日本政府担心日圆走强可能会进一步打击疲软的经济。
这些数据也加大了安倍和日本央行采取更多措施刺激疲软增长的压力,而当前经济学家和全球投资者担心,央行的激进措施或许已达到极限,这些措施未能刺激经济增长。
周一出炉的数据显示,日本4月出口较上年同期下降10.1%,创三个月来最大降幅,受日圆走强以及中国和其他新兴市场疲软影响。
4月进口较上年同期下滑逾23%,这不仅反映出大宗商品价格下滑,而且由于国内需求仍疲弱,盖过了日本央行大规模资产购买计划的影响。
日本上个月地震引发供应链中断,进而导致日本对美国汽车出口下滑,这可导致4月出口降幅被夸大。但日圆走坚和全球需求低迷令2016年日本贸易前景蒙阴。一些分析师担心,日本经济本季可能萎缩,今年稍早避开衰退。
“对美国汽车出口下降是噪音,”农林中金总合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南武志说。“亚洲和全球经济仍疲弱。此外,日圆升值挤压出口商获利,导致薪资和资本支出走软,这可能妨碍‘安倍经济学’创造良性增长的目标,”南武志表示。
随着日圆升至18个月高位,日本官员最近威胁干预汇市,以止住日圆“无序单向”波动,但美国周六对日本发出新的警告,反对干预汇市。二者关于汇率问题的看法分歧,让在日本举行的七国集团(G7)财经官员会议失色。
日本央行副总裁中曾宏周一表示,理想情况是汇率走势稳定,反映经济基本面。中曾宏拒绝评论强势日圆可能对其政策决定产生的影响。中曾宏表示,“日本各行各业普遍希望汇率稳定。”
外界普遍预期日本央行将在7月底前再度扩大刺激政策。这一举动再加上美联储可能加息,可能给日圆升势降温。此外,外界还普遍预期安倍今夏将公布新的追加预算,许多分析师还预期他会推迟原定明年初进行的消费税上调计划,不过官员们公开表示,他们会推进该计划,除非经济遭受严重冲击。
最新公布的一项民间企业调查显示,日本制造业未来还有更多苦日子。Markit/日经5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初值显示,制造业活动连续三个月萎缩,新订单下滑速度为41个月来最快。
4月对中国的出口下降7.6%,而对美国的出口同比则减少11.8%。对美国的汽车出口下滑4.4%,为2014年11月以来首次下滑。
占日本出口过半的对亚洲地区出口同比下滑11.1%,而对欧盟出口则增长9.9%。
受日圆急升影响,丰田汽车(7203.T)日前预测本会计年度获利将下滑35%,跌幅大于预期,弱势日圆协助连续三年创获利新高纪录的趋势将中断。但丰田仍预期今年全球销售将小升。日圆兑美元周一在110日圆附近,已低于本月稍早时在105上方创下的2014年年底以来高位。
(Reuters,2016.5.24)
国内与港台经济
中国小型银行不良贷款比率激增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中国金融业最低端机构的不良贷款正在急剧增长,部分小型商业银行的财报显示,其贷款账簿中关注类贷款的占比达到20%或以上。
中国经济增长放缓至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最低水平,企业偿贷难度较大。在这种大环境下,按照部分分析师的说法,中国规模达29万亿美元的银行业体系中的债务水平正逼近“爆发点”。
城市和农村商业银行是中国金融体系的一大组成部分,其资产占中国商业银行部门的近四分之一。
过去两个月城市和农村银行网站上发布的财报证明,它们的资产质量正在恶化。其中部分银行的财报披露,其贷款账簿上逾20%的贷款面临拖欠或违约的风险。
西班牙对外银行(BBVA)研究部门驻香港的首席亚洲经济学家夏乐表示:“可以说,在中国庞大的银行业部门中,这些农村和城市商业银行是最薄弱的一环。金融风险很可能会最先从它们身上爆发。”
柳州银行被证明是一个较早出现的例子。去年,该行遭遇了一场史无前例的、规模达49亿美元的骗贷,这个数字相当于该行总资产的三分之一。截至去年底,该行贷款账簿上只有78.4%的贷款被认定为“正常”贷款。
该行的关注类贷款占比在2015年上升了一倍,达到19.84%。许多分析师表示,这一类贷款应该被纳入不良资产的统计中。
按照这一扩大后的衡量标准,3月底中国各商业银行的平均坏债水平会从官方数字1.75%升至5%到7%。
中国有几千家城市或农村商业银行。英国《金融时报》展开的小型调查所涵盖的几家此类银行,其关注类贷款占比在10%到15%之间。
在江苏吴江农村商业银行,截至去年底只有76%的贷款被认定为正常贷款,关注类贷款占比则激增至21.43%,是上述调查所涵盖的银行中占比最高的。
按照夏乐的说法,城商银行崩盘或导致中国发生“小规模或局地性危机”,但不会对整个金融体系构成系统性风险。
伦敦Enodo Economics首席经济学家黛安娜?乔伊列娃(Diana Choyleva)表示,小银行与政府方面的政治进程多少有些脱节。这意味着,对这类银行的监管一直比全国性银行弱。乔伊列娃表示,出于这个原因,小银行的负责人更有可能屈从于当地在经济方面的压力,比如会以牺牲资产质量为代价,确保钢厂及其他大型用人单位的存活。
(FT,2016.5.23)
中国经济现在需要关注民间投资走势
日本经济新闻的一篇报道写道,就职于北京市内某外语学校的王先生最近常常在地铁里听到自己家乡的方言。王先生生于山西省一座以煤炭业为主的城市。据他说,仅凭当地的煤矿已经找不到更多的工作,因此很多年轻人离开家乡来到北京,干起了因网购等的普及而需求增加的快递工作。
中国领导层正在推进去除过剩产能及淘汰僵尸企业。而在各行业中,首当其冲的便是煤炭和钢铁行业。在主要依靠煤炭和钢铁产业的辽宁省沈阳市,有一家面向煤矿和炼铁厂销售大型机械的国有企业。该企业的一名干部无奈地表示,“在当地没有销路,我们也没有办法。”据说,现在只能靠市政府订购的地铁建设设备勉强度日。
这一影响也开始显现在数据统计里,中国的民间投资的急剧下滑。2016年1-4月,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加10.5%,保持稳健。然而占投资整体60%的民间投资只增加了5.2%,比去年同期12.7%的增幅大幅下滑。迄今为止,民间投资与投资整体的增幅几乎保持一致,然而进入今年后情况突然改变,1-2月投资整体增长10.2%,而民间投资增幅却降至6.9%,且增幅逐月下滑。
1-4月煤炭开采下降23.9%,铁矿石开采也减少了29.8%,均呈现低迷。煤矿和炼铁厂集中的东北地区的投资额减少了23.1%。中国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表示当前制造业市场环境不好,产能过剩比较严重,导致民间资本没地方投或者不愿意投。
中国正处在从依赖投资转向靠消费拉动的半途中,投资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仍然较高。目前,虽可以凭借保持20%增速的公共建设投资来弥补民间投资的下滑,但对于如此大规模的投资,也存在异议。如果民间投资继续减速,中国将面临的是一个艰难的抉择,即是继续追加公共投资,还是坐视增长率继续下滑。对于中国经济的前景,市场似乎又有多了一个关注因素。
(日经中文网,2016.5.27)
德国超越中国成世界第二大债权国
据报道,德国去年超过中国,在至少十年里首次成为全球第二大对外信贷提供国,因中国政府耗费巨资支持疲软的人民币。
彭博运用日本财务省的数据计算显示,截至去年底中国的国外资产净额下降到1.6万亿美元,而德国的则上升到1.62万美元。日本自1991年以来就一直是世界最大债权国,坐拥2.82万亿美元的规模。这种转变凸显了去年中国市场的动荡对全球的影响。去年中国估计有近1万亿美元资金外流,而央行则耗资513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来支撑本国货币。不过根据布鲁金斯学会的预期,这很可能只是路上的颠簸,并不是财富的逆转;中国仍有望在未来几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净债权国。
布鲁金斯学会的高级研究员杜大伟发布报告称,尽管外汇储备在2014年达到4万亿美元的峰值以来,中国已经抛售了部分储备,但从其巨额经常帐盈余来看,该国仍在积累净外部资产。“新动向是对海外的资产购买来自私营部门和国有企业,而不是官方部门,”杜大伟的报告称。“由于产能过剩和盈利能力下降导致中国的投资机会减少,从中国的商业资本外流很可能会继续保持在高位。”不过,这可能只是中国前进道路上的一次颠簸,并不代表命运的逆转。中国未来几年仍有望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最大凈债权国。
中国仍是美国国债的最大海外持有者,截至去年年底持有的美国国债总额达1.25万亿美元。布鲁斯金学会的报告指出,正在发生变化的是中国的海外资产采购行为正越来越多地来自私营部门和国有企业,而不是官方。“由于产能过剩和盈利能力下降,中国国内的投资机会正在减少,因此资本的商业流出可能维持在高水平。”报告指出,目前中国最大的海外投资目的国是美国、澳大利亚和英国。
(综合消息)
人民币还会贬值吗?
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以5月19日为转折点,之后迅速下跌。5月18日发布的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会议纪要显示,正在考虑6月进行新一轮加息,美元升值趋势日趋明显。
中国央行自2015年底以来,提出了不断提高人民币与一篮子货币联动性的方针。“如果美元对其他货币独自走强,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就很自然”,某大型银行。
很多观点认为,上海市场的美元流动性很充裕。在银行间市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为1美元兑6.56元左右,与中间价相比,人民币小幅升值。抛售人民币的投机行为目前很有限。
某日资银行认为“人民币将保持缓慢贬值趋势”,市场上很多人持相同观点。截至2016年2月,中国外汇储备持续减少,央行等货币当局一直严密监视资本外流。有声音表示,“在华南地区,100万美元以上的外汇兑换需要提前打报告,如果不报告就无法购买外汇”。
当局坚持进行强制性窗口指导,结果,企业买入美元的需求至今仍未消化。越来越多的观点认为,买入美元、抛售人民币的操作将缓慢出现,贬值压力日趋加强。
央行的委托干预预计今后仍会断断续续地进行。但是,外汇交易商之间开始形成一个共同观念,认为中国政府为了支撑经济,希望人民币在可控范围内贬值,干预是为了防止汇率出现剧烈变动。
中间价降至5年以来的最低点,但与徘徊在最高点的2014年至2015年中期相比,贬值幅度还不到10%。目前市场主流观点认为只要不出现剧烈的人民币抛售等现象,目前对美元汇率将保持横盘,或形成人民币缓慢贬值。
(日经中文网,2016.5.26)
(编译、整理:李彦松;责任编辑:王砚峰)
2016年第37期(总第1648期)2016年5月30日(星期一)
地 址: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E-mail:tsg-jjs@cass.org.cn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kingwyf@163.com
邮 编:100836
电 话:(010)68034160 传 真:(010)68032473
Tags:美联储未来数月可能加息
责任编辑:admin